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5234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docx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docx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作业

—————————————————————————————

第一次:

一、学前教育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

学前教育研究的目的:

是为了搞好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主要是为日常教学服务的。

是解决我们认为能够解决但是解决得不太好的问题,研究的“怎么办”才能做得更好,如个别幼儿攻击行为观察研究。

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教育研究的最基本目的。

对教育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作出说明。

根据研究建立的某一个科学理论,对研究对象的发展和特定情境中的反应作出推断的过程。

又根据科学理论操作研究对象某一量变的决定条件或创设一定情境,是研究对象产生预期的改变或发展。

学前教育研究的意义:

1、推进学前教育改革

2、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4、完善学前教育体系改革观念误区,找到创新理论。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答:

1、确定课程

确定课题实际上是确定一个研究问题,确定研究目标。

2、制定计划

在研究工作计划中应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及范围,要明确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时间进度等。

3、查阅文献

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已有的研究的信息,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明确研究课题的地位,提供如何进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4、综合分析

就是对研究过程中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

5、形成结论

研究的关键问题是总结出结论,即把分析研究的结果归纳成几条原理、原则或者做出判断。

6、发表成果

学前教育研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撰写研究报告,即用文字的形式把研究成果表达出来。

三、学前教育研究的当代表现与发展趋势怎样?

答:

在改革开发的三十年,我国学前教育研究飞速发展,强调教育研究是为了理论和实践服务,尤其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于实施,学前教育研究成果不断增加,研究质量不断提高,加快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纵观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的昨天和今天,大致可以勾画出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一些趋势。

一是推进数量化。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已有大量研究采用定量数据分析的手段来说明结果。

二是推进现代化。

特别是广泛使用录音、录像、照相、计算的和心理测量仪器等设备,使学前教育研究中多因素分析得以实现。

三是推进综合化。

教育研究除了教育内部问题外,还涉及教育外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方法的综合和学科的综合上,如研究早期弱智儿童的矫正,就综合了特殊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发展心理学、儿科医院等学科。

四是推进现场化。

教育研究除了重视理论研究外,更注重应用研究,更强调研究为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与实践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就要求教育研究要在真实的现场情境中进行,以提高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给出自己的答案)

答:

1、自愿的原则

被测试者有不参加研究的权力,有中途退出研究的权力。

若被测试者是成人应直接征得本人同意,若被测试者是儿童,应征得其父母或老师的同意。

2、匿名的原则

被测试者有不署名的权力,研究者不能未经同意在研究报告中或在公开的场合被披露被测试者的姓名,被测试者的姓名可以用号码来代表。

3、保密的原则

被测试者有要求研究者对测得的有关自己的数据资料保密的权力,研究者可用号码而不用姓名登记所有被测试者的资料,可在研究结束后销毁测试的原始材料,不将研究结果告诉未经被测试同意的其他人。

4、教育的伦理原则

当研究给测试者身心造成伤害,被测试者又追究研究者责任的权力。

5、个人认为还应该有自主选择的权力

被测试者可以自行选择测试的项目,不应该带有强制性,让测试者自由发挥,避免干扰,顺其自然。

6、保护原则

避免被测试者在测试中受到伤害,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测试情况,及时记录。

7、价值的原则。

测试的内容结结果必须要有目的性和有价值性。

8、针对性。

测试必须针对儿童自身,适宜儿童的发展和特性。

总之都要遵守国家规章制度,不能违背研究的道德准则。

第二次:

一、什么是“问题”?

答:

“问题”即是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

根据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首先就要确定课题,也就是确定一个研究问题,确定研究目标,一般可以分为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当前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教师在工作实际中发现的问题,等等,现阶段学前教育研究主要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过程中的理论问题与重大现实问题为主。

二、什么是“问题”的一般/概念性定义和操作性定义?

