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6642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精品.docx

泉州市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精品

1前言

XX水库位于XX乡西北部高旧岭山处,规划作为XX乡地区的调节补偿供水水源。

XX乡位于XX市XX区最北端,又名凤山,是一个高海拔山区乡镇,原有的水利基础设施相当簿弱,水资源的储蓄能力很弱,储备量非常很少。

当前,XX乡用水问题难以解决,村民大部分靠集水井、引山泉水和各自家中压水井供水,以粗放型取水为主,经常出现旱季灌溉用水就无法得到满足,涝季的排水也存在严重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XX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为了保证耕地旱涝保收,保证人民群众安全足量用水,保证暴雨灾情时防洪防涝,规划建设XX水库是十分必要的。

受XX区XX乡政府委托,我公司承担了该工程的规划工作,本工程地形图由XX市山河测绘咨询有限公司实测提供,地质勘察工作由福建省XX市水电工程勘察院承担。

在工作期间得到XX区农业水务局、XX乡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2概况

2.1地理位置

福建省XX市XX区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闽南金三角地带,东临惠安县、泉港区,东北接仙游县,西连南安市,南依丰泽区;辖2街道3镇1乡,人口18万,辖区陆域面积382km²,是XX市的东大门、XX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XX乡位于XX区最北端,是个典型的城市边远的农村乡镇。

东南临罗溪镇,西抵南安市乐峰镇,北通莆田市仙游县,面积24.11km²,距XX行政中心约50km,距中心市区约60km,是XX、南安、仙游三县市交接之地。

2.2流域概况

拟建的XX水库位于XX乡西北部高旧岭山处,坝址以上集雨面积0.384km²(另有0.24km²引洪面积可做补充水源),沿主河道从出口断面至分水岭最长距离0.99km,平均坡降59.28‰。

本工程水库上流域范围包括XX乡前坂村与苏山村山地,地势从南向北倾斜,水系呈条带状。

流域内峰峦叠嶂,峡谷连绵,地势南高北低。

河道两岸基岩裸露,河床堆积孤石和卵石,坡陡流急,植被良好,属山区小溪流。

2.3气象

XX水库项目所在流域属南亚热带季风雨林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温度日差较小,降雨量集中,季风明显,日照充足,蒸发量大,台风活动频繁。

流域年平均气温20.2℃,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7.2℃,最冷一月份平均气温11.4℃,极端最热气温37℃,极低气温-0.3℃,全年基本无霜;年平均相对湿度76%,平均水气压19.9hPa;日照时数2150hr,日照率48%;雾多发生与春季和秋季月份的下半夜到清晨,年平均雾日数约6~7天。

历年年平均降水量1400.5mm,最多年降水量为2088.7m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频率为27.18%,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多年平均风速为7.15m/s,最大风速达27m/s,台风多发生在7~9月。

流域蒸发比较稳定,年际变化小,多平均水面蒸发一般在800~1000mm,年平均陆地蒸发量在600~700mm之间。

2.4社会经济状况

XX乡辖有5个行政村,共有1.28万人,耕地0.35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3亩。

201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922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400万元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20万元亿元,人均年纯收入6705元。

乡镇企业以鞋业加工厂等,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经济作物包括蔬菜、花生、中草药等,果树包括柿子荔、枇杷、梨、杨梅等。

 

3水文

3.1水文基本资料

XX水库所处流域内未设水文测站,附近木兰溪流域上游古赖溪设有溪口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20.9km²,从1986年设站观测至今,具有雨量、流量测验,属国家水文站网;木兰溪流域上游苦溪建有古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6.81km²,为中型水库,具有从1962年起观测至今的雨量、流量资料。

XX水库周边流域内共有四个雨量站,即西头埔、马甲、巷仔、罗中雨量站,其中,西头埔、马甲设于1956年,具有1956年至今的雨量观测资料;巷仔具有1972-1975年、1978年至今的观测资料;罗中具有1956~1958年、1964年至今的观测资料。

