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5897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docx

政治中考前知识总汇第三改版

七(上)部分

第一单元自尊自信

一、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教材13-16页)

(1)重要性:

①P13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志之一。

②P16试着运用一些正确的方法去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我们就能逐步形成清晰的自我形象;

③充分认识自己,相信自己,超越自己,这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基本素质之一。

④P16面对变化的世界、激烈的竞争,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把握未来

(2)如何做?

①P13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关键是要实事求是,既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低估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

②P14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努力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样才能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

③P15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常用的有自我观察、自我反省、相互比较、咨询他人、科学鉴定等多种方法。

二、我自信我能行(教材16-19页)

(1)自信心的含义。

P17

自信心是在对自己的自我肯定和充分估计的基础上,相信自己力量的一种心理状态。

(2)为什么要树立自信心?

①P16自信是一个人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是生活中获得成功和快乐的重要因素。

②一个有自信心的人确信自己能够把某件事情做得很出色,并相信自己能够获得成功。

③P17自信的人能靠自己的力量使看似不可能的成为可能,使可能的成为现实。

(3)如何树立自信心?

①P17自信是多次成功的积累,一个人感受的成功体验越多,对自己就越充满信心。

②P17要把握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全面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树立自信、取得成功。

③P17超越自卑。

※了解:

(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评价过低的表现,它与勇于承认缺点错误不同,如果不加以克服,将极大地阻碍个人能力的发挥,从而导致失败。

克服自卑最为简单的办法是要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④P20树立自信心,还要勤奋努力。

勤奋是成功的基石。

三、做人从知耻开始

(1)p23知耻观:

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

(2)为什么要树立羞耻之心?

①p24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

一个人有了羞耻之心,在受到他人或社会的批评和职责,就会感到羞辱,从而改过自新,自觉按照社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

②p25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应,它能够催人奋进。

这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条件。

③p26羞耻之心对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至关重要,对公民切实履行社会道德义务,树立道德责任感,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

④p26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责任感,从某种角度上说,是在民族耻辱感的基础上萌动、产生和发展的。

只有勇敢正视“耻辱”,并从中汲取动力的民族,才是伟大的充满希望的民族。

(3)怎样树立羞耻之心?

①p24做人从知耻开始,每个人都要树立一种观念:

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

②p25正确的方法是由“知耻”而“记耻”,由“记耻”而“奋发”,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③p26培养羞耻之心就要按照社会道德和法律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个知耻的人,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以个严于律己、文明优雅的人。

④p26勿忘国耻,承担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四、我们的姓名和名誉p32

姓名权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重要内容。

绰号并非都具有侮辱性,不分场合随意喊别人绰号,实质上是取笑别人,不尊重人的表现,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

(其他内容看书p32-35)

第二单元善于交往

五、学会尊重别人(教材46-50页)

(1)P46尊重他人的前提是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2)如何学会尊重他人?

①P49我们要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就必须做到不能以家境的贫富、智力的差异、父母职务地位的不同来论人,绝对不能把这些差异作为我们另眼看人、不尊重他人的理由;

②还必须做到不凌弱欺生。

③P50平等尊重他人,要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对人有礼貌,是平等尊重他人的最基本表现,也是人际间文明交往的前提。

④必须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了解社会公共生活的共同准则,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六、生活需要宽容友善(教材63-65页)

(1)宽容友善的重要性(为什么生活中需要宽容友善?

):

①P63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才能解人之难,取人之长,谅人之短,从而产生很大的感召力,使人相互信任亲近。

②有利于事业的成功,凡是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襟怀坦荡,度量恢宏。

而心胸狭小者,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

③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

(2)认真阅读书本p62、p64-65的实例,并回答问题。

七、交往有度纯化友谊(教材72-75)

(1)p72中学生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要获得友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就必须把握好言行举止的“度”。

(2)为什么?

p73-74

①异性交往是我们在社会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

②对中学生而言,异性交往之间的正常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优势互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

如果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处理不当,会影响和妨碍中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情绪和行为上的诸多困扰。

(3)p74-75怎样正确交往,纯化友谊(与异性同学交往应该做到哪些)?

①落落大方,掌握分寸;

②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③我们提倡男女同学之间的群体交往。

八、相互尊重促进交往(教材90-95)

(1)为什么世界各国之间应相互尊重,促进交往?

世界各国文化习俗都具有独特性,构成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如何做到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尊重,促进交往?

①入乡随俗,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一无所知

②必须掌握文明社会普遍认可和适用的基本礼仪和礼节(相互尊重、促进交往;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热情友善)

③要和不同民族、国家人民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友好往来

④青少年应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坚决抵制糟粕。

第三单元学会学习

九、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教材99-103页)

(1)P99为什么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P99

①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系统地掌握现代科学知识,那么,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②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③公民为了自身的发展,就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提供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以保障自己能上学接受教育。

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国家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2)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

P99“信息点击”

(3)在我国,凡是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非法限制公民的受教育权,不得歧视任何人的受教育的要求。

P103

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教材103-105页)

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对国家、对人民必须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

P103

(1)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

P103“信息点击”

(2)为什么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P104

①从国家的繁荣发展来讲,在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②从对公民的要求来讲,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科学水平,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③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义务教育的含义P104

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接受义务教育既是适龄公民的权利,又是适龄公民对国家、对民族应尽的义务。

(4)P104义务教育的特征:

强制性、普遍性和免费性。

(5)怎样正确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P105

公民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受教育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青少年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以高度的责任感为祖国、为社会奋发进取,刻苦学习,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四有”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七(下)部分

第四单元热爱生活

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教材5-8页)

如何呵护生命/怎样珍爱生命?

