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蒙三国旅游合作的意义条件与方略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045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俄蒙三国旅游合作的意义条件与方略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俄蒙三国旅游合作的意义条件与方略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俄蒙三国旅游合作的意义条件与方略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俄蒙三国旅游合作的意义条件与方略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俄蒙三国旅游合作的意义条件与方略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俄蒙三国旅游合作的意义条件与方略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俄蒙三国旅游合作的意义条件与方略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俄蒙三国旅游合作的意义条件与方略1.docx

《中俄蒙三国旅游合作的意义条件与方略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俄蒙三国旅游合作的意义条件与方略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俄蒙三国旅游合作的意义条件与方略1.docx

中俄蒙三国旅游合作的意义条件与方略1

中、俄、蒙三国旅游合作的意义、条件与方略

(1)

 

  一旅游业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世界的关注点从西方转向东方 

  早在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就被确认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它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超过了传统的钢铁、汽车等产业。

相对其他产业来说,旅游业只是个敏感的产业,但不是个脆弱的行业,它抗危机的能力很强,危机后的反弹也很快。

在最近风风雨雨的三年中,国际旅游者的到客人次数从7亿增加到8亿,国际旅游收入从5000亿美元增加到6000多亿美元。

据世界旅游和旅行理事会的最近报告,旅游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为6万亿美元,约占%,总就业人数为亿,相当于全球总就业人数的%①。

  在21世纪的头五年里,世界国际旅游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长期由欧美两大洲主宰的局面被打破,亚太地区占世界国际旅游的份额扶摇直上,超过了美洲,形成了欧洲、亚太地区和北美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如果说,最近三年世界旅游业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的话,那么,亚太地区的发展发挥了最大作用。

  与其他产业一样,东北亚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作为一个旅游区域,其本身既是一个巨大的目的地,又是一个巨大的客源地。

作为目的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作为一个客源地,巨大的市场潜力在不断释放,成为世界各国相互争抢、加大促销的对象。

很显然,世界注目的西方形势在变化,国际社会的焦点正在关注东方。

旅游业的发展更能说明这一点。

 

  二中、俄、蒙三国旅游合作的意义与条件 

  中国、俄罗斯和蒙古国是友好邻邦,国土彼此相连,经历非常相似,传统友谊把三国联系在一起。

旅游是个黏合剂,人员流动不仅会促进彼此贸易和经济的发展,更能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扩大更大范围的合作。

毫无疑问,中、俄、蒙三国的友好合作对亚洲乃至世界安全和发展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

  就旅游发展而言,中、俄、蒙三国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面临良好的机遇。

 

  

(一)独特的区位优势

  中、俄、蒙三国交界,构成一个连接欧亚的巨大板块,西与东欧、西欧、北欧和中亚相连,东与日本、韩国以及北美隔海相望,南与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接壤,成为联系东西南北的交通要冲。

陆地有铁路贯通,海上有港口通达,穿越俄罗斯和中国的空中交通成为南北联通的捷径。

  

(二)良好的国家关系

  中、俄、蒙三国人民有着传统友谊,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为赢得胜利曾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在和平建设时期,也曾相互支援,相互合作,保持着睦邻友好的关系。

现在,三国都主张开放,致力改革,又相互理解,相互借鉴,寻求发展和强大,构建更加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

 

  (三)丰富的资源组合

  由于地域广袤,三国面积总和相当于两个欧洲。

三国历史久远,民族众多,造就了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

热带海滨、内陆草原、寒带冰雪、世界屋脊、沙漠奇观,各类自然旅游资源应有尽有;亚洲文化、欧洲文化和欧亚融合文化、灿烂多姿的民族文化以及独特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变迁,给国际社会准备了既熟悉又陌生的特殊社会文化旅游资源。

这也是其他地区难以类比的。

各国接壤的边境地区相互融合,难分你我。

而各国又有各自鲜明的识别特征,形成了内涵丰富、相互衬托的旅游资源组合。

 

  (四)巨大的市场潜力

  中、俄、蒙三国共有人口亿,相当于全世界总人口的22%,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客源市场。

作为改革开放的成果,三国的经济都有较快的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具有外出旅游度假的支付能力和愿望,中国“长假期”制度的一个重要效应是改变了人们旅游度假的观念。

俄罗斯已把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之一,2005年来华旅游者已经超过200万人次。

