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5774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23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整体教学方案设计

课程名称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授课对象建工14级1~3班

教材选用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邵正胜主编2014年版)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地基及基础课程涉及工程地质学、土力学、结构设计和施工几个学科领域,所以内容广泛、综合性强,学习时应该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从本专业的要求出发,学习本课程时,应该重视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培养阅读和使用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能力,同时必须牢固地掌握土的应力、变形,强度和地基计算等土力学基本原理,从而能够应用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结合有关建筑结构理论和施工知识,分析和解决地基基础问题。

课程教学

组织说明

每章上课时,我会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提出解决该问题需要用到本章的知识,弓1起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兴趣,然后引入本章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其次是本章的具体内容,最后留作业,进行反思、总结。

运用的比较多的教学方法,一是多媒体讲授法,二是工程实例结合法。

由老师教授,然后为了调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和进行实践,会安排分组讨论,每组之间相互评论。

模块一对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进行介绍,模块二土中的应力学习,分析土的力学性质,模块三地基沉降计算,重点讲解,模块四是土的抗剪去强度及地基承载力研究,模块五是压力与边坡稳定学习,模块六是对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的介绍,模块七是桩基础及其他深基础,模块八是地基处理的学习

课程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模块零绪论2课时模块一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8课时模块二土中的应力6课时模块三地基沉降计算6课时模块四土的抗剪去强度及地基承载力6课时模块五压力与边坡稳定8课时模块六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6课时模块七桩基础及其他深基础4课时模块八地基处理2课时

课程教学条件要求

为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例题和作业选型上,要注意工程实际。

土地的相关力学性质的学习,可以进行现场教学,以增强学生对土地力学性质的理解,更能加深印象。

基础的设计可以结合实际工程实例,观察如何建造,再结合工程图纸进行讲解。

从工程实际出发,有实践知识引导理论知识的学习有理论知识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并确保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和习题。

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

米用期末考试(50%)与过程性考核(50%)相结合

的方式进行。

其中过程性包括:

上课出勤及课堂表现(20%)、习题集作业

(30%)。

期末考试由学生出题60%,教师出题40%组成题库并附标准答案,选

取一组学生与老师一冋当评委,被考核学生分面对面简答和笔试,考题自行抽取,两种形式各占一半分数。

课程教学主要用具

教学课件、模型

课程教学参考资料

《土力学地基与基础》清华出版社陈希哲2001年第一版

《土力学地基与基础》科学出版社雍景荣2000年第一版

《基础工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刘昌辉2005年第一版

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

单元教学方案设计

授课地点:

2-205、2-605、1-106授课时间:

9月日1周1节

早节序号

模块0

早节名称

绪论

4卄参考

课时

2课时

单元序号

模块0

单元名称

绪论

授课

班级

14建工

1、2、3班

单元教学目的

1、要求对地基与基础有基本的认识,明确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举例说明地基与基础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要求

能力(技能)要求

知识要求

1、具有地基与基础分析的能力

1、掌握土力学、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2、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史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及

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具有地基与基础分析的能力

具有地基与基础分析的能力

解决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及实际参观,加深学生印象;

2.多次在黑板上演示换算,让学生上黑板做题,可学生自己出题给学生做

单元主要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单元

教学

4卄参考资料

《土力学地基与基础》清华出版社陈希哲2001年第一版

《土力学地基与基础》科学出版社雍景荣2000年第一版

《基础工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刘昌辉2005年第一版

课堂组织:

第一部分:

对本专业介绍进而引入本课程(时间:

…10…分钟)

首先自我介绍,进行点名,然后介绍建筑工程专业的特色,从业方向,主要接触哪些东西,进而引入本课程,对本课程的地位性质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

学习新内容(时间:

…80…分钟)

【步骤一】宣布教学内容、目的(时间:

5…分钟)

新课导入: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且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通过对土力学

和地基基础概念的解读引出本学科的发展简史和学习的内容、方法及目标。

结合中外建筑在

地基与基础工程上的实例,从不同方面阐述七重要性,激发雪上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

模块0绪论

教学目的:

1、要求对地基与基础有基本的认识,明确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举例说明地基与基础的重要性。

【步骤二】新内容的引入

(时间:

…5…分钟)