答:

问题的一般抽象性的问题,就是概念性定义;

在实证的研究中需要对这些抽象问题进行操作化,就是用实验者可以操作的方式界定问题,操作化的结果就是操作性定义。

三、请从学前教育实践工作中列举出5个以上的“问题”,并分别给出其一般/概念性定义和操作性定义。

答:

1、“挫折”在操作上可以定义为,通过阻碍一个人达到其渴望的、近在咫尺的目标,而使该个体所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心情低落,没有食欲,不能感到快乐;它的一般/概念性定义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阻碍,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

2、“饥饿”它的一般/概念性定义是是由体内缺乏食物或营养引起的—种生理不平衡状态,,她的操作性定义上为剥夺个体进食24个小时后个体存在的状态。

3、“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一般/概念性定义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操作定义为“举起100公斤杠铃、连续长跑15公里、跳高1.7米、游泳横穿长江、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

4、在操作上可将的“一个聪明的人”定义为知识渊博、词汇丰富、运算技能熟练、记忆东西多的人,在一般/概念性定义上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阻碍,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

5、“正方形”它的一般/概念性定义是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它的操作性定义是去测量一个四边形的角是否是直角,它的四条边是否都相等。

四、什么是研究假设?

答:

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某种答案,是对于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间相互关系的设想,是关于事物的因果性的一种假定性的解释。

五、科学假设的构成是什么?

答:

科学假设的形成是同客观世界的矛盾运动和人类的认识运动紧密相联的,是人们认识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产物。

它的产生与形成离不开人类的实践。

首先,是随着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发展,出现了已知的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新事实新矛盾。

其次,根据已知的科学知识和有限的科学材料,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对这些新事实新矛盾的产生及其发展提出初步的假定。

最后,利用有关的理论和科学材料,进行广泛的观察、实验和论证,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的假说,并向系统理论转化。

它包括对于科学问题的理解,科学常识、规律、概念的掌握和运用、生活经验等因子

六、假设如何表述?

答:

一、按照变量关系的变化分为:

条件式假设、差异式假设、函数式假设

二、按性质分为:

特定假设、一般假设、虚无假设

三、按表述变量关系的倾向性分为:

定向假设、非定向假设

七、请给出上述5个研究问题的假设。

答:

1、思维能力上,男生比女生的推理能力强

2、中学生攻击行为问题研究,Y代表攻击行为,X可代表诸多因素,当X代表性别的时候,假说可定为“男孩攻击行为是女孩攻击行为的2倍”

3、马利语音阅读程序在甲校取得的成绩比在其他任何学校试行的效果都好。

4、像小白那么大的男孩,IQ要比同年龄的男高一些。

5、教师采用语言强化教学,学生课堂行为会改变。

八、科研报告或研究论文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各部分写作时应主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1、科研报告或研究论文主要包括:

从科研论文的格式来说,第一部分应该是课题研究的总体构想,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前人研究的总结和研究背景综述、课题研究的意义、课题研究的计划安排和应用的方法说明等等。

所谓流水账,实际上是老师叫你把研究过程构想说清楚。

第二部分及其后面,就进入实质研究,假如是历史名人研究,就可以分析该名人的贡献或成就,为什么做这样的判断,理由何在,推出结论等等。

你可先列好提纲,然后收集调阅文献,看多了,你就自己产生自己的判断了,把这些判断记录下来条理化,就是科研论文了。

2、写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抓住幼教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幼儿教师都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对什么问题是难以解决的,什么问题是自己感到困惑的,什么问题是解决得不好甚至走入了误区的,其实都深有体会。

如果幼儿教师有能力又有兴趣,不妨试着选择这一类的问题进行写作,就会觉得自己有内容可写,并且能写出一些鲜活的东西。

(2)善于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

作为在幼儿园第一线的教师,从事的教育活动异常复杂,面临的实际问题很多,在写教育科研论文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笔者遗憾地发现,许多幼儿教师在写作时,也许是为了赶时髦,或是为了提高文章的“品位”,在写作时总喜欢引用长篇大论的幼教理论做铺垫,而将自己擅长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东西弃而不用。

(3)勤于积累和乐于练笔

幼儿教师日常工作异常辛苦,几乎抽不出时间来写文章,然而幼儿教师要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必须要有平时有意识的积累,这种积累既包括专业理论及其相关知识的积累,也包括教育实践的经验积累及观点积累。

如此,才能做到写作时心中有数,论证有高度、有说服力。

(4)把握“度”,注意选材和行文格式

所谓要把握“度”,即幼儿教师在撰写幼教科研论文时不能浅,也不能过深。

因为这类文章大都是供幼教工作者和家长看的,他们的程度参差不齐。

所写的文章要深人浅出、雅俗共赏,注意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意幼教与其他教育的区别,紧紧抓住自身的特点。

(5)要注意论文的行文格式。

撰写幼教科研论文是有一定格式要求的。

幼教科研论文一般要按照如下格式写作,包括以下基本部分:

标题;作者;摘要(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注释与参考文献,否则不能成为一篇形式完整、格式规范的论文。

第三次:

一、什么是学前教育研究的观察法?

