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6117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docx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课件【三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五彩池的特点来写景的;

b.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c.抓住五彩池的特点,创作广告词或导游词。

★过程与方法:

a.继续运用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

b.开发思维、在联想中增强记忆能力,积累写作方法;

c.强化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a.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体会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

b.激发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五彩池》。

2、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去细细游览DD五彩池,感受它的美丽与神奇。

3、五彩池在什么地方?

它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深刻印象?

生:

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

五彩池的水池很多,水池形状各不相同,水的颜色很美,很丰富、绚丽„„

师:

归结起来,就是DD(板书:

池,水)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哪个自然段写水池?

2、PPI出示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用朗读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3、学生自读课文,交流喜欢的句子。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感悟,适时进行点拨:

从“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中“漫山遍野”和“大大小小”感悟水池的多和作者的惊喜;

从“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的“无数”中感悟水池的多,分析其中的比喻手法,感悟水池的美丽;

从“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

”中感悟水池大小不同、深浅不一,实在奇特;

从“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中感悟水池的美丽,进一步分析比喻句,从省略号激发学生想象力,感受水池形状多样,千姿百态,明确水池是天然形成的,感悟水池的神奇。

4、全班朗读第二自然段(配乐),小结。

(板书:

数量、形状)。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五彩池只有水池很美丽吗?

还有什么使你感到很美?

2、PPT出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五彩池的水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用朗读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3、学生默读课文,交流五彩池水的特点。

教师引导再读感悟。

(1)水池里的水颜色很多,五彩缤纷,很美。

(2)来自同一水源的水流到不同的水池,呈现的颜色却不一样,可以舀起来一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很神奇。

4、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1)师:

“更使我惊奇的是”中的“更”能否去掉?

去掉后,句子还通顺吗?

它的作用是什么?

生:

不能去掉,虽然去掉它后句子还是通顺,但使用它可以使第二、三自然段连接更加紧密,并且表现出作者的惊奇,说明五彩池的水更加美丽和神奇。

(2)师:

勾画出描写水的颜色的词(咖啡色、柠檬黄、天蓝色、橄榄绿),观察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使用这些词有什么好处?

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说说其它表示颜色的词吗?

生:

这些词中都包含着具体事物,以事物的颜色来形容,可以使我们很直观地感受、想象出这种颜色来。

我还能说其它颜色,如茄子紫、西瓜红、草绿色„„

4、小结:

从这些词中我们感受到,池里的水不仅五颜六色,而且十分鲜艳、绚丽,实在很美;池里的水不仅流到不同的池里有不同颜色,同一个池里上层和下层、左边和右边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实在是既美丽又神奇!

(板书:

颜色)

5、推荐同学朗读第三自然段(配乐)。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五彩池中的水是这样神奇与美丽,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板书:

成因)

2、PPT出示学习目标:

(1)四人小组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讨论:

为什么水池里的水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来呢?

3、学生小组朗读,讨论,分析原因。

再用自己的话交流。

4、师引导、小结:

a、池底有高低不平的石笋。

其中“高低不平”如何理解?

找出相关句子读读,再读比喻句“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b、石笋表面有石粉。

c、阳光折射。

d、花木倒影。

这就使已经五颜六色的池水更加瑰丽。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你能说说瑶池和五彩池的区别吗?

天上DD人间;五种颜色DD五彩缤纷;神话DD现实„„

2、总结:

五彩池比瑶池更加美丽而神奇。

(板书:

美丽而神奇)难怪作者感叹到DD“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这里“五彩的瑶池”是指DD“五彩池”。

由此表现出作者对五彩池由衷的赞美。

再读。

五彩池只是我们祖国壮丽河山的一个缩影,其实,作者是通过描写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抒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板书:

热爱)

六、拓展。

五彩池是这样的美丽与神奇,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请你当小导游,为五彩池设计广告语。

先和同桌交流,再展示。

七、作业:

课后以小导游的身份为五彩池写一篇解说词(或背诵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五彩池

数量

形状

美丽而神奇

颜色、(热爱)

成因

教学目标

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学构想

通过学生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学生提出不懂得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文章的文字美,蕴寓美。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检查预习

1、今天我们学习13《五彩池》。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出示投影,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你有什么感受?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

你都读懂了什么?

你哪些地方还不懂?

