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6143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第56章 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docx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二第56章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必修1

阶段检测

(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分泌功能的活细胞才能产生酶

B.酶可被水解为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

C.一种酶只能催化一定的反应物发生反应

D.酶通过为化学反应供能来提高反应速率

解析:

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A错误;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可被水解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B错误;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定的反应物发生反应,C正确;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本身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D错误。

答案:

C

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适于低温下保存,因为低温时虽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B.Fe3+和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它们降低了活化能,同时给过氧化氢提供能量

C.酶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D.酶与激素一样使用后立即被灭活,所以活细胞中需要源源不断地合成酶

解析:

低温下酶的活性被抑制,而空间结构稳定,不会变性失活,A正确;Fe3+和酶均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它们均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给过氧化氢的分解提供能量,B错误;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C错误;酶在化学反应后不被灭活,数量不变,不需源源不断地合成,D错误。

答案:

A

3.(2017·甘肃张掖中学模拟)将萝卜磨碎制得提取液,取少量分别加入pH为3、5、7、9的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几个试管中,保持30℃温度,结果每个试管都产生气体。

提取液的加入量加倍,重复上述实验,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试管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两次实验结果的差异主要是酶的活性大小不同造成的

B.曲线B是第一次实验的结果

C.提取液的量没有明显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

D.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某些反应,不能作为另一些反应的底物

解析:

这两次实验的差异是由提取液的加入量不同(酶的数量不同)造成的,A错误;提取液的加入量代表酶的数量,酶的数量越多,反应越快,过氧化氢含量越少,所以曲线A是第一次实验的结果,曲线B是提取液的加入量加倍后的实验结果,B错误;由图可知,两次实验酶的最适pH均约为7,因此提取液的量没有明显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C正确;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既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也能作为底物被蛋白酶分解,D错误。

答案:

C

4.(2017·安徽皖江名校联考)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线粒体能为叶绿体提供CO2和ATP

B.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合成ATP

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产生ATP

D.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的ATP都需要O2

解析:

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产生CO2和ATP,能为叶绿体提供CO2,不提供ATP,A错误;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ATP,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产生ATP,所以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合成ATP,B正确;无光条件下,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反应,不产生ATP,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C错误;适宜光照下,叶绿体能进行光反应产生ATP、[H]和O2,线粒体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ATP时有O2参与,D错误。

答案:

B

5.科学家发现蚜虫体内的类胡萝卜素能吸收光能,并把它传送给负责能量生产的组织细胞。

阳光下,蚜虫的ATP生成将会增加,黑暗时,其ATP含量便会下降。

下列关于蚜虫产生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DP合成ATP时需要的能量只能来自光能

B.黑暗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O2的消耗

C.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能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D.相同情况下黄光照射比蓝紫光照射ATP含量上升快

解析:

ADP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既可以来自光能,也可以来自呼吸作用释放的化学能,故A错误;黑暗条件下,ATP的产生主要来自有氧呼吸,伴随着O2的消耗,故B正确;蚜虫体内没有叶绿体,故C错误;由于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故黄光照射时产生的ATP较少,故D错误。

答案:

B

6.(2017·福建泉州五校联考)下面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

B.ATP合成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

C.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

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解析:

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需ATP,用于相关生命活动,A正确;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光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磷酸不含能量,B错误;ATP可以水解为一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和两个磷酸,C正确;正常细胞中ATP与ADP不停地发生着相互转化,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两者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正确。

答案:

B

7.如图为细胞呼吸部分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葡萄糖

丙酮酸

二氧化碳

A.①②过程进行的场所一定不同

B.催化①②过程的酶一定不同

C.①②过程一定都有ATP生成

D.①②过程一定都有[H]生成

解析:

①②过程可表示无氧呼吸过程,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B正确;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ATP,C错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H],消耗[H],D错误。

答案:

B

8.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没有明显变化

B.细胞中ATP/ADP的比值下降可促进细胞呼吸

C.酵母菌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D.人体剧烈运动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解析:

种子萌发过程中,代谢旺盛,细胞呼吸速率明显加快,A错误;细胞中ATP/ADP的比值下降,则说明细胞需要消耗能量,可促进细胞呼吸,B正确;酵母菌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C错误;人体剧烈运动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D错误。

答案:

B

9.(2017·山东滕州一中检测)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

若分解底物是葡萄糖,下列对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若只释放CO2,不消耗O2,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既不吸收O2同时也不释放CO2,则说明该细胞已经死亡

C.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D.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解析:

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释放CO2,不消耗O2,A正确;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也有可能是进行无氧呼吸中的乳酸发酵,B错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释放的CO2等于O2的吸收量,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时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D正确。

答案:

B

10.(2017·安徽师大附中检测)下列关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度能影响光合速率,主要是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种酶的活性

B.CO2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其浓度太低会限制光合速率

C.其他条件不变,达到光饱和点时增加光照强度不能使光合速率增加

D.除温度、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外,其他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没有影响

解析:

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种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A正确;CO2是暗反应的原料,浓度太低会影响暗反应速率,进而影响光合速率,B正确;达到光饱和点时增加光照强度不能使光合速率增加,此时限制因素为温度、CO2浓度等,C正确;除温度、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外,水分对光合速率也有影响,D错误。

答案:

D

11.如图是生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过程一定伴随O2的释放,D过程不需要O2的直接参与

B.A过程产生的ATP可用于B过程中C3的还原

C.A、C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不相同

D.C过程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全部转移到ATP中

解析:

根据题图所示,A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物有O2、ATP和[H],其中ATP和[H]可以参与B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D是ATP的水解过程,不需要O2的直接参与,A、B项正确;A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能量的来源是光能,C中的能量来源是细胞呼吸中的有机物分解的一部分能量,C项正确;呼吸作用C过程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只有少部分转移到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D错误。

答案:

D

12.(2017·浙江余杭联考)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处于水少的干旱环境中可能导致气孔关闭,进而影响光合作用

B.给植物浇灌H

O,18O既可出现在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也可出现在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中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于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裂解产生的[H],NADP+是其受体

解析:

植物在缺水的环境中,部分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使光合速率降低,故A正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水的光解生成氧气,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水中的氧进入产物二氧化碳中,故B正确;有氧呼吸时,生成物水中的氢来自葡萄糖、丙酮酸、水,故C错误;水的光解过程中产生的[H]与NADP+结合生成NADPH,故D正确。

答案:

C

13.仙人掌等多肉植物生长于热带干旱地区,这些植物经长期适应和进化,发展出特殊的固定二氧化碳的方式——景天酸代谢途径(如图)。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晚上气孔开放,CO2被PEP固定为OAA再被还原成苹果酸储存到液泡中

B.白天这些多肉植物通过光反应可生成[H]和ATP

C.白天气孔关闭,暗反应固定的CO2均来自细胞质基质中的苹果酸直接脱羧

D.采用景天酸代谢途径可防止仙人掌等多肉植物在白天大量散失水分

解析:

在热带干旱地区,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一般是白天气孔关闭晚间开放,由图知,在晚间CO2+PEP→OAA→苹果酸,然后将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A正确;光反应的产物是[H]和ATP,B正确;白天暗反应固定的CO2除了来自苹果酸的脱羧,还来自线粒体呼吸作用,C错误;白天气孔关闭,能有效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水分大量散失,D正确。

答案:

C

14.生命科学家把多种组织(包括肝、胃和大脑)的细胞重新编程,使其成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并让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分化成了皮肤、肌肉、软骨、神经细胞等。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成熟细胞被重新编程的过程中,细胞的分化程度逐渐降低

B.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体现了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全能性

C.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与成熟细胞相比,细胞核内DNA的含量不变

D.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成功避免了治疗中机体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解析:

成熟细胞被重新编程后成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分化程度比成熟细胞低;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没有体现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全能性;体细胞都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细胞核内DNA相同,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核内DNA的含量不变;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可由患者自身的体细胞诱导而成,治疗中可以避免机体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答案:

B

15.(2017·四川攀枝花联考)下列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B.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C.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D.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解析:

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在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A错误;在间期进行DNA和中心体复制,使DNA数目加倍,中心体变为两个,B正确;在间期DNA复制后数目加倍,但染色体复制后数目不变,染色体组不加倍,C错误;在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在末期消失,D错误。

答案:

B

16.

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用家鸽肝脏制作的临时装片结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甲中染色体组数最多,便于观察染色体形态

B.DNA复制所导致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细胞乙

C.交叉互换会导致细胞丁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不同

D.细胞丙和戊中细胞核结构及染色体形态变化相反

解析:

细胞甲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染色体形态,A项错误;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所导致的DNA数目加倍发生在细胞乙,B项错误;细胞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C项错误;细胞丙和戊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末期,前期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末期染色体解开螺旋成为染色质,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即细胞丙和戊中细胞核结构及染色体形态变化相反,D项正确。

答案:

D

17.突变基因杂合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染色体片段交换,这种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细胞继续完成有丝分裂后,可能产生的子细胞是(  )

①正常基因纯合细胞 ②突变基因杂合细胞 ③突变基因纯合细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

解析:

假设正常基因为A,突变基因为a。

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后,每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分别含有基因A和基因a。

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这样细胞中出现分别含有基因A、a、A、a的4条染色体。

在有丝分裂末期,这些染色体平均分配,进入不同的细胞中,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两个A进入一个细胞中,两个a进入另一个细胞中;一个A和一个a进入一个细胞中,另一个A和另一个a进入另一个细胞中。

答案:

D

18.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细胞产生1种卵细胞

B.该细胞发生交叉互换的时间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C.图中A与a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若该细胞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为Ab,则三个极体的基因型为ab、aB、AB

解析:

如图为初级卵母细胞,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种卵细胞,A正确;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正确;由于发生交叉互换,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不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图中①和②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b、aB、AB、Ab,若该细胞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为Ab,则三个极体的基因型为ab、aB、AB,D正确。

答案:

C

19.某种生物体的精原细胞增殖以及精细胞形成过程如图(染色体及核DNA均为2n)。

细胞Ⅰ和Ⅲ都处于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细胞Ⅰ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核DNA数目为4n