答:

学前教育研究的观察法就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凭借自己感官和借助其他辅助工具,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收集、分析研究对象感性资料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二、观察研究的类型有哪些?

答:

1、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2、直接观察和间接观

3、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

4、个案观察和群体观察

5、偶然观察和系统观察;

6、开放式观察和聚焦式观察

三、分别举例说明运用不同的观察方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

1、描述观察法

(1)日记描述法

记录的内容:

一是要在自然状态的情况下;二是要幼儿发展变化或新的行为;三是细节情况。

日记描述法可以记录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使用日记法虽然可以取得个别孩子长期的大量数据,但不足明显。

一是观察对象的有限性;二是观察客观程度的有限性;三是样本的有限性;四是观察时间的某种限制。

(2)事件描述法

是可以观察幼儿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任何有观察意义的行为。

但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是观察到某一轶事后要迅速记录;二是尽量几下中心任务的行动和所说的话,同时记下这一环境中与他交往的任务的反应;三是尽量记录中应包括环境、时间、行为的简介描写;四是尽量准确地记录幼儿谈话的用词用句。

2、抽样观察法

(1)时间抽样观察

是在规定时间间隔内观察记录预选行为是否出现的方法,这种抽样观察法比较适合于观察发生频率较高的行为,对很少出现的行为不使用。

运用时间抽样观察法,事先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工作:

一是根据观察目的规定观察时间间隔的长度、次数和分布,使得这些观察时间间隔内幼儿所表现的行为,能尽可能地代表所要研究的行为的一般形态;二是用时间抽样法观察前,应预先详细制定好系统的记录表格,并对表格中的有关行为类型做出具体的规定和详细描述,这样才能获得量化的数据。

(2)事件抽样观察法

事件抽样观察法,指抽样观察并记录某种特定的事件或某类特定事件自然发生时情况的方法,是针对幼儿特定行为如幼儿的争吵、打架、合作等发生频率较低的行为所设计的观察法。

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在于观察记录的往往是定性资料,较少定量资料。

事件抽样观察结果对于检验假设设有一定作用,但观察者必须注意,这些结果不能做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四、什么是调查法?

答:

教育调查法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测验、作品分析等方式,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探究教育一般规律的研究方法。

五、问卷调查设计应考虑哪些问题?

答:

一个好的问卷,必须合理、科学和艺术地提出每个问题。

1、合理

判断问题是否合理的标准有三个:

一是全部问题是否都是研究课题及其理论假设所必需的,即与研究课题和理论假设没有关系或可有可无的问题,应予以删除

二是问题对于全部被调查者是否普遍适用。

三是提问的形式是否适合被调查者。

2、科学

科学的标准只要有三个

一是单一,即一个问题中只包含一个调查指。

二是中性,及问题不带倾向性。

三是明确,即提出的问题必须使用明确的语音,具备明确的含义。

3、艺术

艺术是指善于使用容易被人接受的措辞与表达表达方式,消除容易引入反感的句子或词汇,激发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兴趣与让热情,方法主要有委婉法,间接法,消虑法、虚拟法和援助法。

六、什么是特尔斐法?

答:

特尔斐法是一种直观的预测法。

特尔斐法是一个使专家集体在各个成员互不見面的情况下对某一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达成一致看法的方法,它是编制教育评价方案中进行加权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七、举例简述特尔斐法的一般程序及其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

在使用特尔斐法的一般程序中,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设计意见征询表

设计意见征询表时,需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

其一,表中所列的重要性等级必须有明确定义;其二,为了使专家容易将上面的重要性等级换算成权重值,事先应对这些重要性等级赋值。

2、选择专家并请他们填写问卷表格

选择参加咨询的专家并要求他们不署名地根据要求将对某一指标或某些指标重要性程度的看法写在问卷表格中。

3、整理和反馈专家意见

所有专家将意见征询表格填好交回后,组织者要整理专家们的意见,求出某一项指标或某些指标的权重值平均数,同时求出每一专家给出的权重值与权重值平均数的偏差,然后将求出的权重值平均数反馈给各位专家,接着开始第二轮意见征询,以便确定专家们对这个权重值平均数同意和不同意的程度

4、不断整理和反馈专家意见

再一次将权重值平均数反馈给各位专家并给出某些专家不同意这个平均数的理由,让各位专家在得知少数人不同意这个平均数的理由后再一次做出反应。

第四次:

一、什么是实验法?

