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5101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51 大小:48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1页
亲,该文档总共1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1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

一 认识图形

(二)

第1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一年级上册认识四种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来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建立在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及其特征的基础。

同时,借助自主练习中寻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与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认识并了解了立体图形,并且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幼儿园时期,他们已经玩过积木,画过平面图形,所以学生对于这五种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陌生。

但学生对这五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

为此,创设有趣味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教学目标】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五种平面图形,能识别和辨认这些图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认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难点:

感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在生活中的存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境导入】

1.课件展示由各种平面图形组合成的图片,如:

小树、鱼、火箭、轮船、小狗等。

(学生欣赏这些美丽的图画,并说出图片名称)

2.课件画面定格在完整图片里。

师:

“这么多美丽的图画,其实是由很多平面图形拼成的。

同学们想不想认识这些图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图形。

(板书课题:

认识平面图形)

【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师并解说):

小猫咪来到我们班,带来四个物体娃娃(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学生说出放大的认识的物体名称)

出示动画:

引出已学的“体”,为学“面”在“体”上做铺垫。

出示动画、认识新物体,并初步感受“面”在“体”上。

2.回忆立体图形:

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球等立体图,并贴在黑板上。

(学生说名称)

出示画片。

(为后面“体”与“面”的区分作铺垫)

3.用“体”分离出“形”。

(1)用“体”猜“形”:

课件演示物体娃娃掉地板上,留下脚印,学生猜测脚印形状。

课件演示证实。

(2)用“体”描“形”。

“能用什么办法把它的脚印留在纸上?

课件演示小猫咪所用的方法。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评价,再指着图形让学生说名称,并说出是从什么物体上找到的)

①小组说一说物体的脚印的样子,再小组汇报,证实猜测。

②学生试说用“体”描“形”的方法。

观看着小猫咪的方法:

印、描、剪等,小组合作把面留在纸上。

4.欣赏作品,说图形名称,并说出是从什么物体上找到的?

(1)动画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模型,白纸、印泥、彩笔等。

(形象地初步猜测各个物体的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猜测能力)

(2)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体”与“面”的联系变换。

(3)请你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可以分成哪几类?

为什么可以这样分?

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找到他们的区别和联系。

5.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今天我们学过的图形?

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

2.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

同桌合作,利用手做的立体图形在纸上画出各种平面图形。

3.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1、2、3题。

【课堂小结】

提问: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师: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下面我们要和这些图形说再见了。

老师报一个,请你找到它和它再见,把它放回学具袋里。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2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目的是在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后,通过拼图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基本平面图形,并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拼补,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与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前面又学习了《认识图形》这一节课,学生已经在操作观察中认识和了解了常见的五种平面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在这个基础上来动手拼一拼,学生们是非常喜欢的。

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能拼出好几种图形,有的仅能拼出一种图形。

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在教学设计中应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摆、拼、剪等活动,初步让学生学会用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认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难点:

感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存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风车、平面图形若干。

【情境导入】

六一儿童节那天,小明的爸爸给他买了一个礼物。

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礼物——一架大风车镶嵌着许多各式各样的小风车。

【探究新知】

一、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猜一猜做风车的纸张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猜测,答案有长方形也有正方形。

2.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教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询问学生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提问:

要想验证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你有什么好方法?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介绍方法:

方法一:

用尺子分别量一量两条长边和短边。

(教师肯定方法但不做演示。

师:

通过测量的办法比较长短,真是好方法。

还有其他方法吗?

方法二:

对折边的方法。

(学生边演示边介绍。

生:

两条边对齐了,证明两条长边的长度相等。

生:

这样折,我发现两条短边的长度相等。

师:

刚才我们用对折的办法,验证了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两条长边的位置是相对的,两条短边的位置也是相对的,我们也可以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3.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师:

我们一起验证了长方形边的特征,风车是不是用长方形纸张做出来的呢?

