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9865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docx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

初中体育与健康“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如何根据我校的实情和体育教育的现状,进一步深入地实施新课程,帮助学生构建学习模式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依据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原则,不断摸索,不断改进,逐步形成了重视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习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多种教学资源交互支助学习为基础的“导学-自学-助学”三维互动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此,本文将近两年来我们对这方面的认识与实践,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归纳并阐述。

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更多同行的关注,以促进学校体育更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学法指导、自主学练、发展创新、教学模式

1、前言: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创新人才是现代教育培养的教育目标,倡导人的主体性发展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与空间,不要给学生规定统一的要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研究性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身心的锻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就是教学生学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练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指导,最终实现目标。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必须明白,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在于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我们针对学生对传统体育教学缺少兴趣,学生以教师为中心,缺乏提出自我目标和追求新目标的动力机制,体育课中出现消极被动局面而对此进行了体育教学改革尝试。

逐步形成了“导学-自学-助学”三维互动的体育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打好体育基础,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更有利于学生去探索、创新。

为了这一目标,本人从2002年9月开始对“导学-自学-助学”三维互动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2、研究背景:

2.1在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的现在,自主学习已得到人们的认可,新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如何在实践中进行还缺少较为明确的答案。

2.2当前,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仍多以技术教学为中心,学生缺乏提出自我目标和追求新目标的动力机制;教学偏重教师一方,过多地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效果偏重学会知识与技能,而忽略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提高。

2.3学生在严密的组织下,缺乏自主学练的时空,没有思考、探索和创新的余地,学习气氛沉闷,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因而自主学练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2.4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二十一世纪,决定了学校体育必须给学生以获取知识、利用知识并进行创新的方法与意识,让他们去获得一生生存和奋斗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引起了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5我校是一所教育设施现代化的学校,学校把如何培养人才,培养高素质特别是具有学校的系统工程来抓,所以,建构以“导学-自学-助学”三维互动体育教学模式,对实施新课程有着积极的意义。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采用了多方位的综合性研究方法。

二年来比较系统地对本校七年级六个教学班的体育教学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

3.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100多篇(份、本)并进行了分析研究。

3.2,通过横向与纵向进行对比,有无显著差异。

3.3测评法:

通过对比性研究,对研究班与对比班的各单项进行测试,进行科学的评定。

3.4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根据实践情况随时调整研究方案,逐步形成了了重视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习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多种教学资源交互支助学习为基础的“导学-自学-助学”三维互动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本校“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概述

4.1“导学-自学-助学”模式表述及其内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它是一种教学思想或理论的具体化、过程化。

根据教学模式内涵和构建的理论要求,该教学模式具体表述为: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育者引导学习为前提、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交互手段支助学习为基础的‘导学-自学-助学’三维互动教学模式”,简称为“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

因导学、自学、助学三者都是围绕“学习(Learning)”这个核心展开的,所以这一模式可简称为“3L教学模式”或“三学模式”。

“3L”中的L是核心,“L”既是Learner,即学生,体现学生学习为中心,又是Learning,即学习,体现“导”、“助”活动围绕学习这个核心展开。

4.2“导学-自学-助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在本框架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其“自学”的含义是学生借助一定的指导和支持、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学习过程,其对应的实施主体是学生。

这里的“自学”包括“自主设计、自主发展和自主创新”三个层次。

“教育者引导学习为前提”,说明了教育者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其含义是教育者引导学习过程、注生学生学法指导、启发学习思维,其对应的实施主体是教育者,包括“目标引导、集中辅导、个别指导”等三方面的内容;

“多种教学资源和手段支助学习为基础”,突出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应用环境,其含义是学生学习的课堂学习、生活环境、校外体育及各种诸如媒体等资源的多种方面整合而成的支持服务系统,包括“资源支助、同学互助、外界帮助”等三方面。

“导学-自学-助学”是一个三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其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中心,教师通过学法指导来引导学习为前提和关键,多种教学资源支助学习为基础和支撑,使学生能够达到人才培养培养目标的要求。

5、“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我校施行“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完全基于“主体性教育理论”、“混合学习理论”以及“教育信息技术理论”。

