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7563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7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在近几年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试卷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大,其难度也在逐年提高。

从各地的中考题看,出题角度更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相应的文体知识已被淡化了,且在选材与命题中呈现以下趋势:

1.从阅读材料的选取上看,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注重选文的科学价值。

选文视野开阔,材料以生态环境、前沿科学、社会热点问题、民俗风情、传统文化为主,注重时代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

近几年,前沿科学、社会热点问题的比例不断加大。

2.从考点来看,以考查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说明方法为主,并关注领会作品所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主要考点有:

(1)判断说明的对象,正确体会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2)了解说明顺序,正确划分文章结构;(3)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整体感知文章(文段、文句)的内容(含义),并品析重点词句的作用;(5)创新性试题和鉴赏类题目,主要形式有:

课内外知识的迁移、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运用、知识阅读后的感悟与创新、社会热点问题的思索与个人见解、品析鉴赏与自主探究等。

 

 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2015·德阳)

晋祠(节选)

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公里,有一座悬瓮山。

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

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

有两棵老树:

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

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

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

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

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

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

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

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

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

泉上有亭。

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

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

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

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

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

“晋祠流水如碧玉”。

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些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

这几百间建筑怕是在水上飘着的吧!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

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

一是圣母殿。

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年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

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

殿宽七间,深六问,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

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

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

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31尊侍女像、4尊女官像,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

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已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

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

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

沼上架起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

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

这种突破一字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古朴优美,做工精巧。

全祠除这组建筑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水母楼、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荫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

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

比如有一座假山,山上一挂细泉垂下,就在下面立着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接水。

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晋祠这个好地方,山径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

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

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原创)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思路点拨】 此题考查考生判断说明对象的能力。

我们直接通过看标题“晋祠”,已经很明确地表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

再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可以得知选文的说明对象就是“晋祠”。

【参考答案】 晋祠。

 

2.如果请你依据本文向别人介绍晋祠,以下不能代表其古建筑的特点的一项是(  )

A.年代悠久    B.独具匠心

C.工艺精巧    D.布局对称

【思路点拨】 此题考查考生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的能力。

四个选项所涉及的都是对古建筑的形容,A项“年代悠久”第①段就体现;B项“独具匠心”第⑪段以园中的许多小品为例做了介绍;C项“工艺精巧”从第⑧段中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可看出。

D项“布局对称”在文中并无体现。

故此题选D。

【参考答案】 D

3.下列对晋祠的“三美”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的山,指的是悬瓮山,景色美丽,让人心旷神怡。

B.这里的松柏槐柳,都以造型奇特和古老苍劲见长。

C.这里的水,长流不息,清澈见底,与建筑和谐融合。

D.写“三美”既是写实,又衬托了下文的最美“古代文化”。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理解把握说明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遵循“一找”“二比”“三结论”的方法。

一“找”:

审清题目要求,快速确立筛选信息的范围,找到相关语句。

二“比”:

比较分析选项句与原句的异同,尤其是表示修饰限制等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着眼于一个词语或短语进行比较分析。

三“结论”。

B项对应第④段,“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选项说法太绝对。

【参考答案】 B

考点一:

说明对象

【方法指导】 找说明对象的方法:

(1)看标题。

有的文章标题直接表明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多属此类。

(2)观首段。

如果标题没有表明说明对象,甚至有的文章没有标题时,那么就要看文章第一段,在第一段结尾处往往会交代说明对象。

(3)找结尾段。

文章标题和首段找不出说明对象时,就要看结尾,有时作者会在文章结尾处揭示说明对象。

(4)抓住文章中心句及关键性词语。

说明文除了在文章开头、结尾处交代说明对象外,还往往利用段首的中心句、段尾的总结句及关键性词语交代说明对象。

(5)归纳总结。

如果以上方法都行不通,那么需要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分析,确定说明对象。

事理说明文中,说明对象特征往往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如《植物的抗旱本领》一文的说明对象不是植物,而是植物抗旱本领之“神奇”。

值得注意的是:

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说明对象,千万不要把局部说明对象当作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

考点二:

说明对象的特征

【方法指导】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提取文本信息,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从分析标题入手。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陈述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说明事物的特征。

(2)从分析材料入手。

在中心句、总括句、过渡句等关键句中捕捉特征,筛选关键词。

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指出,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

