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全部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5316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全部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七上全部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七上全部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七上全部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七上全部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七上全部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七上全部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七上全部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七上全部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七上全部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七上全部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七上全部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七上全部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七上全部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七上全部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七上全部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七上全部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七上全部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七上全部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七上全部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全部学案.docx

《七上全部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全部学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上全部学案.docx

七上全部学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七上历史学案编制:

吴瑞瑛课型:

新授课课时编号:

同学们:

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只要你牢记学好历史的三步骤,你一定能得高分!

1、理解掌握基础知识2、做选择、材料题提高能力3、做测试题提高答题应变能力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部分:

结合课本中的图片、材料理解掌握

第一课: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人,生活在距今约年,位于今天--省县,属于流域。

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北京人遗址位于今天的的山洞里,距今约年至年,北京人生活在流域,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生活,形成了早期的社会。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还会保存。

3、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4、山顶洞人遗址位于的洞穴里,距今约年,山顶洞人生活在流域,他们仍使用石器,但已掌握和。

山顶洞人已会,靠、为生,还会,用缝制衣服。

5、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结合起来的。

在一个氏族内他们使用工具,共同,共同,没有的差距。

第二课:

1.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省,距今大约年,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

河姆渡人已经会水井饮水,住着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2.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省,距今大约年,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

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式的房子里,能制造色彩鲜丽的,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刻画符号。

第三课1、和是我国古老传说中的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生活在距今约年。

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关键之战是,双方是部落与部落联合打败部落。

2、通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算起的,相传他建造,制作,还教人们,发明,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他的妻子发明。

他的属下发明了,编出了乐谱。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

3、传说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的杰出首领还有、、。

其中领导人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他们之间采取民主推荐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

4、约公元前年,建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王朝建立者也从转变为。

我国漫长的社会结束,社会开始了。

【知识拓展】1(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材料:

河姆渡人的房屋以桩木为基础,在桩木上架设横梁,再在上面铺设楼板,在楼板上立柱、作墙、盖顶。

上面住人,下面堆放杂物。

这种干栏式房屋具有通风防潮的性能,适应当地潮湿闷热的气候。

……半坡人居住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的,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适应了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

——摘自岳麓书社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我的新收获:

半坡人修建的房屋与河姆渡人的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知识拓展】2(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据新华社报道,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拜谒了有中华第一陵之称的黄帝陵。

他代表访问团公读了《拜黄帝陵祭文》,他说,今天以感恩的心,以虔诚的心来完成我们的心愿。

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到黄帝陵来看过之后,就了解到,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血脉都是本于同一血脉、同一源头。

我们的先民几千年以前,就开始在这里保护山林、保育后代。

我们后代的子孙不仅要保育我们的山林,更要保育我们的祖国,保育我们的文化。

请回答:

1.你知道黄帝陵在今天的哪一省份?

华夏子孙的含义是什么?

你能说出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哪些贡献?

 

 

2.宋楚瑜为什么来祭拜黄帝陵?

作为华夏子孙中的一员,你有何感想?

 

课时反思:

第二单元能力部分:

认真思考提高答题能力

七上历史学案编制:

吴瑞瑛课型:

复习课课时编号:

一、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2、暑假是外出旅游的好日子。

假如你已经去过出土我国最早人类的遗址,那么你能告诉我,它位于哪个省吗?

()

A.云南省B.贵州省C.浙江省D.陕西省

3、“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4、右图是什么人头部复原像(P5头像)另:

比较P3和P5头像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5、山顶洞人的集体生活是按什么结合在一起的?

()

 A.性别    B.生活能力     C.财产多少   D.血缘关系

6、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有无语言 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使用火 D.能否直立行走

7、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远古人类最需要的是()

A.住在山洞里 B.学会制造工具  C.懂得用火   D.过群居生活

8、下图所示装饰品采用的是磨光和钻孔技术,它出土于() P5图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人遗址

9、下列远古居民生活的先后顺序是()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元谋人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10、填表

远古人类

距今时间

地点

火的使用

生产活动

社会组织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二、 1.我国原始农耕的出现与传说中的哪位人物有关()

A.女娲B.伏羲氏C.神农氏D.黄帝

2.“民以食为天”。

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粟B.水稻和小麦C.水稻和玉米D.粟和小麦

3.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我国出土的距今约7000年的稻谷遗存,它位于()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村C.山东大汶口D.浙江河姆渡

4.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5.半坡遗址在今天哪个城市附近()

A.余姚B.西安C.北京D.泰安

6.填表

原始居民

时间

地点

原始农耕

大河流域

房屋特点

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

 

 

 

 

 

 

 

三、1、黄帝和炎帝是下列哪一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闽江流域

2、孙中山词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中的“轩辕”指的是哪一传说中的人物?

