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0175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9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综合题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练习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朦胧中一个个虚点,茸毛与脉络那样纤细,在春天的调色板上,飘落雨水________下的痕迹,枝头抽出第一片嫩叶芽,幼儿微弱的呼吸,它胆(qiè)地试探着世界,测量着空间的距离,风是它永恒的保姆,钢琴等待着森林交响曲,生命,哪怕是细小到一片叶子,也在(wán)强地展示着自己的力。

(选自刘湛秋《绿叶》)

(1)划线字“调”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

A.diào

B.tiáo

(2)填入文中“________”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流

B.留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qiè

wán

胆________

________强

【答案】

(1)B

(2)B

(3)怯;顽

【解析】【分析】

(1)“调色板”:

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时用以调和颜色的平板形画具。

“调”:

调和。

读“tiáo”。

注意据义定音。

所以选B。

(2)留下:

把东西搁下;停留下来。

流下:

水从上往下流。

这里支配的宾语是“痕迹”,自然选“留下”。

所以选B。

(3)“怯”“顽”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本题还可根据句意推断词语的字形。

故答案为:

(1)B;

(2)B;(3)怯;顽

【点评】

(1)本题考查对多音字读音的辨析能力。

多音字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所以通过理解词语可以判断多音字的语境义,进一步确定多音字的具体读音即可。

(2)本题考查对同音字的理解辨析能力。

同音字读音相同,意思却不一样,所以可以在理解字义、词义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答案。

(3)本题考查对汉字的拼写能力。

先读一读音节,再读一读词语,看是什么意思,然后根据平时的积累就能先到字形是怎么写的。

注意形声字的偏旁与形声字的意义有关,可以据此辨析字形。

2.按照要求完成下面试题。

   动物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无价之宝,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a它们的生衍死灭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是一脉相连的。

动物的大量毁灭对人类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b造成生态严重不平恒,从而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c请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保护动物,使世界变得更美好吧!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a句在表述上不恰当,请把修改后的正确语句抄写下来。

(2)b句中的错别字是________,改为________。

(3)朗读c句,其中的划线词若为重音,强调的是________。

【答案】

(1)它们的生衍死灭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2)恒;衡

(3)句子强调的是行动的时间和人物

【解析】【分析】

(1)用词不当。

一脉相连:

指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

运用语境错误。

应改为“息息相关”。

(2)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平衡”:

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上相等。

不要写成“平恒”,注意据义定形。

(3)在朗读中,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有时需要强调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被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

如读“请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一句,如果把“现在”当作重音来读,强调的是行动的时间。

而如果把“我”当作重音来读,强调的是行动的人物。

故答案为:

⑴它们的生衍死灭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⑵恒;衡

⑶句子强调的是行动的时间和人物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⑵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的理解和朗读能力,要求考生读懂句子,准确理解句子表达的语意和思想情感,准确把握词语。

3.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写出有关交友的两个成语典故。

(2)作为风华正茂的少年,你一定有值得自豪的地方吧,请你用“这就是我,一个……的我”的句式,写几句话。

要求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准确概括自己的特点。

(3)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请说说你对网络交友的看法。

(注:

网络交友指QQ、微信等交友方式)

【答案】

(1)伯牙绝弦、割席断交、刎颈之交、管鲍之交、莫逆之交、忘年之交、鸡黍之交、杵臼之交、金兰之交、竹马之交。

(2)这就是我,一个热爱生活的我;这就是我,一个不骄不躁的我;这就是我,一个沉着稳重的我。

(3)示例一:

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利。

网上交友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空间限制,时间限制,年龄限制,可以广交四海和全世界的朋友。

而且网上的朋友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不像向身边朋友交流总有所顾忌,怕说真心话。

示例二:

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弊。

在虚拟的世界里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只能听其言,不能观其行,而且网上所说的跟现实世界总会有所差距,如果把握不好,容易上当受骗。

【解析】【分析】

(1)从积累的成语中选择两个有关交友的成语作答即可。

(2)排比是将三句或三句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根据题意,选择值得自己自豪的品行,运用“这就是我,一个……的我”的句式,写三个句式相同,意思相关的句子作答即可,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3)主观性试题。

“网络交友”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也有弊。

本题作答时,可采用“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生活实际叙写理由,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说有力。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故答案为:

⑴伯牙绝弦、割席断交、刎颈之交、管鲍之交、莫逆之交、忘年之交、鸡黍之交、杵臼之交、金兰之交、竹马之交。

⑵这就是我,一个热爱生活的我;这就是我,一个不骄不躁的我;这就是我,一个沉着稳重的我。

⑶示例一:

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利。

网上交友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空间限制,时间限制,年龄限制,可以广交四海和全世界的朋友。

而且网上的朋友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不像向身边朋友交流总有所顾忌,怕说真心话。

示例二:

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弊。

在虚拟的世界里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只能听其言,不能观其行,而且网上所说的跟现实世界总会有所差距,如果把握不好,容易上当受骗。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平时对成语的积累,要求考生读懂材料,结合题意,选择恰当的成语作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结合题意,注意修辞手法的认识和运用。

