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新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三一轮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749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新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三一轮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新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三一轮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新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三一轮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新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三一轮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新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三一轮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新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三一轮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新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三一轮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新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三一轮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新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三一轮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新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三一轮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新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三一轮复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新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三一轮复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新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三一轮复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新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三一轮复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新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三一轮复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新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三一轮复习教案.docx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新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三一轮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新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三一轮复习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新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三一轮复习教案.docx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新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三一轮复习教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

①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具体原因: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原因:

列强之间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

矛盾:

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过程:

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德、奥、意结盟,三国同盟正式形成,德国是其中的核心;1892年法俄结盟,英国于1904年、1907年分别与法、俄结盟,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③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2、过程:

①第一阶段:

1914年,马恩河战役。

②第二阶段:

1915~1916年,三次陆战和一次海战,即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日德兰海战,大战的主动权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③第二阶段:

1917~1918年,美国参战,俄国革命,德国投降。

3、性质:

总体上是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为独立而战,具体有民族解放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由各交战国的参战目的决定的。

而各帝国主义参战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4、影响:

①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②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③俄国无产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凡尔赛体系

建立:

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丹尔赛体系”。

其中最主要内容包括:

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特点:

掠夺性;分赃性;不能持久。

影响:

①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②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欧洲出现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③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的新秩序,重新划分了殖民地,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

④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演变均为丹尔赛体系解体的重要原因。

2、华盛顿体系

建立: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所构筑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影响:

①暂时缓和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②确立了美

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确立了美英同为海上第一强国地位;打破了日

本独霸中国的局面,重新确认了对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③日本在东南亚

地区的扩张受到了限制。

④中国成为华盛顿体系的最大受害者。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调整

经济:

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帝国主义由遏制德国转向扶植德国。

政治:

《洛伽诺公约》的签订使德国的国际地位上升。

外交:

《非战公约》的签订,使20世纪出现了暂时的和平。

4、国际联盟

成立:

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计划”里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巴黎和会上起草了

国联盟约,1920年初,国联正式成立。

主要机构:

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国联行政院、秘书处。

宗旨:

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性质:

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操纵国:

英法(美国因巴黎和会的结果对其不利,拒绝参加)。

解散:

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

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国联宣告解散。

活动:

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东北,国联进行调查,宣布日本为侵略

国,却要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

②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对其进行经济

制裁,却不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①根源:

由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

②经济危机是加速

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是二战爆发的

诱因。

④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是二战的罪魁祸首。

⑤绥靖主义政府的影响:

绥靖

主义者充当了二战的帮凶。

⑥苏联客观上的绥靖主义作用。

⑦30年代各国的反法西

斯斗争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局势朝着新的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

2、二战的局部战争:

①对日本制造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国际联盟没有采取真正的

制裁措施。

②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英法控制的国联不把石油等战略物资列入对

意大利的禁运范围;英国掌控下的苏伊士运河照旧供意军使用;美国推行“中立政策”,

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双方运送武器。

③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英法采取所谓的不干

涉政策;拒绝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政策;美国执行《中立法》,利利于叛军。

④慕尼黑

阴谋:

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⑤二战爆发后:

英法没有对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史称“奇

怪战争”。

3、二战的全面战争:

①爆发: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②扩大:

1941

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

1941年12月,日军突袭珍珠港。

③转折:

中途岛海战、

期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④胜利:

1943~1945年,意、德、日先后投降。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原因:

①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不仅威胁到被法西斯侵略的国家的安全,而且也威胁到英、

美资本主义大国的利益,法西斯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敌人。

②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

爆发将苏、美两个大国卷入反法西斯战争,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过程:

大战爆发后,随着法西斯势力的不断放大。

美国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改变以往

的“中立”态度,加强对英国等国的援助。

1941年秋,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联合宣言

——《大西洋宪章》,提出尊重各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

同时,美、英加强了对苏联的援助。

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齐

集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主要活动:

①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美、英、苏、中四大国经常进行双边或多边的高级

会谈,在政治上互相协作。

②为了发挥同盟国家的经济优势,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四

大盟国在经济上互相支持。

③以中国为中心的亚太战场,以苏联为中心的苏德战场和美

苏盟军支持的北非战场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共同打击法西斯势力。

意义:

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过程。

5、二战的影响:

①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②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③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④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⑤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6、二战的启示:

①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

②对邪恶势力不能姑息养奸。

③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④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应该和平共处、进行合作。

⑤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任何形式的侵略扩张昌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要求。

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雅尔塔体系

概念:

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期,美、苏、英等国为了各自的利益,通过德黑兰会议、雅

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为战后设计的新的世界秩序。

形成条件:

①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

德国沦为战败国;法国元气大伤;英国实力

消耗极大。

②美国的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③苏联壮大了自

己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④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

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实质:

按美苏意志划分势力范围。

内容:

①惩治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②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③

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所占领地区的疆界;④建立联合国等等。

评价:

①雅尔塔休系的积极作用:

它倡导和平、民主、使世界顺利地实现了由战争到和

平的转变,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带来的发

展和胜利,并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

②雅尔塔体系的消极作用:

体现

了大国强权政治,重划国界、分裂国家,形成和保持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

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造成军事上的两极化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成为战后国际局势紧的根源。

2、冷战

含义:

“冷战”政策是指美国针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

活动和对抗形式。

表现:

①资本主义阵营: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

织的建立。

②社会主义阵营:

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和

华沙条约组织,与之对抗。

原因:

①意识形态的差异。

②东、西方进行争夺的因素。

3、和平

①战后初期的和平运动

兴起的原因:

a、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战争的危害,反思战

争给人类留下的教训。

b、二战后,美国挑起“冷战”,威胁着人类的和平生活。

c、

核战争的乌云给人类自下而上发展造成巨大威胁。

d、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的

号召和组织。

新特点及其原因:

a、核武器毁灭性的后果以及美苏军备竞赛,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构

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反战和平运动更多的是以核运动为中心。

b、由于美苏在全球

范围内的争夺,更由于美苏的核武器足以毁灭地球几十次,全人类都面临着战争和

核灾难的威胁。

因此,反战和平运动吴现出广泛性和全球性的特点。

c、随着全球化

的发展,战争特别是核战争已是全人类面临的问题。

因此,和平运动越来越趋向国

际化。

作用:

a、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对战后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b、反战和平运

动教育和动员了广大民众,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有助于提高对侵略战争的警惕,

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西方关系的缓和

原因: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霸权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进行战略调整。

表现:

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后,针对当时的情况对美国的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调

整,提出了“尼克松主义”。

4、联合国

标志:

1945年12月25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

主要机构:

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等。

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间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

动。

原则:

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

作用:

①在成立初期为美国所把持操纵,一度成为其称霸世界的工具,70年代后由于大批第三世界国家的加入,联合国逐渐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讲坛。

②作为当代世界最大、最权威和最有影响的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时的缓冲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它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方面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但由于某些大国缺乏诚意,其作用大打折扣。

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

影响:

①对朝鲜半岛的影响:

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

韩国跟随美国加入了资本主义阵

营,朝鲜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

②对美国的影响:

在朝鲜战争中,新中国同世界上最强

大的国家美国进行了三年的战争,打破了盖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

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了。

③对中国而言,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支持了朝鲜

人民的正义事业,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对中美两国而言:

两国关系彻底破

裂,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⑤对东北亚的苏联、日本而言:

东北亚地区暂时处于相对和平

状态,美国的东北亚地区对苏联的压力减小。

日本抓住朝鲜战争的有利时机,经济迅速

复苏,军国主义又有所抬头。

2、越南战争

爆发的原因:

①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受挫,越南人民在反法斗争中又得到中国等社会主义

国家的支持,美国把新中国视为它在亚洲扩张的主要障碍。

②越南在胡志明的领导下建

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实质:

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公开军事罗量。

影响:

①越南人民用生拿和鲜血捍卫了民族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土崩瓦解,南越解放,越南南北分裂局面结束,实现了统一。

②战争的失败也使美国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不得不实行战略收缩:

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便尽快从越南“脱身”,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

3、中东战争

中东问题复杂化的原因:

①从公元1世纪起,这一地区的主体民族、政治统治和宗教信

仰多次变更,形成了复杂的民族和宗教关系。

②这一地区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

历来是大国、强国看重并倾力争夺的地区。

③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因宗教信仰、领土

纠纷、重要文化遗产归属问题引发的民族矛盾往往为大国插手中东事务提供了借口和机

会。

概况:

总共发生了五次中东战争。

结果都是以色列取得胜利。

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因素:

①未能建立起码的信任,相互为敌。

②难以协调彼此间的分

歧,大国的插手,地区极端民族主义与恐怖分子的威胁。

4、海湾战争

原因:

①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科两国围绕王权和边境问题存有争端。

②20世

纪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解,伊、科争端又突显出来。

从伊拉克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它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迅速实现国家的发展,具

体说就是长期困扰它的出海口问题,免除两伊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务,成为海湾的地区

性强国。

经过:

①第一阶段是1990年8月,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以联合国的名义组成一支由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8个国家组成的多国部分进驻海湾,以阻止伊拉克进一步扩大侵略。

②第二阶段是1991年1月17日开始的“沙漠风暴”行动,在长达38天的空袭中,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通讯枢纽、指挥中心、情报系统、机场桥梁、化学武器基地等进行轰炸,伊军的战斗力被严重削弱。

