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5468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x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

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引入课题,解题。

    师:

读了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

    生:

这篇课文讲了杨氏的孩子的故事。

    师:

“杨氏”的意思是姓杨的人家,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生:

“杨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三、认识文言文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

“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

”,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

“饭否”就是文言文。

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

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四、读通课文

   1、范读。

     师:

古人说: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就先来读读吧,把每一个字音读正确。

   2、自由小声初读课文(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3、请一个学生读课文,检查字音,指导停顿断句

  四、理解课文大意。

   1、自主理解课文。

(师:

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

(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

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通过看注释理解了“甚、诣”等字的意思。

     理解“为设果”需要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师: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讲的是?

     (评价语举隅:

很好,你采用了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用常用的方法“看注释”,你很会学习。

 对,孔君平是客人。

你采用的方法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有一个重要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师:

通过刚才探讨的两种方法,我想最后两句话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问题,请大家读最后两句: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

你们认为文中的“家禽”和现在我们所说的“家禽”的意思一样吗?

说说你的看法。

   4、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

“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 

   5、带着理解朗读课文。

 杨氏之子

                  甚聪惠

               反应快    答得妙                

杨氏之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

教学过程

  一、品读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

   1、出示思考的问题: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师:

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请你再细细地读,静静的思考,你一定会有新的体会。

大家一边读一边思考,可以在书上作批注,现在开始。

   2、品读句子,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独立学习思考,并做好批注。

   4、四人小组交流。

     师:

刚才我巡视了一圈,看到可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样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体会。

   5、全班交流。

   重点点拨:

(1)、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

”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家的姓,就给杨家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语言很风趣幽默。

(板书:

杨梅)

  (2)、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

(板书:

孔雀)

(3)、品位杨氏之子的话外之音:

 如果你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哪孔雀就是你家的鸟罗!

   6、设想:

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

   7、小结 师:

(总结)正如那位同学说的那样,这杨家小儿真是不简单啊,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

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二、熟读成诵

  三、拓展

   1、给你家小区花园的“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

   2、生活中体现艺术性的语言还有很多,同学们分享收集的资料。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如:

“别吻我,我怕羞” “我怕修” “我不是碰碰车”

   师:

大家为什么要笑,因为它幽默,这幽默的背后却在善意地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3、总结。

     师:

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而且能够运用语言的艺术,就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

下课,谢谢孩子们!

     生:

谢谢老师!

  附:

板书:

               语言的艺术        杨氏之子    

               聪惠(智慧)

                            杨家小儿   孔君平

                看注释

                            杨 梅    孔 雀

                联系上下文

 

 

《晏子使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是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解读课题,初步感知

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2500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晏子使楚》。

1、板书、解读课题。

2、简介时代背景,导入整体感知。

二、汇报预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课前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谁来说说这个故事的起因和主要内容。

(仗势欺人,侮辱晏子。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机智地反击。

板书:

侮辱)

故事的结果: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这是个双重否定句是说——楚王尊重晏子了。

(板书:

尊重)

2、给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加个小标题。

让钻狗洞——齐国无人——齐人盗贼

三、合作研讨,感悟晏子

读读议议,批批注注: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看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

把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里?

师生汇报交流:

(一)让钻狗洞。

1、谁来说一说楚王第一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反击的。

2、谈谈你对晏子所说话的理解。

投影出示:

晏子: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引导学生谈理解:

正常情况访问国家——走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

我访问的国家——楚国楚国——狗国楚王——狗王

3、评价理解,你听出了什么?

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说楚国是狗国、楚王是狗王,文中有明确的说法吗?

(看课文)

其实,这就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副板书: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4、评价晏子的话妙在哪里?

体会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不费吹灰之力,委婉地还击了楚王。

晏子沉着冷静,机智反击,不失礼节。

5、带着你的理解和体会再读晏子说的话。

(练读、指名读)

小结过渡:

楚王以貌取人,想借故羞辱晏子,晏子凭着他的沉着冷静,机智反击而又不失礼节,楚王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侮辱晏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楚王第二次又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击的,谁来汇报。

(二)齐国无人

1、学生汇报:

2、谈谈你对晏子话的理解:

A、投影出示:

晏子严肃地回答:

"这是什么话?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1)说说理解与感受。

(人多)

(2)出示原文:

晏子对曰: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理解积累成语:

张袂成阴——联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摩肩接踵

(3)原文对照,指导朗读。

启发思考:

共同的理解是人多,文中是怎样说人多的?

