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文言断句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9611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文言断句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文言断句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文言断句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文言断句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文言断句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文言断句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文言断句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文言断句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文言断句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文言断句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文言断句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文言断句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文言断句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文言断句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文言断句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文言断句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文言断句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文言断句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文言断句新人教版

课时跟踪检测(四)文言断句

一、考点针对练

1.(2017·西安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尹直,字正言,泰和人。

景泰五年进士。

改庶吉士,授编修。

成化六年上疏乞纂修《大明通典》,并续成《宋元纲目》,章下所司。

十一年迁礼部右侍郎,辞,不许。

丁父忧,服除,起南京吏部右侍郎,就改礼部左侍郎。

二十二年春,召佐兵部。

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诏从之,命都御史屠滽往。

贵州镇巡官奏苗反,请发兵,廷议将从之。

直言起衅邀功,不可信。

命官往勘,果无警。

是年九月改户部兼翰林学士,入内阁。

逾月,进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B.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C.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D.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解析:

选A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准确地断句。

在此基础上,结合句中的“为”“曰”“即”等虚词和“我”“也”“大臣”等名词进行判断。

A项符合语法规律且与文意相符。

[参考译文]

尹直,字正言,泰和人。

景泰五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官编修。

成化六年,上疏请求编修《大明通典》,并且续写完成《宋元纲目》,文书下发到管辖的部门进行审理。

成化十一年,提升为礼部右侍郎,他推辞不就,不被允许。

遭遇父亲去世服丧,丧期满,起用为南京吏部右侍郎,就地改任礼部左侍郎。

成化二十二年春天,被召回朝廷辅佐兵部。

占城王古来被安南逼迫,离开国家前来请求援助。

讨论此事的人打算送他回去,尹直说:

“他走投无路来归顺我们,如果驱逐使他回国,就等于杀了他。

应该派遣大臣马上询问他,再权衡合适的方法处置。

”诏命听从他的建议,命令都御史屠滽前去。

贵州镇巡官奏报苗族造反,请求发兵,朝廷议论打算依从他,但尹直说这是挑起事端邀请功赏,不能听信。

命令官员前去考察,果然没有敌情。

这年九月,改任户部兼翰林学士,进入内阁。

过了一个月,晋升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2.(2017·邯郸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

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

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高帝曰:

“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

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解析:

选B “下邳”“留”“陛下”均为名词,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断开,据此排除选项即可确定答案。

[参考译文]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

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

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

高帝说:

“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

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

”张良说:

“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

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

”于是封张良为留侯。

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

3.(2016·河北石家庄二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永徽五年,丁母忧解。

明年,薛元超起授黄门侍郎,兼检校太子左庶子。

元超既擅文辞,兼好引寒俊,尝表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等十余人,由是时论称美。

后以疾出为饶州刺史。

三年,拜东台侍郎。

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嵩州,旧制流人禁乘马,元超奏请给之,坐贬为简州刺史。

岁余,西台侍郎上官仪伏诛,又坐与文章款密,配流嵩州。

上元初,遇赦还,拜正谏大夫。

三年,迁中书侍郎,寻同中书门下三品。

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B.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C.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D.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解析:

选D “诸藩酋长”意为各个少数民族部落的酋长,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C两项。

“元超以为”是完整的主谓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B项。

[参考译文]

永徽五年,为母亲守丧解职。

第二年,丧期未满就起用为黄门侍郎,兼检校太子左庶子。

薛元超擅长文辞,又喜好引进寒门有才能的人士,曾经上表举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等十多人,由此被舆论赞美。

后来因病离京任饶州刺史。

三年,授为东台侍郎。

右相李义府因为获罪被发配流放到嵩州,按照旧制,被流放的人不许乘马,薛元超上奏请求给他马骑,因此获罪贬任简州刺史。

一年以后,西台侍郎上官仪被杀,薛元超又因和他有文章往来关系密切,被发配流放到嵩州。

上元初年,遇赦回来,拜授正谏大夫。

三年,升任中书侍郎,不久被提升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当时高宗驾幸温泉打猎,诸番酋长也都拿着弓箭跟从。

