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5新课程理念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9891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5新课程理念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K5新课程理念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K5新课程理念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K5新课程理念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K5新课程理念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K5新课程理念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K5新课程理念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K5新课程理念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K5新课程理念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K5新课程理念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K5新课程理念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K5新课程理念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K5新课程理念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K5新课程理念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5新课程理念试题.docx

《K5新课程理念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5新课程理念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5新课程理念试题.docx

K5新课程理念试题

  一、新课程概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观,力图根治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概念的重建。

  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且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改进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如何走出课堂教学的误区

  1.新课程的"新"不在于教学设备的求新 2.新课程的"新"不表现为教学环节的多样化

  3.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给学生绝对的自由4.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对教师指导作用的限制

  经典真题回顾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名称中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D)

  A.教材B.因特网C.实验室D.师生关系

  【解析】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内隐方式呈现的课程。

隐性课程的特点主要有:

第一,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第二,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第三,隐性课程的影响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第四,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辩证统一;第五,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第六,隐性课程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

正是由于隐性课程的特点,要求在隐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

首先,优化学校的整体育人环境;其次,要特别重视学习过程;最后,通过隐性课程的实施,塑造与完善学生的人格结构。

D项符合题意。

  二、多项选择题

  课程标准对下列哪些内容没有作硬性的规定?

(CD)

A.课程目标、内容B.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基本标准

C.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和课时安排D.评价的基本标准和评价的具体方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程标准框架的了解。

2001年7月,我国首次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的18种课程标准,总体上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各部分。

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内容。

考生可从题干中的"硬性"一词入手,对凡是和硬性有关的项加以排除。

C项中我们知道,教师可以根据具体课的需要,调整"教学顺序",D项中"评价的具体方法"非课程标准的硬性规定。

  三、填空题

  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大致包括前言、_______、______、______、附录等各部分。

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过程与以及情感态度与三个方面。

  【答案】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技能方法价值观

  第二章新课程中教育观念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对于新课程,我们应该树立哪些教学观?

  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3.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二、新课程倡导哪些具体的学生观呢?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主体。

  二、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有两种含义:

一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二是作为一种课程领域。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三)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或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

  三、如何正确把握学习方式的变革

  首先,要积极推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要正确处理学习方式创新与继承的关系,防止将"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绝对化。

  最后,要灵活选择和运用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经典真题回顾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关注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以下学习方式中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悖的是(A)。

  A.接受学习B.自主学习C.探究学习D.合作学习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因此A项不符合题意。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应尽可能尊重(C)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

  A.教学内容B.教师C.每个学生D.每个人

  【解析】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此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试题

一选择

1    1983年提出面向(现代化)(世界) (未来)     

2    教育的个性化包含三层含义:

人性化 个性化  (学校的个性化) 

3    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孔子

4    美国心理学加德纳提出的理论是(多元智能理论)

5   教育的最高宗旨是 (培养人)    服务政治  发展经济   培养人   提高升学率

6   创新教育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    创新态度     创新方法   创新能力 

7   提出教育生活理论的教育家是(杜威)杜威  布鲁纳  布鲁姆  加涅

8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是(教学做合一)  

9   新课程回归生活最明显的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0  现代活动教育理论形成的心理学基础是(发生认识论)

11  主张教法要根据学法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叶圣陶   陶行知   赞可夫  苏霍姆林斯基

12  1992年第一次以国家课程身份出现在课程计划中的课程是(活动课程)

13  现代发现法的倡导者是(布鲁纳)  布鲁纳  奥苏贝尔 杜威  施瓦布

14、教学要志在学生发展和全面的理论根据是(A、主题教育理论  )

15、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形式的教学模式有:

支架式、认知学徒式、随机访取式和(D、抛锚式)

二、判断

1、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生要打好基础,即要学好主要学科(如语文、数学)(F )

2、中心教育不只是一种指导思想,而且要提供某种固定的教学模式(F )

3、现代教育是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但并不意味着必须让所有的儿童接受同一种教育(T )

4、“以人为本”是终身教育理论的精神内容(T )

5、培养学生学会创新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发明家(T )

6、教师起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F )

7、生活教育回归之时,也是教育真正走向振兴之日(T )

8、创新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多搞小制作、小发明活动(F )

9、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民主,但不能完全否定教师的权威作用(T )

10、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能统一起来的(F )

1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着内在的契合点(T )

12、今天大力提倡人文教育就是因为过去科学教育过头了,要让人文教育超过科学教育(F )

13、“教育即生活”并不是要在教育与生活之间划上等号(T )

14、今天的我国的活动课程也就是过去杜威主张的那种活动课程(F )

15、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所以我们主张建立无批评的学校(F )

16、先进的信息技术普及化将会导致教师职业的消亡(F )

17、陶行知在美国留学多年师从杜威并深受其影响,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并不是杜威理论的翻版(T)

18、尊重的教育要求尊重教师的个性(T )

19、发生认识论是建构主义思想的最主要的来源(T )

20、加德纳认为:

认为在多元智能结构中各种智能的地位是不平等的(F )

三、简答题

1、 创新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

1.)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2.)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由于热爱、追求、奋斗和奉献所形成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沉浸在那种境界里所产生的自觉思维。

     创新思维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

 3.)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技能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制。

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创新主体掌握和应用创新技法的能力,以及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

4.)创新人格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创新性人格为特征。

创新教育需要创新人格的生成,创新人格有利于创新性成果的产生。

2、 你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收到了哪些启示?

