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我国保险业进入深度开放期,竞争加剧。
保险公司越来越重视资金运用。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保险资金运用在结构、收益、管理模式等方面都面临着现实困境,潜在风险不断积累等,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保险资金风险管控体系投资水平
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已经五年。
作为中国金融行业中开放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开放过渡期最短的行业,保险业的对外开放正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原则稳步推进,目前已经进入了深度开放期。
外资保险公司的大量涌入,使市场份额的竞争更加激烈,中资保险公司也不再单纯依靠收取的保险费与一定概率下的保险赔付差额来获得利润,而是越来越意识到保险投资有效运营的重要性。
资金运用增强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竞争能力,提高保险基金的社会效益,更大大增强了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
随着近年来的发展,我国保险业资金运用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渠道进一步拓宽,完善保险投资管理的法规制度也不断出台。
但我国保险业在资金运用方面的历史较短,经验不足,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挖掘和填补。
一。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现状
保费收入和保险资金规模
从2000年到2006年我国的保费收入分别为1596亿元、亿元、3079亿元、亿元、4318亿元、4927亿元和5641亿元。
可以看出保费收入近几年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保险资产规模从2000年末的3374亿元增加到2006末的19731亿元。
据统计,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年均增长约40%,保险资产占金融资产比重逐年提升。
截至2006年11月,保险资产总额已达万亿元,其中,投资总额万亿元。
保险资金运用情况保险资金运用收益水平
据统计资料显示,从2000年到2004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和%,央行降息及投资渠道狭窄等是收益率走低的重要原因。
2005年由于政策导向作用,投资收益率上升为%.随着政策不断完善和投资渠道陆续拓宽,投资收益率在2006年达到%,投资收益共亿元。
2006年保险资金债券和存款投资收益率估计约为2%至3%,保险公司投资证券平均收益率超过10%,投资基金方面的收益率超过9%,投资基础设施的年收益率为%左右,投资收益水准较其它金融机构同类投资而言显示了较强的竞争力。
2.保险资金运用投资结构
2006年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亿元。
在具体的投资结构中,由于国内股市表现良好,保险公司全年共拿出亿元购买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以及未上市股权的比例也有大幅度提高,累计达亿元,占%,比2006年初上升了%.此外,保险资金还实现境外投资亿美元;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有100亿元投资在京沪高速铁路项目上。
二。
当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
保险资金运用结构有待完善,投资压力日益增大
近年来,银行存款在保险资金运用中仍占有较大的比例,国债和同业拆借占比不大,证券投资基金、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及其他投资比例更低。
这种投资结构不利于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结合,难以起到保险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和达到保险资产与负债相互匹配的要求。
资金成本较高的投资型保费收入逐步成为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而主要投资品种收益率大大走低,债券市场的小规模、低流动性和股票市场的不规范给保险投资带来了未来支付缺口的潜在风险,直接降低了市场的流动性以及投资的稳健性,间接制约了保险公司的获利空间,中短期内难以显着提高,给保险投资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很多保险公司投资主体地位不明确,投资地位与权责的不明晰,资金运用的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制度的力度不到位,没有履行治理结构中必须的董事会决策程序以及相应的制衡、监督程序。
许多保险公司管理体制落后,在科学决策、内部约束机制方面比较薄弱。
中国的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在投资理念上,尚未完全确立起以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稳健投资和长期投资为核心的思想;在技术上,运用资产的匹配管理、战略配置和组合管理的方法还不够娴熟;在投资策略上,对市场形势的判断、把握深度和准确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投资风险的控制上,仍然缺乏识别、计量、预警和对冲的技术手段;在投资绩效评估上,尚未形成科学统一的标准和方法。
保险投资缺乏相应人才,投资水平不高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重保险轻投资,重来源轻运用的局面,忽视发展投资专业队伍,保险企业缺乏具有较高专业性、技术性的投资管理人才。
不少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由从事保险业务的人员担当,造成许多投资决策者不懂投资风险,投资经营者不懂投资分析,投资经营不稳定,投资效益低下。
而且由于监管方面的严格限制,保险公司也在相当程度上缺乏对保险投资领域的研究与开拓精神,使得即便是在监管部门放宽对某个投资领域的限制时,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赢得主动。
保险资金运用潜在风险不断积累
由于投资工具缺乏、投资期限较短,保险公司资产与负债的期限不匹配以及预期资金运用收益率与保单预定利率不匹配现象十分严重,而各家保险公司目前办理的协议存款大部分是5年期,到期日集中度过高,存在再投资风险。
现在允许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各行各业,情况千差万别,其间蕴涵着极大的风险。
保险资金投资于股权等领域也有很大的风险。
低利率环境将在中长期制约投资收益率,而海外投资又面临货币错配和人民币升值的汇率风险。
在投资渠道放开后,又面临经济减速的风险,长期性保险资金应对经济周期的难度增大。