生谈,小结:

这说明同学们读出了晏子话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B、投影出示:

晏子拱了拱手,说:

“敝国有个规矩:

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1)说说理解与感受。

(2)教师引导,理解感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最不中用”是什么意思?

上等国家——上等人去下等国家——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下等人

我去的国家—楚国——下等国

(3)带着你的理解和体会再读晏子说的话。

3、这次对战的焦点是“齐国无人”,楚王是步步紧逼,晏子是巧妙回旋,击败了楚王,从中你体会到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接着楚王的话题将计就计、顺水推舟,把无人才、甚至不会用人之辱又回敬给了楚王。

4、这段精彩的对话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练读,分角色朗读体会。

(三)齐人盗贼

过渡语:

一次次交锋,一次次失败,楚王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但楚王实在不甘心,又生一计:

安排酒席招待晏子。

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楚王看见了,问他们:

“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

他是哪里人?

”武士回答说:

“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

“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

楚王这些话的言外之意:

齐国人是盗贼。

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

面对此情此境,晏子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1、指名读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2、师生解读晏子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投影出示:

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3、“水土不同”指的是什么?

晏子在说什么意思?

体会晏子的话妙在哪里?

晏子的话不但点出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又一次回敬了楚王:

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使良民变成盗贼。

楚王不但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4、从晏子的应对中我们感受到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练读这段文字。

四、评价晏子,升华主题

1、归纳三个小故事,体会晏子形象。

让钻狗洞——楚国狗国——只好……

齐国无人——楚下等国——只好……

齐人盗贼——“水土不同”——只好……

2全面评价晏子,感受课文中心。

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引导结合相关内容、资料谈)

临阵不乱、不惧大国、不畏强暴、机智过人、善于辞令、博学多才

强烈的爱国心、以国家利益为重

3、正是晏子巧妙的智慧、善辩辞令、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辞让楚王不得不折服,故事最后的结果是: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投影出示,齐读。

板书:

不敢不)

“不敢不”是什么意思?

可以换成什么?

不能不、必须、只能、只好……

(4、楚王仅仅是“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吗?

结合“使”、背景资料“结交”感受理解,楚王尊重的还有齐国人民、齐国国家,因为晏子的背后是一个有力的团队。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纵观全文,晏子在遭到不礼貌的侵犯后,并没有表现出常人的激愤,而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辞令回击楚王的侮辱,从而维护了齐国的形象与尊严,不辱使命!

晏子的话句句千金,字字在心。

话不多,传神则灵;人不在高,爱国则名垂青史。

2、要想更多地了解难晏子,老师推荐课外阅读《晏子春秋》。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侮辱晏子

楚王不敢不尊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品质。

   2.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学会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并试演课本剧。

三、教学难点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谁能告诉大家,你对这篇课文都有哪些了解呢?

(题目、出处、时代背景、人物介绍、课文讲了三件事等)

   2.质疑:

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在自学中理解人物特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

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从课文的三件事中选出你认为最有意思的一件事。

    认真默读自己选中的故事,仔细体会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些语句或词语中体会出来的,画出来,并进行批注。

  (三)根据个人选择的情况进行分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朗读、表演、复述进一步理解人物特点

 逐个谈自己的体会(重点围绕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同学补充,补画重点句和词语。

    选择小组汇报的形式并进行练习

    提示:

汇报形式有朗诵、复述、表演课本剧等。

  (四)全班交流,进行汇报

    教师要及时点评,指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人物特点。

    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朗读、复述、课本剧的表演。

第一件事:

楚王吩咐手下人让晏子从城门旁边新开的洞进城。

     1.这件事说明晏子沉着冷静、随机应变、以国家利益为重。

     2.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我要是访问狗国……什么样的国家。

第二件事: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以貌取人,讽刺晏子无能,藐视齐国无人。

     1.说明晏子博学多才、智勇双全(多才多艺、足智多谋、满腹经纶、据理力争……)

