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5179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docx

关联词知识大汇总

关联词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

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

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

特点:

1.第一:

2.第二:

常见关联词复句分类

1.2.假设关系

2.3.承接关系

3.4.递进关系

4.1、错用关联词语

5.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辨别非关联词的连续语

常见关联词

注意

1.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2.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

3.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

4.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

5.不要滥用关联词

特点:

1.第一:

2.第二:

常见关联词复句分类

1.2.假设关系

2.3.承接关系

3.4.递进关系

4.1、错用关联词语

5.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辨别非关联词的连续语

常见关联词

注意

1.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2.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

3.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

4.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

5.不要滥用关联词

特点:

第一:

  作为联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

  说话时很容易发现必须带有的一到二个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连在一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觉得很舒服。

常见关联词复句分类

  1.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

2.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那么

  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即使……也……不仅……而且……、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不是……而是……

3.承接关系

  一边……一边……

4.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

  5.目的关系  

  不是……就是……、是……还是……f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这种行为的目的。

  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例:

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

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6。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此……

1、错用关联词语

  例:

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

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封为殿师太尉。

(应把“为了”改为“因为”)(也可以把“就”移到“因为”前面)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

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

(“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辨别非关联词的连续语

  有些短语看起来比较像关联词,但是并非关联词。

譬如像“一会儿……一会儿……”“一下子……一下子……”等等,这些都不是关联词,也不是排比句。

排比句是拥有三个或三个地方以上的相同词语连成的词语。

像这种词语相同却不到三个的词语只能算是连带词或者连续词。

常见关联词

  1.因为……所以、2.不但……而且、3.与其……不如、4.宁可……也不、5.之所以……是因为、6.如果……就、7.只要……就、8.既然……就(那么)、9.即使……也、10.无论……都、11.不管……都、12.不仅……还、13.虽然……但是、14.不是……而是15.既.....又...16.与其......不如......

注意

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例如:

“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

”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

如果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句子的关系就起了变化:

  1.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利。

  2.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3.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这样,第一句成了因果关系,第二句成了假设关系,第三句成了条件关系。

在我们平时的说话、造句或作文当中,究竟选用什么关系,这就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

  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

例如:

  1.只要经常锻炼身体,才会增强体质。

  2.他宁可挨打,不如泄密。

  3.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却是按时到校学习。

  第一句,“只要”应与“就”相配,“只有”应与“才”相配,“只要”与“才”搭配不当,应把“才”改为“就”。

  第二句,“宁可”应与“也不”相配,“与其”应与“不如”相配。

句中“宁可”与“不如”搭配不当,根据两个分句的意思,最好是把“不如”改为“也不”。

  第三句,“不管”与“却”搭配不当,应把“却”改为“都”。

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

  例如:

  1.虽然今天天气十分寒冷,却清洁工流下了汗。

  2.今天,我们班搞演讲比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不但上台演讲了,而且从小不爱说话的小明也上去演讲了。

  第一句,“却”表示转折的意思并没有错,可是,一念原句就给人不通顺的感觉。

如果把“却”放在“清洁工”之后,句子就通顺了。

  第二句,让人念起来感到很别扭,如果把“不但”放在“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前面,句子就顺畅了。

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

  有一部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可根据情况省略其中的前一个,如“不但……而且……”,可省去“不但”、“虽然……但是”,可省去“虽然”。

但一般不能省去后一个的“而且”、“但是”。

如果只用前一个关联词语,而省去了后一个关联词语,句子间的关系就会不明确,句子的意思也会表达不清。

例如:

  1.自从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以后,不但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2.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把这件事情办好。

  第一句在意思上有递进的关系,但缺少了一个与“不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语,让人读了以后,感觉话没有说完,递进的关系也不清楚。

如果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前面加上“而且”或者“并且”,不但递进的关系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也清楚了。

  第二句是假设关系的句子,前面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后一分句表示结果。

因为缺少与“如果”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句中的结果就不明确,让人读后也有一种话未说完的感觉。

要是在“把这件事情办好”之前加上“就能”,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不要滥用关联词

  例如:

  1.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

  2.我的成绩差,可是我能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但是诚恳地向优秀同学学习,所以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句应该是转折关系,不是递进关系。

滥用“并且”,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且”改为“却”。

  第二句,滥用“但是”,应删去。

  一、读下面的句子,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内。

  “不仅……还……”、“虽然……还是……”、“尽管……还……”、“因为……所以……”、“只有……才……”、“宁可……也不……”、“既……又……”、“不仅……而且……”、“如果……就……”、“不是……就是……”、“不管……总……”、“一边……一边……”、“可是”、“因而”、“并且”、“所以”

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

分句是结构上类似的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

复句中的各个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前后有隔离性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或问号,叹号表示.语法上指能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当于单句的分段的句子,如:

海花才落,杏花又开了|河不深,可是水太冷|明天不下雨,我们上西山去。

这三个复句各包含两个分句。

同一复句里的分句,说的是有关系的事。

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终语调,不同于连续几个单句。

复句例句

1.复句组合方式

2.1.由单句直接组合而成的

3.2.借助虚词组合成的

一重复句

1.1.并列复句

2.2.承接复句

3.3.递进复句

4.4.选择复句

5.5.转折复句

6.6.假设复句

7.7.因果复句

8.8.条件复句

9.9.解说复句

多重复句

1.1.符号法

2.2.框式图解法

3.3.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

各类复句间的区别

复句类型

复句例句

1.复句组合方式

2.1.由单句直接组合而成的

3.2.借助虚词组合成的

一重复句

1.1.并列复句

2.2.承接复句

3.3.递进复句

4.4.选择复句

5.5.转折复句

6.6.假设复句

7.7.因果复句

8.8.条件复句

9.9.解说复句

多重复句

1.1.符号法

2.2.框式图解法

3.3.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

各类复句间的区别

复句类型

复句例句

复句组合方式

  根据复句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

1.由单句直接组合而成的

  (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叫一重复句)如:

  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老师走进教室,来到讲台前,认真地讲起课来。

  这样的复句靠分句间的语序来联系,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弄清楚。

2.借助虚词组合成的

  借助虚词组合成的,如:

  我们不仅要专心听讲,还要多动脑筋。

  只要坚持锻炼身体,就能增强体质。

  这种复句,分句之间的联系靠虚词,而主要的虚词是连词和副词,还有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统称关联词语。

这类复句由于关联词语的作用,结构显得严密。

  分句之间逻辑关联的较明确,我们应根据分句之间的语义和不同的逻辑关系,正确选用关联词语,不能任意组合。

一重复句

  一重复句是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

主要有八种类型:

1.并列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

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

如:

  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要空话,而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承接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

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常用关联词语有:

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

如:

  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3.递进复句

  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

如:

  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4.选择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

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

如:

  ①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②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

  ③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5.转折复句

  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

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有:

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

如:

  ①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②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③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6.假设复句

  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

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语是:

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

如:

  ①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②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③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7.因果复句

  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

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

常用关联词有:

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

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

常用关联词有:

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

如:

  ①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②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③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④由于病魔缠身,两次体检未通过,他只好第二次踏进补习班的门槛。

8.条件复句

  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

常见关联词语有:

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

如:

  ①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

  ②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③我们除非预先作了准备,这次行动绝无成功的可能。

  ④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9.解说复句

  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

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

如:

  ①纺线有几种姿势:

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②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10.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或避免某种目的,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

常用关联词语有:

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如:

  ①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②这段时间校卫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③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多重复句

  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多重复句。

有两个层次的叫二重复句,有三个层次的叫三重复句,其余依次类推。

多重复句是由一重复句扩展而成的。

分析多重复句可以采用符号法和框式图解法。

如:

1.符号法

  ①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并列)②有联系群众的长处,|(转折)③但是不善于思考,|‖(并列)④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因果)⑤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①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并列)②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转折)③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2.框式图解法

  ①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②有联系群众的长处,③但是不善于思考,④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⑤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①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②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③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3.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

  ①总览全局,确定分句数目。

  ②理解全句语义,确立第一层次。

  ③辨析关联词语,依据搭配关系逐层分析。

各类复句间的区别

  [并列复句与承接复句的区别]

  1.并列复句的分句是相互对称的,成平行的雁行式排列。

其基本格式是A,B,C……,分句的排列比较自由,有时可以前后对调。

如:

  他一边看报,一边听音乐,一边吃饭。

  小李今年十八岁,小王二十四岁,至于老陈嘛已是年过古稀了。

  2.承接复句的分句排列次序是由分句所表示的时间和事理上的先后决定的,因此,分句的派顺序不能前后对调。

其基本格式是A→B→C……成鱼贯式的排列。

如:

  见过了小李和小王,老陈便带着他们到田间去打谷子。

  看过报纸,听了两段音乐,他心满意足地去吃饭了。

  [承接复句与连动句的区别]

  1.承接复句的分句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标出这种停顿。

连动句没有。

  2.承接复句的分句可以有不同的主语,连动句只能共带一个主语。

  3.承接复句在分句间可以用上关联词语,连动句则不能用。

如:

  过了那树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承接复句)

  他上街买菜去了。

(连动句)

  [假设复句与转折复句的区别]

  用“即使(就算、纵然、哪怕、纵使、就是)……也……”这组关联词语组合成的假设复句。

含有转折意思(有的书称为转折式假设复句,有的称之为让步假设复句),它与用“尽管……还是……”这组关联词语组合成的转折复句最容易混淆,其区别是:

  1.让步假设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没有成为现实,“即使”表示撇开的是虚拟的事实,是做最大的假设罢了。

  2.转折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尽管”所撇开的是既成事实。

如:

  即使明天刮风下雨,我们也要到达山顶。

(“刮风下雨”说不准)

  尽管今天刮风下雨,我们还是要到达山顶。

(“刮风下雨”是确定的事实)

  [条件复句与假设复句的区别]

  相同点:

前后分句的关系都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都是没有实现的事情。

  不同点:

条件复句着重于条件,假设复句着重于假设。

  只要记住条件复句的几种类型和关联词语就很容易区别了。

如:

