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0779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分析教案.docx

《食品分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分析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品分析教案.docx

食品分析教案

《食品分析》教案

(第3次课2学时)

一、授课题目

第二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第一节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第二节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第三节定量分析数据的评价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次内容,要求学生了解食品检验定量分析中误差的来源,掌握分析结果数据处理和评价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分析结果数据处理;

难点:

分析结果数据处理。

四、主要参考资料

1、穆华荣、于淑萍主编,食品分析.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周光理主编,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杨月欣主编,实用食物营养成分分心手册(第二版),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曲祖乙、刘靖主编,食品分析与检验.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五、教学过程

1、学时分配:

2学时

2、辅导手段:

自习辅导、习题辅导

3、教学办法:

课堂讨论、讲授

4、板书设计:

第二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2-1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一、准确度和精密度

准确度:

精密度:

相对偏差:

绝对偏差:

二、误差的种类、性质、产生的原因及减免

1、系统误差

2、偶然误差

3、误差的减免

§2-2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一、平均偏差

二、标准偏差

例题:

三、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四、置信度与置信区间

§2-3定量分析数据的评价

一、可疑数据的取舍

1、Q检验法

步骤:

例题:

2、格鲁布斯(Grubbs)检验法

步骤:

例题:

二、分析方法准确性的检验

1、平均值与标准值(μ)的比较

t检验法

步骤:

例题:

2、两组数据的平均值比较

(1)t检验法:

步骤:

例题:

(2)F检验法:

步骤:

例题:

 

疑难

字词

 

5、教学内容

第二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第一节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一)、准确度和精密度

1、准确度和精密度——分析结果的衡量指标。

(1)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的大小来衡量;

误差一般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2)精密度──几次平衡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程度

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

偏差是指个别测定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3)两者的关系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

两者的差别主要是由于系统误差的存在。

2、相对偏差和绝对偏差的概念

相对偏差与绝对偏差

a基准物:

硼砂Na2B4O7·10H2OM=381

碳酸钠Na2CO3M=106

选那一个更能使测定结果准确度高?

(不考虑其他原因,只考虑称量)

b:

如何确定滴定体积消耗?

0~10ml;20~25ml;40~50ml

(二)、误差的种类、性质、产生的原因及减免

1.系统误差

(1)特点

a.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恒定;

b.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重复出现;

c.影响准确度,不影响精密度;

d.可以消除。

(2)产生的原因

a.方法误差——选择的方法不够完善

例:

重量分析中沉淀的溶解损失;

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选择不当。

b.仪器误差——仪器本身的缺陷

例:

天平两臂不等,砝码未校正;

滴定管,容量瓶未校正。

c.试剂误差——所用试剂有杂质

例:

去离子水不合格;

试剂纯度不够

(含待测组份或干扰离子)。

d.主观误差——操作人员主观因素造成

例:

对指示剂颜色辨别偏深或偏浅;

滴定管读数不准。

2.偶然误差

(1)特点

a.不恒定

b.难以校正

c.服从正态分布(统计规律)

(2)产生的原因

a.偶然因素

b.滴定管读数

3.过失误差

(三)、误差的减免

1.系统误差的减免

(1)方法误差——采用标准方法,对比实验

(2)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3)试剂误差——作空白实验

2.偶然误差的减免

——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

第二节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一)、平均偏差

平均偏差又称算术平均偏差,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精密度。

平均偏差:

特点:

简单;

缺点:

大偏差得不到应有反映。

(二)、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又称均方根偏差;标准偏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

1、当测定次数趋于无穷大时

标准偏差:

μ为无限多次测定的平均值(总体平均值);即:

当消除系统误差时,μ即为真值。

2、有限测定次数

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

(变异系数)CV%=S/X

例题

用标准偏差比用平均偏差更科学更准确。

例:

两组数据      

(1)X-X:

0.11,-0.73,0.24,0.51,

-0.14,0.00,0.30,-0.21,

n=8d1=0.28s1=0.38

(2)X-X:

0.18,0.26,-0.25,-0.37,

0.32,-0.28,0.31,-0.27

n=8d2=0.28s2=0.29

      d1=d2, s1>s2

(三)、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m个n次平行测定的平均值:

由统计学可得:

由sX/s——n作图:

 

由关系曲线,当n大于5时,sX/s变化不大,实际测定5次即可。

以X±sX的形式表示分析结果更合理。

例题

例:

水垢中Fe2O3的百分含量测定数据为(测6次):

79.58%,79.45%,79.47%,

79.50%,79.62%,79.38%

  X=79.50%s=0.09% sX=0.04%

则真值所处的范围为(无系统误差):

79.50%+0.04%

数据的可信程度多大?