①P6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呵护生命,这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

②P7珍爱生命,不仅仅是用生命培育生命,更是用生命善待生命,用生命拯救生命,用生命熏陶生命。

③P7呵护生命,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④P7我们不仅要爱护自己,爱护他人,还要爱护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⑤P8人类为了珍爱自己的生命,使自己生活得更美好,必须保护生命的家园——地球。

二、让人生更有意义P15—P17

(1)为什么要让人生更有意义?

①P13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

而在于质量、创造和贡献。

②P14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属于人们只有一次。

P17一个人的生命并不仅仅属于自己,同时也属于社会;人生的意义不仅是自身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为后人留下点什么。

(2)怎样过有意义的生活?

(怎样让人生更有意义?

①P15有意义的生活要有明确的进取目标。

有了进取目标,前进才有方向,学习才有动力,工作才有劲头,人生才有乐趣。

②P16有意义的生活在于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

贡献不在大小,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生活,正确对待社会,对待人生,脚踏实地,从日常点滴做起,这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③P16要敢于创造,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有创造的火花在迸发。

P17人生的意义不仅是自身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为后人留下点什么。

(了解)

三、敞开心扉、学会沟通:

P30—P33

(1)P31学会沟通的重要性(为什么):

青春期到来之际,有些人会出现心理闭缩,不愿与他人沟通,如果处理不当,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使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任其发展下去会形成有缺陷的人格。

(2)如何学会沟通?

(结合自身实际,开放回答)

①P31要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相信父母和老师;有想不通的问题应大胆地向别人倾诉,要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进行倾吐、宣泄,学会表达不满。

P33我们要加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为将来拥有一个成熟、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做情绪的主人:

P44—P46

1.为什么要学会调节情绪?

(1)P44在社会生活中,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消除,就会影响我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影响人的健康。

(2)P44如果情绪过于偏激、平淡、变化,生活将杂乱无章。

(3)让自己的情绪表达既合理又合情,并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有助于保持乐观和开朗的良好心态。

2.怎样调节情绪(怎样做情绪的主人):

P45

①必须从提高整体心理活动水平做起

②方法:

意志控制法、注意转移法、认识改变法、合理发泄法、尽情倾诉法、情绪升华法等。

第三单元遵纪守法

五、学校与家庭的呵护P55—P58

1.为什么要特别保护未成年人?

①P55未成年人年龄小,发展还不成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行为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权利更容易受到忽视甚至侵害;

②P61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为未成年人成长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是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③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2.P61保护未成年人的主要法律:

1991年9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9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学校保护

(1)P56学校保护的含义:

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学生和幼儿园儿童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的保护。

(2)P55学校保护的必要性:

①学校是未成人受教育的基地,是他们成长的摇篮。

学校保护在未成年人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②学校教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损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还经常发生,必须加以纠正。

(3)怎样(见信息点击P56)

★家庭保护

(1)P58家庭保护的含义:

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及职责。

(2)家庭保护重要性

①P57家庭是爱的港湾,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②P57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某些家庭在家庭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一些家长教育方法失当等。

③P58对未成年人健康心理、良好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正确理解家长的教育和监护。

(3)怎样(见信息点击P58)

六、社会与司法的保障P59—P61

★社会保护

(1)P60社会保护的含义:

社会保护是指社会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2)P60社会保护的内容:

主要包括保护未成年人在心理上、思想上健康成长,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等权利。

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未成人的不良行为。

(3)P59社会保护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

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4)怎样(见信息点击P59)

★司法保护

(1)P61司法保护的含义:

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

(2)P61司法保护的重要性:

司法保护在整个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特别是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定条件下,它是维护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使其早日改过自新的保护措施,是教育、感化、挽救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一个重要举措。

(3)怎样(见信息点击P61)

七、依法享有生命健康权P65

生命健康权是未成年人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

八、关爱你我生命健康P66—P69

1.为什么要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

/或者:

为什么P69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利,不只是未成年人自己的事,也是家庭、学校、国家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①未成年人作为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权益是否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是考察一个国家人权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②侵害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现象仍大量存在;

③未成年人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

④只有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相互配合,才能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生命健康权是未成年人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

2.未成年人如何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

(或如何珍爱生命?

P68①要懂得生命的价值,理解父母养育之恩;

②要多学一些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③要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纠正不良行为;

④当遭到危险情境、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威胁时,要沉着冷静,采取最佳的应对措施。

保护自己,不忘关爱他人,决不以损害他人的生命为代价。

九、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73—P75)

1.为什么要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P73

(1)生活中也有阴影,中小学受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2)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易伤害。

(3)才能保护和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2.怎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受侵害前)?