(3)“点面结合”概括。

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

“点”:

各段的说明对象;“面”:

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

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但内容要准确,语言要简洁。

注意事项: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防止以事物的表面特征掩盖事物的本质特征,须细读全文,做总体的分析和归纳。

 

考点三:

内容理解与概括

【方法指导】 说明文考查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理解、筛选、概括来考虑。

解题程序有句“顺口溜”:

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综合概括。

具体的答题步骤如下:

(1)锁定答题区域:

以阅读试题为依据,从整体着眼,明确筛选整理的目的,确定展开筛选的范围。

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有的可能涉及一段或几段乃至全篇。

(2)筛选提取有效信息:

根据试题要求,从特定范围内的关键句意、层意入手,对筛选整合的信息一一辨别。

辨别时要找准对应点,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去认真辨析,发掘其隐含信息,淘汰无关信息,挑选出合乎要求的有关信息。

(3)权衡信息:

根据试题的要求,将“筛选”之后的信息进行综合、归纳、概括,使之符合检测的目的和要求。

(4)整合答案:

答案形成之后要与题干问法、赋分进行对照,检查有没有漏掉要点。

答题时,语言要准确简洁、要点全面。

★1.晋祠的“三美”具体指的是什么?

★2.结合选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晋祠进行具体说明的?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晋祠坐落在悬瓮山,距东边太原市约40公里,历史悠久,自然风景优美。

B.晋祠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如周柏、唐槐等。

C.李白诗“晋祠流水如碧玉”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晋祠水清静柔的特点。

D.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31尊侍女像、4尊女官像,是我国现存泥塑中的珍品。

★4.下列有关晋祠古建筑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主殿的圣母殿极为宽敞,殿内却无一根柱子,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飞檐高挑。

B.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是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距今虽已近千年,但它体现的精巧工艺依然冠绝古今。

C.鱼沼飞梁的十字架构,突破了一字形架构的常规,在我国古建筑中罕见;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

D.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造型古朴优美,做工精巧;其他建筑也都因势起屋,各有不同的情趣。

(2015·雅安改编)

①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度过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

珠算盘将廉价的制作材料、精巧的设计思想和深刻的数理内涵整合在一起,组合为一种气质非常独特的计算体系,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②珠算由筹算演变而来,人们在算筹的基础上,改进发明出了更为先进的珠算盘。

珠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当时就有了“算板”。

到了东汉末年,徐岳在《数术记遗》中记载了一种珠算盘,每位有5颗可动的算珠,上面1颗相当于5,下面4颗每颗当作1,这是对珠算盘最早的确切的文字记载。

到了明代,对珠算盘的记录更加详细。

③最常见的传统算盘,为上2珠下5珠,上面一粒表示“5”,下面一粒表示“1”。

在用算盘进行计算时,采用“五升十进制”,即每一档满5时便用一粒上珠表示,每一档满10时便向前一档进位1。

古代的珠算法,以手拨算珠进行运算。

为了快速掌握各种算法,人们将手指动作编成了口诀,开始不断探索着如何优化算法和动作,让计算变得更加快捷。

④珠算乘法所用的“九九”口诀起源甚早,春秋战国时就已在筹算中应用了。

到了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了“九除者增一”“八除者增二”,后来渐渐演变为“九一下加一”“八一下加二”等口诀。

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中,叙述了“九归”,他在当时流传的4句“古括”上,添注了32句新口诀。

元代朱世杰的《算学启蒙》载有“九归”口诀36句,之后丁巨的《算法八卷》,其中也有“撞归口诀”。

就这样,珠算的口诀慢慢丰富起来。

到了明代,各位有识之士纷纷努力,先后对古珠算法进行了总结、规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算盘的应用领域。

⑤借助珠算盘这个简单的工具,算术这门本来需要一定理解能力的学问在大众中迅速而空前地普及开来。

只要能背下珠算法口诀并辅以一定时日的拨珠练习,即便是不懂算术原理的粗汉,照样也能完成加减甚至乘除等复杂的日常计算。

⑥自古以来,算盘都是用来算账的,因此也被赋予了很多附加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比如,它被当作象征富贵的吉祥物,为人们所推崇。

在民间,常会听到“金算盘”“铁算盘”之类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算进不算出”的精明。