我们把风车拆开看一看。

学生发现纸的形状不是长方形而是正方形。

学生归纳正方形的特征: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长方形、正方形的转化。

教师出示长方形纸,要求把它变成制作风车用的正方形纸,向学生寻求方法。

建议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

(学生进行活动)

活动之后,汇报交流。

方法一:

用眼睛看,估计一下把纸直接向里折。

学生质疑折出的不一定是正方形,这样折不标准。

方法二:

用尺子量出短边的长度,在长边上画好,得到正方形后再折。

提问:

这样能不能折出标准的正方形?

还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呢?

方法三:

用短边贴长边折纸。

(学生边演示边介绍折法。

师:

我们都用这个方法折一折,一起摸一摸正方形的四条边,看看四条边在哪呢?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摸边,边摸边说明:

有两条边凑到一起了,我们能看出它们的长度相等。

另外两条边,它们的长度也相等。

5.验证正方形的特征。

师:

怎样折能验证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呢?

(学生再次活动,并介绍折纸的方法。

师:

这样折一下就能看出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折出了一个标准的正方形。

小结:

我们一起通过折叠的方法,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还利用长方形纸折出了一个标准的正方形。

二、建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1.在长方形中找到正方形。

2.在正方形中找到三角形。

如图教师描出折痕。

三、简单平面图形的拼组

1.出示材料。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观察学具中材料的形状、数量和大小。

2.各小组进行拼图活动。

师:

请大家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新图形,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贴出展示。

(1)拼出长方形。

(2)拼出正方形。

师:

把几个这样的作品再拼到一起,你们看,拼成了什么形?

小结:

虽然我们用的材料不同,但是都依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拼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

(3)拼出其他图形。

学生展示并介绍拼图方法。

四、拼组图案

师:

用你们手中的材料拼一只小兔子。

(出示课件)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拼图。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页下面“做一做”。

【课堂小结】

师:

今天我们一起验证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还发现了图形折一折、拼一拼就能变成新图形,同学们还用新知识拼出了小兔子,你们真了不起!

只要大家平时注意观察思考,就能发现图形世界里更多的奥秘。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数学活动——七巧板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3

【教材分析】

用七巧板拼图形是一节可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

本节学习的内容是利用拼七巧板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除了要求学生能摆出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拼摆图案外,还引导学生对七巧板进行了比较,同时设计了拼出指定的图形的活动,这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小学生常常需要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

七巧板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古典智力玩具,孩子们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欢,七巧板空间、图形的变化,又将引出无数个奇妙的图案,这对处于好奇心年龄阶段的儿童来说,是激励他们主动探索、审视生活、认识世界的重要载体。

学生已经能够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形状的纸拼出一些简单的、有趣的图形。

他们对动手拼一拼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

学生对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利用七巧板进行实例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通过拼摆七巧板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了解图形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七巧板,并能用七巧板拼出学过的图形。

难点:

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出图案。

【教学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七巧板等。

【情境导入】

1.电脑出示由七巧板制成的“动态”图形课件。

(有人和小动物在玩、乒乓球员比赛图)

问:

小朋友,你知道这些图案是由什么拼出来的吗?

2.介绍七巧板的有关知识。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图形游戏,它起源于宋代,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了。

它是黄伯思创造的,起初叫“燕矶图”,也叫“七星”、“易方”,后来就叫做“七巧板”。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还得到了世界的赞美。

3.设置疑问:

你们知道为什么后来它被称为“七巧板”吗?

正因为它可以拼出各种各样美妙的图案,所以被称为七巧板。

今天我们就用聪明的大脑去想,灵巧的小手来拼,让七巧板更巧吧。

(板书课题:

七巧板)

【探究新知】

教学例3(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

1.说一说:

给七巧板编号,组织小组交流,说出自己发现了七巧板有哪些特点。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向全班汇报。

2.拼一拼:

利用七巧板,学生自主拼出学过的基本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拼法,并要求学生汇报拼出的图案由哪些图形组成。

3.议一议:

电脑出示小明、小丽拼出的各种形状的图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想象这些图形是平时生活中的哪些物体?