答:

即通过实验对比来取得市场调查资料,一般是从影响调查问题的许多因素中选出一至若干,将其置于一定条件下进行小规模的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是否值得大规模的推广。

实验调查其特点是方法科学,可获取较正确的第一手资料,实验结果快,效果较好。

缺点是实验时间边长,会增加调查成本。

另外,不易选择社会经济因素相类似的实验市场,这样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二、教育实验的特殊性是什么?

答:

教育实验研究就是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

它的特点:

(一)优势:

第一,主动变革性。

第二,控制性。

第三,因果性

(二)局限性:

和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教育实验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育实验研究中的许多变量是无法操纵、控制的,不能通过实验去研究。

第二,教育实验的控制有时使实验情境宇实际情境存在一些差距。

第三,教育实验过程不笨离不开理论假设的引导,离不开对研究对象的观测。

三、什么是变量?

答:

变量,又称因子或因素,是随着条件、情境的变化在数量或类型上起变化的人或事物的特征或方面。

变量可分别自变量、因变量、调节变量、中间变量和控制变量。

四、教育实验中主要应控制哪些变量?

为什么?

答:

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教育实验中无关变量很多,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实验者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的方法。

教育实验中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方法有:

1、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

消除被试个体之间的差异,因而采用随机方法来选择和分配被试能有效地控制被试间的各种差异。

2、设置控制组。

在实验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控制组,对两个组同时进行因变量的观测(包括前侧和后侧),能较好地排除或恒定成熟对实验中因变量的作用。

3、采用“双盲法”。

所谓双盲法,即研究者在实验中既不让实验的主试也不让被试了解实验的真实目的和意图,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主试的态度、被试间自变量的扩散等方面的无关变量。

4、使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对这些难以完全消除的无关变量,研究者可以设法将其恒定,即在实验的各个组别、各个阶段使其保持不变。

5、提高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在设计中根据对无关变量控制的需要来设计操作自变量的具体方法、设计实验程序、进行时间分配,这能较好地进行无关变量的控制。

6、控制资料统计过程。

研究者按照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并规范程序统计和结果处理,能减少统计误差,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五、什么是信度和效度?

答:

信度是指其可信度,既是在多大程度上是正确的,效度是指能够多有效的表示所需表达的含义。

以一份量表(测量智力,记忆力之类的标准化试卷)为例,其信度就是指同一个人在几次参加同一份试卷的考试(假设此人并未有改变)分数不会有大的差异。

效度是指这份试卷能勾多大程度测量你的智力水平。

再如,用一把尺子来量一个人的体重,其信度是有的,但是没有效度。

如果一个事物具有效度,那一定具有信度,反之则不然

六、影响实验和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影响实验效度的因素:

(1)主试—被试间的相互作用。

如第一节所述,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除了主试给出指导语及被试按指导语要求完成任务的相互作用之外,他们之间还可能

存在着某种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相互作用。

尽管研究者总要在研究中引入尽可能多的实验控制,但即使是在最谨慎的研究者那里,有两种来源的偏差仍可能受到忽视:

要求特征和实验者效应。

(2)统计回归。

此前我们已经提到过回归假象的概念:

第一次测量平均值偏高者,第二次测量平均值有趋低的倾向(向常态分布的平均数回归);第一次测量平均值偏低者,第二次测量平均值有趋高的倾向(也向常态分布的平均数回归)。

(3)其他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实验内部效度还与许多其他因素的控制有关。

例如在实验中,被试的一些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如性别、年龄、经验、个性等都对研究存在一定的影响。

在对被试进行分组时,如果没有使用随机取样和随机分配的方法,即存在被试的选择偏性的话,那么实验结果就会发生混淆,从而降低内部效度。

另外在一些长期实验中,参加实验的人员的流失率会随着时间而增大。

即使开始参加实验的被试样本是经过随机取样和随机分配的,但由于被试的中途缺失,常常使缺失后的被试样本难以代表原来的样本,这同样会降低实验的内部效度。

(4)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实验是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下进行的,实验环境的人为性可能使某些实验结果难以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现象。

在特定的实验情境中,被试通常知道自己是处于被观察的地位,因此其行为可能会受到影响,表现为与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或不参加实验时有很大的不同。