提出来。

2、小组学习。

将你提出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待会我们一起解决。

3、全班讨论交流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五彩池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还有像什么的?

你能用手中的笔画下来吗?

把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读读背背。

(2)“更是我惊奇的是,……”“更”去掉可以不可以?

为什么?

使作者惊奇的是什么?

(默读课文,想象所描写的景象。

)谈谈自己的感受。

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你能背下来吗?

(3)池水为什么能显出不同的颜色呢?

朗读第四自然段。

(4)为什么说“五彩池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现实中的五彩池比天上的瑶池更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三、总结全文。

你对五彩持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数量

颜色

13五彩池大小

深浅

形状

成因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生学习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

二、检查背诵

1、小组检查背诵

2、指名背诵

三、反复诵读:

体会作者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文字的蕴寓美。

1、引读:

当“我”乘车来到藏龙山,看到大大小小,到处是水池,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学生读。

我不由得赞叹:

(五彩池真实太美了!

)学生说

2、但是更美的是……(学生读池水的色彩)

3、这么美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读)

4、作者用优美的语句将五彩池的美景描写地淋漓尽致,犹如五彩池在我们的眼前。

请你默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四、延伸阅读,课外阅读《阿里山奇观》。

默读,读了这篇文章后你知道了什么?

你认为哪些词语优美,记下来好吗?

作业设计

1、抄写描写颜色的词语和你喜欢的句子。

2、请你为五彩池写个广告词,吸引大家来旅游。

板书设计

13五彩池

神奇、形状、漫山遍野、大大小小

颜色、同一条、却不同、美在人间

石笋DDDD

(折光镜)阳光折射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体会五彩池的神奇及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体会五彩池的神奇,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五彩池的神奇及形成的原因。

【教学思路】

《五彩池》这篇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五彩池神奇的景象”具体描写了五彩池的数量多、形状多、颜色多,同时又揭示出池水鲜艳多彩的成因,让人不由得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因其是一篇选读课文,与课文第一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因此在设计上我从第一单元入手,通过课前准备活动,复习旧知,感受美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导入新课。

在教学课文时,我遵循整体DD部分DD整体的结构去教学。

导入新课后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概括出自己的感受,找出文章的题眼DD神奇,而后引导学生品读能体现五彩池神奇的句子,通过读一读、品一品、换一换、想一想等方法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质疑法、比较阅读法、想象教学法、情境朗读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准备:

1、五彩池图片

2、大自然美景风景片

3、课文的有关句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师生问好

师:

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有你喜欢的地方吗?

看后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师:

有你们喜欢的地方吗?

你喜欢哪?

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

播放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既回顾了旧知,又延伸到课外。

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开课做铺垫。

一、导入新课,解题质疑。

1、师:

同学们,欣赏完图片,我们惊叹于钱塘江大潮的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桂林山水的秀美。

大自然就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和震撼。

四川松潘的五彩池也是个人间仙境,(点课件)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赞美五彩池的文章。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杨其力叔叔笔下的五彩池,一起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风光吧!

(贴卡片)

【设计意图:

根据课前准备时学生观看图片的感受导题,衔接紧密。

色彩不同、形状各异的标题既美观,又为后文学习“形状”做准备。

师:

请同学们读读课题。

师:

你是怎样理解“五彩”这个词的?

预设:

生甲:

“五彩”指的是五种颜色。

师:

“五彩”仅仅是指五种颜色吗?

相信同学们学完了课文就能知道了。

生已:

“五彩”指的是多种颜色。

师:

你回答得非常正确。

相信同学们学了课文对“五彩”这个词会有更深的感受。

师:

读了课题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生甲:

为什么叫五彩池?

师:

你能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不错。

生乙:

五彩池是怎样的?

师:

你想知道五彩池是怎样的,很好!

生丙:

五彩池是怎样形成的?

师:

看来你对成因感兴趣。

师: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设计意图:

由解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

2、师:

读了课文,你们觉得五彩池是怎样的?

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

预设:

生能准确找出关键词

生甲:

神奇、美丽

师:

你真会读书,竟然和作者的感受一样!

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DD“没想到今年夏天去四川松潘旅游,在藏龙山上,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

”(板书:

神奇)

生找不出关键词

师:

文中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概括了作者的感受,你们能找到吗?

师:

找得真准!