(1)P7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未成年人应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自觉与社会各方面保护相配合,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P75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

(3)P75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不进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不乱交朋友。

十、怎样依法进行自我保护P76—P77(受侵害时/后)

1.P76要求在面临险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冷静、沉着、机智,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法,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

2.依法进行自我保护,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P77面对不法侵害,忍让和报复都是不可取的。

维护合法权利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打官司”就是一种重要方式。

4.P77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未成年人进行自我保护的时候,不得以自我保护为借口,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以及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如:

青少年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包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依法自我保护)

十一、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P81—P84

1.社会公共秩序的内容:

P84

社会公共秩序包括社会生活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和交通秩序等。

2.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法律武器:

我国的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规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也是人们同违反公共秩序行为作斗争的有力武器。

3.为什么遵守维护好社会公共秩序?

(1)P82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来维持,离开了一定的规则秩序的约束,社会就会陷入混乱。

社会是由许多人组成的,只有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社会秩序,才能维护个人的正当、合法利益和社会利益。

(2)P84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十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P84—P86

怎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1)p84——85从公民角度,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要从小事做起,要自觉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和意识,自觉遵守公共场所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如,在食堂买饭时……;在车站等车时……;在阅览室看书时……在红绿灯路口……(至少说出三种场合自己的行为表现)

(2)从国家的角度,①首先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强化公民的诚信意识。

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要加强法治,依法惩治那些不守规则、不守秩序的行为。

③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还必须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惩处扰乱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意识,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第三单元爱我中华

十三、全面发展的小康目标

1.“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见p106信息点击部分)

2.2000年我国实现了“三步走”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

①总体小康的特点:

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P107

②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关键):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P107

3.21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P108

(1)时间:

本世纪头二十年

(2)具体内容:

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4.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P10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2)P10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切实加强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4)P10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6)P110必须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

 

八(上)部分自立自强

一、习惯对人的影响(教材2-5页)

1.习惯的含义P2

习惯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

2.不同的习惯产生不同的影响。

P2

习惯又有好习惯与坏习惯之分。

好习惯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而坏习惯则会妨碍我们的健康成长。

3.习惯对人有哪些影响?

①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②影响着人的思维发展;③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二、培养好习惯(教材10-12页)

1.青少年时期为什么要培养好习惯?

P10

①青少年时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②习惯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影响着人的思维发展;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2.怎样培养好习惯?

①P10培养好习惯必须有完善可行的计划。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具体方案并一步一步地付诸实施。

②P11培养好习惯必须要有毅力。

反复是习惯之母,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多次反复,在这过程之中,要用毅力去克服自身的惰性,日积月累地练习,练到一定程度就能养成好习惯。

③P11培养好习惯必须改掉坏习惯。

对于我们身上的坏习惯,我们必须下定决心,坚决改变它,如请人监督法、改善环境法等。

④P12培养好习惯必须有实际行动。

三、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教材13—16页)

1.中学生学会生活自理的重要性(P13)

①学会生活自理是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

②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样样由别人操心代劳,也是懒惰和无能的表现。

2.中学生学会生活自理的主要内容((P14)

一方面要提高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做饭菜、整理房间、自我安全保护等;另一方面,要提高自主安排和计划生活的能力,如计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日常开支等。

3.怎样自觉培养生活自理能力(P15-16)

①自理能力不是自发产生的,它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②P15努力克服依赖心理,才能逐步提高自理能力。

③P15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必需的生活常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整理自己的书包等。

④P16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如在家主动承担家务,在学校主动分担班级工作。

一方面增强自立意识,提高自理能力;另一方面要善于听取父母、老师及他人的意见。

四、保持乐观心态(教材17-20页)

1.为什么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P17

①乐观地看待生活,眼中的世界充满希望,生活中到处是机遇;悲观地看待生活,眼中的世界尽是缺陷和丑陋。

②乐观的心态有利于身体健康。

2.怎样保持乐观心态?

①P18要认识到每个人的心态都是自己选择的。

②P18要热爱生活,善于从身边寻找快乐。

③P19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④P20要借助运动以保持健康。

⑤P20要学会“爱”别人,宽容别人。

⑥P20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既要看生活和工作中积极的、顺利的因素,又要看到消极的、不利的因素。

五、意志的力量(教材29-32页)

1.坚强的意志有哪些作用?

(意志的力量)

①P29意志是成人、成才、成学、成业的关键。

②P30坚强的意志能充分激发人的潜能;

③P31坚强的意志是行动的强大推动力。

④P31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注:

潜能是指人身上的尚未被开发出来的各种能力。

潜能人人都有。

六、磨砺坚强意志(教材33-36页)

1.初中生为什么要磨砺坚强意志?

(1)意志的力量①意志是成人、成才、成学、成业的关键,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都是难以成功的。

②P30坚强的意志能充分激发人的潜能;③P31坚强的意志是行动的强大推动力;④P31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2)P33初中生处于人格塑造的最佳时期,关系到学习、生活、健康等问题。

2.如何磨砺坚强意志?

①P33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是磨炼意志的方法。

②P34磨砺坚强意志要主动迎接挑战,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