如何确定?

(四)、置信度与置信区间

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

 

 

对于有限次测定,平均值与总体平均值μ关系为:

 

s.有限次测定的标准偏差;n.测定次数。

表1-1t值表(t.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

讨论:

1、置信度不变时:

n增加,t变小,置信区间变小;

2、n不变时:

置信度增加,t变大,置信区间变大;

置信度——真值在置信区间出现的几率;

置信区间——以平均值为中心,真值出现的范围;

第三节定量分析数据的评价

定量分析数据的评价

解决两类问题:

(1)可疑数据的取舍¾¾过失误差的判断

方法:

Q检验法;格鲁布斯(Grubbs)检验法。

确定某个数据是否可用。

(2)分析方法的准确性¾¾系统误差的判断

显著性检验:

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检验被处理的问题是否存在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

方法:

t检验法和F检验法;

确定某种方法是否可用,判断实验室测定结果准确性。

(一)、可疑数据的取舍

1、Q检验法

步骤:

(1)数据排列X1X2……Xn

(2)求极差Xn-X1

(3)求可疑数据与相邻数据之差

Xn-Xn-1或X2-X1

(4)计算:

(5)根据测定次数和要求的置信度,(如90%)查表:

表2不同置信度下,舍弃可疑数据的Q值表

测定次数Q90Q95Q99

30.940.980.99

40.760.850.93

80.470.540.63

(6)将Q与QX(如Q90)相比,

若Q>QX舍弃该数据,(过失误差造成)

若Q

当数据较少时舍去一个后,应补加一个数据。

2.格鲁布斯(Grubbs)检验法

基本步骤:

(1)排序:

X1, X2, X3, X4……

(2)求X和标准偏差S

(3)计算G值:

  

(4)由测定次数和要求的置信度,查表得G表

(5)比较

若G计算>G表,弃去可疑值,反之保留。

由于格鲁布斯(Grubbs)检验法引入了标准偏差,故准确性比Q检验法高。

(二)、分析方法准确性的检验----系统误差的判断

1、平均值与标准值(μ)的比较

t检验法

a.计算t值

b.由要求的置信度和测定次数,查表,得:

t表

c.比较

t计>t表,

表示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系统误差,被检验方法需要改进。

t计

表示无显著性差异,被检验方法可以采用。

(1)t检验法

新方法--经典方法(标准方法)

两个分析人员测定的两组数据

两个实验室测定的两组数据

a.求合并的标准偏差:

b.计算t值:

 

c.查表(自由度f=f1+f2=n1+n2-2),比较:

    t计>t表,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F检验法

a.计算F值:

b.查表(F表),比较

六、作业

案例:

某同学对面粉的灰分进行次测定,其数值为:

0.62%,0.63%,0.65%,0.42%,0.68%,请问他报告的测定结果应为多少?

(要写出数据处理过程)

解题步骤:

1)从大到小排列数据

2)判断可疑值,确定取舍。

3)计算平均值(提醒学生注意,若舍弃后应算其余各次检验结果平均值)

4)计算偏差、相对标准偏差

报告检验结果

七、课后记

《食品分析》教案

(第4次课2学时)

一、授课题目

第二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第四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第五节标准曲线的绘制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有效数字的定义,掌握其运算规则;掌握标准曲线的线性拟合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标准曲线的线性拟合

难点:

标准曲线的线性拟合

四、主要参考资料

1、穆华荣、于淑萍主编,食品分析.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周光理主编,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杨月欣主编,实用食物营养成分分心手册(第二版),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曲祖乙、刘靖主编,食品分析与检验.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五、教学过程

1、学时分配:

2学时

2、辅导手段:

自习辅导、习题辅导

3、教学办法:

讲授

4、板书设计:

(见下页)

 

第二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2-4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一、有效数字

1、常遇到的两类数字

数目:

测量值或计算值:

2、数据中零的作用

作普通数字用

作定位用

3、改变单位,不改变有效数字的位数

4、注意

 

二、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1、加减运算

2、乘除运算

3、注意

§2-5标准曲线的绘制

一、绘图法:

a、根据操作数据列表

b、绘图

 

二、回归法:

a、根据操作数据列表

b、计算回归直线方程y=ax+b

c、回归直线的相关性检验

r≤1r值越接近1,线性越好

例题:

 

疑难

字词

 

5、教学内容

第四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一)、有效数字

1、实验过程中常遇到的两类数字

(1)数目:

如测定次数;倍数;系数;分数

(2)测量值或计算值。

数据的位数与测定准确度有关。

  记录的数字不仅表示数量的大小,而且要正确地反映测量的精确程度。

结果绝对偏差相对偏差有效数字位数

0.51800±0.00001±0.002%5

0.5180±0.0001±0.02%4

0.518±0.001±0.2%3

2、数据中零的作用

数字零在数据中具有双重作用:

(1)作普通数字用,如0.5180

4位有效数字5.180´10-1

(2)作定位用:

如0.0518

3位有效数字5.18´10-2

3、改变单位,不改变有效数字的位数

如:

24.01mL24.01⨯10-3L

4、注意点

(1)容量器皿;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4位有效数字

(2)分析天平(万分之一)取4位有效数字

(3)标准溶液的浓度,用4位有效数字表示:

0.1000mol/L

(4)pH4.34,小数点后的数字位数为有效数字位数

对数值,lgX=2.38;lg(2.4⨯102)

(二)、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1.加减运算

结果的位数取决于绝对误差最大的数据的位数(小数点后位数最少)

2.乘除运算

有效数字的位数取决于相对误差最大的数据的位数。

(有效数字最少)

3、对数

进行对数运算时,对数值的有效数字只由尾数部分的位数决定,首数部分为10的幂数,不是有效数字。

如2345为4位有效数字,其对数lg2345=3.3701,尾数部分仍保留4位,首数“3”不是有效数字。

不能记成lg2345=3.370,这只有3位有效数字,就与原数2345的有效数字位数不一致了。

在化学中对数运算很多,如pH值的计算。

若c(H+)=4.9×10-11mol·L-1,这是两位有效数字,所以pH=-lgc(H+)/cφ=10.31,有效数字仍只有两位。

反过来,由pH=10.31计算c(H+)时,也只能记作{c(H+)}=4.9×10-11,而不能记成4.898×10-11。

4、首位数大于7的数有效数字的确定

对于第一位的数值大于7的数,则有效数字的总位数可多算一位。

例如8.78,虽然只有3位数字,但第一位的数大于7,所以运算时可看作4位。

5、注意点

(1)分数;比例系数;实验次数等不记位数;

(2)第一位数字大于8时,多取一位,如:

8.48,按4位算;

(3)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就进一,五后皆零看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要进一;

(4)注意pH计算,[H+]=5.02´10-3;pH=2.299;有效数字按小数点后的位数计算。

第五节标准曲线的绘制

标准曲线的制作有两种:

绘图法:

a、根据操作数据列表

b、绘图

回归法:

a、根据操作数据列表

b、计算回归直线方程y=ax+b

c、回归直线的相关性检验

r≤1r值越接近1,说明所有点越靠近该直线,线性越好,否则越差。

案例:

用薄层色谱法测定糖精含量时,吸取0.0,2.0,4.0,6.0,10.0ml浓度为1.0mg/ml的糖精钠标准溶液,分别置于100ml容量瓶中,各加2%碳酸钠溶液至刻度,混匀,以0管为参比,于波长270nm测定吸光度,分别为0.075,0.169,0.235,0.387,请你制作标准曲线。

方法一:

1、列表

编号

0

1

2

3

4

取用标准使用液的体积,ml

0.0

2.0

4.0

6.0

10.0

标准使用液浓度,mg/ml

1.0

糖精钠总含量mg

0.0

2.0

4.0

6.0

10.0

糖精钠浓度ρmg/ml

0.0

0.020

0.040

0.060

0.10

吸光度值A

0.0

0.075

0.169

0.235

0.387

2、绘图

横坐标ρ,纵坐标A,描点,画线,画线时应使画出的直线距离各点最近为原则。

方法二:

回归法

1、列表(略)

2、计算a、b值,列出回归直线方程

n∑ρ·A - ∑ρ·∑A

a=

n∑ρ2-(∑ρ)2

∑ρ2·∑A-∑ρ·∑ρ·A

b=

n∑ρ2-(∑ρ)2

∑ρ·A=0.020×0.075+0.040×0.169+0.060×0.235+0.10×0.387

=0.06106

∑ρ=0.020+0.040+0.060+0.100

=0.220

∑A=0.866

∑ρ2=(0.020)2+(0.040)2+(0.060)2+(0.100)2

=0.0156

(∑ρ)2=0.0484

a=3.836,b=0.005714

即标准曲线为

A=3.836ρ+0.005714

3、相关性检验

经过一定简化后得到公式:

r=0.9985

若需作图,则根据上述方程计算任意两个点的值后描点画出直线。

ρ1=0.020mg/mlA1=0.082

ρ2=0.100mg/mlA2=0.389

六、作业

根据实验做线性方程

七、课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