薛元超以为既然不是同一族类,很叫人担忧,上疏竭力谏阻,高宗采纳了。

4.(2016·江西红色七校二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起(周执羔)知眉州,改夔州,兼夔路安抚使。

夔部地接蛮獠,易以生事。

或告溱、播夷叛,其豪帅请遣兵致讨,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B.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C.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D.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解析:

选D “焉”字用在句尾,明显不对,排除C项;“一兵”作“不可得”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项;“夷人”在句中充当“自是皆惕息”的主语,不能作“以献”的宾语,排除A项。

[参考译文]

起用(周执羔)担任眉州知州,(又)改为夔州知州,兼任夔路安抚使。

夔部辖地连接不开化的獠族,容易发生事端。

有人报告溱、播地的夷人叛乱,那里的豪门首领请求派兵去讨伐,周执羔对豪门首领说:

“朝廷任用你做长官,现在这一带骚动,责任该谁负责?

能尽力就饶恕你,一个兵也不派。

”豪门首领害怕,斩了叛乱的人的头献来,夷人从此都恐惧屏息。

5.(2016·河北五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

万历十一年进士。

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

征授刑科给事中。

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

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

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

问达力请停止,不纳。

俄陈矿税之害,言:

“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棰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

已,巡视厂库。

故事,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

(选自《明史·张问达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棰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B.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棰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C.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棰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D.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棰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解析:

选B 解答本题,应先理解句子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结构等断句。

“辄敢纠弹郡守”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结构,后面的“甚”与“且”连用,表更进一步,所以在“郡守”后停顿,排除A项;而“甚且纠抚按重臣”是一个结构完整的句子,所以停顿应该在“重臣”之后,排除C项;“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中“辈”是一类人的意思,应在“辈”后停顿,排除D项。

[参考译文]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

万历十一年进士。

先后任高平县、潍县的县令,有好的政绩。

征召授官刑科给事中。

宁夏打仗时,请求全部免去全陕拖欠的赋税,皇帝答应了。

服满父亲的丧期后,起用任原职,担任工科左给事中。

皇帝正在营造两座宫殿,宦官为更多侵吞公家财产,又兴建其他工程。

张问达极力请求停工,皇帝不采纳。

不久陈述收取矿税的弊病,说:

“宦官一旦奉了皇帝的命令,动辄敢于检举弹劾地方长官的过失,甚至还弹劾巡抚、按察使等重臣。

而孙朝所带领的程守训、陈保之流,竟达到将朝廷任命的官吏鞭打致死,毁坏房屋,挖掘坟墓的地步。

如果一个都不查究审问,将怎样安抚全国各地的怨恨啊!

”主持山东的科举考试,上书陈述沿途见到的饥荒及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形,请求赶快废除全国的矿税,都没有答复。

不久,巡视工厂库房。

过去的惯例,让商人采办内府的器物,都要商人签名然后送进去,称他们为佥商。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率教,陕西人。

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率教受知于经略袁应泰,擢副总兵,典中军事。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

B.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

C.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

D.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

解析:

选B “延绥参将”是官职名,表示赵率教曾经做过的官职,不应断开,排除D项;“已”在这里表示“后来,过了一些时间”,应与后面的具体事件“劾罢”断开,排除A、C两项。

[参考译文]

赵率教,陕西人。

万历年间,他做过延绥参将,屡建战功。

后来,受人弹劾被罢了官。

辽东战事紧急,朝廷发布诏书让被罢官而养有家丁的将领带兵到前线立功。

率教得到经略袁应泰的赏识,被提升为副总兵,掌管中军的事务。

二、高考综合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

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

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

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

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

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

建中三年,徙东道。

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

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

“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

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

”耽曰:

“是何谓邪?

