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125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亲手制作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浈江区花坪实验学校

 

 

任教老师:

欧老师

任教年级:

八年级

任教学科:

物理

 

2012年9月

课题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知道长度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物理学进行探究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探究性学习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秒表和手表测时间。

难点

长度的特殊测量;用秒表和手表测时间。

教法

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演示:

背景音乐:

运动员进行曲。

画面:

赛道上,运动员在奔跑;跳池上,跳高运动员在跳高

  播出画外音:

当你看到运动员的奔跑时,你是否感到他们很快。

但他们到底有跑得有多快呢?

跳得有多高呢?

为了知道这两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先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

  (打出课题:

测量长度和时间)

二、进入新课:

1、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指导学生目测,随机请三位学生说出其目测结果并板书。

  就学生的目测结果进行点评,由点评较自然地同学生进行探究性讨论,得出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就是单位。

  指导学生得出:

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标准——长度的单位。

  设问:

你知道国际单位制吗?

你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吗?

  (按学生的现状,有部分学生知道什么是国际单位制,也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待学生说出后给以肯定,并把这些规定在屏幕上打出来。

  师生间进行交谈:

  你知道1米有多少吗?

  你知道还有哪些长度的单位呢?

它们间的换算又是怎样的呢?

  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将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些补充并在屏幕上打出来。

 小练习:

长度单位的换算

  打出:

750nm=m;  25km=m;

     80mm=m;  98cm=m.

  利用多媒体简单介绍长度阶梯(背景音乐二泉映月)

2、提出问题:

你知道哪些工具可用来测量长度吗?

打出多种测量长度的工具,并出示实物,作简单介绍。

师生一起讨论如何用刻度尺来测长度。

利用多媒体演示刻度尺的使用。

(说明:

由于实际动手演示只有极少学生能看清,故改成用多媒体演示)

组织学生用准备的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

(学生活动)

(板书三位学生的测量结果,并进行点评,需强调数据记录应记录数值和所用单位。

 

教学过程

(视学生的操作情况对刻度尺的使用进行回放)

师生总结:

对照P10面填空,总结刻度尺使用注意事项。

3、误差

师:

我们所测的值为什么会有不同呢

生:

仪器精确度不同;估度能力不同;测量方法不同等

师:

一个物体的长度只有一个真实值。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有差异。

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

讨论:

误差是怎么产生的?

能消除吗?

怎么减小误差?

总结: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与仪器精确度不高,估度能力差异、测量方法不合理有关。

还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使误差减小。

4、数据处理

师:

完成了一系列测量后,要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一般常采用列表方式来处理,也可以用直方图来处理

活动:

直方图的绘制与信息。

二、测量时间:

    1、先用谈话法安排学生说出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秒”等,然后教师点评,再同长度的单位进行类比,明确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秒。

  多媒体打出: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

常用的单位还有分(min)和小时(h)等。

  1min=60s;1h=60min=3600s

2、通过提问要求学生说出生活中测量时间的工具,并进行点评(点评中须明确提出用手表测时间的方法。

例:

某同学在早晨6h55min30s离开家,7h04min15s到校,他在路上花的时间应是8min45s)

  3、研究如何利用秒表测量时间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秒表的使用说明,并仔细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回答:

  (多媒体,由学生填写好投影中的空格)

  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分度值是;

  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分度值是。

  指导学生用秒表测出心跳10次所用的时间和15s心跳的次数,并记录。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布置:

1、归纳你在本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2、利用放学回家的机会测量你从学校到家所花的时间。

3、估测你家和学校相距多远。

4、利用微机课等机会查找从古至今不同时期人类的计时工具。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课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法

讨论式教学

教具

教学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

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机械运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

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问题:

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三、参照物

1、问题:

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

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

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

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

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运动)

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

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

讨论:

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教学过程

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为了方便,我们常用地面作参照物。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5页第四自然段,然后讨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

(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以行驶的火车作为参照物,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与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位置关系随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行驶而发生变化,觉得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发生了运动。

)让学生回答前面所提出的问题:

行人看路上行驶的汽车,通常是以路面或路边不动的建筑物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汽车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所以观察者就觉得汽车在运动;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相对于汽车,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觉得乘客不动。

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观察者往往习惯于以汽车为参照物,相对于汽车,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与汽车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观察者就觉得行人和自行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让学生看课本第25页图11.1—3。

问题: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什么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卡车或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为什么?