而且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也会影响被试的典型行为。

此外,像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那样,被试参与实验时都存在一定的动机和对实验的预期,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其行为表现。

(5)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

从理论上讲,参与实验的被试必须具有代表性,必须从将来预期推论、解释同类行为现象的总体中进行随机取样。

但实际上这很难做到。

因为如果总体很大,即使能够随机取样,但由于心理学实验的被试通常是自愿的,所以也很难把被随机选上的人全部请来做实验。

如果总体是无限的,例如“七岁儿童”就是一个无限的总体,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所有七岁儿童,随机取样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这样的结果自然会降低实验的外部效度。

(6)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实验者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往往以所使用的测量工具的测量结果来加以考虑的。

例如,把成就动机作为一个因变量,实验者常以某种成就动机量表所测得的分数来界定并评价其强度。

但成就动机的测量工具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所测量出的分数并不代表同一种成就动机及其强度。

如果在实验时采用的是某一种成就动机的量表,那么所得出的实验结果便不能推论到采用其他成就动机的量表的情况中去。

影响实验信度的因素:

(1)决定实验信度的一个关键是观察量。

观察量越大,我们就越有理由相信样本统计值接近总体参数值,也就是样本更能够代表其所在的总体。

例如,在我国随机抽取一个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是关于他们对即将实施的某项政策的态度,我们相信样本容量为10万人要比样本容量只有100人更能准确地反映出全国民众的意愿。

同样,如果一个研究者想对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的话,他需要做的是在中国的各个地区随机选取所需要的大学生样本,而不是仅局限于他所在的城市。

因此必须牢记,研究中某一特定结果的信度取决于产生这一结果的观察量。

在实际研究中,我们一般尽量使观察量增加到最大限度。

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结果的信度,而且增强了我们所使用的统计检验的效力,或

者说增强了拒绝虚无假设的检验能力,也就是说使我们更能够确信自变量对因变量存在影响。

(2)实验信度还涉及对结果的统计检验。

在任何实验中,当得出结果时,我们首先会问自己:

它是真的吗?

这就又将我们带回到了信度的问题中,即:

如果再做一遍实验,还会得到与之相同的结果吗?

回答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就是计算推断统计的结果。

简单地说,推断统计用来确定两种实验条件下的差别到底是由自变量还是随机因素造成的。

如果不同实验条件下所得出的结果之间差异很大,而且这种差异由偶然因素造成的概率低于5%时,那么就可以排除偶然因素造成实验结果的可能性,认为该结果是由自变量造成的。

根据统计检验所得出的差异是具有统计信度的。

统计信度是得出实验结果的必要条件,但更多的研究者倾向于实验同时还具有实验信度。

因为,尽管结果具有了统计信度,但其中仍有5%的犯错误的概率,也就是仍然存在着偶然因素会混淆实验结果的可能性,而且即使实验控制得很好,这种问题也会发生。

七、分别举例简述学前教育实验的各种设计模式。

答:

1、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模式的多样化: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复兴、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的应用以及开放教育思想等西方学前教育理论的引进等,使中国学前教育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2、学前教育目标的整合化:

要求现代学前教育将培养"完整儿童"作为主要的目标。

3、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多元化和社区化

4、学前教育方法的科学化。

八、以一个现实中的幼儿发展个案说明个案研究法的基本特征。

答:

案例:

今天的美术区域活动,王洁选择了“美味冰淇淋”,她高高兴兴地将游戏牌插在了后面。

她把彩色蛋筒拿在手里,左看过来,右看过去:

“哎呀,这是真漂亮,我的是粉红色的,一定是草莓味道的,我都想吃了。

”她就拿起彩色蛋筒在手上玩。

下午她拿出安全剪刀剪长长的“奶油”,一边剪一边说“瞧啊,我的奶油好长,好长哦”。

剪好的长纸条放进了蛋筒里,她又剪了一条,大约剪了三条后,她开始看着旁边的同学,接着将自己蛋筒里的奶油又倒出来,接着又装进去。

第二天她将一团纸放进了蛋筒里,小心地选择了一根“巧克力棒”插在了自己制作的冰淇淋上,“老师,看,我的冰淇淋做好了,可以放在冰淇淋店里啦。

”说着将冰淇淋递给了老师。

开始的时候可以看出来她的兴趣是非常高的,因为冰淇淋店里的冰淇淋首先颜色特别好看,并且相对于玩色游戏,她更愿意玩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