参证站古赖溪溪口站以上流域共有5个雨量站,即内洋、佛堂、溪口、金沙、度尾雨量站,其中,内洋、佛堂、溪口均于1985年设站;金沙站于1965年设站;度尾站于1956年设站,均具有设站至今的雨量观测资料。

3.2径流

XX水库设计采用位于木兰溪流域上游古赖溪的溪口水文站作参证站。

参证站溪口站以上流域共有5个雨量站,其中内洋、佛堂、溪口雨量站均于1985年与溪口水文站同时设站,金沙站设于1965年,度尾站设于1956年,分别进行内洋、佛堂、溪口、金沙站雨量资料和度尾站的相关分析,延长各站自1956年起的雨量资料,计算得五个站1956~2009年共54年雨量资料系列的多年平均雨量为1768.4mm,以此作为参证站流域内平均面雨量。

建立溪口站年平均径流深与年平均降雨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溪口站年平均径流深资料的插补延长,所建立的回归方程为:

y=1.028x-817.87,根据分析得二者相关系数为0.93,相关关系很好。

经插补延长,溪口站1956年~2009年多年平均流量0.66m³/s,多年平均径流深1000.1mm,径流系数为0.566。

XX水库坝址周边流域内现有西头埔、马甲、巷仔、罗中站雨量观测资料,将巷仔、罗中站雨量观测资料和西头埔站作相关分析后,将两站的雨量资料插补延长至1956年,采用四个站1956~2009年共54年雨量资料系列的平均值作为XX水库流域内平均面雨量参考值。

根据区防汛办自动雨量站统计资料,2004~2009XX乡多年平均降雨量1632.2mm。

综合分析后,根据频率计算并按P-Ⅲ型曲线适线分析,XX水库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617.1mm,Cv=0.20,Cs=2.5Cv。

流域内无实测流量资料,XX水库坝址处径流的计算采用参证站的降雨径流关系并加以修正进行推算,溪口站径流计算的相关回归方程为y=1.028x-817.87。

坝址处流量年内分配1986~2009年采用溪口站相应年份的流量年内分配比;由于溪口站径流观测资料短缺,坝址处流量1956~1961年采用降雨量相近年份的降雨年内分配比,1962~1985年采用附近古洋水库相应年份的流量年内分配比。

通过计算XX水库坝址处平均流量,然后根据XX水库坝址处1956.4~2009.3流量系列资料,经频率计算并按P-Ⅲ曲线适线,计算得XX水库坝址处集雨面积0.384km²(另有0.24km²的引洪面积)。

多年平均流量Q=0.010m³/s,Cv=0.37,Cs=2.5Cv,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2.43万m³,多年平均年径流深844.5mm,径流系数0.522。

根据以上分析成果计算得XX水库坝址处不同保证率流量成果见表3-1。

XX水库年径流分析成果表

表3-1

项目

年降雨量

(mm)

年径流深

(mm)

年平均流量

(m3/s)

年径流量

(万m33)

多年平均

1617.1

844.5

0.010

32.43

丰水年P=10%

2027.6

1266.5

0.015

48.63

平水年P=50%

1585.5

812.0

0.010

31.18

次枯年P=75%

1396.1

617.3

0.008

23.71

枯水年P=90%

1238.2

455.0

0.006

17.47

特枯年P=97%

1072.4

284.6

0.003

10.93

3.3设计洪水

根据水利部发布的《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XX水库为小

(2)型水库,属Ⅴ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耕地、园地淹没的洪水标准为2年一遇。

本流域的洪水主要是由峰面雨和台风雨形成,前者为主,多发生于4~9月,洪水特点是暴涨暴落,来势凶,洪峰大。

洪水设计采用暴雨推求洪水,根据《福建省暴雨等值线图》查得本流域暴雨统计参数,见表3-2

暴雨参数表

表3-2

1(mm)

CV1

6(mm)

CV6

24(mm)

