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我长大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5975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语言教案我长大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班语言教案我长大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班语言教案我长大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班语言教案我长大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班语言教案我长大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大班语言教案我长大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大班语言教案我长大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大班语言教案我长大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大班语言教案我长大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大班语言教案我长大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大班语言教案我长大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大班语言教案我长大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语言教案我长大了.docx

《大班语言教案我长大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语言教案我长大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语言教案我长大了.docx

大班语言教案我长大了

大班语言教案我长大了

大班语言教案我长大了

【篇一:

主题《我长大了》语言教案】

活动名称:

假期趣闻

活动目标:

1.能用完整的句子讲述假期中有趣的事

2。

乐意相互了解同伴的假期生活,同享快乐

活动准备:

1.了解幼儿假期活动,引导幼儿回忆其中一件有趣的事

2.请幼儿将假期中画的图画,拍的照片、玩具带到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以“小动物”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一个“小动物”:

这个是谁呀?

它想知道你们在假期里过的怎么样?

(教师一小动物口气讲述)。

二、组织幼儿交流讨论“在暑期里,我最喜欢做……事”(鼓励、帮助幼儿完整的叙述一件事情)

师:

大家在暑假里也做了许多事,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

到什么地方玩了,和谁一起玩的?

我们一起来说说吧!

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了吧!

三、请几名幼儿而在集体面前讲述,并结合一些自己带来的实物进行讲述

四、小组活动。

1.小组相互讲述,鼓励幼儿响亮地讲述假期趣事,和同伴分享快乐

2.相互交换自己带的东西,继续相互感受他人的愉快。

活动名称:

老师的手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诗歌的技巧。

2.知道老师的手很能干,愿意跟老师学习各种本领。

3.激发幼儿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折纸、涅泥、绘画和搭积木等经验。

2.美工角展示老师的作品。

活动过程:

一、教师展示制作的各种手工、绘画作品,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

教师:

你们知道这些好看的玩具和图画都是谁做的吗?

二、教师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初步学习诗歌。

教师:

诗歌里讲到老师的手会做哪些东西呢?

1.分段学习诗歌,了解每一段的句式。

2.幼儿学习完整地朗诵诗歌。

三、教师再次朗诵诗歌,帮助幼儿记忆。

1.出示操作材料,提出仿编要求:

教师:

老师能干的手还会做什么呢?

2.幼儿边操作边模仿,老师观察指导。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

诗歌里为什么说老师的手真巧?

2.引导幼儿讲述老师的本领。

3.鼓励幼儿认真和老师学本领。

五、引导幼儿用替换的方法仿编诗歌。

1.启发幼儿仿编诗歌。

2.鼓励幼儿将刚才讨论的关于老师的事进行创编。

六、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师幼儿合作朗诵诗歌。

2.幼儿相互合作朗诵诗歌。

3.集体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阅读幼儿用书,继续仿编诗歌。

活动名称:

勇敢的小裁缝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2.知道遇到危险不惊慌,只要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化解危险。

3.乐于做一个聪明,勇敢的小朋友。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图片,《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出故事内容。

1.师: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裁缝是做什么的吗?

2.师:

小朋友们看图片:

这个就是裁缝,那你们大家在平时生活中见过小裁缝吗?

那我们今天来听听关于一个小裁缝的故事。

二、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师:

今天这个故事叫做《勇敢的小裁缝》。

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叫《勇敢的小裁缝》呢?

请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

2.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3.提问:

请问刚刚我们听的故事叫什么名字呢?

为什么大家都说小裁缝是个勇敢的人呢?

三、观看故事视频,再次欣赏故事,围绕故事内容。

1.师:

我们一起看看小裁缝是怎么和巨人比赛的。

(观看视频)

2.小朋友们又听了一次故事,老师想问一下你们知道小裁缝为什么想要出去闯一闯呢?

3.在故事中他和巨人比试了什么?

他们是怎样比试的?

4.到最后巨人为什么害怕地逃走了呢?

5.最后谁又出来了,而小裁缝又是怎么做的呢?

6.师:

你们回答的都很好,现在老师想要让大家一起讨论,小裁缝这样对付野猪有什么好处?

四、教师引导幼儿看《幼儿画册》阅读故事,感受故事中小裁缝聪明和勇敢。

师:

现在老师和小朋友边翻书边讲故事,好吗?

五、迁移经验,让幼儿乐于做一个勇敢的人。

1.师:

今天,我们听了这个勇敢的小裁缝的故事,小朋友,如果你是小裁缝,你会怎么做

呢?

