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4680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4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已知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热不分解。

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

样品

测定生成CO2的质量。

(1)NaHCO3俗称_______,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

(2)若无装置E,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_______(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3)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不能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方案二:

样品

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21.2克,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克;

②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克。

(4)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写出NaHCO3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小苏打浓硫酸不能盐酸具有挥发性,D中的碱石灰既吸收生成的CO2,还会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使测定结果偏大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84%

【解析】

(1)根据NaHCO3俗称为小苏打解答,根据碱石灰会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D解答;(3)根据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4)根据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可以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进行分析;(5)根据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写出NaHCO3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解答;(6)根据实验过程中减少的质量是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分析。

(1)NaHCO3俗称为小苏打;碱石灰会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实验在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之前,需要将气体干燥,C中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

(2)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D,否则,若无装置E,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3)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盐酸具有挥发性,D中的碱石灰既吸收生成的CO2,还会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使测定结果偏大;(4)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可以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5)NaHCO3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Na2CO3+H2O+CO2↑;(6)实验过程中减少的质量是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固体减少质量为41.2g-35g=6.2g;设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为x。

2NaHCO3

Na2CO3+H2O+CO2↑ 固体减少

 168                         62

 x                           6.2g

x=16.8g

 样品中碳酸氢钠为41.2g-21.2g=20g

 所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100%=84%

答:

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

2.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装置的选择是由气体的性质决定的,既能用排水法也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易溶于水②难溶于水③不与水反应

④密度与空气接近⑤常温下可与空气中某成分反应⑥有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3)实验室要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某同学取一定浓度盐酸与石灰石在一个密闭性良好的装置里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见浑浊,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

___________。

(4)化学反应可控制才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的条件、药品用量、改进装置等途径来达到控制反应的目的.常温下块状电石(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乙炔时,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图中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有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5)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

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采用下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

①装置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

装置Ⅱ中生成Na2S2O5晶体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②要从装置Ⅱ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

若忘记这一操作,新制取的Na2S2O5产品中会混有Na2SO4杂质。

这与O2的__________有关。

(填写化学性质)

④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长颈漏斗AD或AE2KClO3

2KCl+3O2↑2、3B盐酸浓度较大,导致二氧化碳中混有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合理即可)CaC2+2H2O==Ca(OH)2+C2H2↑CNa2SO3+SO2===Na2S2O5过滤氧化d

【解析】

【详解】

(1)仪器a是长颈漏斗;

(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故选发生装置A,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也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3)实验室要制取CO2药品是石灰石与稀盐酸,是固液常温型,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或C,由于浓盐酸的挥发性,用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可能优先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如果将氢氧化钙耗尽,二氧化碳将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4)制取乙炔气体,是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即固体和液体的反应;又因为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所以应选用装置C,C装置加液体的是注射器,可控制加水的速度,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2+2H2O=C2H2↑+Ca(OH)2;

(5)①亚硫酸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焦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Na2SO3+SO2=Na2S2O5;

②装置Ⅱ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分离固体与液态,应采取过滤进行分离;

③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是为了防止Na2S2O5被氧化成Na2SO4,这里反映了氧气的氧化性;

④a.装置应将导管深入氨水中可以吸收二氧化硫,但为密闭环境,装置内压强增大易产生安全事故,故错误;

b.该装置吸收二氧化硫能力较差,且为密闭环境,装置内压强增大易产生安全事故,故错误;

c.该装置不能吸收二氧化硫,所以无法实现实验目的,故错误;

d.该装置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可以吸收,且防止倒吸,故正确。

3.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氢氧根离子_____。

(2)“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化学式是_____。

(3)次氯酸钠(NaCl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价。

(4)服用含小苏打(NaHCO3)的药物来治疗胃酸过多,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2OH﹣ CH4 +1NaHCO3+HCl=NaCl+H2O+CO2↑ 

【解析】

【分析】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根据常见有机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书写即可。

(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4)小苏打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2个氢氧根离子为2OH﹣;

(2)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是CH4;(3)NaCl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所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4)小苏打能够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HCO3+HCl=NaCl+H2O+CO2↑。

4.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我们一般从物质的存在、性质、制备、用途等方面研究一种物质或一类物质。

以金属为例,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问题:

(1)认识金属元素存在:

自然界中大多数金属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铝土矿(主要成分A12O3)

B.钾长石(主要成分KAlSi3O8)

C.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

D.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

(2)探究金属性质:

金属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图1为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图2是金属化学性质网络图。

①图1甲中反应现象是_______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图1只有乙中不反应,能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及它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③依据图1完成金属性质网络,图2中的A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