除了与钱财相关的象征意义以外,算盘也常被用来象征出入平衡、分毫不差。

在北京东岳庙的瞻岱门内两侧各挂着一副大算盘,左右批有“毫厘不爽,乘除分明”以示赏善罚恶,公正严明。

这些关于算盘计算功能之外的引申,把算盘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之中。

⑦看起来简简单单的珠算,背后竟有这么多学问,能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就不奇怪了。

(作者:

王渝生,选文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作者说明这一对象主要使用了举例子和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全文采用了________顺序进行说明。

★2.结合选文,说说中国珠算有哪些特点。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充分肯定了珠算盘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曾经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

B.珠算由筹算发展演变而来,珠算盘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的“算板”,可谓历史久远,珠算的一大特点是计算时口诀与手指动作密切配合。

C.珠算盘具有简单而精巧适用的特点,即使不懂算术原理的人,只要背下珠算法口诀,通过一定时日的训练,也能够完成日常计算,这使数学得以很快普及。

D.北京东岳庙的瞻岱门内挂着大算盘,并批有“毫厘不爽,乘除分明”的文字,以此表明赏善罚恶,公正严明。

这说明算盘除了用作计算外还有其他作用和意义。

4.文中的句子“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中,加点的短语能否删去?

为什么?

 

5.选文第①自然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第18讲 说明的顺序和结构

 (2015·遂宁)

话说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了。

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

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

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

”“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

”“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

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

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

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

”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

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

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

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

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

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

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

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

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

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2016·原创)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说明顺序。

选文第①段就指出汉字是至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文字,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奇迹;第②③④段说明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可以引发联想和想象,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的三个特点;最后一段总说汉字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参考答案】 逻辑顺序。

首先指出汉字是至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文字,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奇迹;再说明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可以引发联想和想象,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的三个特点;最后总说汉字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2.仔细阅读第②段,简要说明该段的行文思路。

【思路点拨】 此题考查理清说明文语段的说明结构。

首先,明确第②自然段的结构特点,即总分总结构:

第1句为第一层;“著名学者安子介……凝聚作用”为第二层;末句为第三层。

其次,归纳每个层次的大意。

第一层,总说“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的特点;第二层,引用安子介的话详细说明汉字的这一特点;第三层,强调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用“首先……其次……最后……”等表示思路顺序的词语连接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 先介绍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的特点,然后引用安子介的话语详细说明汉字的这一特点,最后说明汉字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

说明的顺序

【方法指导】 判断说明顺序的方法:

(1)明确说明对象。

一般事物说明文采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而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

(2)寻找语言标志。

时间顺序有表明朝代、季节、早晚等的标志性词语;空间顺序的标志是方位词;逻辑顺序的标志有“首先”“为什么”“原来”“因此”等。

(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

一篇说明文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所以不能以偏概全。

考点二:

说明的结构

【方法指导】

(1)看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中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文常用总分式;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性说明文多用递进式;时间顺序的说明文多用连贯式;空间顺序的说明文多用并列式。

(2)看段落层次。

各层之间是平列并行关系,则为并列式结构;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则为递进式。

(3)看首尾。

总分关系时,分析文章的首尾段落或段落中的首尾句,从而断定属于何种总分。

注意事项:

确定说明顺序要统观全文与微观局部相结合。

 

 

★1.第②③④段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2.用“‖”划分全文的结构。

①②③④⑤

(原创)

如何远离低频泥石流?

铁永波

①近期,四川省雷波县发生泥石流,造成5人遇难,3人失踪,9人受伤的悲剧。

新疆新源地区的强降雨也导致多地发生泥石流,此次灾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3000万元。

②根据泥石流暴发的重现期差异,可将其分为高频泥石流和低频泥石流两种。

高频泥石流的重现期较短,往往每年或每隔几年就会发生。

低频泥石流的重现周期则相对较长,往往数十年才会发生一次。

研究者一般把重现期超过30年的泥石流称为低频泥石流。

③对土地资源贫乏的山区而言,泥石流冲出后形成的“老堆积扇”土地肥沃、地势开阔,往往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场所。