2.师:

那你们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像小裁缝一样既要你动脑筋又需要勇气才能做的事情呢?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名称:

别说我小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要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幼儿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配适当的动作。

活动准备:

1、知道自己会做哪些事情。

2、准备一些劳动工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我会做的事。

1、小朋友都长大了,变能干了,会做很多事情了,你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2、鼓励幼儿分组讲述。

让幼儿通过交流,把自己会做的事情讲给好朋友听听,知道自己很了不起,会做很多事情。

3、请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在别人讲述的时候,要求幼儿能安静地倾听。

二、学习儿歌。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2、让幼儿说说,你听到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鼓励孩子用儿歌里的句式讲述。

3、幼儿跟着老师朗诵儿歌2~3遍。

三、幼儿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出示劳动工具,让幼儿认一认。

2、讨论:

你会使用这些劳动工具吗?

3、请部分幼儿使用这些工具,根据幼儿操作的情况,老师给予正确的评价,鼓励幼儿要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四、仿编儿歌。

1、幼儿分组朗诵儿歌。

2、鼓励孩子把自己会做的事情编成新的儿歌。

3、根据幼儿仿编的情况,给予鼓励。

五、活动延伸。

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篇二:

我长大了-活动设计】

大班语言活动

我长大了

一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

目标为:

(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

(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二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

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

难点:

能主动帮助别人,愿意给别人带来快乐。

三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

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

(2)物质准备:

“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

(3)知识准备:

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

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四教法学法

1、情景教学法2、演示法3、操作法

五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导入出示两个表情(微笑、哭泣)的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喜欢看哪一个表情?

为什么?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

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

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

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

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

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

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

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

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

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

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

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

幼儿有互相学习、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

一组排序:

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

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

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

幼儿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8、结束环节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带来快乐:

(1)为爸爸妈妈做什么

(2)为小朋友做什么(3)为老师做什么

六活动延伸

长大后的愿望想一想自己的理想

【篇三:

我长大了说课稿】

《我长大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我长大了》。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选择幼儿教育活动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来源于生活。

小班幼儿好奇心强,对各种事物都感兴趣。

他们内心都非常渴望长大,喜欢模仿比他们大的孩子和大人。

但由于其认知能力较弱,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意识不到自己在慢慢长大,本活动通过让幼儿试衣服、比身体、看图片等方式,让他们感受长大的变化,知道自己会慢慢长大,在长大的过程中,本领也会越来越多。

在教育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同情心相当缺乏,而同情心作为幼儿良好社会性、人格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教师不仅要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更要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从小班就应该开始培养。

因此在设计这节活动时,我通过让幼儿看贫困山区孩子的图片,鼓励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自己穿小的衣服送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来初步萌发幼儿同情心,激发幼儿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二、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目标为:

1、知识目标:

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长大的变化,使幼儿知道自己会慢慢长大。

2、能力目标:

让幼儿了解自己在长大的过程中,本领越来越多。

3、情感目标:

初步萌发幼儿的同情心,激发幼儿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知主要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

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长大的变化,使幼儿知道自己会慢慢长大。

活动的难点是:

让幼儿了解自己在长大的过程中,本领越来越多。

在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把教学目标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细小的层次,分散到各个具体的活动中,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使活动重点得以巩固,目标得以实现。

总之,我将积极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

三、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做了三个方面的准备:

1、前期准备:

前期我要求家长找一些怀孕时候的照片,和孩子婴儿时的照片给孩子讲一讲他们小时候有趣的事,近期让家长多和孩子聊聊他们小时候的表现和现在有什么变化、有哪些进步,自己都慢慢学会了哪些本领。

2、经验准备: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抓住各种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同情心的随机教育,鼓励幼儿关爱他人。

3、物质准备:

幼儿穿过的小衣服;宝宝成长图片;贫困山区孩子穿不合体的衣服、鞋子和衣服都是破烂的图片;教师事先布置好小熊的家和小兔的家,家里摆放一些凌乱的玩具,还有装玩具的若干个筐子。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因此,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以可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还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操作法:

本次活动通过让幼儿自己试衣服,和托班孩子比身体的操作方法,使幼儿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的了解。

2、直观法:

通过演示图片,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特点。

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

在活动中,我会用启发式语言进行提问(如:

为什么我们穿不上,小弟弟小妹妹能穿上?