4.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拼出自己喜欢的生活中的图案,并取个好听的名字。

让学生介绍自己拼出的图案,比一比谁的图案更漂亮。

【实践应用】

1.电脑演示“守株待兔”的拼图,猜一猜它们分别像什么。

2.让学生尝试自己叙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并说一说故事内容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3.小组活动:

拼图编小故事。

要求小组合作给拼好的图案编一个小故事,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快。

4.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拼图编出的故事,其他学生谈谈对故事内容的看法和意见。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用七巧板拼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编出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你们觉得七巧板有趣吗?

【板书设计】

七巧板

二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1课时 十几减9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例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十几减9”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基于这一理念,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能熟练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而且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

1.能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2.掌握十几减9的算理,熟练计算十几减9。

3.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难点:

理解“想加算减法”和“破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小棒。

【情境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游园活动吗?

生:

喜欢。

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参加一个有趣的游园活动。

(课件出示情境1:

教材第8、9页的主题情境图)

师:

看,这些同学玩得多开心呀!

谁来说说他们在做些什么?

(踢足球、卖气球、卖风车、看金鱼、套圈圈等)

这些有趣的游园活动中包含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你们想不想来解决这里面的数学问题?

【探究新知】

1.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1)谁来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信息?

(有15个气球,卖了9个。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

现在我们先来解决“还剩几个气球”的问题。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谁能根据这个问题来列一个算式?

(板书:

15-9=)

怎样计算15-9呢?

请你独立思考一下,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2)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动手摆的机会,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

首先请用最快的速度拿出15根小棒(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15根小棒)然后从15根小棒中取出9根,会有几种取法呢?

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

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组的小朋友合作。

(3)汇报交流

师:

谁愿意到投影仪前边摆边说你的方法?

(学生一边操作小棒一边讲解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①从15根小棒中,一根一根地取,取出9根,还剩下6根。

②从15根小棒中,先取出5根,再从10根中取出4根,还剩6根。

③先从10根中取出9根,剩下1根,与原来的5根合起来就是6根。

④9根和6根合起来是15根,15根减去9根就是6根。

……

(4)当学生每说到一种方法时,教师在黑板上就对应的方法做一下总结:

①15-1-1-1-1-1-1-1-1-1=6。

(一个一个的拿走)

②15-5=10,10-4=6。

(先把9分成4和5,再来减。

为什么要把9分成4和5,而不分成其他的数呢?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③10-9=1,1+5=6。

(先用15里的10减9,得数1再加上15里剩下的5,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④9+6=15,15-9=6。

(尝试直到9加6等于15,所以算出15减9等于6,这个想法也很好)

通过动手操作,我们找到了4种15减9的算法。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方法③比较容易操作,在以后的练习中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3.强化算法。

师:

十几减9的算式除了这道题,你知道还有哪些吗?

(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17-9=       13-9=       14-9=       11-9=

16-9=       12-9=       18-9=       19-9=

你会算吗?

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想算哪道就算哪道,并和同桌说说你的算法。

看一看,想一想,今天我们解决问题所列的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都是十几减九的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今后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你觉得哪种方法好用,算起来方便,速度快,就用哪种方法计算。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的3道题。

2.读算式,直接说得数。

(出示一些小动物,他们的背后藏着算术题)

师:

看,这里有很多小动物,让我们把他们邀请到游园活动中来。

你们想邀请谁?

(学生选择小动物后,电脑出示相应的题目,学生立刻算出得数)

3.做一个全班同学都可以参与的计算游戏。

师:

同学们,学习了十几减九的计算,你们想不想自己当老师,出题考考你的同桌?