人们常常在这些地方大量修建房屋、村庄甚至城镇,导致泥石流的危害对象剧增,潜在风险增大,一旦发生泥石流,往往造成严重灾害。

④据统计,在众多泥石流灾害事件中,一次性造成严重灾害的绝大多数是低频泥石流,国内外因低频泥石流造成的严重灾害事件屡见不鲜。

如2010年8月7日发生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的400年一遇的低频泥石流导致舟曲县城几乎全部被毁,造成1463人遇难、30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数亿元;1999年12月中旬在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威格斯(Vagas)地区暴发约300年一遇的群发性低频泥石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00亿美元、3万余人死亡的举世罕见重大灾害;2012年6月27日至28日,四川凉山宁南县白鹤滩镇矮子沟发生50年一遇低频泥石流,一家三层楼酒店被泥石流冲毁,造成41人遇难的重大灾害。

⑤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低频泥石流均由暴雨诱发,而暴雨则多发生在雨季。

雨季是一年中降水最为集中的月份。

我国南方雨季为4~9月,北方则为6~9月,这些都是发生低频泥石流的高风险季节。

对我国西南山区26次曾造成过重大人员伤亡的典型低频泥石流灾害的统计资料显示,有21次低频泥石流发生在6~8月,约占总数的85%。

统计资料还表明,在26次低频泥石流灾害过程中,有25次低频泥石流发生在夜间,占总数的96%,仅有1次发生在白天。

⑥对当地居民而言,房屋的修建要尽量远离河道,不要选择沟口或地势相对较低的区域。

同时,在遇到暴雨天气时,尽量避免在河道附近活动,要随时观察河道内水流量的上涨情况,并提前做好撤离到安全区域的准备。

若发现河道水位上涨迅速或突然断流,应当迅速撤离到地势相对较高的安全地带。

⑦除了当地的居民,现在还有很多城市居民喜欢到山区避暑、度假。

特别是近年来城市空气质量下降,高楼大厦和水泥地面产生的热岛效应使得城市的夏季越来越热,而山区独特的风景和凉爽的气候使其成为众多游客青睐的避暑胜地。

山区的夏季正是多雨季节,低频泥石流发生的风险较高。

因此,游客在选择雨季到山区游玩时需要提前了解目的地的天气预报,尽量避免在有雨的时候进入山区。

(《百科知识》2015年12期,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作者是怎样按照这种顺序进行说明的。

 

★2.第②自然段和③④自然段的位置能否交换,为什么?

 

3.第④自然段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⑤自然段中加点的“几乎”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5.小明一家准备暑期到青城后山避暑,为了防止因泥石流而发生意外,临行前你该怎样对他说?

(请结合选文相关知识)

 

第19讲 说明的方法及作用

 (2014·宜宾)

桥那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①天星桥和其他地方一样,还是跑不脱石美、水美、树美,但是它却硬能化平淡为神奇,将几个最普通的音符谱成了一首天上的仙乐。

②石头哪里没有?

但这里的石头总要变出个样,变出别一种形,别一种神,像一个曲子的变奏,熟悉中透着新鲜,叫你有一种感觉到却说不出的激动。

比如石的表面经常会隆起一簇簇的皱褶。

它本是个铜头铁脑、生硬冰凉的东西,却专向柔弱多情方面取貌摄形,如裙裾之褶,如秋水之纹,如美人蹙眉,如枯荷向空。

这种强烈的反差,在你心里揉搓出一种从未有过的美感,你忍不住要叫,要喊。

难怪国画中有一种表现法叫“皴”法。

再说它的形,也实在不俗,它决不肯媚身媚脸地去像什么,是什么。

反而,它什么也不像,什么也不是,在你头脑的储存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构图。

比如一座山石,大约有城里的一座高楼那么大,侧面看它却薄得像一本书,或者干脆是一张纸。

硬是挺立在那里,水从脚下绕,藤在身上爬。

它是什么?

什么也不是,就是美。

脚下的、头上的,还有那些在坡上、沟里随意抛掷的石头,都要美出个样儿;你可以伸手随意抚摸崖边一块突出的石,那就是一朵凝固的云。

有时你走过一座小桥,这桥身是一块整石,但你怎么看也是一段枯了多年的树。

有时路边或山根的石头连成灰蒙蒙一片,那就是一群抵角的山羊,前弓后绷,吹胡子瞪眼,跃然目前。

③天星桥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