CV24

52

0.42

90

0.52

147

0.53

注:

Cs=3.5Cv

根据XX水库流域特征值和暴雨统计参数,采用推理公式法、华东特小流域法计算得设计洪水成果见表3-3。

①推理公式法:

Qm——设计洪峰流量(m³/s);

HT——T历时内最大降雨量(mm);

T——流域汇流时间,T=0.278

m——经验性的汇流参数;

L——沿主河道从出口断面至分水岭最长距离,L=0.99km;

J——沿流程L的平均比降,J=59.28‰;

F——流域面积,F=0.384km2。

②华东特小流域参数法

华东特小流域参数法选用Ⅱ-2(m=O.395θ0.104)进行计算。

 

洪水计算成果表

表3-3单位:

m3/s

计算方法     频率

P=5%

P=0.5%

推理公式法

10.77

14.29

华东特小流域法

10.90

16.66

根据上表分析比较,从工程安全角度出发,采用华东特小流域法计算成果。

设计洪水过程线根据福建省概化过程线进行计算,形状系数r=Wi/(Qmi×T×3600),设计洪水总量Wi=1000×Ri×F。

经计算,XX水库2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10.90m³/s,最大24小时设计洪水总量7.77万m³;20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16.66m³/s,最大24小时设计洪水总量12.32万m³。

3.4泥沙

本工程所在地无实测泥沙资料,根据《福建省水资源图集》查得,本流域多年平均悬移质泥沙侵蚀模数为210t/km²·年,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按悬移质输沙量的30%计,泥沙容重为1.3t/m³,多年平均输沙量105t。

4工程地质

4.1勘察工作概况

本工程地形图由XX市山河测绘咨询有限公司实测提供,地质勘察工作由福建省XX市水电工程勘察院承担。

于2012年2月20日~3月12日在坝址上共布置勘探孔8个,均为控制孔(其中:

拟建坝址1(下游坝址)布置4孔,拟建坝址2(上游坝址)布置4孔)。

勘探孔(沿坝轴线布置),孔距在40-50.0m之间。

勘察方法采用以钻探为主,配合钻孔压水试验及室内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试验。

拟建坝址及勘探点的位置、孔口标高等详见附录Ⅲ: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1)。

勘探孔的放样系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地形图及控制点A1(X=2794550.108,Y=506956.005),A34(X=2794484.837,Y=507004.648),采用坐标放样。

属北京坐标系,黄海高程系。

完成地质勘察工作量见表4-1。

地质勘察工作量

表4-1

序号

工作内容

单位

工作量

1

1/1000坝址工程地质测绘

km2

0.06

2

钻孔

m/孔

122.70/8

3

钻孔压水试验

25

4

水样

4

5

岩石样

12

4.2区域地质与地震概况

4.2.1区域地质

工程区位于XX区XX乡,属中低山地貌,高程在450~650m之间。

山顶多呈浑圆状,水系呈树枝状分布,沟谷多呈“U”字型,山坡植被覆盖较好。

河谷两岸山坡坡度一般在20~40°。

区域的主要地层有:

侏罗系长林组(J3c)砂砾岩、砂岩、凝灰质粉砂岩、层凝灰岩、凝灰岩夹硅质岩、页岩及灰岩透镜体;南园组第二段(J3nb)灰色流纹质凝灰岩、凝灰熔岩、夹熔结凝灰岩、流纹岩、泥岩、砂岩,第三段(J3nc)深灰色流纹英安质、英安质凝灰熔岩、英安岩夹流纹质凝灰岩、砂岩,第四段(J3nd)紫灰色流纹质凝灰熔岩、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夹斜长流纹岩、粉砂岩、泥岩;第四系全新统长乐组冲洪积砂粘土、粉砂、中细砂,第四系坡残积层粉质粘土等。

4.2.2地震

工程区位于平潭—东山北东向构造断裂带西侧,清流—安溪北西向断裂带东侧。

区内断裂构造主要为北西向、北东向等。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坚硬场地为0.35s。

