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7741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

 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

谁来背一背?

(生背诵《赠汪伦》)

  2.师:

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

(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3.师:

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

(20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

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

你们的记性都很好。

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

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

送别元二:

王维的好朋友使:

出使安西:

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4)师:

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

(孟浩然)

  (5)师:

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通音乐,工书画。

唐代著名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

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

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

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

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

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

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

旅店。

  新:

焕然一新。

  解释:

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

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

请。

  君:

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

再饮完。

  解释:

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

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

感受到什么?

(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

向西行走。

  故人:

老朋友。

  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

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

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

(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师:

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

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

(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

(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

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三、练习

  比比谁的反应快

  1.___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

________。

  3.浥这个字读________。

  4.柳树的颜色是________。

  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学们反应都很快,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课外拓展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

(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生字书写本。

  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 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 掌握古诗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 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其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想像诗中描写的情景是重点。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作者感情,并学会诗人表达感情的方法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对联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对联“黄金万两容易得 人间知已最难寻”

  2、 师:

这副对联出至于《红楼梦》中,请同学们读一读,理解对联的意思。

  3、 生谈对对联的理解。

  4、师:

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

有人说,友情是真挚宝贵的。

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便与友情有关。

请同学们打开书,今天我们学20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课题)

  5解题。

  1、请大家齐读课题。

  2、谁送谁,在哪送,到哪去?

(板书:

李白送孟浩然)简介李白、孟浩然之间的友情(教师说些事例)

  课件出示:

地理位置图。

理解黄鹤楼、扬州的方位。

  二、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 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读,读响亮,教师随机正音,全班齐读

  过渡:

吟诵古诗不但要响亮,通顺,还要有节奏,这样才能吟诵出古诗的韵味来。

  3、 听录音范读,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画出节奏。

  4、 课件出示古诗指名朗读,读出节奏,教师随机画出节奏。

  出示课件: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5、小组朗读、全班齐读。

  三、  导学演练,体会感情。

  

(1)诗中写了一件什么事,你从哪几句诗知道的?

  

(2)诗人送别友人,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想一想,同桌之间可以演一演。

  (3)生自由演练,指名演练。

  (4)师生评价

  四、  观图入境,品味感情

  1)师边范读,边板画(诗人站在江边看着远去的船只。

生观察图,体会诗人的心情。

(背景音乐:

阳关三叠)

  2)结合板画,体会诗人感情

  A说说哪几句诗可以表现图的意境。

  出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这句诗什么意思呢?

  ②生交流,汇报

  ③“孤”是什么意思?

(孤单,孤独)“孤帆”(一只船)

  ④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长江上应该是千帆过境,百舸争流的景象,诗人为什么要说孤帆呢?

  ⑤诗人站在岸边看着友人乘坐的船远去,诗人心中有什么样的感触呢?

(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感情)

  生齐读: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⑥船渐行渐远:

“孤帆远影碧空尽”“尽”是什么意思?

(消失了,没有了)真的什么都尽了吗?

(不是)“不尽”的是什么?

(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诗人送别友人,当船行驶到远方,诗人依然伫足远望。

  师引读“孤帆――”生接读“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⑦师:

“唯见长江天际流”想象一下诗人这时眼中看见了什么?

(只看见滚滚长江水)从哪个字看出只看见?

(唯见)这江水就像?

(诗人对友人绵绵不绝的情谊)

  B看图想象

  ①孤帆已消失在诗人的视线外,只看见了滚滚的长江水,此时,李白的心情一定会像这江水一样不平静吧!

他会想些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说他们在一起时的事例,以及两人分别后的惆怅)

  可用这样的句式:

当李白      ,孟浩然        。

  当李白      ,孟浩然        。

  ②这时你就是李白,站在江边久久凝望着扬帆远去的故人。

指一生接读。

  这时你就是李白,感叹“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指一生接读。

问:

你读后体会到了什么?

(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板书:

依依不舍)

  3师引读: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生齐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  脑中构图,熟读成诵

  ⑴师:

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那千年之前李白送别孟浩然的黄鹤楼旁,去体会诗人与友人之间依依不舍的情感吧!

  ⑵(背景音乐:

阳关三叠)师范背,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⑶生试背、指名背、齐背。

  六、  总结

  师:

人生得一知己不易,古时伯牙绝弦酬知己,李白依依不舍送浩然,这种友情值得我们去寻觅,去珍惜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富饶的西沙群岛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形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知道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对课文有个总体印象。

  课前准备:

  1、生字卡  2、挂图   3、地图   4、布置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日月潭》吧,她在祖国的宝岛台湾。

(出示地图)在祖国的南海上,有一群岛屿,叫西沙群岛。

(板书课题,解释“岛”。

  2、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对西沙群岛有了哪些了解?