(一)绪论

【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

(时间:

…30…

•分钟)

(一)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发展简史的展示

【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

(时间:

…35…

•分钟)

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各自出一个题目,接下来等待抽取,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

【步骤五】小结(时间:

…5…分钟)

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

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

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换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

与辅导答疑。

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

单元教学方案设计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9月日2周1节

早节序号

模块一

早节名称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4卄参考课时

2课时

单元

序号

模块一---1

单元名称

绪论、土的组成、土的物理指标

授课

班级

14建工

1、2、3班

单元教学目的

1、要求对地基与基础有基本的认识,明确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举例说明地基与基础的重要性。

2、重点掌握土的物理指标(三相比例指标和物理状态指标)的换算,有关指标的计算和土的工程分类。

单元教学要求

能力(技能)要求

知识要求

2、具有地基与基础分析的能力

3、能够利用土的三相示意图和换算公式进行土的各种物理指标的换算

3、掌握土力学、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4、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史

5、掌握土的三相组成和结构特征

6、掌握三个基本指标的测定方法

7、掌握土的物理性质的指标换算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及

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土的三项比例指标的物理定义及三相指标换算

土的三项比例指标的物理定义及三相指标换算

解决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及实际参观,加深学生印象;

2.多次在黑板上演示换算,让学生上黑板做题,可学生自己出题给学生做

单元主要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单元

教学

4卄参考资料

《土力学地基与基础》清华出版社陈希哲2001年第一版

《土力学地基与基础》科学出版社雍景荣2000年第一版

《基础工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刘昌辉2005年第一版

新课导入: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是本模块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学习后续模块的基础。

土是自然界中性质最为复杂多变的物质,有常用于隐蔽工程,一旦破坏,很难修复,所以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对

建筑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内容:

模块一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

一、土的组成

教学目的:

1、要求对地基与基础有基本的认识,明确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举例说明地基与基础的重要性。

【步骤二】新内容的引入

(时间:

…5…分钟)

(一)土的组成

【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

(时间:

…30…

•分钟)

(二)土的组成介绍

【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

(时间:

…30…

•分钟)

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各自出一个题目,接下来等待抽取,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

【步骤五】小结(时间:

…5…分钟)

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

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

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换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

与辅导答疑。

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

单元教学方案设计

早节序号

模块一

早节名称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4卄参考课时

2课时

单元

序号

模块一---2

单元名称

土的物理指标

授课

班级

14建工

1、2、3班

单元教学目的

、重点掌握土的物理指标(三相比例指标和物理状态指标)的换算,有关指标的计算和土的工程分类。

单元教学要求

能力(技能)要求

知识要求

能够利用土的三相示意图和换算公式进行土的各种物理指标的换算

掌握土的三相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三个基本指标的测定方法掌握土的物理性质的指标换算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及

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土的三项比例指标的物理定义及三相指标换算

土的三项比例指标的物理定义及三相指标换算

解决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及实际参观,加深学生印象;

2.多次在黑板上演示换算,让学生上黑板做题,可学生自己出题给学生做

单元主要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单元

教学

4卄参考资料

《土力学地基与基础》清华出版社陈希哲2001年第一版

《土力学地基与基础》科学出版社雍景荣2000年第一版

《基础工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刘昌辉2005年第一版

新课导入:

为了对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有所了解,还需要对土的三相组成情况进行数量上的研究。

教学内容:

模块一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

一、土的物理指标

教学目的:

重点掌握土的物理指标(三相比例指标和物理状态指标)的换算,有关指标的计算和土

的工程分类

【步骤二】新内容的引入(时间:

…5…分钟)

(一)土的基本物理指标

(二)土的换算指标

【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时间:

…35…分钟)

(三)土的基本物理指标

(四)土的换算指标

【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时间:

…30…分钟)

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各自出一个题目,接下来等待抽取,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

【步骤五】小结(时间:

…5…分钟)

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

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

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换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

与辅导答疑。

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

单元教学方案设计

早节序号

模块一

早节名称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4卄参考课时

2课时

单元

序号

模块一---3

单元名称

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授课

班级

14建工

1、2、3班

单元教学目的

掌握土的物理状

IP、液性指数

{态指标(无粘性土的密实度、细粒土的界限含水量、塑性指数

IL)