B.细胞Ⅱ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4n

C.细胞Ⅲ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核DNA数目为2n

D.此分裂过程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Ab、ab

解析:

细胞Ⅰ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核DNA数目为4n,A错误;细胞Ⅱ为初级精母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4n,B正确;细胞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细胞Ⅲ中无同源染色体,核DNA数目为2n,此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为2n,C错误;由于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2种、4个精细胞,所以此分裂过程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Ab、Ab,D错误。

答案:

B

20.如图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分别为4、2、2,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的是丙、丁细胞

B.若甲、乙、丙三细胞中存在性染色体,则丁细胞中不存在性染色体

C.丙→丁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丁细胞中染色体上的P、Q基因,在亲子代传递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乙细胞和丙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丙、丁细胞中每一条染色体含两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A正确;若丙细胞含一对性染色体,丙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的丁细胞含一条性染色体,B错误;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正确;P和Q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答案:

B

21.一个基因型为TtMm(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如果它产生的卵细胞基因组成为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组成正确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

B.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均为tM

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和tM

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

解析:

卵细胞基因组成为Tm,说明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TTmm,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应为ttMM;由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第一极体(ttMM)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第二极体的基因组成为tM,而由次级卵母细胞(TTmm)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第二极体的基因组成为Tm,故C项正确。

答案:

C

22.

如图是某生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1代表Y染色体,则该细胞内不含有X染色体

B.该生物细胞所处的时期为减Ⅱ的中期

C.该生物的体细胞中着丝点最多时有8个

D.如果a上某点有基因B,a′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解析:

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说明已经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即如果1代表Y染色体,则该细胞内不含有X染色体,A正确;由分析可知,该生物细胞所处的时期为减Ⅱ中期,B正确;该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该生物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到达最大值,即16条,因此着丝点最多有16个,C错误;如果a上某点有基因B,a′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D正确。

答案:

C

23.(2017·湖北黄石模拟)人体细胞中的某基因活化后,导致细胞癌变。

相关推测最合理的是(  )

A.该基因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

B.该基因活化后其细胞周期缩短

C.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数量会明显增多

D.癌细胞中DNA聚合酶活性降低

解析:

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基因活化后导致细胞癌变,细胞分裂能力增强,细胞周期变短,B正确;癌细胞表面糖蛋白数量减少,C错误;癌细胞增殖能力增强,DNA聚合酶活性升高,D错误。

答案:

B

24.(2017·河南豫西名校联考)如图为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3过程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

B.4过程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影响细胞代谢

C.5过程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内的原癌基因突变为抑癌基因所致

D.6过程一定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

解析:

3过程表示细胞分化,而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并不改变,只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项错误;4过程表示细胞衰老,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影响细胞代谢,B项正确;5过程表示细胞癌变,是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所致,即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细胞内是原本就有的正常基因,故C项错误;6过程表示细胞凋亡,而细胞凋亡是个体发育过程中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不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D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5个题,共52分)

25.(10分)为了探究某种植物的一些生理特征,研究人员做了一系列的相关实验。

如图是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的其光合作用速率变化情况。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a~b段可以看出,限制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

若其他条件不变,对类胡萝卜素而言,有效辐射的光主要是________。

(2)图中i点时,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________。

(3)经测定,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释放速率为0.6μmol/(m2·s),则g点时该植物的O2产生速率为________μmol/(m2·s)。

(4)每分子叶绿素含有一个Mg2+,可被H+、Cu2+等置换。

在用该植物的绿叶做“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滤液用5%的HCl处理一段时间后,其颜色与研磨时未加________的颜色相似,呈黄褐色。

实验室常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形成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阴天条件下,光照较弱,温度较低,光照强度和温度成为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i点时有光照,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3)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释放速率即为呼吸速率,等于氧气吸收速率,则g点时该植物的O2产生速率为1+0.6=1.6μmol/(m2·s)。

(4)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可以防止叶绿素被破坏,不加碳酸钙时色素提取液为黄褐色;铜代叶绿素比叶绿素稳定,所以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使叶片标本长时间保持绿色。

答案:

(1)光照强度、温度 蓝紫光 

(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3)1.6 (4)碳酸钙(CaCO3) 铜代叶绿素比叶绿素稳定

26.(10分)如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能量转变示意图,图中①~⑥代表物质,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发生在________(结构名称),该结构上存在叶绿素,提取叶绿素的试剂是________;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发生在________(场所)。

(2)植物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把太阳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________(填写图中标号)中,通过暗反应把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贮存于________(填写图中标号)。

(3)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________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出少量能量,该阶段是在________中进行的。

(4)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贮存于ATP中,另一部分以________形式散失。

(5)综上所述,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后贮存起来,这是一个贮能过程;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氧化而释放能量,与此同时把能量贮存于ATP中,这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

解析:

(1)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提取叶绿素用无水乙醇。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2)在光反应中,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①为ATP。

在暗反应中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④为有机物。

(3)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H]和能量。

(4)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5)“线粒体通过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