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7700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

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导学案

第_8_册_四_年级第_一__单元导学案

班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人

王霞张娜

课题

《古诗词三首》

课时

3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重、难点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导学环节

导学过程

备注

 

 

 

 

1、自学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词。

3、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知诗词大意。

5、了解诗人李白写《独坐敬亭山》、白居易写《忆江南》时的生活背景。

6、搜集有关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或名句。

1、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词。

2、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说诗词的大意。

(用第一人称说、用角色对话的形式说、根据提供的画面来说)

3、理解李白的思想感情。

4、《忆江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传唱千古的名句,你知道它为什么会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吗?

1、背诵三首古诗词。

2、我来说说诗人李白写《独坐敬亭山》、白居易写《忆江南》时的生活背景。

3、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说诗词的大意。

(用第一人称说、用角色对话的形式说、根据提供的画面来说)

4、展示搜集的有关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或名句。

1、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我能写好“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

3、我还会背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4、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作业布置:

抄写并背诵三首诗词

总结反思:

这节课,我主要尝试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诗句意思,然后小组讨论,接着小组交流,有问题的地方,我简单点拨了一下。

学生基本上能理解。

第__8_册_四__年级第_一__单元导学案

班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人

王霞张娜

课题

2.桂林山水

课时

2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难点

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

导学环节

导学过程

备注

 

 

 

 

1.会认的字

会写的字

2.我会填近义词

观赏——()仿佛——()围绕——()

形态万千——()连绵不断——()

波澜壮阔——()云雾迷蒙——()

3.读了本文,我知道桂林山水。

1.找出文中的中心句,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3.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4.“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是什么句?

说说“无瑕、翡翠”的意思。

5.读第三自然段,看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

把桂林山的特点画下来。

6.结合课文解释: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7.作者在观察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

描写时又用了什么方法?

8.朗读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

“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说一说。

9.自己写上几句话来赞美美丽的桂林山水。

10.小组交流,如何读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和喜爱之情。

内容同上

 

1.听写本课生字词。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大海翠绿的()()的西湖

新生的()()的泰山无瑕的()

()的香山连绵不断的()

3.花落谁家(选字填空)

棉绵

连()不断()被()延()花海()丝()

拔拨

海()()号()萝卜()款()草()河

4.课文写得真美!

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还要把课文背诵下来。

5.认真读课文最后一段,再联系下文,说说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作业布置: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抄写文中的好句子。

总结反思: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首先通过读为学生展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水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对桂林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然后再讲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背诵,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能背。

第_8__册_四__年级第___一单元导学案

班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人

王霞张娜

课题

3.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时

2课时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我会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重、难点

按课文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导学环节

导学过程

备注

 

 

 

 

知识链接: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小记十篇》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1.会认的字

2.会写的字

3.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

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

颜色各不相同。

4、按游览顺序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

1、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2、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

3、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

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课文,说一说金华的双龙洞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5.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思考:

作者见到些什么?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一、看拼写词语。

héshìhūnànguānshǎngkǒngxì

()()()()

míngyàndùjuānéjiǎojíshǐ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

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

学习收获:

知识拓展:

收集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作业布置:

1.背诵2和3自然段。

2.摘抄文中好词好句。

总结反思:

这是一篇游记,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

在教学时,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了解游览线路,我在黑板上画出金华北山的简图,再让学生在简图上标出“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再让学生细细朗读各个自然段。

有一位学生一下子把几处地点都正确的写下来了。

我原计划学生标出一处读描写此处的文章内容。

我灵机一动,就指名几位学生朗读文章的4至7自然段,整理出游览图,了解写游记的一些技巧,学习体会词句的精妙。

这是一篇游记,一定要明白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文章的主线,可以使教学散而不乱。

  

第__8_册__四_年级第__一_单元导学案

班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人

王霞张娜

课题

4.七月的天山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的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导学环节

导学过程

备注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

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

教师指导:

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1.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戈壁滩白缎山涧飞泻洄水涡俯视五彩斑澜

饮马无限生机白皑皑撑开枝丫马蹄溅起

2.我能把课文读流利

3.我能在文中找出近义词。

4.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我还知道作者是按什么方法来介绍天山哪些景物的。

 

1.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戈壁滩白缎山涧飞泻洄水涡俯视五彩斑澜

饮马无限生机白皑皑撑开枝丫马蹄溅起

重重叠叠幽静萦绕五彩缤纷绵延矫健马鞍

2.说说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3.在文中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作者浏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

4.我要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5.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

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想象?

6.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那么令人神往,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

7.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的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除了比喻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揣摩、欣赏?