单元教学要求

能力(技能)要求

知识要求

掌握无粘性土的密实度对工程性质的影响

掌握黏性土的含水量对工程性质的影响

掌握无粘性土的密实度对工程性质的影响

掌握黏性土的含水量对工程性质的影响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及

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无粘性土的密实度、细粒土的界限含水量、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

IL

无粘性土的密实度、细粒土的界限含水量、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

解决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及实际参观,加深学生印象;

2.多次在黑板上演示换算,让学生上黑板做题,可学生自己出题给学生做

单元主要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单元

教学

4卄参考资料

《土力学地基与基础》清华出版社陈希哲2001年第一版

《土力学地基与基础》科学出版社雍景荣2000年第一版

《基础工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刘昌辉2005年第一版

新课导入:

为了客观地反映土的工程性质,物理状态指标的研究必不可少,主要包括无粘性土的密实状态及其指标,黏性土的稠度状态及其指标。

教学内容:

模块一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

一、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教学目的:

重点掌握土的物理状态指标(无粘性土的密实度、细粒土的界限含水量、塑性指数IP、

液性指数IL)

【步骤二】新内容的引入(时间:

…5…分钟)

(五)土的基本物理指标

(六)土的换算指标

【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时间:

…35…分钟)

(七)无粘性土的密实度

(八)黏性土的含水量

【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时间:

…30…分钟)

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各自出一个题目,接下来等待抽取,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

【步骤五】小结(时间:

…5…分钟)

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

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

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换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

与辅导答疑。

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

单元教学方案设计

早节序号

模块一

早节名称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4卄参考课时

2课时

单元

序号

模块一---4

单元名称

岩土的工程分类

授课

班级

14建工

1、2、3班

单元教学目的

熟悉地基土的分类依据和命名方法

单元教学要求

能力(技能)要求

知识要求

能正确划分土的工程类别,进一步判定土的工程性质

熟悉地基土的分类依据和命名方法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及

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岩土的工程分类

岩土的工程分类,及其各个分类的特点

解决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及实际参观,加深学生印象;

2.多次提问,可学生自己出题给学生做

单元主要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单元

教学

4卄参考资料

《土力学地基与基础》清华出版社陈希哲2001年第一版

《土力学地基与基础》科学出版社雍景荣2000年第一版

《基础工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刘昌辉2005年第一版

新课导入:

土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分类了来了解和识别土的种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岩土进行研究和

评价,使其适应和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因此,必须选用对土的工程性质最有影响、最能反映

土的基本属性,又便于测定的指标作为土的分类依据。

我国分类方法迄今尚未统一,不同部

门也有各自的分类标准,归纳起来有三种不同体系:

一种是按粒度成分,第二种是按塑性指

标,第三种是综合考虑粒度和塑性的影响。

本节主要介绍《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分类法。

教学内容:

模块一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

一、岩土的工程分类

教学目的:

在于通过分类了来了解和识别土的种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岩土进行研究和评价,使其

适应和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步骤二】新内容的引入(时间:

…5…分钟)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关于地基土分类较为简单。

它按土颗粒大小、粒组的土颗粒含量或土的塑性指数把地基土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

填土6大类,然后再进一步划分。

【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时间:

…25…分钟)

六种地基土的介绍

【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时间:

…30…分钟)

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各自出一个题目,接下来等待抽取,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

【步骤五】小结(时间:

…10…分钟)

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

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

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换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

与辅导答疑。

课后作业基础训练9

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

单元教学方案设计

早节序号

模块二

早节名称

土中的应力

4卄参考课时

2课时

单元

序号

模块二---1

单元名称

土的自重应力

授课

班级

14建工

1、2、3班

单元教学目的

掌握土的自重应力及基本掌握土体成层及有地下水掌握中心何载、偏心何载

匚计算公式

K时自重应力的计算公式

戈作用下的基底压力的分布及其计算

单元教学要求

能力(技能)要求

知识要求

掌握土中应力计算

掌握土中应力计算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及

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自重应力及基本计算公式

土体成层及有地下水时自重应力的计算公式

解决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加深学生印象;