  如果美国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对抗,中国政府愿意奉陪到底。

(假设复句)

  只要美国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对抗,中国政府就要奉陪到底。

(条件复句)

复句类型

  讲解

  你听说过会说话的标点符号吗?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这些练习的难点就是如何把所学的东西迁移运用到实践中去,也就是考查我们的能力。

学习中不能死记书本上的概念,它只是我们分析问题的标准,答案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思维解决才能获得的。

  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常常不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岂知它在关键时刻可以起到救命的作用?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清朝末年,掌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题扇。

那位书法家写了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是由于书法家一时疏忽,题诗时漏掉一个“间”字。

慈禧看了以后勃然大怒,认为是故意欺她没有学识,要把那个书法家问成死罪。

那个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说:

“我这是用的王之涣诗意填的词。

”并当场重又断句吟诵道: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后,无言对答,只好赐给书法家银子压惊。

由此可见,标点符号虽小,但在关键时刻运用得当却可救人一命。

如果我们将下列的标点符号位置改动一下,那么意思就截然不同了。

不信你看:

  公牛队战败了,湖人队获得了冠军。

  公牛队战败了湖人队,获得了冠军。

  养猪大如山,耗子尽死完。

酿酒坛坛好,做醋缸缸酸。

  养猪大如山耗子,尽死完。

酿酒坛坛好做醋,缸缸酸。

  哥哥:

“说我是好青年。

  哥哥说我是好青年。

  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有一定的规则的,不能乱点。

  如:

句号、逗号、顿号、问号、叹号、分号、冒号都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引号和括号的前半边,不能放在一行的末了,后半边,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破折号、省略号各占两个字的位置。

  标点符号会说话的故事在文坛上有很多。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个故事。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把《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一个出版商,好久没有接到消息。

雨果便写了一封信去问。

信是这样写的“?

雨果”出版商的回信写着“!

编辑部”不久,《悲惨世界》这一轰动世界的长篇巨著终于问世了。

虽然雨果的信只有一个问号,但意思却表示明白了,询问书稿如何?

用还是不用?

什么时候出版等等?

出版商也很聪明,只用一个会说话的“!

”就告诉了雨果想问的事情。

书很好,好当然就会出版。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标点符号不可小看,它还给我们启示。

正确恰当地运用标点符号,它会使我们的文章变得更有趣味,更简洁。

  还有一个故事,说给大家听听,看看是否可以在思想上受到一点启发。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博士提议,每人使用最简短的话写一篇《自传》,行文用句要短到甚至可以作为死后刻在墓碑上的墓志铭。

于是大家凝神苦思。

  其中一个满脸沮丧的青年,交给巴尔肯一纸通篇只有三个标点符号的“自传”:

一个破折号“”,一个感叹号“!

”和一个句号“。

”。

  巴尔肯问他是什么意思,年轻人凄然回答道:

“一阵横冲直撞;落得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

”巴尔肯略一沉思,提笔在这篇“自传”的下边有力地划了三个标点符号:

一个顿号“、”,一个删节号“……”和一个大问号“?

”。

接着博士用他那特有的鼓励口吻,对这位自暴自弃的青年说:

“青年时期是人生一小站;道路漫长,希望无边;岂不闻‘浪子回头金不换’?

  这两个故事是否可以证明标点符号是会说话的呢?

  为了帮助大家熟悉使用标点符号,请记住这个口诀。

  写文章,要周到,讲清楚,最重要。

  说话中,应停顿,一口气,说不了。

  要清楚,有门道,加标点,用符号。

  学习标点并不难,形状用法要记牢。

  句号(。

)是个小圆圈,用它表示话说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话没说完才出现。

  问号(?

)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

)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顿号(、)好像黑芝麻,并列词语点中间。

 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点中间。

 冒号(:

)就是两圆点,要说的话写后边。

 引号(“”)好像小蝌蚪,引文引语在中间。

 引人的话用引号,话里套话分双单(“‘’”)。

 引号还可标书名,常用尖括来替换(《》)。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一条线,表示注释和突变。

 中间夹入注释话,一对括号要用全(()[])。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用才熟练。

 短语的作用是什么?

结构类型有哪几种?

 短语,也叫词组,是词和词组合成的造句单位。

短语的结构主要有这几种类型:

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主谓短语。

注意短语是由两部分组成,根据两部分的关系分成上面的几种。

 并列短语:

前后部分可以颠倒,没有主次之分。

 偏正短语:

这两个部分有主次之分,不能随意颠倒。

 动宾短语:

前边必须是动词,后一部分是它的宾语,也不能颠倒。

 动(形)补短语:

后一部分是起补充说明前一部分的,所以叫“补”。

也不能前后颠倒。

 主谓短语:

两部分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

也不能随意颠倒。

有的颠倒后可以讲通,但是它们就不是主谓短语这种结构类型了。

 单句的六种成份指的是什么?

它们指的是句子的“主干”:

主语、谓语、宾语和句子的“枝叶”:

定语、状语、补语。

有的时候用符号法表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