③第三阶段是1991年2月24日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攻势。

多国部分分三路进攻伊拉克,迫使伊拉克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

特点:

①战争显示出高科技战争的一些特点。

②信息战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③战场向大纵深、立体化方向发展,前方与后方的区别趋于消失。

④战争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巨大,需要有更雄厚的经济力量支持。

影响:

它对中东和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主要有:

①两次战争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它独霸世界的野心。

②海湾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东西方“冷战”的结束。

③海湾战争还引起世界各国对国家安全的倍加关注,加剧了一些地区的军备竞赛。

④战后的伊拉克局势动荡。

六、当今的和平与发展

1、和平成为时代主题

含义:

和平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世界大战有可能打不起来。

原因:

①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②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③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使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④“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走向缓和。

2、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含义:

发展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二战后世界发展是主线。

原因:

①谋求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是人类永恒的课题。

②二战后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

优先发展经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成为世界潮流。

③亚非拉国家独立后,努力改变现状。

3、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七、疑难点清单

1、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的表现

(1)不平衡的表现

①经济上:

德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生产超过英法,居世界第二。

②政治上:

政治民主制发展不平衡,英法资产阶级民主制较为完善,而德、日、俄人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封建专制统治。

③对外关系上:

英法拥有较多殖民地,而德国很少。

(2)基本矛盾

法德矛盾:

源于普法战争,法要复仇,德要遏制法。

俄奥矛盾:

为争夺巴尔干半岛。

英德矛盾:

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地——主要矛盾。

(3)矛盾焦点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2、正确理解第一次民办大战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

(1)从战争的起因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2)战争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

如德国要求夺取英国、法国、比利时、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把势力扩张到南美,同时扩大其在巴尔干的势力。

英国的目的是为了打败德国,保持其世界霸主地位,夺取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日本是为了抢占德国在中国和太平洋的势力范围和殖民地等等。

(3)从战争的结果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中,巴黎和会的召开就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掠夺。

比如《凡尔赛和约》《色佛尔条约》等。

3、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

(1)原因

①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是由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展开激烈斗争而引起的。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同盟国和协约国两个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进行疯狂的军备竞赛,巴尔干地区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和火药桶。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是此次战争的导火线。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

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2)性质

①第一次世界大点始终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3)后果

①两次世界大战均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和灾难。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摧垮了四个大帝国(俄国、德意志、奥匈帝国、土耳其),削弱了英、法、意等帝国主义国家,另一重要结果就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削弱了英法两国,使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力量壮大;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战后殖民体系崩溃;战争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④两次世界大战均使欧洲遭到削弱,一战后的丹尔赛—华盛顿体系,动摇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则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4、联合国和国际联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及形成原因

(1)不同作用:

①虽然都把维护世界和平问题摆在首位,但国际联盟作为维护帝国主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孕育了新的世界大战;联合国则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②国际联盟高举反共反民族独立旗号,对苏俄等国无产阶级革命及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横加干涉。

联合国则将两种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纳入国际体系。

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同时,联合国在处置战败国时按民主原则,具有进步意义。

③国际联盟一直为大国所操纵,无视弱小民族利益;70年代以后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原因:

①建立的基础不同,国际联盟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而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②组织方式不同,国际联盟排除了苏俄等国,为帝国主义大国所操纵;联合国则具有广泛性,容纳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

③国际形势特点不同,二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亚非拉第三世界崛起,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

5、从美苏关系的变化看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美苏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在苏维埃俄国成立之被,美积极参与对苏俄的干涉,妄图将其消灭掉,二战中在面临法西斯侵略的共同威胁下,双方联合在一起,结成反法西斯同盟,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双方合作的基础随之消失,意识形态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重新主宰了双方关系,国家利益使二者由战时的盟友变成了战后的敌人。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关键因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6、如果理解局部战争对世界的威胁

通过印巴战争、两伊战争,认识到随着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世界形势的总趋势

是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威胁世界和平的主

要因素有两个:

一个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到处施威,企图独霸世界;

二是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以来抑而未发的深层矛盾,如民族、种族、宗教、领

土等矛盾随时爆发而导致的局部战争和冲突不断。

7、如何理解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潮流

世界当代历史处于一个改革和发展的新时期,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潮流。

和平潮流

体现了当代世界争取独立和平等、反对霸权、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世界战争的潮流。

发展潮流主要指调整改革、科技革命、推动经济现代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潮流。

表现为: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趋势。

(2)社会主义国家在重重阻力中推进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趋势。

(3)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经济改革,走出了“脱贫”的道路,逐步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国。

(4)现代化发展中的世界经济多样化统一,呈现出世界经济相互依存和一体化发展趋势、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趋势和世界经济发展区域化趋势并存。

(5)现代化发展中,世界经济重心呈现由大西洋地区向两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地区扩散的趋势。

(6)现代化发展中,新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进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