⑶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结合题意,表明自己的观点,理由要充分,语言要简洁。

4.请你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你为漫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的主要内容。

(3)请就漫画所反映的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

(1)示例1:

孝子“孝”谁;示例2:

孝子不孝;示例3:

“孝子”很忙;示例4:

如此“孝”道

(2)示例:

有一个人身穿印有“孝”的文化衫,一边遛狗,一边给妈妈打电话说:

“妈,我正在遛狗,没空陪你。

(3)示例: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定要把这一美德发扬光大。

不能像漫画中的人一样孝顺父母只流于形式,只限于口头儿。

我们要多陪父母聊天,帮他们做家务。

【解析】【分析】

(1)这道题考查学生拟写题目的能力。

认真观察漫画,抓住漫画的一些明显特征来拟题。

本题抓住漫画中人物衣服上边的“孝”字和她与母亲通话的内容来拟写题目。

比如,如此“孝”道,实不应该。

(2)这道题考查概括漫画主要内容的能力。

认真观察漫画我们可以得知,一个身穿带“孝”字衣服的年轻男子,正在满头大汗的遛狗,同时在和母亲打电话:

“妈,我正在遛狗,没空陪你。

(3)这道题考查针对漫画谈感悟启示。

我们先要明确漫画的寓意。

这幅漫画主要讽刺了那些把“孝道”挂在嘴边,印在身上来标榜自己是孝子的人,很多时候流于形式,宁愿遛自己的宠物狗,也不愿意陪伴父母的这种假孝道。

因此,启示主要是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

比如,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孝道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该多陪伴父母,多关心他们,帮他们做做家务,让他们感受到老年的幸福和温馨。

故答案为:

⑴示例1:

孝子“孝”谁;示例2:

孝子不孝;示例3:

“孝子”很忙;示例4:

如此“孝”道

⑵示例:

有一个人身穿印有“孝”的文化衫,一边遛狗,一边给妈妈打电话说:

“妈,我正在遛狗,没空陪你。

⑶示例: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定要把这一美德发扬光大。

不能像漫画中的人一样孝顺父母只流于形式,只限于口头儿。

我们要多陪父母聊天,帮他们做家务。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拟写标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认真观察图画,抓住图画的关键信息及文字,把握准确主题,注意语言的简洁。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漫画内容的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仔细观察,注意图中的画面内容,文字,注意概括的语言要简洁,流畅。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漫画主旨的理解和感悟。

要求考生结合图画中的主题,画面的内容,结合生活体验进行回答。

5.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

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

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

________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

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答案】

(1)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

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

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分析】

(1)主持人的开场白一定要和活动的主题相契合,要说出《论语》这本书对后世的影响并交代清楚本次活动的目的,并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

语言表达要得体,规范;表述准确,有条理。

注意题目中的“精彩”二字,开场白的语言要体现这一点。

(2)对联书写格式:

①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②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③要位置相同,词性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3)首先要有称谓;其次表述规劝的理由,要做到有理有据;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表达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

不可生硬强。

做到说话有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注意要运用《论语》中的语句。

故答案为:

⑴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

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

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⑵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⑶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思而不学/则殆。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围绕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启发大家交流;

⑵本题考查句式结构的理解能力与对仗的运用能力。

解答时,需要结合题干所给示例,提取其句式结构,恰当组织语言,对仗工整即可;

⑶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②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diàn下来了,沉diàn在最嫩最小的花包里。

③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不住笑)________绽开似的。

④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我想摘一朵,凑上去。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划线的字注音。

diàn

________

________

沉________

最嫩

绽开

(2)将第②句中的一个错别字改正过来。

(3)根据所给的意思,在第③句横线处填上一个成语。

(4)调整第④句的语序。

【答案】

(1)淀;nèn;zhàn

(2)“包”改为“苞”。

(3)忍俊不禁

(4)“凑上去”和“想摘一朵”互换位置。

【解析】【分析】

(1)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出的沉淀物;把溶液中不易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

注意据义定形。

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嫩”:

初生而柔弱;幼稚,不老练。

读“nèn”,注意据义定音。

(2)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花苞”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

对成语含义的把握,对成语字眼的记忆。

根据成语含义去推断应是哪个成语。

如忍不住笑的意思可概括为“忍俊不禁”这一成语。

(4)“我想摘一朵,凑上去”显然是语序不当。

注意其先后顺序。

改为“我凑上去,想摘一朵”即可。

故答案为:

⑴淀;nèn ;zhàn

⑵“包”改为“苞”。

⑶忍俊不禁

⑷“凑上去”和“想摘一朵”互换位置。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⑵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的辨析。

⑶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注意根据释义明确涉及的成语。

⑷本题考查语序的把握,注意结合句意揣摩动作的先后。

7.阅读下面某同学在电话中对小明说的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明,①你马上立即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吧!

同时,还要请你在班上发动同学积极投稿。

来稿文体不限,提倡创新,②以不少于600字左右为宜。

③文章写好后务必交到校刊编辑部,也可直接交给我。

(1)①句中有一处用词重复,应删去的词语是________。

(2)②句自相矛盾,应改为________。

(3)③句中用语不得体的一个词语是,应改为________。

(4)假如你是小明,你会如何回答呢?