5.1主体性教育理论

人的主体性主要指人在一切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学习特征。

它是人区别和超越其它动物的标志,它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主体性是人全面发展的一个核心,包括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三个基本的本质特征。

人的主体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通过教育、实践和交流形成的。

该理论要求教学形式发生变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由“单一性”转变为“多样化”。

5.2混合学习理论

混合学习理论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后形成的一种新的学习理论。

其要义在于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理论的融合,多样教学媒体的综合,多种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及多种学习方式的混合。

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育者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混合学习的本质,是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

5.3教育现代化理论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尤其对改善和发展教育者的教和指导学生的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教育现代化理论不仅仅适用于体育教育本身,它对现代开放教育实践中教育理论、教育关系、教育形式、以及教育方法等等都带来了一场变革和创新。

5.4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学习者要具有高度的学习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学习的能力,衡量自主学习的三个指标是:

学习目标的建立、学习方法的掌握及学习评价的实现。

自主学习者分为高自主性学习者和低自主性学习者,高自主性学习者具有自我激励的能力,知道怎样通过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能够长期评价、量规自己的学习成就;低自主性学习者难以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难以掌握学习方法和进行自我学习评价。

这一理论阐明了学习者的自觉意识和能动作用在构建自主学习模式过程中的重要性,给出了自主学习模式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标准。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学生只有在自主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的熏陶下、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才可能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观念,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适合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实现学习效果评价。

体育教育不仅要完成专业知识的教育功能,而且要帮助学习者完成从“自由学习”到“自觉学习”再到“自主学习”这种学习观念的转变,把他们培养成为高自主性的学习者。

这不仅是体育教师在帮助学生建构自主学练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也是保障实现开放体育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重要环节。

6、“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研究要点

6.1更新观念。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

"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

"

在体育教学中目前仍有不少教师在追求学生服从命令、步调一致的机械操练。

这种"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导致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大大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以上情况,首先,体育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强调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同时也努力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炼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自主学练的认识和兴趣,使学生在自我追求中,借助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加大了“要我学”向“我要学”“我会学”的转化力度。

6.2重视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仅是“学会”,而更重要的是要“会学”。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大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练的方法。

也只有通过授予学生自学之道,求知之法,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钻研、去思考、去实践,才能使学生在主动中获得发展,这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3注意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

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根本原则,注意培养学生自主设计、自我控制、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为重点,通过教师的观察、提问、了解学生的自我发展,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做出综合的等级评价,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纳入了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提高学习兴趣,改变以往只重视教师评价的方法。

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

6.4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空间

在体育教学中,能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得到充分的满足,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了一种以创新的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

帮助学生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创设了一种师生心理相触,民主交往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体育,提高了教学效率。

6.5加强区别对待

在教学中,避免了"一刀切"和"齐步走"的做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区别对待。

6.6把培养锻炼能力与发展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克服了依附思想,加强了对学生的领、扶、放,有利地促进了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6.7课上课下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体育课上,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自我学练中掌握和改进学习方法,使学生对所学、所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情况,并运用到了课外体育中去。

6.8提倡创新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尊重和鼓励学生在锻炼中的创新行为。

7、研究的措施

7.1注重对学生学情调查与分析,寻求分类指导

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条件,乃至于学习者的心理、行为、学习效果都存在很大变数。

面对这些不同群体的学生,要引导和帮助他们构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有效的自主学习模式,就必须充分了解他们的现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分类指导。

因此,我们在新生入学时由教师与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①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高体重、原毕业学校等。

②学生学习的个人偏好、兴趣和选择何选项,以及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③学习所选选项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状况及先前的经验如何?

还需补充哪些基础知识与技能?

④学生的家庭情况、健康意识及与所学选项的相关度。

⑤学生体育运动的时间与文化学习、学校生活的冲突情况如何?

⑥学生自主学习的身体条件、知识与技能条件、思维与意识如何?