答:

(1)现实的教育必须现实生活的变化。

 

(2)教育应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发挥简化、净化和平衡的功能,应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融入现时的社会生活, (3)教育本身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更是儿童生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见够理想生活的活动。

3、 进行活动教育必须抓好哪些基本点?

答:

第一,活动教学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基本教学指导思想。

第二,活动教学倡导以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

第三,活动教学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

4、尊重的教育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

1)、尊重教育规律

尊重教育的一般规律,具体包括两条:

尊重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规律;尊重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规律。

前者又包括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教育要与政治经济相适应。

后者是指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

尊重教育规律,还包括在微观上尊重教育的特殊规律,即教育的具体规律,指存在于教育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活动之间的规律,如德育过程、体育过程、智育过程等的规律。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尊重的教育强调尊重教育深层的各个方面的规律,特别是教学规律。

2)、尊重受教育者

尊重受教育者,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对学生有正确的认识。

   其次,尊重学生的权利。

 

  再次,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最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

 

3)、尊重教育者

我们这里谈的教育者主要是指狭义的教育者——教师。

尊重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尊重教师的劳动。

其次,尊重教师的权利。

 再次,尊重教师的社会地位。

最后,尊重教师的个性。

  

4)、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自尊

尊重的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受教育的自尊,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意识到自己每一分成长的能力,并学会自我控制,对自己负责。

受教育者的自尊包括自律、自强、自信、自尊、自爱。

 

教育者的自尊,就是热爱生命、维护尊严、发展自己。

包括:

尊重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业;尊重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地位以及自己对尊严的恪守。

5、    如何处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的统一性?

1)、 “尊重的教育”是一种先进的理念

  “尊重的教育”是一种理念,并非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

它并不是像智育、德育、体育等各育一样是独立的教育形式,而是从观念上统领各育,指导整体的教育实践。

2)、平等是尊重的教育实现的前提

  尊重是一视同仁的,并无层次划分。

尊重的理念一旦根植于心,就会对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持尊重的心态,不应因被尊重者的年龄、背景等客观条件而改变。

3)、尊重不等同于放任

   尊重是有底限的,并非无边界。

尊重可以尊重一切生命个体,但并非纵容被尊重对象的一切方面。

它还有一个价值引导过程,要坚持尊重与要求相统一的原则。

尊重的教育既信任儿童的力量和能力,尊重他们的活动和活动成果,帮助与扶持他们,但也要把他们当作正在发展中的人来看,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这也是对人的终极尊重。

四、论述题

1、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新理念p263-265)

答:

(一)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智能领域。

 

(二)多元智能理论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学生智能的多维度发展。

 (四)多元智能理论将活动作为其促进智能发展的主要方法。

2、你认为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答: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观念决定行动,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培养的“传统”。

创新教育需要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的主动性。

创新注重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情感、人格及个性。

 

    创新教育需要教师具有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应有高尚的道德、教育的爱、对学生的责任感、丰富的知识结构。

   

(二)创新教育的实施原则

 1.个性化原则

   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才 。

  ②要谨慎地使用学生档案袋中的各项资料,并且对于同事所提出的其他意见,也要小心地采纳 。

  ③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

 

  ④要经常仔细地自我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别的学生上有差别。

⑤如按能力实施分组教学,要不断检视学生在分组中的位置,以便随时更动。

  ⑥要尽量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⑦在实施奖励时,务必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不可因学生来自不同种族、群体、社会阶层、男性和女性等而有不同的对待。

  ⑧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觉察到了自己在期望上有偏差,随时检视,随时修正。

2.自主性原则3.探索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   5.民主性原则 6.实践性原则7.启发性原则 

(三)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

  为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和创造各种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一项自觉选择与行动。

 以训练发散思维来培养青年人的创造力。

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在课程的设计、社会实践活动中,都要渗透创新教育的要求,处处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五)解放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应有的自由支配时空,确保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个性的生成,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作为教育目标。

 

(六)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吸收、记忆、理解、运用、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科之间知识的交*、渗透与融合。

设立相应的综合课程,通过综合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了解各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从多维的视角来思考问题 。

(七)开设创新课程

    在创新课程的开设方面,要遵循创新人才成长及培养的规律,充分考虑到不同阶段教育教学的特点,在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精心设计,使之丰富,各具特色,并注重实效。

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得到间接的创新体验,从间接的体验中得到对创新的初步认识和启迪。

 

(八)重视家庭的影响

    家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渗透作用。

好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有利于创新的家庭氛围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的目标、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

 

新课程理念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三)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  面向现代化  ,   面向世界  ,

面向未来 ”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目标、   过程与方法  目标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  教师  、  课堂  、  书本  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  学课本位 、 科目过多 、和    缺乏整合     

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综合课程    。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  勤于动手   。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教学    、   评估      和     考试命题            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    甄别与选拔  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开发者   。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 方式和  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二、   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  X)

17、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X   )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   X )

20、《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X  )

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   √ )

22、《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X)

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  X  )

 24、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  √)

  25、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  X  )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3分)。

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3分)。

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2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7、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第一,教师是促进者,这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的最突出的特点,它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唯一的角色定位(2分)。

第二,以往把教师角色仅仅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带来的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缺少师生的平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3分)。

第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侧重于怎样让学生学会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这种促进者的角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3)。

第三,结合教学实践(2分)。

28、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