(1)每个人在一张白纸上,出3题十几减九的算式。

(2)把你的题目交给你的同桌,然后听老师的口令,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交换批改,你当老师批改一下你的“学生”的作业,如果他做对了,就给他画一个大笑脸;如果他做错了,就给他一些鼓励。

(4)说说你的同桌哪一题错了,教教他怎么改正。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例1:

15-9=6

(1)15-1-1-1-1-1-1-1-1-1=6

(2)想10-9=1,1+5=6,所以15-9=6。

(3)想15-5=10,10-4=6,所以15-9=6。

(4)想9+6=15,所以15-9=6。

第2课时 十几减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教学时,既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之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乐于探索,进而通过教师带有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能熟练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并且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能够熟练掌握,这里进行“减8”是上一节课的一次练习和延伸。

《数量课程标准》中指出: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须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基于这一理念,采取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的算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的算式。

难点:

初步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小棒、数字卡片。

【复习导入】

1.复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师指名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如14-9=,然后再指名学生回答用什么方法计算?

突出“看减想加”与“破十法”。

2.填空练习。

(小组开火车,每人一道题)

8+(  )=11        8+(  )=13        8+(  )=16

8+(  )=158+(  )=128+(  )=14

老师分别指名学生回答。

【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1.出示教材第13页例2主题图,以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情境中,学生认真观察后,找出条件信息和问题,教师指名汇报,并出示:

一共有12个风车,小朋友要买走8个,还剩几个?

2.指名学生完整复述,加深对题意的理解。

二、探究算法,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相互交流。

师:

要求还剩几个风车应该怎样列式来表示呢?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2-8=。

师:

你们是怎样算的呢?

先认真想一想,然后把想法和同桌说一说,说的时候还可以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想的过程。

(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算法,表述过程。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12-8的。

方法一:

想加算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有序地表述思考过程,看到12-8=□,就想8+□=12,因为8+4=12,所以12-8=4。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用课件演示计算过程。

方法二:

破十法

教师让学生利用学具,在投影仪上演示思考过程,边摆小棒边表述过程:

12-8=□,先从10里面减去8,还剩2,2加上2等于4,所以12-8=4。

师:

去掉的8个,怎样表示?

生:

用虚线圈把去掉的圈起来。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用虚线圈圈起8个学具。

三、总结算法,引出课题

师:

通过刚才解决还剩几个风车的问题,我们知道了计算12-8=□,和计算十几减9一样,也可以用“看减想加”与“破十法”来计算。

你认为哪种方法计算起来又对又快,就可以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算式。

(教师板书课题)

四、发现规律,增强记忆

师:

除了12-8,谁还能说出其他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算式?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自己是怎样算的。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按顺序板书出所有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算式:

11-8=3 12-8=4 13-8=5 14-8=6 15-8=7 16-8=8 17-8=9

师:

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观察、思考、汇报:

差比被减数的个位数字多2……

学生齐读算式。

【巩固练习】

1.课本第13页“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先独立填写,再说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2.“做一做”的第2题,通过投影出示下列算式,让学生举出相应得数的数字卡片。

8+3=     8+7=     8+5=     11-8=     15-8=

13-8=8+8=8+9=16-8=17-8=

3.出示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算式卡片,学生进行抢答。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中的第1、2题。

【课堂小结】

1.说一说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计算过程。

2.谈一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例2:

12-8=4

想:

8+4=12,所以12-8=4。

想:

10-8=2,2+2=4,所以12-8=4。

11-8=3 12-8=4 13-8=5

14-8=6 15-8=7 16-8=8 17-8=9

 

第3课时 十几减7、6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3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计算方法的培养与发掘,通过各种生动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思考并联系起来,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找到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计算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计算得出正确的答案,充分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好玩又好动,从心理特点来看,上课的注意力不集中;从知识点来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的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大部分学生对“想加算减法”和“破十法”已基本掌握,但还不太熟练。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十几减7、6的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能够熟练地计算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练地进行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难点:

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复习准备。

11-9=   11-8=   14-9=   14-8=   13-9=   13-8=

2.填一填。

(  )+8=12    9+(  )=17    (  )+8=11    (  )+9=15

3.导入。

师:

(1)班的同学继续在公园里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