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5390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44 大小:26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4页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4页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4页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4页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4页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4页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4页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4页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4页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4页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4页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4页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4页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4页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1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docx

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

目录

 

第一章各项设计管理规定.........................................................................................1

一、矿井设计管理规定................................................................................................1二、采区设计管理的相关规定....................................................................................3三、采区及工作面系统巷道设计的相关规定............................................................6四、回采工作面设计相关规定....................................................................................8五、支护设计..............................................................................................................11

第二章采掘衔接管理规定.......................................................................................17

一、编制原则..............................................................................................................17二、编制依据..............................................................................................................17三、编制计划必须要达到的条件..............................................................................17四、编制内容..............................................................................................................17五、编制要求..............................................................................................................18

第三章作业规程管理规定.......................................................................................19

一、作业规程编制要求..............................................................................................19二、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与贯彻..............................................................................20三、作业规程编制内容..............................................................................................21四、作业规程的监督、检查、评比..........................................................................27

第四章装备设备选型标准及要求...........................................................................28

一、开掘工作面装备配置标准..................................................................................28

二、回采工作面装备配置标准..................................................................................31第五章材料使用规定...............................................................................................37一、支护材料..............................................................................................................37

二、液压支架..............................................................................................................38

三、爆破材料..............................................................................................................38

四、高分子化学材料..................................................................................................39

第六章顶板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43

一、顶板管理办法......................................................................................................43

二、加强顶板管理实施细则......................................................................................45第七章矿压在线监测管理规定...............................................................................57一、管理机构及职责..................................................................................................57

二、锚杆(索)支护巷道矿压监测规定..................................................................59

三、工作面矿压仪器安装和监测规定......................................................................62四、顶板离层仪的安装和监测规定..........................................................................64五、在线监测考核规定..............................................................................................65

附件一.........................................................................................................................67附件二.........................................................................................................................99附件三.......................................................................................................................101附件四.......................................................................................................................106附件五.......................................................................................................................114附件六.......................................................................................................................124附件七.......................................................................................................................130

-1-

第一章各项设计管理规定

 

一、矿井设计管理规定

(一)设计要求

《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晋煤规发【2012】502号文)规定新建井工矿井规模原则上不得低于120万吨/年;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最高规模不得高于500万吨/年,高瓦斯矿井最高规模不得高于800万吨/年,瓦斯矿井最高规模不得高于

1500万吨/年;露天煤矿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

重组整合矿井应严格按照省煤矿重组整合办批准方案的矿井能力(或矿井核

定生产能力)组织建设、生产。

煤矿建设项目投产后5年内不得申请改扩建,要按照批复生产能力均衡组织生产,严禁随意增大矿井生产能力。

煤矿生产和建设应坚持集约高效原则,大力推广“一矿一井一面”生产模式。

产能在90万吨/年及以上的矿井,属于薄、厚煤层配采,高、低硫(灰)煤

层配采,开采薄煤层或开采解放层的,原则上可以布置“一井两面”;300万吨/

年及以上的矿井原则上可以布置“一井两面”。

对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及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的矿井,不论能力大小要严格

按照“一井一面”进行设计和组织建设、生产;高瓦斯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一个采区只能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矿井符合布置“一井两面”条件的,两个工作面须布置在不同采区。

现有生产矿井井下工作面布置个数超过以上规定要求的,应在《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发布3年内完成设计优化和改造,在上述时限内仍达不到标准的矿井要重新进行生产能力核定。

(二)设计程序

根据《煤矿总工程师技术手册》上册P20规定矿井设计程序一般为: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包括安全专篇)及施工准备→施工图设计→施工

→项目竣工验收。

(三)设计依据及内容

1.项目建议书应根据批准的矿区综合开发规划进行编制,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是矿井可行性报告的依据,项目建议书应包括如下内容:

(1)建设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引进技术和设备时要阐明国内外技术

-2-

和设备差距,说明引进理由;

(2)产品方案、拟建地点和规模的初步设想;

(3)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和引进技术设备的厂家的初步分析;

(4)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的设想,利用外资项目要说明利用项目的可能性及偿还贷款的测算情况;

(5)项目的进度安排;

(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步分析。

2.矿井可行性研究是对矿井技术建设必要性、主要技术原则方案和技术经济合理性的全面论证,是矿井立项决策的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总说明

(2)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

(3)井田开拓及开采(4)矿井主要设备

(5)地面设施(6)建井工期

(7)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8)附图

(四)矿井设计及开拓延深的审批程序与管理

1.新、改扩建矿井

(1)新建、改扩建及技术改造矿井编制的技术文件,必须严格按国家及行业的相关规定进行报批,并报山西焦煤公司。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建议书,落实项目资本金后,集团公司委托招标机构组织招标,参加设计招标会,选取设计单位;

