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9410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

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四单元课题:

认识平均分第1课时总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

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平均分的含义及按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

8个圆片,14根小棒,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学情预判:

“平均分”是认识除法的基础。

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

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情境导入

1.猴妈妈要把6个桃分给2只小猴,谁来当一当猴妈妈分一分?

(1)一只小猴分1个,另一只小猴分5个;

(2)一只小猴分2个,另一只小猴分4个;

(3)每只小猴分3个。

2.现在3只猴妈妈分完了,引导:

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最公平?

为什么?

3.小结:

每只小猴都分3个,也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

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书:

同样多、平均分)

二、探究交流

(一)说一说,下面哪幅图表示平均分。

1.出示两幅图:

第一幅图9个桃子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3个;第二幅图10个桃子放在2个盘子里,一盘放6个,另一盘放4个。

2.提问:

第一幅图为什么表示平均分?

这是把几个桃子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几个?

3.第二幅图为什么不是平均分?

怎样改变可以使它变成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丰富对“平均分”的认识

1.出示小猴分桃的画面。

小猴提出问题:

我可以把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1)同桌合作,动手分一分。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汇报:

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如下方法:

8个桃,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4个小朋友。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整理并板书:

○○ ○○ ○○ ○○

(三)试一试

1.按要求分小棒。

(1)每2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

学生分小组操作后,组织交流。

 

(2)每3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

每4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

 

学生分小组操作后,要求说说这几次分小棒的操作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3)启发:

像刚才这样,还可以每几根分一份?

把12根小棒分成几份?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让学生看图做出判断,说明理由。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圈一圈,再填空。

(1)出示10个饼干图,要求:

把10个饼干,每2块个一份,分成了()份。

(2)9块糖果,每3块一份,分成了()份。

(3)出示15个巧克力图(每组1张),要求:

15个巧克力,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5个气球,没人分3个,可以分给()人。

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先在图上圈一圈,也可用圆片分一分。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知道些什么?

学会了什么?

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第23页

 

思考与调整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四单元课题:

认识平均分第2课时总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内容:

教科书44、4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活动过程,通过交流体会各种不同的分法,知道分的最后结果是相同的,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同样多,并会用不同的方法来分。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的分法,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教学准备:

15个圆片,16根小棒,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学情预判:

本堂课着重引导学生根据平均分成几份的要求,学习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方法,在操作时,学生可能出现不能一下子平均分成几份,可引导学生1个1个地依次分,进而初步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一、情境导入

(出示分桃的场景图)

师:

把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可是怎么分才公平呢?

引导学生说出:

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

二、探究交流

1.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师:

该怎么分呢?

每个小朋友用8个圆片表示8个桃来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

2.小组内交流。

让学生在小组里边操作边说说自己分的过程。

3.集体交流。

选择自己喜欢的分法在全班交流

4.师:

大家的分法还真多,对于这么多的分法,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引导学生发现:

虽然具体分的过程有所不同,但最后结果是相同的:

把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个。

5.完成“试一试”。

师:

刚才我们成功地把8个桃分给了2个小朋友,现在请小朋友来试试看,把12根小棒分一分。

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分,一边分,一边说说分的过程。

(1)学生动手操作,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

说说自己不同的分的过程,并说说分的结果。

(3)同桌间互相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

分的过程不同,结果是相同的;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的根数越少。

(4)你还想平均分成几份?

(学生再次动手后交流)

三、反馈完善

1.先分一分,再填空。

6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盆里,每盆放(  )个。

9棵白菜,平均放在3个筐里,每筐放( )棵。

8根萝卜,平均分给4只兔,每只兔分到()根。

10个松子,平均分给5只松鼠,每只松鼠分得()个。

2.你能把15个○平均分成几份?