朝廷有命,即为帅矣。

吾今趋觐,得以君俱。

”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

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迁义成节度使。

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

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

“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

”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

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

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

帝然之,不用也。

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

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

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

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山且,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

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

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

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解析:

选D “急诏至”的意思是紧急诏书来到,是一个完整意思,不可分割,排除B、C两项;“以泽代耽”的意思是让樊泽代替贾耽,结构对应,且含有人名,不可分割,排除A、C两项(“见代”中“见”的意思相当于“我”,所以不能与“吾”划分在一起,据此也可排除A、C两项)。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解析:

选C 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

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

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

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

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

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解析:

选D 不是别人来向他请教,而是他向别人请教。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译文:

 

(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译文:

 

答案:

(1)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

(关键词:

“故事”“以”“优诏”)

(2)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所图谋。

(关键词:

“畋”“从……”“往往”“畏”)

[参考译文]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

天宝中期,通过明经考中功名,补任临清尉。

河东节度使王思礼让他暂代度支判官一职。

多次提升后,做了汾州刺史,在那里一共治理七年,在行政上取得了卓异的成绩。

下诏授予他鸿胪卿一职,兼任左右威远营使。

不久做了山南西道节度使。

梁崇义在东道造反,贾耽进驻屯扎在谷城,攻取了均州。

建中三年,调任东道。

德宗在梁州,贾耽让司马樊泽去梁州奏事。

樊泽回来后,贾耽大摆酒席会见诸将。

一会儿有急诏送到,诏书中让樊泽代替贾耽的职务,召樊泽做工部尚书。

贾耽把诏书放在怀中,像刚才一样饮酒。

酒席散后,把樊泽叫过来说:

“诏书中让你代替我,我将要准备行装了。

”命令将吏们拜见樊泽。

大将张献甫说:

“天子流亡,樊泽用兵是以您的命令拜访皇上所在的地方,如今樊泽却谋划您的军权,在您的地盘谋取利益,可以说是对人不忠心。

军中将士心中不平,请让我为您杀了他。

”贾耽说:

“这是说的什么道理呢?

朝廷有命令,樊泽就是统帅。

我现在上朝,要你和我一起去。

”他带着张献甫一起走了,军中于是安稳下来。

不久做了东都留守。

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

后来调迁为义成节度使。

淄青李纳虽然被削掉了伪号,却暗中藏有奸谋,希望找机会实现。

李纳的数千士兵从行营回来,路过滑州,有人说让他们住在城外,贾耽说:

“与我相邻,为什么要怀疑他们,使他们暴露在野外?

”命令住在城里的旅馆中,在房屋的走廊上宴请他们,李纳的士兵内心都信服贾耽。

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所图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的职务兼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被封为魏国公。

经常认为地方统帅缺少,应当让天子来任命,如果在军中谋求,那么下层士兵人心向背,人心不安。

皇上认可他的话,但没有采用。

顺宗即位,升迁为检校司空、左仆射。

当时王叔文等人干预朝政,贾耽很担忧,多次称病乞求退职回乡,不被允许。

死后,享年七十六岁,被赠予太傅这一职务,谥号叫元靖。

贾耽非常喜爱读书,到老之后更加勤勉,尤其通晓地理。

见到四面八方的人与出使外族的人,一定会向他们询问当地风俗,所以天下的地方物产、山川平坦崎岖的状况,一定会深入探究清楚。

他度量很大,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不喜欢评价别人。

做宰相十三年,虽然安危大事方面没有成就,然而检点自身、做事严格,这是他的长处。

每次回府,对待宾客没有一点厌烦,家人亲近他,看不到他的喜怒。

世人称他德行淳厚有规矩。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

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尤精《礼》、司马《史记》。

擢明经第,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

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

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为亚献①,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

玄宗即位,迁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封舒国公。

母丧解,诏州刺史薛莹吊祭,赐物加等。

庐墓左,群鹿犯所植松柏,无量令毋捕杀之,但号诉曰:

“山林不乏,忍犯吾茔树耶?