(2)新建、改扩建及技术改造设计必须在勘探部门提交的矿井精查地质报告基础上,根据矿井实践和补勘的地质资料,按照工程的不同要求,编制生产地质报告或说明书,设计单位以此为设计依据;

(3)由选定的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依据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再进行初步设计;

(4)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编制完成后,经集团公司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或当地煤炭工业管理部门)进行初审,再向上级管理部门(省发改委、省煤炭工业局)上报审批,经相应权限的上级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审查修改后,下达初步设计批复文件。

新建、扩建矿井项目:

设计能力在0.9Mt/a(不含)以下项目,由集团公司

-3-

(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初步审查后,向省级煤炭工业管理局报审。

设计能力在

0.9Mt/a(含)以上项目,由省级煤炭工业管理局向国家煤炭工业管理局报审。

技术改造项目:

在不扩界、不增层、不增大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只改变矿井

的生产环节(提升、运输、通风、供电、排水等系统)、井筒功能互换、采掘工艺改革、增加风井等安全设施,由建设单位上报集团公司(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审查批复后,在省级煤炭工业管理局备案。

(5)初步设计审批后,还必须根据审批后的初步设计,配套编制项目安全、水土保持、消防、职业卫生、节能、矿井瓦斯抽放(高瓦斯矿井)等专项设计。

各个专项设计分别由对口的上级行业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审查批复;

(6)上述程序及手续办理完成后,进行施工图设计,项目未批准之前不得开工建设;

(7)工程施工中,设计单位和监督检查部门必须按设计内容、计划和安全措施的要求进行全过程检查落实;

(8)工程竣工后,必须经主管单位验收,提交验收报告,验收合格要签署交工验收证书,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

2.矿井开拓延深项目矿井开拓延深项目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科室提出延深设计的主要原则,经

区域公司、集团公司总工程师组织生产副总工程师、有关处室和矿技术人员初审,报省级煤炭主管部门审批,然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的预算组织施工。

工程竣工后,由集团公司组织初验收,然后由省煤炭管理局或由其委托地方煤炭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提出验收报告,报省煤炭管理局备案。

二、采区设计管理的相关规定

(一)采区设计方案及采区结束方案的编制、审批

1.采区设计要求

(1)接替采区在上采区结束前五年必须拿出已批准的采区设计;

(2)采区生产能力按“一井一面”或“一井两面”保证矿井生产能力进行设计;

(3)采区设计推广应用新技术,优先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无煤柱或薄煤柱开采,尽最大可能解放呆滞煤量,提高资源回收率;

-4-

(4)在设备选型上,采掘核心设备按集团公司配备标准进行选型;煤炭运

输采用连续运输方式,选择大功率强力皮带运输;设备、材料运输优先选用单轨吊、胶轮车、单轨无极绳车等大功率、长距离运输设备;

(5)供电、排水、通风、防尘、监测监控、瓦斯抽放等系统配置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执行;

(6)断面设计必须满足行人、运输、通风和安全设施及设备安装、检修、施工的需要,对地压较大的巷道要留有一定富余量。

2.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采区设计方案及结束方案的编制,区域公司、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审查、审批。

3.采区设计方案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生产技术管理若干规定》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尽可能做到优化系统设计,简化生产环节实现集中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的选择坚持多方案对比论证原则,做到经济技术相统一。

同时必须具备以下文件:

(1)经矿总工程师审批的采区地质说明书;

(2)矿井设计、矿井改扩建设计、水平设计等;

(3)矿井长远发展规划,采区接替图表;

(4)邻近采区同一煤层的矿压观测资料。

4.采区地质报告必须提前1个月送交矿设计人员或设计单位。

5.采区设计方案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在编制过程中应广泛征求意见,并要求有关单位提供相关资料。

编制完毕后,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矿安全生产系统领导及相关业务科室进行会审,定稿后需经矿总工程师、生产、机电、通风、地质、安全等科室科长、审核、编制人员签字,正式行文逐级上报区域公司、集团公司审批。

报送区域公司、集团公司生产、机电、通风、地质、安监局各一份

(对机电部、通风部、安监局不报储量计算图和井上下对照图),该项工作在开工前半年办理完毕。

6.区域公司、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或生产副总经理接采区设计方案后,应尽快组织区域公司、集团公司生产、机电、通风、地质、设计、安监部门及矿有关人员进行会审,确定可行方案,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办理批文,该项工作应在自收文之日起2个月内完成。

-5-

7.采区设计提前3个月送交施工单位。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有特殊原因确

需改变已批准的采区设计时,应由矿总工程师提出修改意见报区域公司、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审批,经区域公司、集团公司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会审后,方可按批准后的采区修改设计方案施工。