依靠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在国际社会中不断提高的地位,这个地区对周围地区乃至整个世界产生着特殊的吸引力,公(商)务旅游和消遣旅游的市场潜力非常广阔。

 

  (五)共同的发展需要

  目前,中、俄、蒙三国都在致力于改革开放,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期。

作为转型国家,都需要通过发展国际旅游,赢得外汇收入,增加财富,促进经济合作,同时,也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国民旅游需求,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近年来,三国政府不断调整和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中的地位,采取了扩大开放、消除障碍、加大促销、完善法律等措施,积极发展旅游。

因此,发展旅游是三国共同的愿望和需求,有着良好的区域合作基础。

  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中、俄、蒙三国的区域旅游有了长足发展。

中国的出境旅游就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与俄罗斯和蒙古国等北部国家边境旅游开始的,当年双方边境地区的边境旅游促进了边境贸易,曾是中国出境旅游发展的一个热点。

这一活动已经逐渐从边境地区向内地延伸。

在这个过程中三国间积极提供方便,创造条件,促使这一地区的旅游得以不断扩大,不断规范,不断成熟。

三方在旅游发展中互为市场和互为目的地格局已经形成,为三国间的贸易和经济发展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下面的一组数据就足以说明三方在各自国际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2003年中国到俄罗斯的旅游者人次数为万,占亚太地区到俄旅游者总数的%;蒙古国到俄罗斯的旅游者人次数为万,占亚太地区到俄旅游者总数的%;中国和蒙古国到俄罗斯的旅游者人次数占亚太地区到俄旅游者总数的%。

 

  2004年中国到蒙古国的旅游者人次数为万,占亚太地区到蒙旅游者总数的%;俄罗斯到蒙古国的旅游者人次数为万,占欧洲地区到蒙旅游者总数的%。

  2004年蒙古国到中国的旅游者人次数为万,占蒙出境旅游者总数的%;蒙古国到俄罗斯旅游者人次数为万,占蒙出境旅游者总数的%;蒙古国到中国和俄罗斯的旅游者人次数占其出境旅游者总数的%。

  2004年俄罗斯到中国旅游者的人次数为万,占中国接待入境外国人总数的%;蒙古国到中国旅游者的人次数为万,占中国接待入境外国人总数的%;俄罗斯和蒙古国到中国的旅游者人次数占中国入境旅游市场份额的%②。

 

  三对中、俄、蒙三国旅游合作方略的思考

  在发展旅游方面,中、俄、蒙三国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共同需求,因此,应当制定区域合作的方略和行动计划,使共同愿望得以实现。

目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统一认识,统筹规划

  充分认识旅游业的发展对三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坚持“竞?

合”原则:

一方面,充分发挥各自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开发健康洁净的旅游产品,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简化手续,改善基础设施和可进入性,争取更多的入境旅游者。

另一方面,为本国公民到对方国家的旅游活动创造条件,减少障碍,提供方便,彼此可以竞争。

三国还应积极合作,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区域旅游目的地形象,开发共同受益的产品,提高总体吸引力。

  作为一个区域,三国政府应积极合作,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编制一个总体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至少可在三国边境地区的相关省区,共同协商,确定不同区域的重点产品和联合线路,协调大型节庆活动,不搞近距离的重复建设,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尽量科学地利用资源,有效地发挥各自优势。

这样做,有利于在国际旅游的营销方面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提高总体效率。

 

  

(二)精心策划,寻找突破口

  就地域来说,近些年中、俄、蒙三国和东北亚地区一起合作,共同建设一些地区的旅游发展,今后应更加注意这些具有突出发展潜力的区域和产品的开发,不断寻找促进地区旅游新发展的突破口。

  1.区域合作,选择边境地区作为突破口。

中、俄、蒙三国的区域旅游合作,首先考虑边境地区的合作,因为经过20多年的磨合,彼此相互了解,取得了很多经验,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的关键是这些边境地区的旅游合作应得到中央政府更多的支持,加快步伐,取得成效。

例如,颇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关注和支持的图们江地区(中国、俄罗斯、朝鲜三国交界处)的区域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创造一个生物多样性突出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而且还可以打造一个以“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为主题的主题公园。