自己试着分分看,然后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把15个○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

把15个○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

把15个○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

……

先通过讨论明确分的方法,再用学具分一分,再通过比较和交流,认识到15个圆片平均分成几份,要看几个几是15。

3.完成“动手做”。

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活动,使学生知道:

拼长方形时,每排摆的小正方形要同样多,拼正方形时,横排和竖排的小正方形个数要一样。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第24页

 

思考与调整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四单元课题:

认识平均分第3课时总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内容:

教科书46、47页。

教学目标:

1.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

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比较、认识平均分不同分法的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同一情境从不同角度说明分法。

教学准备:

12根小棒,10个圆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学情预判:

学生可能对平均分的两种分法在表达上有些模糊,因此学生在开放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两种分法的内在联系,准确而深刻地把握平均分概念的本质含义。

一、情境导入

谈话:

小军和小红把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小组交流讨论,得出不同的分法。

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1)先确定每几支分成一份,还是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

(2)如果先确定每几支一份,你打算每几支一份地分?

(3)如果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你打算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几份?

根据讨论的结果再进行操作。

二、探究交流

1.自主探索,请学生上教台示范分法。

(说清楚每种分法的过程以及结果所表示的意思)

(1)每份3支,分成4份。

(2)每份2支,分成6份。

(3)每份4支,分成3份。

(4)每份6支,分成2份。

(5)每份1支,分成12份。

(6)平均分成4份,每份3支。

(7)平均分成3份,每份4支。

(8)平均分成2份,每份6支。

(9)平均分成6份,每份2支。

(10)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支。

2.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每一份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摆一摆,再填一填。

(1)10个圆片,每2个一份,分成了()份。

(2)10个圆片,平均分成5份,每份()个。

先动手摆一摆,得出结果后,再填空。

交流:

说一说操作的过程及结果,比较两次操作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引导学生思考,图中把几个同学平均分成了几组?

是怎样分的?

让学生根据图意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2)认真完成填空,并集体订正。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自己看图思考:

图中把几个菠萝平均分成了几份?

你是怎样分的,请学生到前面来说一说。

(2)8个菠萝,每()个一份,分成了()份和8个菠萝,平均分成()份,每份有()个。

(3)完成练习并校对。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看图理解图意,图中把几个苹果平均分成了几盘?

你是怎样分的,让学生根据图意说一说。

(2)独立完成题目,然后集体校对。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先完成第1小题,说说5堆一共有多少个,就是求什么?

(2)再完成第2、3小题。

(3)通过比较体会乘法和平均分之间的联系。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出示题目中的情境,小兔子在玩耍,小鸡在吃米。

老师问你们从画面上看到了些什么?

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呀?

(2)说说兔是怎样分的,从不同角度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小鸡又是怎样分的呢?

(4)这里不仅有除法知识,还利用到了乘法的相关知识。

(5)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全班交流,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不同方法,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的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不同,但结果每份都是相同的,这都是平均分。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第25页

 

思考与调整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四单元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第4课时总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5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知道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或把一个数量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读法和写法,根据实际问题准确列出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

除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小棒、教学。

光盘

教学过程:

学情预判:

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前面大量的平均分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和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

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

从这节课开始认识除法。

这个认识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

而又能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

在学习中,学生可能知道怎样列除法算式。

但对于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的算理并不理解,每个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清楚。

所以,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以前学习了加法、减法和乘法;你知道还有什么运算方法吗?

对,除了加法、减法和乘法还有除法,那么有谁知道除号的写法呢?

我给你们讲一下除号的来历,在很久很久以前阿拉伯人曾经用一条线表示除法,1631年奥特雷德在《数学入门》中用“:

”表示比或除,到了1760年克莱罗把前面两个表示除法的符号结合起来,形成了现在我们使用的除号。

上下两个圆点,中间一条短横。

我们请两位小朋友上黑板来写一下除号。

然后让学生自己编写几道除法算式。

教师结合以前学过的“分一分”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从而揭示课题。

二、探究交流

1.有趣的缆车。

(1)秋天到了,郊外的景色特别的漂亮,小朋友们一起去爬山。

到了山脚下有6个小朋友准备坐缆车上山,每辆车上能坐2人,要坐几车呢?

