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百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7622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百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文百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文百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文百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文百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文百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文百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文百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文百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文百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文百科.docx

《人文百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百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文百科.docx

人文百科

人文百科

一、各朝代名称来历:

1、唐: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

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YOU)建唐朝。

2、宋:

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军驻宋州,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

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3、元:

《元史》载“元”由元世祖忽必烈定。

取自《易经》“大哉(ZAI)乾元”,有大、首等意。

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

4、明:

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继承郭子兴发展起来,郭属于白莲教组织,又称“光明教”。

朱元璋取得政权后,过好为“明”。

5、清:

满足时女真族的一支。

女真北宋时建金国,明末重建金国(后金),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洲,金改为“清”。

二、年龄称谓:

1、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2、孩提:

指2-3岁的儿童;3、垂髫(TIAO):

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4、豆蔻:

指女子十三、四岁;5、及笄:

之女子十五岁;6、加寇:

指男子二十岁,又叫弱冠;7、而立之年:

指三十岁;8、不惑之年:

指四十岁;9、知命之年:

指五十岁,又称知天命;10、花甲:

指六十岁;11、古稀:

指七十岁;12、耋耋(DIE):

指八十、九十岁;13、期颐:

一百岁。

三、科举考试:

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内容包括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分院试、乡试、殿试。

1、院试:

(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2、乡试:

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第一名称谢元。

3、会试(春闱),逢丑、辰、末、戌年三月举行,国家级考试,礼部主考,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殿试:

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分为三甲。

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四、古代主要节日:

1、元日:

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

正月初七,主小孩。

2、上元:

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3、社日:

春分节后,祭祀祈祷农事。

4、寒食:

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

5、清明:

四月初,扫墓、祭祀。

6、端午:

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

7、七夕:

七月初七,妇女乞巧。

8、中元:

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9、中秋:

八月十五,赏月。

10、重阳:

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

11、冬至:

节气。

腊日:

腊八,喝腊八粥。

12、除夕:

岁末。

五、古代的刑罚:

1、鲸刑:

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2、鼻刑:

割鼻子。

3、箈刑:

又叫杖刑,打板子。

4、刖刑:

将脚砍掉。

5、宫刑:

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

6、膑刑:

踢去膝盖。

7、骨炮烙:

将人烧烤死。

8、车裂:

又叫五马分尸。

9、汤鑊(Huo):

将人煮死。

10、腰斩从腰部斩断。

11、凌迟:

又叫“千刀万剐”。

12、大辟:

砍头。

13、弃市:

暴尸街头。

六、官职:

1、授官:

除、拜。

2、升官:

迁、携。

3、降官:

谪(ZHE)左迁。

4、免官:

罢、黜(CHU).5、招聘:

征、辟。

6、调任地方官:

出、徒。

7、辞官:

乞骸骨。

8、六部:

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9、吏部:

官职任免升调等。

10、户部:

土地税收户口等。

11、管部:

六部。

12、礼部:

典礼科举学校等。

13、刑部:

司法刑狱案件等。

14、兵部:

军事军队边防等。

15、工部:

工程营造水利等。

七、省名由来:

1、江苏:

唐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南直隶;后分设江苏省,为得名的开始。

2、山东:

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

宋设京东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

3、台湾:

以台湾府得名。

唐宋均为化外地;元在澎湖设巡检司;明为荷兰所占,由郑成功收复;清设台湾府及台厦道,是得名的开始。

4、吉林:

得名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江)。

唐属东北民族地;辽属东京路;金属上京路;元属辽阳省;清设吉林将军,后改吉林省。

5、广东:

广南东路简称。

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

6、湖南:

以在洞庭之南而得名。

唐时设湖南观察使;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至今未变。

7、河南:

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

西汉即有河南郡。

唐大部分属都道和河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司;清改河南省。

8、青海:

以青海湖为名。

唐宋属吐蕃;元属宣政院管辖;明属朵甘都司等;清初为卫藏地,后分设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的开始。

9、西藏:

清正式定名。

唐宋为吐蕃;元属宣政院;明都司等;清初称卫藏,后正式定为西藏,为西藏得名的开始。

10、新疆:

唐宋为西域;元明为察哈台汗国地;清统一其地,合称回疆,又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新疆。

11、福建:

福州、建州各取一字。

唐属江南东道,后设福建观察使;送至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

12、贵州:

以贵山得名。

唐为黔中道;宋属夔(KUI)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州土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八、解密清代黄袍:

清代皇帝的服装基本上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和便服几大类。

颜色有明黄、红、蓝和月白(浅蓝)四种。

1、礼服包括朝袍、端罩(一种外褂)和服(即可与朝袍套穿,也可与龙袍和常服袍一起穿的衣服);吉服包括服、龙袍。

2、常服是介于礼服和便服之间的一种服装;外出或打猎穿行服,雨雪天穿雨服。

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黄袍,更多的是属于常服或便服。

3、朝袍是皇帝登基、大婚、万寿圣洁、元旦、冬至、祭天等重大典礼和祭祀活动时所穿的礼服,有皮、棉、夹、单、纱多种质地。

朝袍一般用明黄色,还用于御殿朝贺、地坛祭地和祭太庙等场合。

祭天和天坛祈雨时用蓝色,日坛朝日用红色,月坛夕月用月白。

朝袍的基本款式是上衣、下裳相连的长袍,通身绣三十四条金龙,两袖各绣金龙二。

另配箭袖(马蹄袖)和披领。

4、龙袍作为吉服之一,除龙唱主角,龙纹之间还绣以五彩云纹、蝙蝠纹、十二章文等图案。

龙袍下摆排列代表深海的曲线,称水脚。

九、身怀六甲:

古称女子怀孕。

传说中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是上天创造万物的日子,也是妇女易受孕的日子,故称女子怀孕为身怀六甲。

十、胡同:

七百多年前传入的蒙古语,元朝时大都城建筑格局中所使用的专有名词。

是北京街巷的总称。

拥有相当的规模,作为群体集中展现出地方特色。

职业的女人。

三姑即尼姑、道姑,从事宗数活动。

十一、三姑六婆:

指从事九种职业的女人。

三姑即尼姑、道姑、卦姑,从事宗数活动。

六婆:

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牙婆”指贩人口的贩子,“媒婆”专门撮合婚姻的,“师婆”即巫婆,“虔婆”妓院的鸨母,“稳婆”指接生婆,“药婆”职业不详。

十二、喝酒要碰坏杯的起源:

1、传说古希腊人认为举杯饮酒时五官都可分享到乐趣,只有耳朵除外。

喝酒之前碰杯,相声传到耳朵中。

耳朵也享受到乐趣了。

十三、葡萄酒的种类:

1、葡萄酒按色泽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三类。

2、据酿造方式,可分为静态葡萄气泡葡萄酒和加烈葡萄酒三类。

3、根据葡萄酒的含糖量,可分为干红葡萄酒、半干红葡萄酒、半甜红葡萄酒、半甜红葡萄酒和甜红葡萄酒。

其中干红葡萄酒的含糖量最低。

4、葡萄酒经过再加工,可生产加香葡萄酒和白兰地。

加香葡萄酒也称开胃酒,葡萄酒中加少量可食用并起增香作用的物质混合而成。

5、白兰地是葡萄酒经过蒸馏而制得的蒸馏酒。

有些白兰地也可用其它水果酿成的酒制成,但需冠以原料水果的名称,如樱桃白兰地。

十四、咖啡产地:

1、巴西:

最大的咖啡生产地。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山多斯咖啡。

其他种类的巴西咖啡如里约、帕拉那等因不需过多的照顾,可以大量生产。

2、哥伦比亚:

产量仅次于巴西的第二大咖啡工业国。

有名的产地麦德林、玛丽萨雷斯波哥大、亚美利亚栽培的咖啡豆皆为阿尼卡比种。

3、墨西哥:

中美洲主要的咖啡生产国。

上选的墨西哥咖啡有科特佩、华图司科、欧瑞扎巴,其中科佩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之一。

4、夏威夷:

夏威夷出产一种咖啡豆kona,口感甜美,带有愉快的葡萄酒的酸味,非常特殊。

这是夏威夷最传统且出名的咖啡。

5、印尼:

苏门答腊的高级曼特宁,它独特的香浓口感,微酸性的口味。

在瓜哇生产的阿拉伯克咖啡,苦中带甘,甘中又有酸的余香。

6、安哥拉:

全世界第四大咖啡工业国,单只出产少量啊拉伯克咖啡。

7、伊索匹亚:

阿拉伯克咖啡的故乡,这里有著名的伊索匹亚摩卡。

十五、世界上最小的国家:

1、梵蒂冈城国,简称梵蒂冈。

面积仅0.44平方公里,人口1380人,主要是意大利人。

官方语言为意大利语和拉丁语。

2、梵蒂冈是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堂-圣彼得大教堂,首都梵蒂冈城。

3、梵蒂冈是坐落在意大利境内的国中之国,其境内没有工农业、矿产资源,也没有军队。

国民的生产生活必需品由意大利供给。

十六、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1、《高山流水》:

被善意无限夸大了的友谊。

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包含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2、《广陵散》:

刺客的高义,名士的绝响。

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各曲段玉聂政刺杀韩相的整个过程大致向切合。

3、《平沙落雁》:

逸士胸怀鸿鹄之志。

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古琴曲,现存琴谱五十余种。

背后并没有脍炙人口的掌故。

4、《梅花三弄》:

桓伊横笛做三弄。

《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箫曲,后被改编为琴曲。

“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

5、《十面埋伏》:

力拨山兮,虞姬奈何兮。

后人根据垓下之战作的琵琶大套武曲,主角是刘邦和汉军,乐曲高昂激越,气势磅礴。

6、《夕阳箫鼓》:

江月何年初照人。

是一首琵琶文曲,多数人认为其音乐内容和展示的意境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

7、《渔礁问答》: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古琴曲,存谱最早见于明代。

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哲理。

8、《胡笳十八拍》胡笳本自出胡中,响有余兮思无穷。

蔡文姬据匈奴乐器胡笳的特点创作,将汉、胡音乐完美融合在一起。

9、《汉宫秋月》: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本是一首琵琶曲,后改编为二胡曲,旨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愁的情绪。

10、《阳春白雪》:

其曲弥高,和弥寡。

古琴曲,相传是春秋时期的乐师所作。

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

十七、吃鸡蛋的习俗:

1、每逢节日盛宴,英国人爱把鸡蛋打破入清水中,以其形状来占卜日后生活是否美满。

再拌入白糖蒸熟,意味着生活美满和谐。

2、南斯拉夫青年把鸡蛋看成是爱情的象征。

复活节到来的第一个星期一,青年们聚会跳舞,女子要送男子鸡蛋考验对方是否忠贞。

3、在土耳其鸡蛋是生育的象征。

如果姑娘不谈恋爱、不结婚的话,她是一辈子不吃鸡蛋的。

吃鸡蛋则表示她要结婚。

4、摩洛哥的一些地区有一种习俗:

妇女不能当着丈夫的面吃鸡蛋,否则就会遭到丈夫的指责,因此,妇女吃鸡蛋只能躲着吃。

十八、清朝皇帝如何过年:

1、过年时回家:

清朝的帝王们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畅春园、圆明园等园林里度过的,只有春节时才回沈阳故宫。

2、对联挂起来:

皇帝过年也贴福字、放鞭炮、吃年夜饭。

对联采用挂的方式而非粘贴,不仅干净,保存得法还可多次使用。

3、过年休假五天:

皇帝一般腊月二十六日封笔、封玺,正月初一的大殿上开笔、开玺并将装有如意的荷包赐给身边服侍的人。

4、赏赐:

过年时的饮食比平时更奢侈,皇帝会采取新年祝福的形式将这些美食赏赐给臣子,并把先帝的遗物赏赐给功勋卓著者。

5、国宴、家宴:

国宴宴请大臣及周边地区君王,家宴是最为八旗旗王之一的皇帝,宴请其他7位旗主,庆隆舞是年宴保留节目。

十九、成语十二误:

1、“痛饮黄龙”中的“黄龙”不是酒。

语出《宋史.岳飞传》,表现岳飞的豪情壮志:

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黄龙是金人京城。

2、“汗牛充栋”不是以病牛冒充栋梁。

形容书籍极多,用车载,拉车的牛累的冒汗;用屋藏,堆满了屋子,“冲栋”的“栋”指房屋。

3、”高头讲章”中的“高头”指经书天头。

古代四书五经的天头部位,留有大块空白,刊印评点和讲解文字,是谓“高头讲章”。

4、“信口雌黄”中“雌黄”是一种橙黄色的矿物质,可用来做褪色剂,书写有误时以此涂改。

意即不负责任的乱说,随时准备改变。

5、“望洋兴叹”中的“洋”不是海洋,“望洋”是联绵词,也可写作“望阳”、“望羊”,形容仰视的样子。

6、“一筹莫展”中的“筹”指竹、木制成的筹码,主要用来计数或计算,引申指办法、计策。

一筹莫展“即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7、“祸起萧墙”与萧姓无关,萧墙即照壁,宫室里用作屏障的矮墙,又名肃墙,“萧”通“肃”,“祸起萧墙”指事情发生在内部。

8、“不刊之论”的“刊”指消除。

古人在竹简上写字,发现差错即采取“刊”的办法修改。

“不刊之论”是不需要做任何修改的意思。

9、“分道扬镳”的“镳”是马鞭吗?

“镳”是马嚼子,不是马鞭。

“扬镳”即往上扯马嚼子,这是驱马前进的动作。

10、“厉兵秣马”中的“厉兵”是训练军队吗?

“兵”指兵器,“礼兵”是磨快兵器。

“厉兵秣马”指做好战斗准备。

11、“赴汤蹈火”的“汤”是古汉语意义是沸水。

12、“作奸犯科”的“科”指法规、法令。

“作奸”是做坏事,“犯科”即犯法。

二十、人的称谓:

1、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2)用于介绍或作转;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2、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3、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有自己取,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书法某种情感;对人称号是一种敬称。

4、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而称秦桧为“缪谥”。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6、称籍贯,清末有名联: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合肥指李鸿章(合肥人),常熟指翁同解(常熟人)。

7、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人,但因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称其为韩昌黎。

8、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权曾被受讨虏将军的官职;又如“经略从北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

9、称爵名,“近世冠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明初是刘基封诚意伯,人们称其诚意伯。

10、称官地:

指任官的地名来称呼。

“豫州今欲何至?

”刘备曾任豫州刺史;贾谊曾为长沙王太傅,世城贾长沙。

11、兼称:

有的兼称籍贯、姓名及字,也有的称名和字等,“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

12、谦称:

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不同身份的人各有谦称。

13、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重”。

对有一定地位的人、尊长者、逝者等一般都用敬称。

14、贱称:

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

如“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孔雀东南飞》: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二十一、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对百姓的称谓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

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加表示职业的字眼。

如“庖丁”,“庖”表示职业。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如贫贱之交、金兰之交、刎劲之交、莫逆之交、竹马之交、布衣之交等。

4、年龄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如垂髫、而立、耄耋等。

二十二、天文历法:

1、星宿:

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

《范进中举》:

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2、二十八宿:

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来说明它们运行所到的位置。

3、四象: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动物形象,叫四象。

东官苍龙、北官玄武、西官白虎、南官朱雀。

4、分野:

古代占星家用天象变化来占卜吉凶祸福,将星空区域与国州互相对应,称分野。

如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州的分野。

5、昂宿:

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

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昂宿。

6、参商:

参指西官参宿,商指东官星宿,二者在星空中此出比彼没,用来比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如“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7、东曦:

神话说太阳神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

“东曦既驾”指太阳已经出来了。

8、文曲星:

星宿名之一。

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9、农历:

以朔望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安排了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故称农历,俗称阴历。

10、流火:

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起诉中的新宿。

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11、北斗:

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

七颗星的名称是: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12、天罡:

古星名,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36天罡星、72地煞星。

小说《水浒传》便是附会这种说法。

13、二十四节气: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位置变化及其引起的地面气候演变,把一年分成二十四段,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

14、四时:

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四、五、六月为夏季,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15、干支:

天干地支的合称。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

二十三、古代纪年法: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如《左转·骰之战》: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2、年代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年号,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

3、干支纪年法《五人墓碑记》:

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近世纪常用干支纪年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辛亥革民。

4、年号干支兼用,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

二十四、中国古代纪日法:

1、序数纪日法。

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2、干支纪日:

“四月辛已”指农历四月十三。

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表示特定的日子。

“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祭日。

”3、月相纪日。

用“朔、胐(fei)、望、既望、晦”表示月相的特称纪日。

每月第一天叫朔,初三叫胐,月中叫望,最后一天叫晦。

4、干支月相兼用法,此纪日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如《登泰山记》: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

二十五、中国古代纪月法:

1、序数纪月法,为农历月份,如《采草药》: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

2、地支纪与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

每个地支前加“建”字。

如杜甫《草堂即事》诗: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3、时节纪月法。

《古诗十九首》: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孟冬”代农历十月;“仲春遘(gou)时雨”,“仲春”代农历二月。

二十六、中国古代计时法:

1、天色纪时法:

古人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

夜半、鸡鸣、平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2、地支纪时法。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天色纪时与地支纪时相对应,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序数纪时的两个小时。

3、五更:

古人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做五更、五鼓或五夜。

《孔雀东南飞》: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二十七、中国古代地理:

1、中国:

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泛指中原地区。

《齐恒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2、中华: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泛指中原地区。

《三国志》:

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

3、九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

冀、4、赤县:

古人称中国为“赤县神州”。

毛泽东《浣溪沙》:

长夜难明赤县天。

辛弃疾《南乡子》:

何处望神州,兖(yan)、青、徐、扬、荆、豫、梁、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满眼风光北固楼。

5、中原:

又称中士、中州。

狭义指今河南一带,广义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出师表》: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6、海内: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7、四海:

指天下、全国。

贾宜《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赤壁之战》:

“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8、六合:

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如《过秦论》:

旷履至尊而制六合,李白《古风》诗: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9、八荒:

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10、江河:

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如《鸿门宴》:

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11、江左:

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将干中计》:

“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

长江以南地区。

12、关东:

古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指潼关以东。

13、关中:

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称函谷关以西地区为关中,“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14、西域:

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雁荡山》:

“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15、岭峤:

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采草药》:

岭岭微草,凌冬不雕。

这里特指两广一带。

16、,朔漠:

指北方的沙漠,夜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木兰诗》: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朔气指北方的风。

17、百越:

又作百粤、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

18、五岳:

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

势拔五岳掩赤诚。

19、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隋唐以后简称“辅”。

20、三秦:

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1、郡:

古代的行政区域。

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北收要害之郡”,“已据六郡,兵精粮多”。

22、道:

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设道,与县相当的行政特区。

唐代的道是州上一级行政单位。

明清在省内设道,守道是小行政区。

23、路:

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指南录〉后序》:

予……都督诸路军马。

《永遇乐》: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24、山水阴阳: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25、古称别称:

如南京又称健康、金陵、江宁、白下;扬州称广陵、维扬;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成都称锦官城等。

二十八、“五福临门”到底是哪“五福”:

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

二十九、人文常识集锦:

1、四大明绣:

苏绣、湘绣、蜀绣、广绣。

2、四大名扇:

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3、中国四大名花:

牡丹花(山东菏泽、河南洛阳),水仙花(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花(云南昆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