中国呼伦贝尔市与俄罗斯和蒙古国两个国家接壤,具有垄断性的区位优势。

以中国满洲里、漠河和黑河三个边境城市为基础创建三国风情旅游区域对内地和区域外市场有很大的吸引力。

  2.线路开发,以产品为突破口。

从中、俄、蒙三国的旅游资源看,都可开发出一些颇具魅力的旅游线路。

例如,蒙古国、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的呼伦贝尔地区,有着良好的草原、森林和湿地,便于开展生态旅游和自然风光旅游,依据这些资源开发的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产品非常受市场的欢迎;有着共同革命经历的三国都有开展“红色旅游”的景点和纪念地,可把各国国内红色旅游线路与国际旅游线路对接;发挥铁路优势,设计连接中、蒙、俄三国的铁路旅游;满足当代人的“怀旧情感”,开发寻找历史遗迹、缅怀往昔经历,唤起心中记忆,实现终身夙愿,都会是受欢迎的旅游线路。

 

  3.产品开发,以差异为突破口。

中、俄、蒙三国互为邻邦,但幅员辽阔,所以共性与差异共存。

为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要充分利用差异,优势互补。

例如,对俄罗斯和蒙古国市场来说,中国的海南及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自然风光,冬季度假旅游非常具有吸引力。

而对中国南方(包括香港、澳门地区)乃至东南亚市场来说,俄罗斯、中国东北部冬天的冰雪天地及严寒体验更具魅力,而夏秋季的蒙古大草原,则别有一番风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文化差异。

文化是旅游的永恒主题,文化差异所形成的神秘感正是旅游者离家外出所追寻的体验,原生态的文化更具感召力。

在三国政府倡导下的友好年活动、旅游年活动和其他诸如奥运会、博览会这样的超大型节庆活动,应在区域内掀起一股强劲的“俄风”、“蒙风”和“华风”,像“韩流”那样影响整个世界。

 

  (三)协调政策、简化手续

  对中、俄、蒙三国来说,国际旅游的发展应当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三国间的边境旅游市场,二是三国区域内出境旅游市场,三是三国区域外的入境旅游市场。

毫无疑问,开拓这三个市场都很重要。

对于前两个市场的开发,主要针对三国公民的,尽量简化手续,方便跨境旅行。

在这方面,俄罗斯已经开了头,为中国旅游团实行免签待遇。

而后者则要三国共同协调政策,可否效仿欧洲一些国家《申根协议》的做法,虽然近期不能在三国全境内实行单一签证,可否在一定范围内,如三国的边境地区内,实行单一签证,将边境地区对第三国旅游者开放。

这样做,可扩大这些区域的旅游发展。

目前,在中俄间旅游经营中还存在一些障碍,双方应采取积极态度,通过协商制定出适宜的政策,不应因噎废食。

  (四)构筑诚信,健康发展

  到目前为止,中、俄、蒙三国的国际旅游都有了相当大的规模,但和西方一些旅游发达的国家相比,无论是市场还是产业都还很不成熟,尤其在这个漫长而艰巨的转型期,旅游业的发展还不断受到传统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的干扰,两个体制的摩擦依然存在。

为此,三国都有一个共同任务,就是在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完善规制,规范行为,营造诚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旅游业健康发展。

  (五)构建交流平台,加强研究合作

  旅游业是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它的发展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安全等诸多方面。

为了更好地合作,赢得成效,除了政府相关部门经常沟通、协调政策外,更要加强研究机构的合作。

对此,应构建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一方面通过一定的媒介定期交流信息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根据三国旅游发展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问题,开展合作研究,举办论坛,进行深入探讨,为三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业界制定策略提供参考。

  就相邻国家来说,边境既是阻隔,又是通道。

当两国关系不好的时候,障碍大于通道,双方边境地区的交往受到限制,经济发展受到制约,虽然边境两侧近在咫尺,鸡犬可以相闻,但给人的感觉却是非常遥远,可望而不可即。

而在关系好的时候,往往是通道大于障碍,后方变成了前沿,边境两侧往来频繁,视若亲朋,国境的感觉就显得淡漠了。

因此,当一个国家与其邻国的关系属于正常状态,那么,边境旅游活动一定会活跃起来,区域内的旅游就会更加活跃。

欧洲和北美国家发展旅游的经验说明了这一点,20多年的中国旅游发展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呼伦贝尔市连续举办中、俄、蒙三国联合的节庆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今天,中、俄、蒙三国关系良好,大家都在致力于战略伙伴关系的建设,边境地区的经济贸易等多方面的合作不断扩大与加强。

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天时、地利和人和的机会,充分发挥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为我们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繁荣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