讨论:

以田野或(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卡车和联合收割机相对于以田野或(地面)的位置关系不断变化;卡车以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以卡车为参照物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它们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时相对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物体以它们中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相对静止。

让学生看课文第26页图11.1—4。

想想,图中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

讨论交流:

宇航员在舱外工作时,宇航员相对于航天飞机和航天飞机相对于宇航员(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运动的;加油机向战斗机加油时,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和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战斗机和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乘坐观景电梯向外观看时,乘客随电梯升降,电梯上升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增大,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及附近景物在下降;电梯下降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减小,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及附近景物在上升。

四、知识应用

1、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有一次,一个楚国人坐船过江,船到江心时一不小心,他失手把心爱的宝剑掉到了水里。

好心的船夫愿意帮他捞剑,可是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把掉剑的位置刻在船身上,说:

“不用了,等船靠岸后再说吧!

”船靠岸以后,他才请船夫从他刻了记号的船边下水,替他打捞宝剑。

问船夫可能找到剑吗?

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

(船夫不可能找到剑。

这个楚国人选定的船作参照物,行驶的船相对于剑是运动的。

2、行车,顺风时有时会感觉到无风;有时虽然没有风,但骑在摩托车上却感觉到风很大。

(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骑自行车时,顺风时若车速与风速相同,则骑车人与流动的空气保持相对静止,会感觉到无风;摩托车行驶时骑在车上的人与空气相对运动,而且摩托车行驶很快,所以觉得风很大。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认为:

“初中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适应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生活处处存在着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教学中不断地从生活中挖掘规律,对于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多举实例。

课题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课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和速度的公式

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法

观察比较法、练习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蜗牛在地面沿直线爬行,自行车在平直路面上行驶,飞机在空中沿直线飞行,他们的运动情况有何区别?

提问:

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

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二新课教学

1.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播放课件)

提问:

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

讨论:

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2.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提问:

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总结:

(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

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的就快,反之则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

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的就慢,反之则快。

根据人们的思维习惯,我们选择第

(1)种定义速度。

3.速度

(1)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大小:

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计算公式:

v=s/t

符号的意义及国际制单位:

s表示路程,单位是米(m),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s),v表示速度,单位是米每秒(m/s)

速度的其他单位:

千米每小时(km/h)

讲解课本例题,熟悉公式的运用,强调格式。

为了检测讲解的效果,进行即学即练1.

(4)了解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

(5)例题

课本32页例题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观察课本图12.2-2,并回答课本中提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

归纳:

(1)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物体沿着直线但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以用v=s/t计算物体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进入即学即练2,强调审题以及平均速度计算中的对应关系。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速度的定义,并学习了速度的计算公式,而且它是我们以后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课本3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3,4,5题

教学反思

课题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课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重点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难点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法

教具

教学过程

师:

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

生答。

师:

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

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

速度又怎么知道呀?

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

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

板书课题:

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

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

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

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

生答。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

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

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

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

生答。

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

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

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

不能,有什么办法吗?

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

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1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业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

简要说出测量步骤。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⑶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⑵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学会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⑵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难点

声音的传播。

教法

教具

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早晨起来,人们听到枝头鸟儿的欢唱,看到蜜蜂在花间起舞;晚上,通过音响,人们会欣赏到美妙的音乐……总之,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由此可知,鸟儿、蜜蜂、音响都能发出(声音);假如这个世界突然没有声音,会出现什么现象?

试举例。

(例如:

老师讲课学生听不见,整个世界变成无声的世界,人们无法交谈等等)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声的产生

[讨论]展示教材图片,并讨论画面上分别是哪些物体发声?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做一做]通过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如敲桌子、大声说话、使塑料尺发声、吹口哨等。

[点拨]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振动

[观察]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团,当鼓在发声时,观察小纸团。

[想一想]能否用其他器材、方法探究发声的原因?

[思考]蝉是怎样发声的?

蜜蜂、苍蝇、蚊子在飞舞时,靠什么发出“嗡嗡”声?