建筑物设计应按Ⅶ度抗震设防。

区内未发现活动性断裂构造,区域地质构造相对稳定。

4.3水库工程地质条件

库区呈长条形,为山区峡谷型水库。

库盆大部分由坚硬致密的凝灰岩组成,一般岩体透水性弱,深部岩体基本不透水,局部顶部为1-2m左右的硬塑状冲积或坡积粉质粘土。

库区两岸山体雄厚,无低洼哑口和通向库外的断裂构造,不会产生向邻谷的永久性渗漏。

库岸以土质边坡为主,无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库岸基本稳定。

上游固体径流来源较少。

库区也无可供开采的重要矿产资源和重要的古文化遗迹。

综上所述,水库具备建库条件。

4.4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4.4.1坝址1(下游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4.4.1.1地形地貌

坝址河谷呈开阔“U”字型,两岸较对称,两岸自然坡度20~25°,两岸大部分为第四系坡积层覆盖,河床大部分为冲积粉质粘土覆盖。

4.4.1.2地层岩性

第四系地层主要为坡积粉质粘土夹碎石,厚1.30~1.50m,主要分布在两岸,河床为冲积粉质粘土,厚1.45~2.05m。

坝址基岩岩性单一,为侏罗系南园组凝灰岩,左岸风化较浅,左岸弱风化岩埋深约9m,岩体较完整;右岸风化较深,右岸弱风化岩埋深约25m,岩体较破碎。

4.4.1.3地质构造

勘察时未发现本工程区有大规模断裂构造,但岩石中的节理比较发育,节理面一般较平整,局部夹泥或见铁锰质浸染,未见有代表性的基岩露头。

4.4.1.4岩体风化

强风化下限埋深左、右岸皆约1~2m,弱风化下限埋深左岸6~9m,右岸8~25m。

4.4.1.5水文地质条件

(1)、地下水的类型

坝址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和裂隙水两种,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地层中,裂隙水主要赋存于节理裂隙中。

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向河流、沟谷的方向排泄。

地下水位埋深左岸1~8m,右岸2~15m。

(2)、岩体的透水性

岩体的透水性随岩体风化状态和节理裂隙发育程度而异。

根据压水试验成果,全风化岩属微透水层,强风化岩属弱~中等透水层,弱风化岩一般为弱~微透水层;在断裂、裂隙发育处,渗透性增强,呈强透水~极强透水。

相对隔水层埋深(q<5Lu):

左岸5~9m,右岸6~25m,河床约5m。

(3)、环境水的腐蚀性评价

在坝址处分别取地下水样和地表水样各1件进行水质分析,根据水质分析成果(详见附件Ⅲ),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2008)附录L之表L.0.2-L.0.4要求,对场地环境水的腐蚀性评价,评价结果详见附表3:

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4.4.2坝址2(上游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4.4.2.1地形地貌

坝址河谷呈开阔“U”字型,两岸岸坡呈右陡左缓,左岸自然坡度约40°,右岸自然坡度约20°。

两岸为坡积土覆盖,右岸覆盖层相对较薄。

河床大部分为冲积粉质粘土覆盖。

4.4.2.2地层岩性

第四系地层主要为坡积粉质粘土夹碎石,厚0.9~2.65m,主要分布在两岸,河床为冲积粉质粘土,厚1.00~2.00m。

坝址基岩岩性单一,为侏罗系南园组凝灰岩,左岸风化较深,左岸弱风化岩埋深约15m,岩体较破碎;右岸风化较浅,右岸弱风化岩埋深约2m,岩体较完整。

4.4.2.3地质构造

勘察时未发现本工程区有大规模断裂构造,但岩石中的节理比较发育,节理面一般较平整,局部夹泥或见铁锰质浸染,未见有代表性的基岩露头。

4.4.2.4岩体风化

强风化下限埋深左岸2~5m,右岸约1m;弱风化下限埋深左岸7~15m,右岸2~7m。

4.4.2.5水文地质条件

(1)、地下水的类型

坝址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和裂隙水两种,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地层中,裂隙水主要赋存于节理裂隙中。