交流一下,好吗?

(随机对认真预习的学生给以表扬、鼓励。

)你们还很想知道什么?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富饶的西沙群岛的。

  二、学生自学:

  1、读课文;

  2、圈画、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

  3、思考问题:

全文主要讲的什么?

弄清每自然段讲的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  指名认读生字 纠正读音

  2、读生词

  3、全文共7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四、学习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

  画出重点句子,认识总述句(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此段在全文起总述的作用。

  2、怎样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自渎2~6自然段,弄清每段讲的什么。

  

(2)小组讨论每段内容;

  (3)说说每段的内容,方法:

逐段朗读、讨论,同时板书;

  (4)结合板书小结。

  板书设计:

  风景优美         海水: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海底: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物产丰富         海滩:

贝壳 海龟 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感情朗读课文。

  2、学习2~7自然段,了解内容。

  3、读句子,理解意思,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句意写具体的。

  4、鼓励学生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1、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课后第2题,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

  1、挂图  2、小黑板(课后第2题) 3、布置学生查找图片、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见上节课板书)

  二、提出本节课内容、要求:

学习后几个自然段,感情朗读课文,知道每段写的什么,理解句意,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句意写具体的。

  三、学生自读3~6自然段

  1、自渎 自了解;

  2、小组交流:

说说西沙群岛物产怎样丰富?

  四、讨论回答:

西沙群岛怎样丰富?

(同时板书)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重点指导3、4段 (出示挂图,指指海底有些什么)

  

(1)指4人分句分段朗读  评议指导

  

(2)齐读

  (3)出示小黑板句子:

(第4段的最后一句)

  a、说说对句子的理解(是说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很多);

  b、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句意写具体的,在文中将“有的……有的……”打点,再读一读、说一说。

(形状各异)

  2、感情朗读5、6段

  

(1)指导感情朗读

  

(2)出示句3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说说句子的意思 (西沙群岛的鸟多)

  课文是怎样写具体的?

(用鸟蛋多、鸟粪多说明鸟多。

  3、齐读第7段

  

(1)说主要内容,把与第1段相似的句子找出画“~~~”

  

(2)知道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的作用)

  4、小结:

(见板书)

  全文用总述——分述——总结的方法写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物产丰富。

齐读课题:

富饶的西沙群岛

  六、资料、图片交流

  1、方法:

课前结合课文查找有关资料、图片;

  2、课上鼓励介绍资料、图片;

  3、小组交流;

  4、学生结合课文质疑,集体讨论解疑。

  七、你是说一说、写一写还是画一画“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小黑板                                                         挂图

  总述: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海水: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分述:

       海底: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非常多)

  海滩:

贝壳  海龟  鸟(多)

  总述:

  更加美丽   更加富饶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初步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宝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具准备:

  生字卡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自渎课文  说说西沙群岛怎样美丽富饶。

全文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

(总述——分述——总述)

  二、学生质疑,讨论解疑

  重点:

海水为什么会五光十色?

  引导朗读第2段的第3句原因。

知道因果关系的句子。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你最喜欢西沙群岛的什么,请你选择读一读,能读出喜爱的感情吗?

  2、重点指导朗读第3段:

  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惊奇赞美的语气

  海参…….                        语气要低粗、稍慢

  大龙虾……                      要读出威武的语气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自背

  2、指名背

  3、说说你是怎样背出你喜欢的段落?

  4、互背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边读边看偏旁;

  2、自记字  小组讨论易错字;

  3、质疑 指导书写难字:

  威:

“戈”字旁,“女”上一横不能少。

  武:

最后不能多一撇,不是“戈”字旁。

  插:

右边的笔顺

  4、学生练习书写 师巡视指导

  5、评议 表扬书写认真的学生。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移植、间隔、袭击、空旷、暂停、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4、领悟作者分两个不同地点交代故事内容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故事引入,调动情感:

  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大家知道姚明吗?

他是国际大球星,身价上亿。

在去年9月4日,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骨髓捐献志愿者,当时与记者有这样一段对话:

  记者问:

姚明,你是真捐呢,还是作秀呢?

  姚明答:

一旦需要,马上就捐。

  记者又问:

如果正在举行一个重要的比赛呢?

  姚明反问:

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吗?