2.多次在黑板计算推导,可出题给学生做

单元主要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单元

教学

4卄参考资料

《土力学地基与基础》清华出版社陈希哲2001年第一版

《土力学地基与基础》科学出版社雍景荣2000年第一版

《基础工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刘昌辉2005年第一版

课堂组织:

第一部分:

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时间:

…10…分钟)

对于岩土的六大分类进行回顾,理解,检查提问学生

第二部分:

学习新内容(时间:

…80…分钟)

【步骤一】宣布教学内容、目的(时间:

10…分钟)

新课导入:

广州市洲头咀隧道工程穿越珠江约400m。

沉管埋深标高在-5.00~-12.50m,水下开挖深度

达到7.00~11.00m,依据有关资料。

隧道施工将遇到较多岩土工程问题,随即遇到重力计算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指导隧道施工,并供类似工程应用。

通过上面的例子你能明白地基中的土的应力计算有何作用吗?

都考虑几种情况?

本模块以土中应力为主线,以不同类型的应力计算为例。

教学内容:

模块二土中的应力

一、土的自重应力

教学目的:

掌握土的自重应力及基本计算公式,掌握土体成层及有地下水时自重应力的计算公式。

【步骤二】新内容的引入(时间:

…5…分钟)

1、基本计算公式czFWzF

n

2、土体成层及有地下水时的计算公式cz1h12h2...nhnihi。

i1

【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

1、基本公式的介绍

2、土体成层及有地下水时的计算公式的介绍

(时间:

…25"

•分钟)

【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

(时间:

•30"

•分钟)

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做例题2.1、2.2。

【步骤五】小结

(时间:

-10…

•分钟)

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

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加强学生

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

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计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

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

与辅导答疑

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

单元教学方案设计

早节序号

模块二

早节名称

土中的应力

4卄参考课时

2课时

单元

序号

模块二---2

单元名称

基地压力的简化计算

授课

班级

14建工

1、2、3班

单元教学目的

掌握基地压力的简化计算

单元教学要求

能力(技能)要求

知识要求

掌握基地附加应力的概念及计算

掌握基地附加应力的概念及计算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及

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基地附加应力的概念及计算

基地附加应力的概念及计算

解决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加深学生印象;

2.多次在黑板计算推导,可出题给学生做

单元主要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单元

教学

4卄参考资料

《土力学地基与基础》清华出版社陈希哲2001年第一版

《土力学地基与基础》科学出版社雍景荣2000年第一版

《基础工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刘昌辉2005年第一版

课堂组织:

第一部分:

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时间:

…10…分钟)

对土地自重应力基本计算公式运用,土体成层及有地下水时的计算公式理解

czFW

zFcz1h12h2・・

n

hh

n1miiH

i1

第二部分:

学习新内容

(时间:

…80…分钟)

【步骤一】

宣布教学内容、目的

(时间:

10…分钟)

新课导入:

基地压力的分布是比较复杂的,根据弹性理论中的圣维南原理以及土中实际应力的测量结果得知,当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总值一定时基地压力分布形状对土中应力分布的影响只在一定深度范围内,一般距基底的深度超过基础宽度的1.5~2.0倍时,它的影响已很不显著。

此,在使用上对基底压力的分布可近似地认为是按直线规律变化,采用简化方法计算,即按

材料力学公式计算。

教学内容:

模块二土中的应力

一、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教学目的:

掌握基地压力的简化计算

(时间:

…5…分钟)

(时间:

…25…分钟)

【步骤二】新内容的引入

1、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

2、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

3、基地附加压力

【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

1、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公式介绍

2、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Pmax

【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

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

【步骤五】小结

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

(时间:

…30…分钟)

(时间:

…10…分钟)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

3、基地附加压力

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

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计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

与辅导答疑

单元教学方案设计

早节序号

模块二

早节名称

土中的应力

4卄参考课时

2课时

单元

序号

模块二---3

单元名称

土中附加应力

授课

班级

14建工

1、2、3班

单元教学目的

掌握基地附加应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掌握矩形基础中点的应力计算掌握矩形基础角点的应力计算掌握用角点及时任意点的压应力的方法

单元教学要求

能力(技能)要求

知识要求

掌握矩形基础中点的应力计算掌握矩形基础角点的应力计算掌握用角点及时任意点的压应力的方法

掌握矩形基础中点的应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