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179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7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docx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三必修2第14章

阶段检测(三)(必修2:

第1~4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2017·山东淄博模拟)如图为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内放射性RNA与T2噬菌体DNA及大肠杆菌DNA的杂交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在培养基中加入3H尿嘧啶用以标记RNA

B.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RNA为相应DNA的转录产物

C.第0min时,与DNA杂交的RNA来自T2噬菌体及大肠杆菌的转录

D.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细菌基因活动受到抑制

解析:

大肠杆菌可吸收培养基中所加入的3H尿嘧啶来合成RNA,进而完成RNA的标记,A正确;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RNA是相应生物DNA转录产生的,B正确;分析两曲线可知,随T2噬菌体感染细菌时间的延长,和T2噬菌体DNA杂交的放射性RNA持续增加,和大肠杆菌DNA杂交的放射性RNA不断减少,这是因为噬菌体感染细菌后,水解细菌DNA,并利用其水解产物来合成噬菌体DNA,故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而细菌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D正确;第0min时,噬菌体尚未感染细菌,因此与DNA杂交的RNA只来自大肠杆菌的转录,C错误。

答案:

C

2.(2017·江南十校联考)下图为某DNA分子片段,假设该DNA分子中有碱基5000对,A+T占碱基总数的56%,若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4次复制过程中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17600个

B.子代DNA中含15N的DNA比例为1/8

C.④表示腺嘌呤,DNA聚合酶作用于①处

D.②处碱基对丢失,一定会导致转录出的mRNA改变,但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改变

解析:

该DNA分子中有碱基5000对,总碱基数为10000个,A+T占碱基总数的56%,则G+C占碱基总数的44%,G=C=2200,复制第4次,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200×8=17600个;④处指的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结合图可知,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应占DNA分子总数的1/16,②处碱基对丢失,一定会导致转录出的mRNA改变,进而引起生物性状改变。

故选A。

答案:

A

3.(2017·四川成都模拟)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元中形成的Rloop结构有关,Rl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Rloop结构中的碱基与五碳糖通过氢键连接

B.Rl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C.Rloop结构中的DNA单链也可转录形成mRNA

D.Rloop结构的形成会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解析:

氢键连接配对的碱基,而不是连接碱基与五碳糖的化学键,A错误;Rl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其中双链DNA中的嘌呤碱基总数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但单链RNA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因此Rl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B错误;Rloop结构中的DNA单链为转录模板链的互补链,不能转录形成mRNA,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Rl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可知,Rloop结构的形成会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正确。

答案:

D

4.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相关生理和生化反应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构a是核糖体,物质b是mRNA,过程①是翻译过程

B.过程②在形成细胞中的某种结构,这一过程与细胞核中的核仁密切相关

C.如果细胞中r蛋白含量较多,r蛋白就与b结合,阻碍b与a结合

D.c是基因,是指导rRNA合成的直接模板,需要DNA聚合酶参与催化

解析:

据图可知a是核糖体,b是mRNA,c是基因,过程①是翻译,过程②是r蛋白与rRNA组装形成核糖体,该过程由核仁完成,故A、B正确;由图可知r蛋白过量时,r蛋白便与b结合,阻碍r蛋白的合成,C正确;rRNA的形成需要RNA聚合酶,D错误。

答案:

D

5.(2017·江苏苏北四市模拟)如图表示生物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A.图1可发生在绿藻细胞中,图2可发生在蓝藻细胞中

B.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

C.图1翻译的结果得到了多条多肽链,图2翻译的结果只得到了一条多肽链

D.图2中③的合成需要的酶与图1中的RNA聚合酶完全一样

解析:

图1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只能发生在原核生物中,图2是先转录再翻译,应发生在真核生物中,绿藻为真核生物,而蓝藻为原核生物;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该与U配对;酶具有专一性,不同种生物需要的聚合酶不同。

答案:

C

6.青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利福平对细菌的作用部位或作用原理分别对应图乙中的⑥⑧⑨⑦,图甲为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环丙沙星和红霉素都能抑制②③过程

B.青霉素和利福平都能抑制细菌的①过程

C.结核杆菌的④⑤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①~③过程可发生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

解析:

由图乙知环丙沙星可抑制DNA的复制,对应①;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红霉素阻止翻译的进行,对应③;利福平抑制转录的进行,对应②;结核杆菌与人均为细胞生物,不会发生④⑤过程。

答案:

D

7.如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由苯丙氨酸合成多巴胺需要多对基因控制

B.基因3不正常而缺乏酶3可能引起苯丙酮尿症

C.基因2突变而缺乏酶2将导致人患白化病

D.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解析:

苯丙氨酸合成多巴胺需要基因1、基因4等基因的控制,A正确;缺乏酶3则不能合成苯丙酮酸,故不会引起苯丙酮尿症,B错误;缺乏酶2则不能合成黑色素,将导致人患白化病,C正确;图示过程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D正确。

答案:

B

8.某种狗的毛色受到两种基因控制:

黑色(G)对棕色(g)为显性;颜色表达(H)对颜色不表达(h)为显性,无论黑色或棕色基因是否存在,只要颜色不表达基因为纯合,狗的毛色为黄色。

某人让一只棕色狗与一只黄色狗交配,结果生下的狗只有黑色和黄色,没有棕色。

据此判断这对亲本狗的基因型为(  )

A.ggHh和GGhh   B.ggHH和Gghh

C.ggHh和GghhD.gghh和Gghh

解析:

依据亲子代的表现型写出相应的基因型通式。

棕色狗(ggH_)与黄色狗(__hh)交配,子代狗只有黑色(G_H_)和黄色(__hh)。

后代无棕色狗(ggH_),则亲代之一应为黑色基因纯合,后代有黄色狗(__hh),故两个亲代均有h基因。

所以亲代棕色狗基因型为ggHh,黄色狗基因型为GGhh。

答案:

A

9.(2017·山东青岛模拟)一对黄色卷尾鼠杂交,得子代:

6/12黄色卷尾、2/12黄色正常尾、3/12鼠色卷尾、1/12鼠色正常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卷尾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B.鼠色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C.上述一定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子代中可能不存在黄色纯合子

解析:

从题意看出,一对黄色卷尾鼠杂交后代中出现了性状分离且出现了新的性状组合,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鼠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从黄色∶鼠色=2∶1,看出子代中可能不存在黄色纯合子。

答案:

D

10.(2017·辽宁大连模拟)已知某种植物子粒的红色和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这一对相对性状受到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某研究小组将若干个子粒红色与白色的纯合亲本杂交,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红色和白色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第Ⅰ、Ⅱ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一代的基因型分别可能有3种

C.第Ⅲ组杂交组合中子一代的基因型有3种

D.第Ⅰ组的子一代测交后代中红色和白色的比例为3∶1

解析:

根据第Ⅲ组产生的F2比例为63∶1,可知控制性状的基因有三对,它们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第Ⅲ组F1的基因型中三对基因均杂合,A、C错误;根据第Ⅰ、Ⅱ组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3∶1、15∶1,可知第Ⅰ组F1的基因型中只有一对基因杂合,第Ⅱ组F1的基因型中有两对基因杂合,故第Ⅰ、Ⅱ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一代的基因型分别可能有3种,B正确;由于第Ⅰ组的子一代只能产生两种配子,因此,子一代个体测交产生的后代中红色和白色的比例为1∶1,D错误。

答案:

B

11.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具备A、C、R三个显性基因,否则无色。

现有一个有色植株M同已知基因型的三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

①M×aaccRR→50%有色种子;②M×aaccrr→25%有色种子;③M×AAccrr→50%有色种子。

这个有色植株M的基因型是(  )

A.AaCCRrB.AACCRR

C.AACcRRD.AaCcRR

解析:

AaCCRr与aaccRR杂交,有色种子为1/2×1×1=1/2;AaCCRr与aaccrr杂交,有色种子为1/2×1×1/2=1/4;AaCCRr与AAccrr杂交,有色种子为1×1×1/2=1/2,A正确。

根据此种方法验证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

答案:

A

1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XY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XY(♂)个体为杂合子,XX(♀)个体为纯合子

B.人类红绿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无红绿色盲基因b,也无它的等位基因B

C.女孩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红绿色盲基因是由父方或母方遗传来的

D.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他的外孙女的概率是1/2

解析: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XY为雄性,XX为雌性,是否为纯合子要借助基因型来判断,与性染色体无关,A错误。

男子把X染色体传递给其女儿,其女儿的X染色体传给他的外孙女的概率是1/2,因此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他的外孙女的概率是1/2。

选A。

答案:

A

13.(2017·山东青岛模拟)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以下哪项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  )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

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形成的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解析:

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表现在:

基因、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的完整性、独立性;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二者都单个存在;成对的基因、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都可自由组合。

C项仅阐明DNA分子的结构,而不涉及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选C。

答案:

C

14.(2017·山东济宁模拟)黑腹果蝇的翅型有长翅、小翅和残翅。

现用纯种小翅果蝇和纯种残翅果蝇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F1长翅雌蝇为双杂合

C.F2的长翅果蝇有6种基因型

D.F2的小翅与残翅果蝇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长翅

解析:

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可判断翅型的遗传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非等位基因控制,且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1长翅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Xb、AaXBY,A、B正确;F2的长翅果蝇A_XB_,雌雄长翅果蝇共有2×3=6种基因型,C正确;若F2的小翅(A_XbY)与残翅果蝇杂交(aaXBX-),后代可出现长翅(AaXB_),D错误。

答案:

D

15.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是ZZ。

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鸡均为芦花型,雌鸡均为非芦花型。

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染色体上

B.雄鸡中芦花鸡所占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C.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雄鸡表现型有一种,雌鸡有两种

D.让F2中的雌雄芦花鸡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控制鸡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A正确;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所以显性性状在雄鸡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隐性性状在雌鸡中所占的比例较大,B正确;假设控制芦花的基因为B,控制非芦花的基因为b,则F1中芦花雄鸡能产生ZB、Zb两种配子,非芦花雌鸡能产生Zb、W两种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得到的F2雌雄鸡均有两种表现型,C错误;F2中芦花鸡的基因型为ZBW、ZBZb,杂交后代中只有ZbW为非芦花鸡,占1/2×1/2=1/4,芦花鸡占3/4,D正确。

答案:

C

16.菠菜是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已知菠菜的抗霜与不抗霜、抗病与不抗病为两对相对性状。

用抗霜抗病植株作为父本,不抗霜抗病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下列对杂交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类型

不抗霜抗病

不抗霜不抗病

抗霜抗病

抗霜不抗病

雄株

3/4

1/4

0

0

雌株

0

0

3/4

1/4

A.抗霜基因和抗病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B.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都属于显性性状

C.抗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抗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上述杂交结果无法判断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的显隐性

解析:

先分析抗霜和不抗霜这对相对性状,父本抗霜和母本不抗霜,后代雄株全部是不抗霜,雌株全部是抗霜,所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则亲本的组合为XAY×XaXa→XAXa、XaY,所以抗霜为显性性状;第二对相对性状,双亲都是抗病植株,后代有不抗病植株的出现,所以不抗病是隐性性状,抗病是显性性状。

答案:

B

17.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  )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1∶1

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

解析:

判断一个基因是不是在X染色体上,关键是看相关实验所得的子代是否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A、C两项所涉及的实验结果无性别差异,因此不足以作为判断依据。

D项是摩尔根杂交实验后进行的验证性实验。

答案:

B

18.(2017·天津唐山模拟)下图甲中4号个体为X病患者,对1、2、3、4个体进行关于X病的基因检测,其DNA的电泳结果如下图乙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乙中的d来自图甲中的4号个体

B.长度为9.7单位的DNA片段含有X病基因

C.3号个体的基因型与1、2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D.3号个体与一位X病基因携带者结婚,生一个X病孩子的概率为1/6

解析:

据甲图可知,X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双亲正常,女儿有病为常隐),设致病基因为a,正常基因为A,则个体1、2、3、4的基因型依次为:

Aa、Aa、AA或Aa、aa;乙图电泳结果是:

a、b、c、d均有长度为7.0单位的DNA片段,而d无长度为9.7单位的DNA片段,因此在长度为7.0单位的DNA片段中含有X病基因,且3号一定是携带者;3号与X病基因携带者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

答案:

A

19.(2017·江西南昌联考)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另一对相对性状。

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正常情况下,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四种

C.子代中表现为灰身直毛的雌性个体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5

D.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交配,可产生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2

解析:

由题意知,灰身与黑身的比例在雌雄中均为3∶1,说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是显性,亲本基因型可表示为Aa×Aa;直毛与分叉毛在雄性中的比例是1∶1,而雌性均为直毛,说明直毛是显性,其控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雄性亲本其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4个两两相同的两种精子,B错误;AaXBXb×AaXBY→灰身直毛的雌性(A_XBX-)中纯合子(AAXBXB)的概率为1/3×1/2=1/6,杂合子占5/6,C正确;子代中灰身雄蝇(A_)与黑身雌蝇(aa)交配,后代中黑身的比例为2/3×1/2=1/3,D错误。

答案:

C

20.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不可能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乙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

C.两病都是由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

D.若Ⅱ4不含致病基因,则Ⅲ1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解析:

由系谱中Ⅰ1和Ⅰ2正常,生下的Ⅱ2患病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也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乙病的遗传若是伴X显性遗传,则Ⅱ5患病,其女儿都应患病,但Ⅲ3、Ⅲ4、Ⅲ5都正常,因此判断乙病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B错误;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C错误;对于甲病,Ⅱ3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若Ⅱ4不含致病基因,则Ⅲ1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D正确。