     2.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敝国有个规矩……这儿来了。

 第三件事:

 在楚王款待晏子的酒席上,楚王故意让人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过,借以说明楚国人没出息,干偷盗的事,从而侮辱晏子,侮辱齐国。

    1.说明晏子能言善辩(满腹经纶、才智过人、唇枪舌剑)

    2.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大王怎么不知道……水土不同吧。

  (五)复述练习

    这篇文章写得短小精悍,精彩的文章往往用传神的几笔,就能把人物形象清晰地勾勒出来。

其实在字里行间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

我们可以插上想像的翅膀,把故事讲得再生动细致些。

   1.出示图片,你认为可以在哪里展开想像?

(书上没有描述的情节或细节,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

   2.小组为单位,选三个故事中的一个,找出可以扩展的地方,用笔划上添加符号。

   3.创造性复述。

  (六)补充小故事见资料(选自《东周列国志》)并简单介绍几本书《春秋故事》《东周列国志》《上下五千年》……

  七、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钻狗洞  访狗国  机智过人

                没人才  下等国  维护国家的尊严

                没出息  风气差  能言善辩

  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 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

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读剧本,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什么事?

   4.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三、演一演

   1.学习演第一场戏。

    

(1)请大家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

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

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

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

(三个德国军官。

)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

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

(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布置任务。

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看吧。

    (7)评价:

演得怎样?

    (8)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

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2.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

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

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

第二场戏的主角是──?

第三场戏的主角是──?

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

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

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四、总结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

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五、总结延伸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剧本演了演,那么,你能说说剧本和一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

  作业1.读一读二战的故事

   2.和家人演一演《半截蜡烛》。

板书设计11*半截蜡烛

伯诺德夫人一家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12打电话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在看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注意到大兵和赵卫国合说的相声〈谁让你是优秀〉了吗?

,那这个相声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的确,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

今天,我们就一块来感受我国著名相声演员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的魅力。

  二、明确学习目标

    阅读课前提示:

想想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

   

(1)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

   

(2)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4)说说这个相声或听听其他相声,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三、根据目标学习全文

   1.自己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

     交流:

(这个相声主要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

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

   2.再读课文,想想故事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

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说话啰里罗嗦、废话连篇。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交流,小结:

打电话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文明行为的表现!

   4.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读读这个相声,来感受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风格。

    

(1)同桌分角色读

    

(2)找伙伴分角色读

    (3)师生分角色读读

   5.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6.听两个精彩的相声段子

   7.看一个你们自己搜集的相声。

  四、交流相声语言特点 学了这个相声,听了相声,看了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怎样?

(通俗、贴近生活、幽默、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五、演一演 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相声演一演,评一评谁具有相声演员的风采。

  六、总结

    我希望同学们记住这个相声段子,时时提醒自己文明地与人交流,交流时注意自己的语言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

  七、作业

   1.课余与父母共同看相声、演相声。

   2.创作一个短小的相声段子。

 打电话

              啰唆、耗时、误事

              简练、得体、明白

口语交际、习作三

学习目标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3.通过创设具体的场合让学生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一份发言稿。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

2.校内师生浪费水资源的镜头捕捉图片。

3.写字板若干。

1、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展示图片:

(幻灯片展示本校水资源浪费的新闻图片,图片下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2.画外音,引出讨论。

导语:

最近,我在校园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水龙头打开后不关上,任水白白流淌;有些人关不紧,任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发生了这样的事该怎么解决?

3.生畅所欲言,导出话题。

学生各抒己见(倡议书、报告老师、劝说、写警示牌、开班会……)教师归纳,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办法之一──劝告(板书)。

二、小组交流,探究方法

1.导语:

劝告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以理服人。

那么,怎样才能以理服人呢?

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3.小组上台交流。

4.教师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做出相应的补充。

4.听录音:

明确诚恳的态度在劝说中的作用。

师小结:

劝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仅靠理由的充分是不够的,诚恳的态度、婉转地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