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难度加大
目前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目标不明确,内涵还需扩充;监管模式尚不确定;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会计制度等配套制度落后监管的要求;监管信息化程度低,无法适应动态监管的要求;监管队伍力量薄弱。
保险资金现在可以投资基础设施,可以作为QDII境外投资,可以股权投资,可以创业投资,而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要求和风险,需要清楚界定资金投资的空间和规则;而保险公司参股、控股银行、证券公司,或者银行参股、控股保险公司,都会对现行的金融分业监管格局带来冲击一这些都对管理层提出了挑战。
如何制定好相关政策和制度,建立起新的保险资产管理体制、新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及新的监管体制成为当前迫切的问题。
保险业的市场化过程没有完成,资金运用透明度不足
从资本市场和金融体制的角度看,保险资金运用的透明度不足。
透明度涉及保险资金的安全和投资的公平性。
保险业的市场化过程没有完成。
保险资金来源是高度市场化的,某种程度可以说是一种恶性竞争,但资金运用的市场化程度却很差。
资金来源高度市场化,投资运营却是高度计划性的,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保险业发展可能会进入一个非常危险的阶段。
三。
完善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对策
建立严谨高效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体系
作为保险监管机构必须把握“三性”的统一与平衡,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模式。
在放宽保险投资方式的同时,保监会应审慎控制保险资金运用比例。
建立健全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指标体系,对保险公司定期进行资产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要逐渐把对业务范围的限制和投资渠道的限额管理转化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建立并采用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风险资本要求、投资精算师制度等。
加强资金运用监管信息的基础建设,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的信息披露制度,实行资金运用的分类监管。
加强保险人协会、保险经纪人协会对保险市场的宏观管理。
建立科学的投资绩效评估机制以及保险资金非现场检查监督系统。
健全风险管控体系,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理控制的决策基点应当立足于我国保险产业长期发展战略,重构保险资金运用的决策思维,控制交易人员的道德风险,逐步建立起政府依法监管、企业自律内控、社会有效监督相结合的三位一体风险管控体系。
保监会应引入分账管理和匹配管理制度,采用按照产品设立账户、按账户资产选择投资组合的方式,实现保险资金运用的精细管理。
保险公司层次上的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于建立和贯彻有效的总体风险管理制度和实施有力的各投资品种风险控制措施,强调独立托管制度和保险投资体系的前后台分开原则。
规范保险资产管理运作流程,完善保险资金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构建涵盖识别、测量、控制等环节的完整的信用风险管理框架。
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范围,加大保险产品创新力度
未来,保险公司可以从投资方式控制转为比例控制,逐渐减少银行协议存款的比例,调高企业债券投资比例,丰富债券投资品种,增加股票持有。
在准备金充足、资产负债保持平衡的情况下谨慎选择配置一些相对高风险的产品以提高投资收益,比如地产等基础设施,也可以进入实业投资、期货、甚至权证等领域。
保险公司应当加大保险产品的创新力度,实现从负债主导型向负债与资产互动型的保险产品实际机制转变。
在目前市场利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设计出具有较强保险保障功能、能够反映市场利率变动、投资预期收益合理、投资和保障灵活可变、在市场中有较强竞争力的新产品;在产品设计中体现风险管理的基本思想,运用创新方法提高产品本身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有利于缓解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的高额外汇储备的巨大压力。
不断提高投资水平和员工素质
针对目前状况,在引入资产负债管理的观念时,要按资金成本确定投资渠道和投资比例,构造规范、灵活的投资体系。
适当集中,分级定权,加强对非主业投资的管理。
要加强证券投资的管理,拥有自身投资管理平台和团队的保险机构,培养投资优质资产的投资理念,并逐步形成保险机构投资大盘蓝筹和绩优股票的市场预期。
另外,严格规定保险资金运用从业人员的准入资格,建立起资格认证和审查制度必须建立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存的劳动用工体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准确合理地评价干部员工的工作业绩,并根据评价结果落实奖惩措施。
积极鼓励和组织员工参加各类研讨、交流、考察和培训,不断更新员工的知识,开阔员工的视野,拓宽员工的思维。
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培养更加专业化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晓俊。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4,。
张文华。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问题探讨[J].金融与经济,2005,。
胡伟益,王波。
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的分析模式探讨[J].保险研究,2006,。
赵峻。
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风险管理[J].保险研究,2005,。
陈峥嵘。
保险资金运用的防火墙[J].中国保险,2005,。
张洪涛。
新形式下的保险资金运用:
开放与投资安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徐欧。
保险资金运营的主要风险及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5,。
谢金玉。
论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J].保险研究,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