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对他们进行分类指导:

依据学习者选择专业的目的的不同,大体上可将学习者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学习兴趣型,即出于对体育的个人偏好;二是外部原因要求型,如评三好学生要求,初中升高中体育考试的要求等;三是应家庭、老师的要求,为获得他人认可型。

无论哪一种目的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均都给予积极的鼓励。

但第一、二种类型的学习者(约占62.6%)的主观意识更加明确、学习态度更加主动,他们迫切希望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提高自身的身体健康水平以适应社会竞争的要求,对体育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性持热情欢迎的态度,学习态度非常认真,能动性较强。

因此,主要关注他们学习热情的持久性,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第三类学习者(约占37.4%)通常不属于学校里的优势群体,学习态度往往比较被动,学习热情不高,因此,更多地关心他们的人生态度,充分利用体育对人的影响,注重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和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化被动为主动。

7.2改变教学关系,推进学生自主设计

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是师生交往、互动的关系,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教是前提,学是目的,教师的教最终落实到学生学上,教师怎样教直接影响学生怎样学,教师的教法不同,学生的学法就不一样,获得的情感体验和知识的意义就不同,教师只有“导之有方”,学生才能“学之得法”,才能由爱学而入境,会学而晓理,乐学而动情,活学而益智,最终达到“不需要教师教而进入‘自求得之’”的境界。

在导学方面,教育者只有转变观念和角色,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发挥引导、指导、辅导作用。

这里的“引导”,是指教育者应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引导人,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并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学习策略和途径;这里的“指导”,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认知的能力;这里的“辅导”,是辅导学生利用各种便利手段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

具体有目标引导法、集中辅导法、个别指导法等。

7.3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开展课改实验以来我们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改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7.3.1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自主学练,使学生爱学。

学生年龄阶段不同,其自身差异和心理特点不同,如:

有的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等。

因此,就根据学生这些特点来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主动参与学习。

例如:

有的教师针对大部分学生都有好说、好动的特点,让游戏伴随学生度过快乐的时光,每节课都设计一两个学生钟爱而又和所学知识紧密结合的游戏,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轻轻松松就学到了知识;有的老师根据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利用一些奇人、奇事、奇理、奇情编辑故事或设计情境,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对学习兴趣和对问题的探索研究,从而获得知识,培养了能力;针对学生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安排一些选择性的活动,如:

投掷教学,常见的练习形式是学生分成两队,面对面投掷,这样的练习学生很快会感到疲劳,采用选择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自主选择练习的器材和场地,体力强、力量大的学生,可选择铅球;体力弱、力量小的学生,可选择实心球、小沙包、手榴弹等;喜欢投准的学生可选择配有目标装置的器材。

这样选择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时空。

7.3.2着眼学生发展,强调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

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了这一精神,动脑筋,想办法,指导学生去用多种形式学习方法来进行自主学习,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培养他们综合能力的有创意性教学。

例如:

耐久跑教学既枯燥,又累人。

于是就想尽各种办法,来突破这个难点,使学生爱学、会学。

先让学生去设想如何来进行耐久跑,学生就说几种跑的方法,教师再告诉学生可采用的如花样跑、图案跑、追逐跑、变速跑、越野跑、情境跑、定向运动及和各种球类结合的跑等的方法,再让他们选择各自喜欢的跑的方法进行练习。

这样,不但使学生把很累人的耐久跑在较为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判断力,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深深感到,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内在潜能很大、乐于与人进行交流与协调,需要老师去发现、去挖掘、去培养。

7.3.3针对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学生乐学。

学生素质的形成,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完成的,由于生理条件、智力水平、基础知识、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及成长过程的不同,学生个性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形成了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局面,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如果用统一规划的教育来培养他们,则会使一些“尺有所短”的学生抑其长而补其短,也使“寸有所长”的学生失去发展个性特长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但不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发展的不同,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超长,也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见短。

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

例如对在某些方面超长的学生,发放特殊的“绿卡”,允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探索,甚至可以让他们当小老师并给同学提供友情赞助,减免他们的常规性的检测,给学生留下广阔的发挥优势的余地;对在某方面见短的学生,更是倍加关心和爱护,保护他们的自尊,建立他们的自信,给他们创造比一般同学更多成功的机会,在各方面给他们提供便利,如在测评上对他们给予更大的选择空间,让他们自己选择时间、方式、方法,对测评结果感到不理想,还可以选择多次复试,直到满意为止。