()A.蚩尤     B.黄帝  C.女娲    D.大禹

3、1998年有一个游戏叫《轩辕圣战录》,内容讲述轩辕氏(即黄帝)联合炎帝,打败了一个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的大魔头。

游戏中的大魔头是课本上哪一个传说中的人物?

()

A.尧B.舜C.蚩尤D.大禹

4、下列发明与黄帝有关的是()看课本图P13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5、相传是谁创制了文字()

A.仓颉B.嫘祖C.黄帝D.伶伦

6、某台湾旅行团要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

A.大禹陵 B.黄帝陵C.秦始皇陵D.中山陵

7、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被称为()

A.选举制 B.禅让制C.世袭制D.分封制

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于()

A.约公元前3070年B.约公元前2070年

C.约公元前1800年  D.约公元前1600年

9、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

A.尧时期  B.舜时期   C.禹时期   D.黄帝时期

课时反思: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七上历史学案编制:

吴瑞瑛课型:

新授课课时编号:

第四课、基础知识部分:

1、夏朝建立者是,标志着我国早期的产生,继位后,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制代替了禅让制。

2、夏朝的国家机构,是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因此它的性质是国家。

3、商朝的建立时间是,建立者是。

4、商朝几经迁都,一直到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朝。

5、前年,周军通过战役灭商,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其灭亡时间是。

6、西周为巩固其统治,采取制度。

7、西周分封制:

目的内容作用

 

能力部分:

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始自()

A.禹B.启C.桀D.汤

2、施用“炮烙之刑”的暴君是()

A.启B.桀C.纣D.周厉王

3、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者是()

A.禹B.启C.汤D.周武王

4、任用姜尚,使国力逐步强大的是()

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平王D.周厉王

5、西周时发生了“国人暴动”,国人指的是()

A.工匠B.奴隶C.平民D.士

6、牧野之战为哪一国家建立奠定了基础()

A.夏B.商C.西周D.东周

7、填写下表,说明夏商西周的建立与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历史地位

约公元前2070年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西周

 

 

 

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8、在下列年代尺上写出夏、商、西周时期各年代发生的重大事件: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

 

 

 

9、根据下面图片回答问题(P24)图

(1)此图是西周哪种最突出的政治制度的反映?

 

(2)周王对哪些人进行分封?

受封诸侯有哪些义务?

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是怎样进行统治的?

 

 

(3)分封制起了什么作用?

 

 

 第五课:

基础知识部分

1、我国出现青铜器的时间是社会末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其中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是巨大的和造型奇特的。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瞩目。

3、夏商周是以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相当发达。

后代称“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能力部分:

1、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应属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A.夏朝B.商朝C.西周D.西汉

2、巨大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青铜工艺水平高超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C.畜牧业发达D.铁器开始使用

4、我国青铜工艺鼎盛时期是在()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

5、下列青铜器中,属于三星堆文化的是()

A.司母戊鼎B.青铜立人像C.四羊方尊D.大盂鼎

7、与商周同时期的三星堆文化遗址在()

A.长江三角洲B.华北平原C.三江平原D.成都平原

8、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主要劳动力是()

A.奴隶B.农民C.工人D.农奴

 第六课基础知识部分: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和

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为相,积极进行改革,发展生产,以“”为口号,扩大疆界,发展齐国势力。

成为春秋时期第个霸主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与之有关的成语是,晋楚争霸持续百余年,最后,打败了晋国,做了中原霸主。

4、战国七雄分别是:

5、战国初年晋国被分为、、三个国家。

6、公元年,和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结果大败。

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的进攻。

7、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的原因是什么?