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DD“没想到今年夏天去四川松潘旅游,在藏龙山上,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

”(板书:

神奇)

【设计意图:

一读课文,引导学生概括自己的感受,找出课文的关键词“神奇”。

三、品读体味,感受“五彩池”的神奇。

◆紧扣“神奇”,二读课文。

师:

(指着板书说)那五彩池到底神奇在哪呢?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2、3自然段,用“”划出能体现五彩池神奇的句子。

思考:

五彩池神奇在哪?

读读2、3自然段,用“”划出能体现五彩池神奇的句子。

【设计意图:

紧扣关键词“神奇”,引导学生二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

◆抓重点句子,感悟“五彩池”的神奇。

师:

你从哪句话体会到五彩池的神奇?

(1)“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预设:

若学生不能概括出神奇在数量很多

师:

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五彩池神奇在哪?

生:

神奇在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师:

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请你们读读这个词。

生读:

漫山遍野

师:

你们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

生:

水池到处都是。

师:

“漫”这个字在字典中有这几种解释,“漫山遍野”的“漫”在这里应该选哪种解释?

漫:

①到处都是②水过满而外流③随意,无拘无束④时间长

师:

是啊,“漫山遍野”这个词就是指水池到处都是。

从这个词我们可以体会到水池的数量很多。

板书:

数量多

若学生能概括出数量多:

师:

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五彩池神奇在哪?

生:

五彩池的数量很多。

板书:

数量多

师:

你们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生:

漫山遍野

师:

请同学们把这个词读一读。

师:

你们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

师:

“漫”这个字在字典中有这几种解释,“漫山遍野”的“漫”在这里应该选哪种解释?

漫:

①到处都是②水过满而外流③随意,无拘无束④时间长

师:

是啊,“漫山遍野”这个词就是指水池到处都是。

师:

谁能再来读读这个词?

读出你的感受。

指名读。

师评价:

从你的朗读中我感觉水池只占山的一角。

师评价:

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水池遍布整个山野。

师:

把这个词放回句子当中,我们再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

三读“漫山遍野”,一读读准字音,二读理解字义、词义,三读读出感受。

师:

还有哪个词让你感受到水池很多?

生:

大大小小

师:

请你读读这个词。

师:

老师想把“大大小小”一词换成“大小”,你们读读这两句话,看看这样改行不行?

比较句子:

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小的水池。

生:

不好,大大小小一词能让我们感受到水池很多,而大小则不能。

师:

你们知道吗,藏龙山上共有大大小小的水池4000多个,(停顿一下,让学生感叹)怎样?

真多啊!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

我们通过抓住“漫山遍野”“大大小小”这两个关键词,感受到了五彩池的神奇。

出示学法:

抓关键词

【设计意图:

抓关键词品读句一,传授学生学习方法。

通过读一读,解一解,比一比等方法理解关键词,从而体会五彩池的神奇DD数量多。

师:

你还从哪体会到五彩池的神奇?

(2)“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的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师:

还有谁想读读这句话?

师:

这句话中你们最喜欢哪个词?

透过这个词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出示学法二:

想象画面)

预设:

生:

我最喜欢“无数”这个词,透过这个词我看到了水池遍布整个藏龙山。

师:

是呀,我也看到了到处都是水池。

生:

我喜欢“灿烂”这个词,透过这个词我看到藏龙山上阳光普照。

生:

我喜欢“闪耀”这个词,透过这个词我看到了无数的水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师:

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生:

我喜欢“巨幅”这个词,透过这个词我看到了辽阔的藏龙山。

(这一个个水池在哪?

藏龙山。

生:

我喜欢“宝石”这个词,透过这个词我看到了光彩夺目的水池。

师:

聪明的你能告诉我,这个“宝石”指的是什么吗?

生:

宝石指的是水池。

师:

对了,作者在这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让学生接着说)

师:

恰当的比喻不仅能使语句更生动,还能让我们感受到水池的美丽。

师小结:

藏龙山上阳光普照,漫山遍野的水池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宛若颗颗宝石。

多美的画面啊!

(出示熠熠生辉的水池图片)(教师配乐感情朗读这句话。

师:

你们也能读出这美丽的画面吗?

生配乐朗读

师评价:

真美!

你们不仅能体会到美,想象出美,还能有感情地读出美,真不错!

【设计意图:

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理解句二。

“这句话中你们最喜欢哪个词?