”自是群鹿驯顺,不复枨触。

无量为终身不御其肉。

丧除,召复故官。

开元五年,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坏,姚崇建言:

“庙本苻坚故殿,不宜罢行。

”无量鄙其言,以为不足听,乃上疏曰:

“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②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

”帝是崇语,车驾遂东。

无量又上言:

“自古受命之君,必兴灭继绝,崇德报功。

故存人之国,大于救人之灾;立人之后,重于封人之墓。

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咸得承袭。

”帝纳其言。

初,内府旧书,自高宗时藏宫中,甲乙丛倒,无量建请缮录补第,以广秘籍。

天子诏于东都乾元殿东厢部汇整比,无量为之使。

因表闻喜尉卢僎、江夏尉陆去泰、左监门率府胄曹参军王择从、武陟尉徐楚璧分部雠定。

卫尉设次③,光禄给食。

又诏秘书省、司经局、昭文、崇文二馆更相检雠,采天下遗书以益阙文。

不数年,四库完治。

卒,年七十五。

帝闻悼痛,赠礼部尚书,谥曰文,葬事官给。

(节选自《新唐书·褚无量传》,选入时略有删改)

[注] ①亚献,祭祀时第二个献酒称“亚献”。

②绝世,断绝禄位的世家。

③设次,设置帐篷,供临时居处。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刻意坟典       刻意:

潜心致志。

B.擢明经第擢:

提升官职。

C.故存人之国存:

保全。

D.以广秘籍广:

扩充。

解析:

选B “擢”,这里是“高中”之意。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B.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C.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D.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解析:

选B 从语法上考虑,“宜悉”都是副词,后面一定跟一个动词,因此,不可能在“宜悉”后断开,先排除A、C;再从句式上判断,“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为并列的几个短句,不能破读,再排除D。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褚无量学问渊博。

他少年时跟随沈子正、曹福学习经学,专心攻读,尤其精通《礼》和司马迁的《史记》,并凭借对《礼》和《史记》的精通被提拔为官。

B.褚无量心地仁慈。

在墓旁构筑小屋守丧期间,群鹿冲犯他种植的松柏,他下令不要围捕猎杀,以后群鹿也不再前来触犯松柏,为此他终生不再吃鹿肉。

C.褚无量敢于直谏。

在太庙坍塌的情况下,姚崇执意提出不改变皇帝到东都的行程,褚无量反对姚崇的建议,并劝谏皇帝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灾异。

D.褚无量注重文化典籍的修订。

唐高宗时藏入宫中的旧书,次序杂乱无章,他建议请人整理誊写,补订次序,扩充珍贵的典籍,为此事的主管官员。

解析:

选A “并凭借对《礼》和《史记》的精通被提拔为官”有误,据原文“擢明经第,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精通《礼》和《史记》只是褚无量“擢明经第”其中的一个条件,“被提拔为官”是他“擢明经第”后“除”和“迁”的必然结果。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

译文:

 

(2)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咸得承袭。

译文:

 

答案:

(1)褚无量认为这不符合礼制因而坚决劝谏,当时左仆射韦巨源支持祝钦明,因此褚无量的建议被搁置。

(2)希望陛下到东都时,录用唐初到现在已经绝嗣的功臣世家,即使旁支子孙,(也)都能够继承禄位。

[参考译文]

褚无量,字弘度,是杭州盐官县人。

少年时跟随沈子正、曹福学习经学,用心研读古代典籍,尤其精通《礼》和司马迁的《史记》。

高中明经科,授予国子博士,升任司业兼任修文馆学士。

唐中宗将要到南郊祭祀天神,下诏确定仪式规范。

当时祝钦明、郭山恽提议皇后第二个敬酒,褚无量认为这不符合礼制因而坚决劝谏,当时左仆射韦巨源支持祝钦明,因此褚无量的建议被搁置。

唐玄宗即位,无量升任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被封为舒国公。

母丧去职,诏令州刺史薛莹吊唁祭奠,赏赐的物品超出一个等级。

服丧期间在墓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