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向河流、沟谷的方向排泄。

地下水位埋深左岸2~17m,右岸2~8m。

(2)、岩体的透水性

岩体的透水性随岩体风化状态和节理裂隙发育程度而异。

根据压水试验成果,强风化岩属弱透水层,弱风化岩一般为弱~微透水层;在断裂、裂隙发育处,渗透性增强,呈强透水~极强透水。

相对隔水层埋深(q<5Lu):

右岸约2.0m,左岸2.0m,河床约7.0m。

(3)、环境水的腐蚀性评价

在坝址处分别取地下水样和地表水样各1件进行水质分析,根据水质分析成果(详见附件Ⅲ),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2008)附录L之表L.0.2-L.0.4要求,对场地环境水的腐蚀性评价,评价结果详见附表3:

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4.5天然建筑材料

本工程的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量较多,拟建水库周边未见合适料场,料场需另行勘察,方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大坝左右两侧均有一条交通便道,交通较便利。

所需天然建材就近取材应以少占地为原则。

 

5综合利用与开发任务

福建省XX市XX区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闽南金三角地带,东临惠安县、泉港区,东北接仙游县,西连南安市,南依丰泽区;辖2街道3镇1乡,人口18万,辖区陆域面积382km²,是XX市的东大门、XX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XX乡位于XX区最北端,是个典型的城市边远的农村乡镇。

东南临罗溪镇,西抵南安市乐峰镇,北通莆田市仙游县,面积24.11平方公里,距XX行政中心约50公里,距中心市区约60公里,是XX、南安、仙游三县市交接之地。

5.1地区经济情况

XX乡位于XX市XX区最北端,又名凤山。

于1987年7月建制设乡,距离中心市区约55km,东南连罗溪镇,西抵南安乐峰镇,北通莆田仙游县。

全乡总面积24km²,下辖5个行政村,总人口1.28万人,耕地0.35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3亩。

201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922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400万元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2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6705元。

乡镇企业以鞋业加工厂等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经济作物包括蔬菜、花生、中草药等,果树包括柿子荔、枇杷、梨、杨梅等。

2011年全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300万元,比增30%;农业总产值3028万元,与去年持平;财政总收入971.1万元,其中地方级收入710.9万元,比增4.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527元,比增12%。

XX乡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观瀑景区是XX区沿江大道旅游景点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桥旅游景区、马甲仙公山风景区、仰恩湖风景区是一道构筑了21世纪XX休闲旅游新干线。

该风景区以山区原始森林、喀斯特地貌和瀑布为特色,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5.2区域水资源及用水概况

XX乡是一个高海拔山区乡镇,原有的水利基础设施相当簿弱,全乡只有八座山围塘,总库容15.3万m³,水资源的储蓄能力很弱,储备量非常很少。

当前,XX乡用水问题难以解决,村民大部分靠集水井、引山泉水和各自家中压水井供水,以粗放型取水为主,不但严重浪费水资源,而且用水不卫生,水质水量都无法得到保证。

镇区大部分居民用水主要依靠山泉水和一个2.5万m³的山围塘,水源供给得不到保障,在旱季经常出现因水源不足而断水的现象,极大地影响群众的日常生活,而且,水库下游有0.357万亩耕地,均靠小型塘坝和天然河道取水灌溉,一到旱季灌溉用水就无法得到满足,涝季的排水也存在严重问题。

该流域内防洪排涝工程设施薄弱,又处于东南沿海,八、九月份台风频繁,强台风过境时,常带来大范围暴雨,暴雨强度大,来势猛,历时短,同时受山脉的阻挡和地形影响常骤降暴雨,极易造成灾害性洪水,桥梁常被暴危雨冲垮,危及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兴建水库进行调洪是解决洪水灾害的也是主要途径。