(3)认识金属的制备:

工业上常采用还原法、置换法、电解法制备金属。

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冶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①下列金属制品的用途,利用其导电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

A.铁锅B.铜导线C.铝箔D.黄金饰品

②合金性能优于单一金属,因而被广泛应用。

焊锡(主要含锡、铅)与其组成金属相比

具有____________的特性,可用于焊接电子元件;

③金属是一种有限资源,需要保护和回收利用。

黄铜(铜锌合金)用作弹壳的制造。

现有一批使用过的,锈迹斑斑的弹壳,处理这批弹壳可以制得硫酸锌和铜,其主要流程如下所示。

(收集资料)弹壳上的锈主要为Cu2(OH)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铜溶液;弹壳中其他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

a.写出弹壳上的锈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固体D为________。

【答案】ACD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CuSO4=FeSO4+Cu铝、铁、(氢)、铜盐3CO+Fe2O3

2Fe+3CO2B熔点较低

锌和铜的混合物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铝、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均属于氧化物,KAlSi3O8由四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ACD。

(2)①甲中实验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故实验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丙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②戊中反应,说明铝的活动性大于铁,丁中反应,可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氢;丙中反应,可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乙中不反应,可说明铜的活动性小于氢;故实验说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铝、铁、(氢)、铜。

③金属还可与某些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其类别为盐。

(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

(4)①铜导线利用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选B。

②焊锡的熔点较低,在日常生活中用于焊接电子元件。

③a、弹壳上的锈为Cu(OH)2CO3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弹壳的成分为铜锌合金,加入稀硫酸时锌可反应生成硫酸锌;而铜不反应(固体C);溶液A的成分为硫酸锌与硫酸铜[Cu(OH)2CO3与硫酸反应生成],其中加入过量的锌,与硫酸铜生成铜和硫酸锌;锌过量,故体D为锌和铜的混合物。

 

5.实验室用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

请回答:

(1)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______都没有发生变化;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3)参加反应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答案】质量和化学性质1.65%

【解析】

本题考查了催化剂的特点和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反应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氧气,所以可以求算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过氧化氢的质量。

(1)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2)根据质量守恒,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70g-68.4g=1.6g;

(3)设:

产生1.6g氧气需要H2O2的质量为x

2H2O2

2H2O+O2↑

6832

x1.6g

x=3.4g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5%。

6.

(1)用化学符号填空:

2个氮分子_____;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

(2)根据图回答:

①如图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共表示_____种元素的粒子(填教字).

②写出图中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试回答:

①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

②t2℃时,若将70g的甲物质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再继续加热该烧杯,升温至t3℃溶液的变化情况是_____(填字母)

A溶液变为饱和B溶解度增大

C溶质质量增加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4)某兴趣小组为探究Zn、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图中甲、乙、丙三个实验。

①小组同学随后发现该实验无法得出四种全属的活动性顺序。

于是补充图丁实验,最终将出四种金属活动性:

Zn>Fe>Cu>Ag,则图丁中的试剂A、B分别为_____(写出一组即可)。

②小组同学将丙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甲中剩余的锌,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戊图所示。

写出a点对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答案】3N2H2O4Mg(OH)2甲=乙>丙或丙<乙=甲BC铁和硫酸铜溶液或铜与硫酸亚铁或铜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合理即可)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或Zn(NO3)2、Cu(NO3)2、AgNO3]

【解析】

【分析】

【详解】

(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氮分子表示为3N2;

水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化学式为:

H2O;

(2)①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A、B、C、D、E五种粒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8、10、12、12,表示4种元素;

②图中由镁、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Mg(OH)2;

(3)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或丙<乙=甲;

②A 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70g,t2℃时,若将70g的甲物质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再继续加热该烧杯,升温至t3℃,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升温到t3℃时,溶解度增大,故B正确;

C t2℃时,甲的溶解度50g,将70g的甲物质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再继续加热该烧杯,升温至t3℃,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70g,未溶解的溶质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增加,故C正确;

D根据C选项的分析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故D错误,故选BC;

(4)①甲中锌能与氯化亚铁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铁;乙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氢;丙中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丁实验只要得出铁和铜的位置关系就可以,故可用金属和盐溶液,即铁和硫酸铜溶液或铜与硫酸亚铁或金属与酸反应,即铜、稀盐酸(或稀硫酸)等;

②丙中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丙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后、滤液的成分是硝酸铜或硝酸铜与硝酸银的混合物,根据戊中信息可知,滤液的成分为硝酸铜与硝酸银的混合物,滤液中加入甲中剩余的锌,由于金属活动性:

锌>铜>银,所以锌加入后先置换银,固体质量增加,然后置换铜,固体质量增加比银要小,待硝酸铜反应完后,固体质量不再增加,a点对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或Zn(NO3)2、Cu(NO3)2、AgNO3]。

7.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曾以不同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标志。

(1)金、银在自然界有单质形式存在,说明他们的化学性质都_____。

(2)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人类逐渐掌握了多种金属的冶炼技术。

①比较两种铁矿石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和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从化学的角度分析“磁铁矿作炼铁原料更具优势”,其原因是_____。

②近代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A12O3)的方法冶炼铝,Al2O3分解后得到两种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镁铝合金被誉为“21世纪绿色金属结构材料”。

一种镁铝合金Mg17All2是特殊的储氢材料,完全吸收氢气后得到MgH2和A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的金属材料。

钛合金制品放在海水中数年,取出后仍光亮如新,是因为其_____(填字母序号)非常好。

A可塑性B机械性能C抗腐蚀性能

(5)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反应生成疏松的铁锈。

已知:

2FeCl3+Fe=3FeC12

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

将生锈的铁制品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变化过程中最多涉及_____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②将10g表面生锈的铁钉(杂质已忽略)浸泡在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观察到铁锈已完全消失。

反应停止后,取出光亮的铁钉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3.6g。

则原锈铁钉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6)利用“活泼金属”可以制得H2,H2可用作汽车能源。

若推广应用于汽车产业,则需综合考虑的因素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金属原料的成本B.生成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C.金属的回收利用

【答案】不活泼磁铁矿中铁元素的含量更高

CFe2O3三92%ABC

【解析】

【分析】

铁和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电解熔融氧化铝(A12O3)分解后得到铝和氧气,Mg17All2和氢气完全吸收氢气后得到MgH2和Al。

【详解】

(1)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容易被氧化,常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金、银在自然界有单质形式存在,说明他们的化学性质都不活泼。

(2)①铁矿石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中的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磁铁矿作炼铁原料更具优势”,原因是磁铁矿中铁元素的含量更高。

②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A12O3)的方法冶炼铝,Al2O3分解后得到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一种镁铝合金Mg17All2是特殊的储氢材料,完全吸收氢气后得到MgH2和A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钛合金的优点主要是强度高、防锈性能优异,故钛合金制品放在海水中数年,取出后仍光亮如新,是因为其抗腐蚀性能非常好,故选C。

(5)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化学为Fe2O3:

将生锈的铁制品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铁和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氧化铁,为化合反应,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为复分解反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为置换反应,故变化过程中最多涉及三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②10g表面生锈的铁钉(杂质已忽略)浸泡在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观察到铁锈已完全消失,充分反应后都生成了FeCl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FeCl2中的氯元素全部来自于盐酸,设FeCl2中铁元素的质量为x,

,取出光亮的铁钉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3.6g,则原锈铁钉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故原锈铁钉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A、“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被氧化,需要反应制得,则需考虑金属原料的成本,故A正确;

B、生成H2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不能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故B正确;

C、金属要回收利用,做到资源循环利用,故C正确。

故选ABC。

【点睛】

8.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他所说的“可燃空气”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

“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得出“水是一个结合物而不是简单元素”。

(2)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该反应若生成1g氢气,则理论上铁制枪管应增重_____g。

实验发现枪管实际增重比理论数值大,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后人不断研究和改进该实验。

现有某同学在水电解器中加入含酚酞的稀Na2SO4溶液,至充满管A和管B(Na2SO4)溶液呈中性且不参与反应)。

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2所示。

电解结束后将容器内所有液体倒入烧杯中,溶液呈无色。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硫酸钠在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Na+和SO42﹣,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极N与电源负极相连

②电解后,管A中生成的微粒有_____(填微粒符号)。

(4)当温度、压强分别超过临界温度(374.2℃)和临界压强(22.1MPa)时的水称为超临界水。

现代研究表明:

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以任意比例互溶,由此发展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550℃时,测得乙醇(C2H6O)的超临界水氧化结果如图3所示。

注:

δ(分布分数)表示某物质分子数占所有含碳物质分子总数的比例。

如δ(CO)

图中CO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_____。

【答案】H23Fe+4H2O

Fe3O4+4H28枪管外壁部分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增重acO2和H+在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乙醇先氧化成CO,CO再氧化成CO2

【解析】

【分析】

水和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详解】

(1)由“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知,“可燃空气”是氢气,化学式为

(2)水和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