(人物改革措施结果)

 

能力部分:

1、春秋的霸主中,最先称霸的人是()

A.秦穆公B.楚庄王C.晋文公D.齐桓公

2、在齐桓公争霸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A.商鞅B.孙膑C.管仲D.孙武

3、晋文公确定霸主地位的标志是 ()

A.牧野之战B.桂陵之战C.城濮之战D.马陵之战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春秋时期的霸主的是()

A.秦孝公B.齐桓公C.宋襄公D.晋文公

5、“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于 ()

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6、立志雪耻,卧薪尝胆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A.伍子胥B.勾践C.孙武D.夫差

8、战国初期,瓜分晋国的三个国家是()

A.齐、楚、燕B.楚、韩、赵C.齐、楚、秦D.韩、赵、魏

9、“纸上谈兵”的故事来自于()

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10、“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阅读材料回答: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第七课基础知识部分

1、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时期出现牛耕,到时牛耕进一步推广。

2、时期,国蜀郡太守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工程,都江堰消除了的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3、商鞅变法:

时间人物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能力部分:

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夏朝B.商朝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2、下列事件,成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标志的是()

A.用磨制的石镰收割庄稼B.带木柄的耒耜在农业上的使用

C.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D.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3、都江堰属于()

A.防洪工程B.灌溉工程

C.水利航运工程D.防洪灌溉工程

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

A.商鞅变法的精神和原则B.商鞅变法的具体办法

C.商鞅向奴隶主贵族发出的挑战D.商鞅向秦国国君立下的保证

5、《史记·商君列传》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免除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的徭役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6、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

A.商周B.春秋时C.战国时期D.秦朝

7.阅读材料: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内容?

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

 

 

(2)材料中最能反映出这次变法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的内容和所学知识,说明这次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

 

 

第八课基础知识部分:

1、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2、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也称“铭文”。

晚期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

时期,竹书和帛书开始出现,字体也发生了变化。

3、商朝甲骨文有了对、月食的记载。

今天的农历又叫“”来源于夏朝。

到时一年分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年增加一个月。

战国时测出,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4、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采用、、、的方法诊断疾病,并采用、、治疗疾病。

5、战国末期的诗人屈原,被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是《》。

春秋战国盛行“”,其中湖北随县出土的最为有名。

能力部分:

1、“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这幅对联所写的人物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屈原

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

大寒。

”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4、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它是由     总

结出来的 ()

A.扁鹊   B.黄帝      C.华佗     D.张仲景

5、下列哪一项史实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

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 

B.定出一年中的24个节气 

C.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D.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

6、最为珍贵的战国钟鼓乐器整套编钟出土于 ()

A.湖北随州 B.河北邯郸 C.四川成都 D.河南安阳

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第九课基础知识

1、晚期的孔子是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主张“”。

他又是一位大,创办,广收门徒,注意“”;他要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他的言行记录在《》中。

2、春秋末期的老子,是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其学说记录在《》里;

3墨子主张“、”;孟子主张“”;庄子认为要,“”

4;末期的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提倡,提出建立的封建国家。

5的鼻祖是春秋晚期的军事家,他著有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他的军事格言。

能力部分;

1、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

2、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具有环保意识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

3、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

B.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

C.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

D.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4、以下几种主张,哪一种是老子的思想()

A.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后代总是胜过前代B.主张“春秋无义战”

C.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相互转化D.提出“仁”的学说

5、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6、“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是哪个军事家的名言()

A.庞涓 B.孙武 C.韩非 D.孙膑

7、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8、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政治主张。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我的新收获:

(1)“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哪位思想家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2)“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战国时期,又是哪位思想家,有了这种可持续的发展观,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雨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我国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由此建立的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B.实行分封制C.确立世袭制 D.推行郡县制

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变革时期,主要表现在()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

4.“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下列文物出土于安阳殷墟的是(  )

A.司母戊鼎      B.编钟     C.竹简     D.马王堆帛画

5.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霸主是()

A.晋文公  B.宋襄公   C.齐桓公   D.秦穆公

6.右图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它的修建者是()P37图A.管仲     B.秦孝公     C.李冰       D.韩非

7.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

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统一   D.适者生存

8.“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这幅对联所写的即是右图人物,他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屈原

9.七年级某班正在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最可能被用作正面论据的是(  )

 A.大禹治水   B.烽火戏诸侯  C.立木赏金     D.卧薪尝胆

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1.读地图,回答问题。

①用示意图的形式表示出战国七雄。

7分

 

②列举三个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6分

 

 

③列举三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

6分

 

12、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

“孝公”指哪国国君?

材料中的思想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相似?

6分

(2)请概括这次变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

(3)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

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8分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1)

七上历史学案编制:

吴瑞瑛课型:

新授课课时编号:

第10课:

1、从___________年至___________年,秦王______先后灭掉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____________的_______国家_______,定都________。

2、列举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P57)

 

3、列举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经济、文化、思想、军事)

 

4、秦始皇还统一了东南,兴修了沟通________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