对物体振动发声有进一步的了解。

[讨论]怎样将声音记录下来?

生活中有哪些记录方法?

[结论]同学们讨论得出:

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和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可以将声音纪律下来。

例如:

机械唱片、磁带、激光唱片等。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讨论]怎样将声音记录下来?

生活中有哪些记录方法?

[结论]同学们讨论得出:

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和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可以将声音纪律下来。

例如:

机械唱片、磁带、激光唱片等。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探究]

第一步:

提出问题。

声音是怎样传播到远方的?

第二步:

猜想和假设。

猜想:

声音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作为介质。

第三步:

设计实验。

把两张课桌紧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敲打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上。

然后,把桌子拉开一条小缝,再试一试。

第四步:

进行实验。

按照前面的设计进行实验。

第五步: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里叫做介质。

教学过程

第六步:

我们说话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的呢?

教师演示、举例说明: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点拨]要想使声音从发声地传播出去,必须要有传播的载体:

介质。

[观察]演示实验:

空气传声。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一种重要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提问]月球上没有空气那么宇航员是靠什么进行交流呢?

[点拨]用无线电进行交流。

3、声音的速度

[明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周围温度有关。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一样。

[讨论]怎样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相同吗?

[点拨]

(1)人们想了许多办法测量声音在各种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实验表明: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㈢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是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产生声音的条件,一是要有发声体,二是发声体要振动。

振动的物体叫做声源。

物体振动发声包括固体振动发声、液体振动发声和气体振动发声。

2、声音靠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它以波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形式。

真空是不能传声的,例如宇航员在太空舱外开展活动时,彼此之间的交流全靠无线电的对讲机。

3、正常情况下,固体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液体,而液体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气体,声音在15℃的空气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拓展】回声及其利用

回声是声音从振动的发声体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回来使其又传入人耳的声音。

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秒。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例如要测定海底深度,可以从船上发出特定的声音,并使用特定的仪器接受到回声信号,并记录下回声和原声之间的时间间隔t,在查出声音传播速度v的条件下,即可求出海底的深度。

教学反思

课题

声音的特性

课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三方面:

音调、响度、音色。

⑵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⑶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⑵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认识音色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

声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知道音调与响度的决定因素。

难点

区分音调与响度的概念。

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教法

教具

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奥地利医生沃思勃鲁格小时候经常看到开客栈的父亲轻叩啤酒桶,以便了解桶内究竟有多少酒。

后来,沃思勃鲁格成了奥地利皇后的御医,他想,人类胸腔的形状有点像酒桶,假如你轻轻扣击,应该可以根据声音判断肺部哪里有积水。

从此医生就是用这个办法给病人诊病。

敲击装水和不装水的两个玻璃杯,他们发出的声音相同吗?

试一试。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音调:

表示声音的高低

[探究]演示教材(钢尺)实验,请同学们仔细听。

[提问]请问两种情况下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点拨]物体振动得快,音调高;物体振动得慢,音调低。

音调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

物体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人耳能听到音调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思考]夏的晚上,蚊子叮人实在难受。

可小明家不点蚊香,也不喷杀虫剂,却没有蚊子。

有人问小明,为什么你家没有蚊子?

小明拿出一个跟半导体收音机差不多的盒子来,说这个盒子能驱蚊,你猜一猜那个盒子能驱蚊的道理是什么?

[想一想]生物课老师讲了,叮人的蚊子是雌蚊还是雄蚊?

[议一议]雌蚊在育卵期回避雄蚊,只要感觉到雄蚊来了便逃之夭夭,雌蚊凭什么感知雄蚊飞来?

[猜一猜]小明那只盒子能驱蚊的道理。

[点拨]

(1)叮人的蚊子是雌蚊,特别是育卵期的雌蚊;

(2)雌蚊在育卵期回避雄蚊,只要感觉到雄蚊的声音便逃之夭夭;(3)小明家的那只盒子是电子蜂鸣器,它能模拟雄蚊的声音(频率在9500---1200Hz);(4)雌蚊只要感觉到这种声音就逃走。

由此可知盒子驱蚊的道理。

2、响度:

表示声音的大小

[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

(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其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

(2)重敲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