8.采区结束前,应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采区结束方案报区域公司、集团公司,其审批程序与采区设计方案相同,该项工作应在采区回撤前1个月内完成。

(二)采区设计编制、贯彻执行、监督检查及技术档案的建立

1.采区设计的编制、贯彻执行及采区技术档案的建立由矿总工程师负责。

2.矿接到采区设计方案或采区修改设计方案批文后,应立即组织有关设计人员按批复意见编制采区设计或采区修改设计,并一式七份报区域公司、集团公司

(区域公司、集团公司总工程师、生产技术、机电、通风、地质、安监部门各一份,另外档案馆存档一份)备案,该项工作必须在自收采区设计方案批文之日起

2个月内完成。

3.采区设计或采区修改设计编制完后,矿总工程师应组织相关科室、队组干部及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会审,区域公司、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应组织各有关业务部室进行会审。

4.采区设计或修改设计编制完后,应尽快送达施工队组,以便编制作业规程和施工组织措施。

施工队组技术员在贯彻作业规程及施工组织措施的同时,应对采区设计内容一并进行贯彻。

5.采区准备巷道的施工应严格按质量标准化和采区设计要求进行,否则不予验收报量,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6.采区首采面投产前,矿应组织对采区各系统进行预验收,并向区域公司、集团公司提出申请验收报告。

经集团公司验收达标后,方可移交生产。

7.采区结束3个月内,矿总工程师应组织技术部门编写采区开采总结,一式三份(区域公司、集团公司总工程师、生产技术部、档案馆)报区域公司、集团公司备案。

8.区域公司、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应定期对各矿的采区设计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不符合规定的要立即纠正。

-6-

9.在采区生产过程中必须建立采区技术档案,其内容包括:

(1)采区地质说明书;

(2)采区设计方案、采区修改设计方案(包括图纸)及批文;

(3)采区设计说明书、采区修改设计说明书及图纸;

(4)施工组织设计及图纸;

(5)各单项施工设计及图纸;

(6)各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图;

(7)各工作面的矿压观测资料;

(8)各采煤工作面的开采总结;

(9)采区地质储量、煤炭损失情况(采区煤柱、工作面煤柱、“三下”煤柱、构造损失、开采损失)、实际回收煤量、采区回收率;

(10)采区结束方案及批文;

(11)采区开采总结。

10.采区设计方案编制内容(见附件三)。

11.采区设计说明书编制内容(见附件四)。

三、采区及工作面系统巷道设计的相关规定

(一)设计原则采区及工作面系统道巷设计方案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安全技术

政策》《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生产技术管理若干规定》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规定。

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统一的原则,力求系统巷道布局合理。

(二)设计要求

1.新建矿井和新设计采区要按照设计规范进行开拓和准备巷道的设计,其层位、间距的选择,要为系统巷道的简化,岩巷工程量的减少创造条件。

系统巷道的设计应满足通风、皮带运输设备、辅助运输设备和行人运输设备的技术参数要求,条件具备的要推广使用综掘机开口技术。

2.两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可设置两条专用回风巷,分别布置于两翼的外侧,以减少联巷工程量(设计第二条专用回风巷时,专用回风巷工程量要与采区所有工作面联巷总工程量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选择最佳方案)。

3.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采采用联合布置的采区,对采区三条巷道的选择原则

-7-

上要布置在煤层中,皮带巷应布置在最下层煤中,轨道巷应布置在上层煤中,专

用回风巷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4.系统巷道设计上要充分根据巷道的用途、煤岩层层位,确定巷道断面和巷道布置形式(立眼、斜巷、平巷)等,满足工作面各系统需求。

要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制定不同方案,并进行比较,力争系统巷道实现安全、简单、实用。

(1)关于对独立通风系统的设计,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107条、112条、113条和114条的规定。

采区通风系统形成后,对顺槽掘进工作面独立通风系统的要求,要按照有独立的进、回风系统,保证风量达标,风流合理,一个局部通风系统出现问题不影响其它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转进行设计和施工。

(2)关于运输系统的设计。

顺槽皮带巷皮带机头应布置在采区皮带巷的上方,设计溜煤眼与采区皮带巷沟通,也可以采用与采区皮带巷平交方式,解决煤炭运输;设计通风行人联巷,解决进风、行人。

顺槽辅助运输巷与采区辅助运输的联巷设计,要因地制宜,根据采区辅助运输巷层位、坡度,辅助运输设备的技术参数及最大进出设备的外型尺寸,确定联巷的断面、连接角度、平(竖)曲线半径和开口位置。

(3)对单一煤层的系统设计要尽可能兼顾周边工作面系统巷道,做到一次施工,多次使用,为多个工作面服务,从而减少系统巷道的工程量。

(4)近距离煤层的联合开采设计不仅要考虑本煤层系统巷道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