1、我会区别,并能给它们找朋友。

缎()矫()府()缤()

煅()娇()俯()滨()

锻()骄()腑()槟()

2、请把作者游览的顺序补充完整。

(1)进入天山——()——()

(2)进入天山这一段依次写了()、()和()的奇特景象。

3.抄写词语:

翡翠凉爽高耸山涧透射寂静增添细碎马蹄

柔嫩锦缎绵延绚烂白皑皑重重叠叠斑斑点点

学习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延伸: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摘录本子,把优美的句子记录下来。

 

作业布置:

摘抄文中的比喻句,并写一写作者用这样的比喻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总结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让学生经历一个自读自悟的过程,由一个画面与文字不断转化,就是学生一个感情体验由浅入深的过程。

教学时,我让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感受最深的段落,抓住关键词句默读课文,勾画圈点,然后通过放声朗读,读出对天山的独特感受。

同时,将读书与说话自然融合,说一说对读的部分的感受。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就课文内容中优美的语言描写,发表自己的理解,绘出最美的想象。

第__8_册__四_年级第__二_单元导学案

班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人

王霞张娜

课题

5.中彩那天

课时

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重、难点

1.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2.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导学环节

导学过程

备注

 

 

 

1、自读课文最少三遍,尽量做到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三遍正确流利。

2、会认的字

会写的字

3、默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用自己的话说说。

1、对子间互相有感情地对读课文。

2、小组内听写词语。

3、小组内交流预习中不理解或未完成的问题。

组长记录全组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再读,思考,在书上圈点批画:

(1)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

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难”

(2)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这样做值得吗?

(3)谈谈你对“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体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展示问题,全班交流对以下问题的理解。

(1)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

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难”。

(2)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这样做值得吗?

(3)谈谈你对“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体会。

(4)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1、看拼音写词语

xiǎngfúcáifùcǎipiàoyōngjí

()()()()

ānwèibēnchíhénjìcúngēn

()()()()

2、根据意思选词语。

 拮据 面黄肌瘦 闷闷不乐 梦寐以求 教诲 迷惑不解

(1).心事重重,烦闷不快的样子。

( )

(2).缺少钱。

( )

(3).睡梦中都在寻找,追求,形容愿望强烈、迫切。

( )

(4).教导。

( )

(5).辨不清是非,让人很难理解。

( )

(6).面色发黄,身体瘦弱,形容不健康的样子。

( )

3、摘录喜欢的句子

 

学习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训练:

我能想象库伯先生派人把汽车开走以后,“我们”全家人当时的表现,我要把想到的写下来。

(选做)

 

作业布置:

做《同步练习》

总结反思:

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主要活动,我在教学《中彩那天》一课时“读”贯穿始终。

首先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

比如出示句子:

“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让学生读后说说心中的疑问。

学生就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爸爸为什么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

爸爸面临的到底是什么样的道德难题?

我再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去反复朗读7,8两小节,从中找到答案。

其次,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如:

自由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

最后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评价,做到了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

即培养了阅读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第__8_册__四_年级第_二__单元导学案

班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人

王霞张娜

课题

6.万年牢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8个生字。

②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③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④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重、难点

体会课文人物的情感变化。

深刻解析人物的心理变化。

导学环节

导学过程

备注

 

 

 

 

1、自读课文最少三遍,尽量做到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三遍正确流利。

2、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

联系上下文或问同学解决。

3、默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哪几件事。

用自己的话说说。

 

再读,思考,在书上圈点批画:

(1)、万年牢是什么意思?

万年牢指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课文中三次提到“万年牢”,分别指什么?

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3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用自己的话说说。

4、万年牢是什么意思?

万年牢指什么?

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6、课文中三次提到“万年牢”,分别指什么?

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1、多音字组词:

把______()闷______()

_____()______()

2、结合实际谈谈读后的体会

学习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延伸: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作业布置:

摘抄文中带有“万年牢”的句子。

做《同步练习》。

总结反思:

本课,我主要引导学生找出带有课题的句子,然后反复品读,说说每一处万年牢指什么,学生基本都能找出来。

也能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

第__8_册__四_年级第_二__单元导学案

班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人

王霞张娜

课题

7.尊严

课时

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重、难点

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导学环节

导学过程

备注

 

 

 

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会认的字

会写的字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

描写小伙子动作的句子:

描写小伙子语言的句子:

2.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

3.讨论:

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从对小伙子的描述中你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

按照“我认为他是一个的人”的句式来谈谈你的看法。

2、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3、这个年轻人是谁?

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让所有美国人都羡慕的财富呢?

4、我能带着感情大声朗读课文。

还能复述课文。

5、我搜集了几条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

 

1、形近字组词

尊()沃()堪()例()

奠()袄()甚()倒()

瘦()喉()捶()僵()

搜()候()锤()缰()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杰克逊大叔是一个善良的人。

杰克逊大叔是一个善于发现人才的人。

(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2)他就是石油大王哈默。

(改为反问句)

学习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延伸: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作业布置:

1.摘抄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

2.摘抄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

总结反思:

上这课时,我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力图让孩子们进行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道理。

并为他们创设展示的机会,让孩子们能大胆、主动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内心真实的情感。

在整体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后组织孩子们紧紧围绕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紧扣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在怎样的情况下维护自己的尊严。

第___8册__四_年级第___二单元导学案

班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人

王霞张娜

课题

8.将心比心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导学环节

导学过程

备注

 

 

 

1.我会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表示。

沉重(chénchéng)涌到(tōngyōng)

输液(sūshū)尊重(zūnzhūn)

2.自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我能找出“我”所经历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4.找出阅读过程中的疑难,用笔做上记号。

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小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在书上做些批注。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

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

母亲又是怎样鼓励护士的?

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

5、学习第三小节:

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么?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我能复述文中的两则小故事?

3.通过自学,谈谈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意思

 

1、抄写词语:

道谢温暖沉重扎针抱怨鼓励患者

宽容尊重增加眼神将心比心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如果我们生活中能___________,就会对老人_________________,对孩子________________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具体写了两件事,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