(出示例图)从例图中,小朋友们知道了些什么?

(2)小朋友说得很好,那么这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可以用摆图片的方法,老师要看看哪一组小朋友最聪明,想出的办法最多。

那么除了刚才小朋友们的这些方法,大家还有没有更加简单,更加方便的新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3)谁能结合这幅插图或结合图片来说说“6÷2=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4)引导学生理解6表示要分的总数,2表示每一份的个数,3表示3份。

知道总数和每一份的个数,求可以分几份我们用除法计算。

在这道例题里6表示一共有6个同学要乘坐缆车,表示要分的总数。

2表示已知每2人坐一辆缆车。

3表示需要乘坐3辆缆车。

也就是把6个小朋友按2个一份地分,分成了3份。

(5)书写除法算式时,要先写6,再写除号,再写2,最后写等号和3,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书写,注意除号就是减号的上下都加上一个点,不要写得太大。

学习除法的读法。

(6)同桌之间再次相互说一说,这道除法是怎样列出来的,表示什么意义。

2.小熊分苹果。

(1)小朋友们看书第48页的“试一试”,12个苹果,每只小熊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熊?

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除法,12÷3=4(个)。

(2)那么算式12÷3=4中12、3和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12表示一共有12个苹果,3表示每只小熊分3个,4表示一共可以分给4只小熊。

小组之间相互说说这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小朋友分组。

(1)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每组多少人?

你们是怎么思考的?

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思,动手分一分,

再次感知,可以在小组内实际操作分一下,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来体会。

(2)学生说出各种方法如:

我用小棒分一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根。

说明每组2人。

(3)我们除了用摆小棒的方法还可以到用刚刚学会的除法算式来解答,怎么算呢?

体会6÷3=2表示把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份,每份2人。

(4)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5)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除了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还有别的吗?

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除数乘商等于被除数。

这些关系我们以后还会学到。

三、反馈完善

1.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完成后予以评点。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叫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10÷2=5表示什么意思。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算式中的每个数各表示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根据一幅图解决的两个问题,再独立完成填空。

然后交流。

说说每道算式的实际含义。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全班齐读,指明说说每一道题中被除数、除数、商分别是几。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除号和除法,学会了列除法算式,知道了碰到“每几个一份地分”和“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还知道不懂的小组间可以相互商量,相互交流。

还可以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帮助解决或者问老师。

2.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第26页

 

思考与调整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四单元课题:

练习八第5课时总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52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能根据题目要求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2.让学生知道把一个数量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并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同一种平均分的结果可以列出不同的除法算式。

3.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自由的合作交流,小组间合作、交流、研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从不同角度观察情境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准备:

10根小棒、12个圆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数学家族的一个新朋友,小朋友们还记得吗?

对了,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除法,谁能写出一个除法算式?

那么谁能说一下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2.下面请小朋友们根据老师的要求写出除法算式。

被除数是18,除数是3,商是6。

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6。

有24个苹果,每6个一盆,可以分成几盆?

15个☆,每5个摆一堆,可以摆几堆?

15÷□=□

24个△,每6个分一组,可以分几组?

□÷4=□

18个□,平均分成3堆,每堆有多少个?

□÷□=□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1题。

(1)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除法,它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书51页第1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份,你们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用除法:

10÷5=2。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也是用除法:

10÷2=5。

(2)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两道除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这两道除法算式的被除数都是10。

它们的除数和商不同,正好换过来了。

(3)那么为什么两个算式的被除数都是10?

第一个算式为什么用5作除数?

第二个算式用2作除数呢?

因为总数都是10。

因为第一题是每份5根,让我们求分成了几份,所以除以5。

而第二题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除以2。

原来把一个数量,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知道一个数量和每份分多少,求分成了几份都可以用除法,它们都是平均分,同学们明白了吗?