透过这个词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适时的图片展示及配乐朗读把情感推向**。

师:

还有哪句话能让我们感受到五彩池的神奇?

(3)“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师:

五彩池神奇在哪?

(这就是五彩池不同的形状)

生:

五彩池的形状很多。

板书:

形状

师:

你是从哪知道的?

生:

句尾有一个省略号。

师:

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不仅要关注文字,还要关注标点。

师:

刚才我们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到水池的美丽,那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水池还会有像什么的?

生:

有像花朵的。

师:

你想象得真美!

生:

有像树叶的。

师:

真奇啊!

生:

有像圆月的。

师:

还有像圆月的,真是太美了!

师:

有这么多形状,此时省略号能改成句号吗?

生:

不能,因为水池的形状还有很多很多。

师: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配合读一读这幅美丽的画面。

(补充的句子结合课题的形状齐读)

师:

真是形状各异啊!

【设计意图:

抓标点符号理解句三,感受五彩池的神奇DD形状多,夯实学生基础。

(4)“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

师:

从这句话中,你们感受到五彩池神奇在哪?

生:

五彩池的颜色很多。

板书:

颜色

师:

有哪些颜色?

生:

咖啡色、柠檬黄、天蓝色、橄榄绿。

师:

这些表示颜色的词有什么特点?

(像柠檬一样的黄我们叫柠檬黄)

师:

你们还能说出这样的词吗?

【设计意图:

感悟特点,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师:

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引读:

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下层却成了,左半边是,右半边却成了。

(三读句子)

师:

这么多颜色真是DD(色彩斑斓、五彩斑斓、五光十色、五彩缤纷……无比神奇)

【设计意图:

三读句子,在读中充分感受池水的五彩斑斓。

◆欣赏美景

师:

这么美丽,这么神奇的景象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

生:

想!

师:

大家请看这儿。

师:

从同学们的惊叹声中我发现你们都被神奇的五彩池折服了。

【设计意图:

欣赏美图,加深感受,把情感推向另一个**。

◆品读“更”字

师:

课文学到这,你们能完整地告诉我五彩池神奇在哪吗?

(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回答)

师:

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们知道了作者惊奇于五彩池的数量多、形状多,从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我们又知道了作者惊奇于池水的颜色多。

那么作者最惊奇的是什么呢?

你是从哪个字知道的?

生:

“更”字。

师:

请同学们读读这个字。

(三读)透过这个“更”字你们感受到DD

生:

从这个“更”字,我可以感受到作者在看到池水时非常惊奇。

师:

作者在看到水池时就已经惊奇了,看到池水就更加惊奇了。

仅仅一个“更”字就很巧妙地把2、3自然段衔接起来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指着2、3段说)

师:

我们再一齐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惊奇。

【设计意图:

通过“更”字的教学引导学生感悟过渡句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品读池水美丽神奇的原因

师:

引读:

可是把水舀起来看,DD读:

师:

读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

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了呢?

师:

作者心中也有这个疑问。

一起来读一读。

你们能找到原因吗?

师: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四自然段,找出原因。

生反馈原因,并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成因:

生1:

池底有许多石笋

生2:

石笋表面有一层石粉

生3:

阳光的折射

生4:

花草树木的倒影

师生配合朗读地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

池水美丽神奇的原因,学生感兴趣,理解也无难度。

放手让学生自学,符合教材、学生的特点,也很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学思想。

四、层层引读,升华情感

师:

正是因为这些才使得五彩池的水五彩斑斓,美丽极了,看到这神奇美丽的水池,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叹!

读DD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音乐起)

师:

小时候我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神仙住的地方,那里的水好看极了!

奶奶的故事让我憧憬着瑶池,向往着瑶池,没想到在四川松潘,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

原来DD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读句子)

师:

(指着板书总结)这漫山遍野的水池,这形状各异的水池,这五彩斑斓的水池让作者惊叹不已,原来DD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读句子)

【设计意图:

层层引读,升华情感。

一读是对成因的总结,二读照应文章开头,三读总结全文。

在层层引读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惊奇及对五彩池的喜爱之情。

五、板书设计:

2、五彩池

数量

神奇形状多

颜色

【设计意图:

图文结合式的板书设计,简洁明快,既突出了理解的重难点,又体现了本课情感的目标。

五彩图形的课题与神奇的五彩池相呼应】

六、作业设计

1、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推荐书《中国风景名胜》,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