答案:

D

21.(2017·山东烟台模拟)某女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下表是与该女有关的部分亲属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家系

成员

父亲

母亲

妹妹

外祖父

外祖母

舅舅

舅母

舅舅家

表弟

患病

正常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该女的母亲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

C.该女与正常男子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1/4

D.其妹妹和舅舅家表弟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

解析:

从表格分析得知,父母患病而妹妹正常,说明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父母都是杂合子,其妹妹和舅舅家表弟正常,基因型一定相同,而该女(1/3AA和2/3Aa)与正常男子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2/3×1/2×1/2=1/6。

答案:

C

22.(2017·北京海淀模拟)某雌雄异株的草本植物,控制植株绿色和金黄色的基因(A、a)只位于X染色体上。

以下是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完成的几组杂交实验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植株绿色对金黄色为显性

B.A和a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C.第1、2组无雌株最可能的原因是金黄色雄株的Xa型精子不能成活

D.第3组F1中的绿色雌株与绿色雄株杂交,子代中无金黄色植株产生

解析:

从第3组亲本都是绿色植株,但子代中有金黄色的植株出现,可推出绿色对金黄色为显性,A正确;A和a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正确;第1、2组中无雌株出现,最可能的原因是亲本中雄株的含Xa的精子不能成活,C正确;第3组的F1中绿色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XAXa,绿色雄株的基因型是XAY,所以它们杂交后代中会有金黄色雄株产生,D错误。

答案:

D

23.(2017·北京丰台模拟)下表为单卵双生子和二卵双生子间常见畸形同时发生率的统计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性状

同时发生率(%)

单卵双生子

二卵双生子

幽门狭窄

22

2

唇裂

40

4

A.表中数据表明,幽门狭窄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B.单卵双生子唇裂同时发生率为40%,说明唇裂与环境因素有关

C.二卵双生子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仅来源于基因重组

D.两种畸形是否有遗传基础,也可以通过家系研究获取证据

解析:

表中数据表明,单卵双生子遗传物质相同,但不一定都患幽门狭窄或唇裂,说明幽门狭窄和唇裂是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A、B正确;二卵双生子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的原因是基因重组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C错误;调查某种病是否为遗传病及遗传特点,可以通过家系研究获取证据,D正确。

答案:

C

24.一个患有牙齿珐琅质褐色病症的男人与正常女人结婚后,其所有男性后代均正常,但是所有女性后代都为患者。

男性后代与正常女性结婚,所生子女都正常。

请问:

若女性后代与正常男性结婚,其下一代的表现可能是(  )

A.女孩的患病概率为1/2,男孩正常

B.患病的概率为1/4

C.男孩的患病概率为1/2,女孩正常

D.健康的概率为1/2

解析:

根据题中所描述的家系表现型,推知牙齿珐琅质褐色病症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假设控制该病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题中女性后代的基因型为XAXa,与正常男性XaY结婚,所生下一代基因型及表现型为XAXa(患病女性,1/4),XaXa(正常女性,1/4)、XAY(患病男性,1/4)、XaY(正常男性,1/4),故女孩患病的概率为1/2,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子代中患病的概率为1/2,正常的概率为1/2。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5个题,共52分)

25.(10分)光敏色素在调节植物叶绿体的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下图为光敏色素调节相关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④代表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中活性调节蛋白的作用是促进rbcS基因和cab基因的________(填“复制”“转录”或“翻译”)过程。

据图分析,rbcS基因是通过________来控制植物的性状的,此外,基因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控制植物的性状。

(2)图中需要以氨基酸作为原料的是________(填序号)过程,过程②中一个mRNA分子上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可知,叶绿体的发育受________中遗传物质的控制;叶绿体中的基因是通过________(填“父本”“母本”或“父本和母本”)遗传给后代的。

解析:

图中①~④所代表的生理过程依次是:

核基因的转录、翻译、叶绿体基因的转录、叶绿体中的翻译。

(1)分析图中活性调节蛋白的作用可知,它能促进核内rbcS基因和cab基因的转录过程。

据图分析,rbcS基团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参与组装Rubisco全酶,因此它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植物的性状的,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而直接控制植物的性状。

(2)图中②和④为翻译过程,需要以氨基酸作为原料,一个mRNA分子上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聚核糖体,可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进而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3)由图可知,叶绿体的发育受细胞核和细胞质(叶绿体)中遗传物质的控制;由于子代的质基因基本来自母本,因此叶绿体中的基因是通过母本遗传给后代的。

答案:

(1)转录 控制酶的合成 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