  学生听后,畅谈感受。

(生命高于一切;比赛可以重来,而生命却只有一次;生命是金钱不能估量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生命的感人文章,出示并板书课题。

  2、理解课题:

课题中的海峡指哪儿?

(台湾海峡)你是怎么理解生命桥的?

  二、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

生字  词语

  2、在海峡两岸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请你默读课文,看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杭州 小钱 白血病 台湾 青年   余震中   捐献 骨髓

  3、出示关于白血病的资料

  三、细读课文,品文悟情。

  

(一)走进杭州,感受小钱对生命的渴望。

  小钱患了白血病,生命之花刚要绽放,就面临着凋谢,然而他有多么渴望活下去呀。

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觉得特别打动自己的语句反复多读几遍。

  反馈:

  1、“这个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理解“即将”的意思;(将要;马上要;马上就要)

  ◇理解“凋零”的意思;(花儿枯萎;花儿凋谢)

  ◇理解“即将凋零”在文中的意思;(是指小钱快要死了;小钱像花儿一样随时都可能凋谢)

  ◇我们以前学过成语“含苞未放”“含苞欲放”,指花儿还没有开放,理解“含苞”在文中的意思(小钱很年轻;小钱还没有成年,他只有18岁呢。

  师:

18岁应该是最浪漫、最美好的年龄;18岁,应该是编织梦想,放飞希望的年龄。

可小钱呢……,当你读到这里,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在品读中身同感受,对即将消逝的美好生命油然而生痛惜怜悯之情。

  反馈:

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  联系上下文理解“几经辗转”,感受找到合适配对的骨髓费了很多周折以及小钱经受了多次绝望的打击,才迎来这生的希望。

  

(二)走进台湾,危急中感受人间真情。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与时间赛跑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拯救行动,然而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重摇晃。

骨髓能不能顺利到达呢?

手术能不能保证成功呢?

让我们走进台湾那一头,看看此时此刻台湾青年在做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默读3、4、5小节。

  1、在学生回答中进行梳理。

(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

  2、杭州的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无奈,是等待。

在这样的危险的情况下,台湾青年却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

是什么力量让他这么做呢?

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会想到哪些亲人,会想些什么?

  3、是啊,此时此刻,他只希望自己的骨髓能尽快地流淌到那个等待挽救的生命,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4、指导朗读,读出台湾青年的善良,无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小钱得救了。

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除了台湾青年,还有一个人也在为搭建这座生命桥默默地努力着,他是谁呢?

  二、自主学习

  自由再读3至6自然段,找找李博士为搭建这座生命桥默默地努力的句子,说说你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

  三、交流点拨:

  1、两岸奔波,感受高尚医德。

  研读李博士的动作词语:

“步履匆匆”、“沉着”、“奔波”,感受人物品质。

  

(1)其间,有个了不起的人一直在默默地工作着,他就是李博士。

请同学们划出描写李博士的句子,自己读好。

  

(2)理解步履匆匆:

“履”在古时候就是鞋子,那么“步履匆匆”呢?

  (快速行走;急匆匆地走)

  (3)“奔波”在文中的意思

  (就是来回奔走;忙忙碌碌地在大陆和台湾不停地奔走。

  (4)从这三个词语“步履匆匆、沉着、奔波”上,你读出了什么?

  (当时时间紧迫,李博士在和时间在赛跑;我觉得李博士是一心为病人着想;李博士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2、出示骨髓时间移植表,感受争分夺秒

  ◇这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李博士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政道博士。

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帮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

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吧!

  四、融情朗读,感受生命的喜悦

  ◇同学们,当医院手术室的门禁闭的时候,大家都在焦虑地等待着,殷切地期盼着。

这时手术室的门忽然打开了,告诉了大家一个好消息:

小钱得救了!

你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怎么样?

请同学们融入你们的那份感情,自己试着读最后一自然段,用心感受文中语言流露出的那份真情。

  ◇如果你就是小钱的同学,和他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同学。

你听到消息后的心情怎样呢?

不用说,让你的朗读告诉我。

  ◇如果你就是小钱的父母,为他担惊受怕、操碎了心的父母。

你听到消息后的心情这样呢?

不用说,让你的朗读告诉我。

  五、创造生命桥

  正是由于这么多人的努力和爱心,架起了这座生命桥。

同学们,这些词语就像这段生命旅程中的一个个里程碑,它们见证了这个真实的故事,在每一个词语的背后,都有感人的一幕,请你任意选择下面的一个词语为题,写一段话,写出词语背后感人的情节:

  静静   余震   步履匆匆   沉着   奔波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