等)这种提问方式提供给幼儿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

除此之外,还采用了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体验长大的同时,达到艺术性、健康性和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二)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

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三种:

1、多种感官参与法:

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试一试、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使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有了认识。

2、发现法:

教师提供适于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教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

试过程,发现知识。

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试衣服、比身体、观察图片等方式让幼儿发现自己的身体和能力方面的变化,这种方式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游戏法:

在活动中,我采用“帮小动物整理房间”的游戏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突破活动难点,不仅让幼儿在游戏中展示了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而且使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五、教学程序

结合活动的内容和幼儿园小班的教学大纲,根据我们所要任教的小班幼儿的特点,我将活动流程设计为以下五点: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说说本领——展示本领——情感体会,在开始部分激发兴趣预计需要2分钟,基本部分中自由探索、说说本领和展示本领预计需要10分钟,结束部分情感体会预计需要3分钟。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活动开始,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衣服,让他们来试穿,在这过程中让幼儿发现问题,这时幼儿可能会发现衣服穿不上,然后我在根据幼儿好奇心,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穿不上衣服,可能孩子会说衣服小了,穿不上。

紧接着我会请托班的幼儿来试穿衣服,他们把衣服穿上后,我会问幼儿:

“为什么你们穿不上,而托班的弟弟妹妹就能把衣服穿上呢?

”幼儿可能会说:

“我们大,弟弟妹妹小,所以他们能穿上。

”通过这个问题,来引导幼儿发现自己与托班弟弟妹妹的不同,初步体会到自己的变化。

2、自由探索:

根据幼儿好奇心,我让幼儿和弟弟妹妹比一比身体(比身高、比手脚大小等),通过这种直观的比较,使幼儿真实地感受自己身体的长大。

因为小班孩子太小,说教或让孩子回忆说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所以直观的比较方法,小班孩子更容易接受。

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

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

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

3、让幼儿看图片,说说本领:

通过试衣服,、比身体幼儿对自己的变化充满了好奇。

接着我让幼儿观察两组对比性比较强的图片,让幼儿自己探索两组图片中幼儿能力的变化,从而意识到自己能力的变化。

这时我会对幼儿说:

“小朋友们小时候什么事都要爸爸、妈妈帮忙,现在我们长大了,都能自己吃饭、自己走路、学会了许多本领。

除了吃饭、自己走路你们还学会了什么其他的的本领呢?

”这个问题在这里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幼儿看完图片后的探索发现加以小结后,自然而然的引出幼儿说本领这一环节。

幼儿在说本领时,我会鼓励幼儿,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

?

4、做游戏,展示小本领: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帮小动物整理房间”的情景,一是设计这样的情节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二是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突破活动的难点。

首先我用一个问题引出:

“小朋友们真棒,会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情,现在李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小熊和小兔的家做客,你们开心吗?

”(教师事先布置好小熊的家和小兔的家,家里摆放一些凌乱的玩具,还有装玩具的若干个筐子)。

我带幼儿来到小动物的家后,鼓励幼儿探索发现问题,让他们发现小动物家里非常凌乱,紧接着我会说:

“小动物的家里怎么这么乱,你们愿意帮他们收拾一下吗?

”等孩子收拾完毕后,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里通过游戏让幼儿自己实践整理实物,并对幼儿能力上成长加以肯定和赞扬,使幼儿对成长的感知由身体过渡到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自己成长的自信和自豪感。

5、情感体验:

《纲要》中指出,在社会活动中,幼儿不仅要懂得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还应具备同情心。

在设计这一环节时,主要是联系幼儿生活实际,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帮助幼儿提升社会情感。

首先我先出示几张典型的贫困山区孩子的图片,让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他们穿的衣服和鞋子是不得体的,而且非常破旧,幼儿发现问题后,我会对他们的发现做一解释,同时引出问题:

这些孩子家里非常穷,爸爸妈妈没钱给他们买衣服、买鞋子,他们穿的都是大人的旧衣服和旧鞋子,你们想一想,可以怎样帮助他们呢?

在这个问题里,幼儿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答案,但我认为答案的结果并不重要,只要孩子能从这一过程中初步体会他人存在的困难,去同情他人,并想办法去帮助他人,我想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到最后的延伸活动时,我让幼儿回家后可以让爸爸妈妈帮忙把不穿的衣服、鞋子、玩具等物品打包寄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以此萌发幼儿的同情心,激发幼儿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由于我是未满一年教龄的老师,对小班幼儿不太了解,在设计情感体验这一环节时,当时觉得可能对小班孩子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到小班与孩子们交流,上课实践后,我发现部分孩子还是能够领悟这种情感的,并且有个别幼儿还有过与爸爸妈妈一起献爱心的经历,因此,我认为把同情心这个情感教育放在这里是非常合适的。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教,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