这样,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

7.3.4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探究性教学,使学生活学。

过去,教师们往往把自己局限在课堂、教科书的小圈子里,就知识与技能学知识与技能,就教科书说教材,使得学生学习空间小,知识面窄,技能单一,影响了学生发展,实施课程改革以后,教师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突破了教材就是样本,课堂是学习唯一场所的观点的束缚,树立了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的生活,着眼学生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面向广阔社会生活,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扩展学习的空间,进行创造性地教学,例如:

经常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人们关心的热点设计一些带有探究性的问题,如上篮球一课,问学生:

“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学打篮球”等等。

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加深了对生活的体验,使他们更加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所应用的改进教学方法的主要策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推动自主设计。

“自主设计”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实际情况,有效地选择专项、选择课程、选择学习资源、选择学习方式和方法,来设计自己的学习全过程,最终很好的完成学业,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②促进自主发展。

自主发展较强适应力的获得来自于学校通过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完善的学科基础知识,以及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养成的终身学习能力。

③促进自主创新。

主要培养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自觉主动的学习积极性;独立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包括善于搜集资料、分析、记录和整理资料);独立学习的习惯;进行小型而又简易的探究性、验证性实验能力。

帮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培养他们创造性能力。

7.4调整课程结构,构建优良环境,帮助学生自我发展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单一接受式的学习为自主学练、合作、探究式学习,要通过调整课堂结构,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独占讲台、一讲到底的结构形式,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创造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的情境和宽松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的措施是:

7.4.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三带”进课堂。

民主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乐学爱学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要带着微笑进课堂,尊重每个孩子的人格与个性,努力实现从教学专制到教学民主的转变。

与此同时,针对儿童与生俱来的需要被人认可、被人欣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我们要求教师把激励、竞争带进课堂,用激励、竞争的方法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造一个个学生能展示成功的机会,学会赏识孩子,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大的获得成功的兴趣和愿望,产生更强的再创造的内驱力,去学习、去探索、去竞争,从而形成主动学习——体验成功——激发更大学习热情的良性循环,使学生不断发展,提高。

7.4.2广泛开发和利用课堂资源,增加学生自主体验的机会。

新课程还强调体验性学习,要求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这就需要有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的场景和环境,有活动、操作、实践、考察的地点和实体。

过去,学生能在课堂上听老师说,在教师的演示下去体验,因而这种体验自然是肤浅的,技能是单一的,缺乏创新的激情与活力。

因此,要求教师跳出过去那种把课堂看作是唯一授课场所,把教科书看作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把教师看作了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的狭隘圈子。

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身边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社会生活中去实践体验,获得丰富的知识和能力。

目前,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如:

教学生活化、操作化,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活动中体会体育的用途和趣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激活思维,解决问题,在具体实践中学会应用。

利用游戏,比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电视、网络、录像、小型体育竞赛、国内外重要赛事、家庭生活、社区活动等课外资源来学习体育,积累经验,培养兴趣,提高体育欣赏能力;还有把民俗的、乡土的等学生熟悉的体育运动引入课堂,作为课程资源,扩大学生体育运动选择面。

也有让学生自制运动器材,如用塑料瓶、易拉罐、纸盒、竹管、塑料管、金属丝、尼龙绳等各种物品,分别做成各种体育运动的器械,让学生边练习,边体会运动带来的快感。

还有紧密结合现代科技发展的现实,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从网上下载的信息材料成为学生在课堂上引证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在交流中大开眼界,增长知识。

7.4.3初步建立自主学练的课堂结构。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特长,又考虑到学生的自身要求,尽量安排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健身体育、娱乐体育和生活体育的内容,使学生在体验体育乐趣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和锻炼。

并为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气氛,设置因材施教的学练条件,建立“友伴结合”的学练小组,加强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研究体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我们初步建立了自主学练的课堂结构模式。

使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身的能力等方面自行制订出各自的学习目标,根据目标自主学练。

教师引导学生多沟通,多交流,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的。

7.4.4以学生健康为本,提供全方位助学服务

在助学方面,学校扮演着重要角色,切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全方位助学服务:

一是要组织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二是创造体育活动的互助学习的机会;三是为学生提供体育信息与资源;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竞赛、俱乐部活动、和助学服务;五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性的体育活动,充分利用社会体育资源;六是为学生提供体育运动的时间、条件、场地与器材。

为学生提供优质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