为了保证耕地旱涝保收,保证人民群众安全足量用水,保证暴雨灾情时防洪防涝,新建灌区是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兴建XX水库既是十分必要的举措,也反映了受益区人民的迫切愿望,需加快工程建设的步伐。

5.3综合利用

XX水库为XX地区补偿调节供水水源,以供水为主,并对下游有一定的防洪作用。

水库建成后,可供原水21.9万m³/年(600m3/d),以改善XX地区4000多人的生活用水问题及景区补水;还可为下游XX乡的110亩耕地提供7.91万m³/年(719.2m³/亩年),合计全年供水总量29.81万m³。

5.4开发任务

本工程规范的开发任务是提高XX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缓解本地区的用水紧张情况,并增强XX地区水源用水灵活性。

5.5工程供水范围、设计水平年、设计保证率

5.5.1工程供水范围

本工程为XX地区补偿调节供水水源,工程供水范围为XX市XX区XX乡。

5.5.2设计水平年

本供水工程以2010年为现状年,2020年为设计水平年,设计年限为10年。

5.5.3设计保证率

灌溉用水定额,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灌区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为80~95%,本次设计取灌溉保证率P=90%,即每亩综合用水量采用719.2m3/年。

生活用水定额,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中规定,并结合当地用水现状、用水条件、经济条件、发展潜力等情况确定,XX乡受益区设计水平年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取130L/人·d。

 

6工程开发方案拟定与选择

XX水库工程的开发主要任务是供水,作为XX地区补偿调节供水水源,并对下游有一定的防洪作用。

规划的XX水库位于XX市XX区XX乡XX村,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0.384km²,多年平均流量0.01m³/s,年均径流总量为32.43万m³;当遇到枯水年时,可开放0.24km²引洪区的洪水入库,入库洪水量按总洪水量的30%计算,可得20年一遇洪水入库量1.45万m³,200年一遇洪水入库量2.31万m³。

6.1规划方案拟定

6.1.1坝址拟定

本工程拟定的坝址有两处,分别为坝址1和坝址2(详见:

4.4坝址工程地质条件),两个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皆可以建造大坝,两个坝址的库容也无明显差异,但坝址2(上游坝址)处选坝存在以下优点:

A、坝址2(上游坝址)处的谷底宽度和坝轴线长度、坝体高度明显小于坝址1(下游坝址)。

B、坝址2(上游坝址)处坝肩和坝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开挖深度、基岩的完整性、相对隔水层层埋深、渗透性等明显优于坝址1(下游坝址)。

C、坝址2的工程地质条件更适宜选用重力坝坝型。

D、坝址2(上游坝址)选址占用耕地仅约坝址1(下游坝址)的一半,明显减少占用耕地。

综上所述,建议采用坝址2作为建坝位置。

6.1.2坝型拟定

XX水库位于XX市XX区XX乡XX村,坝址河谷呈开阔“U”字型,两岸岸坡呈右陡左缓,左岸自然坡度约40°,右岸自然坡度约20°。

两岸为坡积土覆盖,右岸覆盖层相对较薄,河床大部分为冲积粉质粘土覆盖。

坝址基岩岩性单一,为侏罗系南园组凝灰岩,左岸风化较深,左岸弱风化岩埋深约15m,岩体较破碎;右岸风化较浅,右岸弱风化岩埋深约2m,岩体较完整。

根据坝址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当地建筑材料、施工及运行管理以及福建省建坝传统及经验,本设计拟选择砌石重力坝方案。

6.1.3死水位拟定

本工程死水位选择主要考虑满足工程使用年限50年的淤沙情况进行选定。

XX水库淤沙容积为4038m3,相应淤沙高程为525.83m。

为了保证水库低水位时能够有足够的流量,并满足取水口的布置要求,本次设计选定死水位526.0m,相应死库容0.50万m3。

6.1.4正常蓄水位拟定

本工程承担灌溉、供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