【答案】

(1)“马上”或“立即”

(2)“以不少于600字为宜”或“以600字左右为宜”

(3)务必“可以”或“请”

(4)请放心,我会及时完成的,同时也会叫班上同学积极投稿。

【解析】【分析】

(1)①句“你马上立即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吧”中“马上”或“立即”用词重复。

改为“你马上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吧”或“你立即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吧”。

(2)②句“以不少于600字左右为宜”语意矛盾。

去掉“不少于”或“左右”即可。

(3)③句“文章写好后务必交到校刊编辑部”中的“务必”语言生硬,有命令语气。

用在向别人约稿的情境,显然不得体,改为“文章写好后请交到校刊编辑部”即可。

(4)补写,要针对小明约稿并很急切的情况来考虑回答的内容,要表现自己积极写稿不负重托和不耽误使用的意思。

并告知不用担心,自己还会动员其他同学写稿。

语言要文明得体。

故答案为:

⑴“马上”或“立即”

⑵“以不少于600字为宜”或“以600字左右为宜”

⑶务必“可以”或“请”

⑷请放心,我会及时完成的,同时也会叫班上同学积极投稿。

【点评】⑴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注意用词重复的毛病。

⑵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注意用自相矛盾的毛病。

⑶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注意用语不得体的毛病。

⑷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注意语言要委婉、得体。

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传(chéng)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

家风中(yùn)藏着先人所恪守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pǔ)素的为人准则。

良好家风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昔,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diàn)。

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传递、沿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éng

yùn

diàn

传________

________藏

________素

积________

(2)上面的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

(1)承;蕴;朴;淀

(2)昔;夕;沿;延

【解析】【分析】

(1)传承:

泛指对某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

蕴藏:

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朴素:

意思是质朴,无文采(衣着);俭朴,不奢侈(生活)。

积淀:

①长期积累沉淀(多指某种思想、文化、经验等);②积累沉淀形成的思想、文化、经验等。

(2)一朝一夕:

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

形容很短的时间。

延续:

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

注意区分字形。

故答案为:

⑴承;蕴;朴;淀

⑵昔-夕;沿-延

【点评】⑴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形。

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

⑵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的把握。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比美妙的大自然在不同的季节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春天是一个花团锦□(cù)的美丽世界,春草萌生,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展示着春天□(péng)勃的生命;夏天,烈日高悬,酷热难耐,会让人产生晕□(xuàn)的感觉,但人们更加珍惜夏雨带来的丝丝清凉;秋天,金黄色的田野,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犹如一副精致的油画,美不胜收。

冬天的田野中人迹罕至,别有一番静谧之美。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花团锦________(cù)   ②________(péng)勃   ③晕________(xuàn)

(2)给语段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罕________(hǎn   hàn)       ②谧________(bì   mì)

(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萌生”在句中是“植物发芽生长”的意思。

B.“竞相开放”在句中是“形容植物的花开放的过程,抢着绽放自己的姿彩,生怕自己落在别的花后面”的意思。

C.洋溢:

充分流露、显示。

D.美不胜收:

形容美好的事物非常多,无法一一观赏。

【答案】

(1)簇;蓬;眩

(2)hǎn;mì

(3)C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

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注意:

“簇”不要写作“蔟”;“蓬”不要写作“篷”;“眩”不要写作“炫”。

(2)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

注意:

人迹罕至:

罕:

少。

人很少到的地方。

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罕:

读作“hǎn”;静谧:

寂静;平静。

谧:

读作“mì”。

(3)C.洋溢:

渗透着、弥漫、充满着。

故答案为:

⑴①簇;②蓬;③眩

⑵①hǎn;②mì

⑶C

【点评】⑴根据拼音写词语,重点是对与同音字的辨析。

平时要规范汉字的书写,按正确的笔画顺序书写汉字,把字写规范、写整齐、写美观。

⑵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⑶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义,把握词义

10.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A)有这点精神,(B)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__的人。

(节选自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1)这段话中,“这种精神”指的是________ 。

(2)根据原文填入A、B处的一组关联词语为:

________……________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道德  b.有益于人民 c.纯粹 d.脱离了低级趣味  e.高尚

A.e a c d  b

B.c e a d b

C.e c a d  b

D.c e b a d

【答案】

(1)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只要;就

(3)C

【解析】【分析】

(1)这段话中,“这种精神”指的是前面提到的“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语句“但(A)有这点精神,(B)是一个____的人”是条件关系,所以用“只要……就……”。

(3)此题选文出自课文,只要能背诵此段,正确填写即可。

根据课文“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故C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

(1)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只要;就

(3)C

【点评】

(1)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注意阅读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代内容。

(2) 本题考查考生对关联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掌握常用的关联词语,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要结合语句,理解语句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作答。

(3)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

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11.综合性学习

   青春不息,学习不止;捧起书本,沐浴书香。

你所在班级要开展“青春作伴好读书”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下图是李明同学为本次活动画的一幅关于“读书”的宣传画,根据画面内容说说多读书有哪些好处。

(2)同学们搜集了许多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