2.完成“练习八”第2题。

(1)出示题目,小组讨论,可以用圆片代替,你们能把这些棉桃平均分吧?

交流得出:

12个棉桃每3个一份,分成了4份。

还可以把12个棉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2)这里的分法有许多种,这时教师应该在充分肯定学生的思考结果的基础上把重点集中在书上的两种分法上。

说好了平均分的过程后,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说平均分的过程与实际含义联系起来。

(小组交流)

列式解答。

4.完成“练习八”第4题。

学生说图意,思考:

把10条金鱼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小组讨论后,大组交流。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6题。

(1)理解图意,3个花坛,每个花坛栽6棵花,一共有18棵花。

(2)说说每道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完成填空。

(3)交流,说说每道题的含义。

(4)同一幅图,为什么可以列出乘法,也可以列出除法?

(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完成“练习八”第7题。

你能说出几道算式?

一生提问题,另外的学生列式解答。

并说说算式的意义。

3.完成“练习八”第8题。

你是怎样填的?

说说不同的方法,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4.学校生物园里有18只兔子,把它们送到笼子里要求每只笼子里兔子的只数相等,可以怎么关?

5.完成“思考题”。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交流怎样画的,看看是不是符合题目的要求。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学会了根据一幅图的意思列出不同的除法算式。

知道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所表示的意义。

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还有那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第27页

 

思考与调整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四单元课题:

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6课时总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内容:

教科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乘法口诀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2.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会用旧的算法去探索新知识的策略。

教学重点:

掌握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除法算式想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学情预判:

用1~6的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学习时除法算式可能会很熟练,但在计算时会很慢、计算容易出错。

所以在教学前应加强乘法口诀各种变式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引导:

上一节课小朋友们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平均分的问题,今天森林小学二年级的大象老师又教新的知识了,小朋友想不想认真去学呀?

要想学好今天的知识一定要认真听哟!

2.课前热身:

按顺序背出1~6的乘法口诀。

(可以让学生按照顺序背,开火车背,拐弯背,倒着背。

3.既快又对地做下列题目。

二()得八三()十二

()×2=83×()=12

二、探究交流

1.教师引导:

小朋友,你们喜欢哪些体育运动?

学生回答后再问:

你们喜欢乒乓球吗?

老师也非常喜欢乒乓球,我这里还有一条有关于乒乓球的题目。

8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

这道题该用什么方法解决,为什么,请小朋友相互讨论一下。

2.学生解决问题(8÷2=4组)后问:

你是怎么想到的呢?

请小朋友根据你们的实际情况讨论一下,想一想你们小组是怎样要求的。

交流方法:

①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的方法;②想8里面有几2;③用口诀二(四)得八……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选择出又快又准的方法。

3.12÷3、10÷5等于几?

可以怎么想?

可以用哪句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既可以帮我们算乘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求除法除数是几就可以想有关几的乘法口诀。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学生观察乘法口诀和两道算式,找出关系,说一说怎样想到这句口诀的,最后说一说每一组有什么共同特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完成,你是怎样计算的?

每组三道题有什么异同?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风车上外面几个数都除以中间一个数。

可以先一起背2、3、4的口诀,再同桌互相说结果。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口算比赛。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引导学生看清题意,从图上知道一共有12个桃,猴子4天吃完这些桃,求平均每天吃多少个?

想想应怎么做。

互相说一说。

(求平均每天吃多少个,就是把12个桃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有多少个,可以用除法算出结果。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分排球与前一题相仿,说说题目意思,再想想怎么做。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或者体会。

还有什么不懂或觉得困难的地方吗?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第28页

 

思考与调整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四单元课题:

练习九

(1)第7课时总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内容:

教科书55~56页第1~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熟悉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用6以内的乘法口诀正确地口算相应除法的商;能根据口诀或乘法算式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