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8445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食品分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分析教案.docx

《食品分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分析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品分析教案.docx

食品分析教案

《食品分析》教案

(第23次课2学时)

一、授课题目

第十三章食品中限量元素的测定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元素的提取与分离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次内容,要求学生了解限量元素的概念,了解原子吸收法的原理及仪器,掌握鳌和萃取原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鳌和萃取原理

四、主要参考资料

1、穆华荣、于淑萍主编,食品分析.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周光理主编,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杨月欣主编,实用食物营养成分分心手册(第二版),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曲祖乙、刘靖主编,食品分析与检验.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五、教学过程

1、学时分配:

2学时

2、辅导手段:

自习辅导、习题辅导

3、教学办法:

课堂讨论、讲授

4、板书设计:

第一节概述

一、食品中元素分类

二、食品中限量元素的检测方法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比色法:

3、极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

第十三章食品中限量元素的测定

第二节元素的提取与分离

•比色法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一、螯合萃取原理

1、样品溶液:

二、螯合反应与亲水性

三、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

四、萃取平衡与条件

1、常用的螯合剂

2、金属螯合物的萃取平衡

3、影响分配比值的几个因素:

4、干扰离子的消除

 

疑难

字词

5、教学内容:

第十三章食品中限量元素的测定

第一节概述

一、食品中元素分类

1、从营养的角度分类:

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

有毒元素:

目前未发现对人体有生理功能、且人体耐受力极小、进入体内量稍大就中毒的元素。

如Hg、Cd、Pb、As、Sn、Cu、Cr等,这些元素在体内不易排出,有积蓄性,半衰期都很长。

例:

①甲基汞:

在体内半衰期为70天

②铅:

在体内半衰期为1460天。

在骨骼中为10年

③镉在体内半衰期为16—31年。

2、从人体对其需要量分类:

(1)常量元素:

每日膳食需要量在100mg以上

(2)微量元素:

在代谢上同样重要,但含量相对较少

1)在肌体中起作用的浓度以ppm、ppb计。

是人体必需的、但过量又会中毒的元素。

①Fe是人体血液形成不可少的,缺铁性贫血就是因缺乏铁,而多了得“血色病”。

②Zn影响人的消化与代谢,缺Zn味觉减退,出现厌食,发育不良等,过多会得胃肠炎。

(取头发进行测定可知人体内Zn含量情况)。

2000年8月调查:

北京、广州等城市儿童低锌率44%,而山区儿童仅为32.4%(低于正常值)

2)微量元素的功能形式、化学价态、化学形势非常重要。

例:

铬的+6价毒性大,+3价对人体有益(如Cr2O3、Cr(OH)3)。

无机锗毒性大,有机锗毒性小。

3)注意;对这些微量元素不能盲目的补,要适量,要适宜。

有时有益量与有害量相差很小。

3、限量元素:

微量元素和有害元素,在食品卫生要求中都有一定的限量规定,从食品分析的角度,我们统称为限量元素。

4、其他

这些物质进入人体的渠道有:

水源、土壤、环境、原料、辅料、添加剂、农药、化肥的使用、加工、制造、运输等带入;容器本身不纯,金属带入铅、锌;罐头中酸性锡的溶出;铜器带入过量铜;另外,还有呼吸、皮肤。

我国食品卫生法对食品中有害元素含量的规定(P233)。

表13—1,

表13—2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联合国粮食卫生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对有些限

量元素许多比中国规定的量大。

二、食品中限量元素的检测方法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选择性好、灵敏度高、

简便、快速、可同时测定多中元素。

2、比色法:

设备简单、价廉、灵敏度可满足要求。

3、另外还有极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

(极谱法——光学分析的一种,让电流通过溶液,然后增加电压,由电流变化情况来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如:

小型极谱仪,可用来自动监测自来水中限量元素的含量,实验操作全都自动化,每隔12min记录一次水样中Cu、Pb、Cd、Zn的含量。

第二节元素的提取与分离

以上这些元素都以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食品中,要测定这些元素先要做两件事:

1、用灰化法和湿化法先将有机物质破坏掉,释放出被测元素。

以不丢失要测的成分为原则。

2、破坏掉有机物后的样液中,多数情况下是待测元素浓度很低,另外还有其它元素的干扰,所以要浓缩和除去干扰。

浓缩与分离处理方法与后边测定方法有关。

例:

•比色法测定:

用合适的金属螯合剂在一定条件下与被测金属离子生成金属螯合物,然后用有机溶剂进行液液萃取,使金属螯合物进入有机相从而达到分离与浓缩。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测痕量元素则用离子交换法分离、提纯金属离子或除去干扰离子。

一、螯合萃取原理

1、样品溶液:

(1)金属离子+螯合剂=金属螯合物(金属螯合物溶于有机溶剂,如果有色可进行比色测定——有机相

(2)水+其它组成——水相

2、此法为液—液溶剂萃取法:

优点:

较高的灵敏度,选择性,分离效果好,设备简单,操作快速。

缺点:

工作量较大,耗用试剂,溶剂较高,有的易挥发,易燃,有毒等。

二、螯合反应与亲水性

金属离子在未成螯合物之前,受水分子极性作用,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为亲水性,难溶于有机溶剂,故不好直接用有机溶剂萃取。

选择适当的金属螯合剂可将金属离子变为疏水性的金属螯合物,然后再萃取。

物质能否有亲水性,主要看其是否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氢键(也是一种化学键)。

H—O—H┄O由于“O”电负性强(吸电子云能力),H与O的电子对被强烈吸到“O”一边,H外边几乎没有电子云,与另一分子中“O”(带负电)产生了静电吸引,即氢键。

电负性O>N>S、Cl

三、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

1、分配系数PD、KD

萃取时,有两相互不相溶,一相为水相,一相为有机相,物质A在两相中存在量不同。

在一定温度下,分配达到平衡。

A在两相中活度比不再变,即PD,KD为常数。

•PDA=αA有/αA水

浓度很低时,用浓度代替活度α

•KD=[A]有/[A]水

2、分配比

D=C有/C水

C有——溶质在有机相中聚合、络合等总浓度

C水——溶质在水相中聚合、络合、水解的总浓度

3.萃取百分率E:

表示萃取的完全程度

E=(被萃取物在有机相中的总量/被萃取物的总量)×100%

四、萃取平衡与条件

1、常用的螯合剂

实际应用的,目前已达100多种,食品分析中常用的:

双硫腙(HDZ)、二乙基二硫代甲酸钠(NaDDTC)、丁二酮肟、铜铁试剂CuP(N—亚硝基苯胲铵)

这些螯合剂与金属离子生成金属螯合物,相当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许多带有颜色可直接比色。

2、金属螯合物的萃取平衡

用有机溶剂萃取金属螯合物,金属在有机相和水相中的分配比与许多因素有关,当其他因素固定下来以后,金属分配率与pH有关。

3、影响分配比值的几个因素:

(1)螯合剂的影响:

螯合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螯合物越稳定,萃取效率就越高。

(2)pH的影响:

pH越高,有利于萃取,但金属离子可能发生水解反应。

∴要正确控制溶液的酸度,对萃取有利,还可提高螯合剂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

例:

Zn2+的最适宜pH为6.5—10.

(3)萃取溶剂的选择:

溶剂是否有利于萃取的分离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①一般尽量采用惰性溶剂,避免产生副反应。

②根据螯合物的结构,由相似相溶原理来选:

含烷基螯合物选卤代烃(CCl4、CHCl3等),

含芳香基螯合物选芳香烃(苯、甲苯等)

③溶剂的相对密度与溶液差别要大、粘度小。

④无毒。

无特殊气体、挥发性较小。

4、干扰离子的消除

一种螯合剂往往同时和几种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控制条件可有选择地只萃取一种离子或连续萃取几种离子,使之相互分离。

⑴控制酸度

控制溶液的pH值

⑵使用掩蔽剂

例:

KCN可掩蔽Zn2+、Cu2+

柠檬酸铵可掩蔽Ca2+、Mg2+、AL3+、Fe3+

EDTA可以掩蔽除Hg2+、Au2+以外许多金属离子。

掩蔽剂的使用与溶液pH有关

例:

碱性液+氰化物掩蔽Pb、Sn2+、Ti、Bi

弱酸性液+氰化物掩蔽Pb、Hg、Ag、Cu

六、作业

1、测定食品中限量元素时为什么需要分离和浓缩?

鳌合溶剂萃取分离的原理是什么?

七、课后记

 

《食品分析》教案

(第24次课2学时)

一、授课题目

第十三章食品中限量的测定

第三节几种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

第四节砷、硒、氟的测定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次内容,要求学生掌握铅(比色法)、砷、氟的测定,了解其他元素的测定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铅的测定。

砷的测定

氟的测定

四、主要参考资料

1、穆华荣、于淑萍主编,食品分析.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周光理主编,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杨月欣主编,实用食物营养成分分心手册(第二版),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曲祖乙、刘靖主编,食品分析与检验.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五、教学过程

1、学时分配:

2学时

2、辅导手段:

自习辅导、习题辅导

3、教学办法:

讲授

4、板书设计:

 

第三节几种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基本原理

2、仪器结构

3、分类

二、双硫腙比色法

(一)双硫腙的性质

(二)双硫腙与金属离子的反应

第十三章食品中限量的测定

(三)双硫腙比色法测定1.铅的测定(Pb)

2、锌的测定(Zn)

3、镉的测定(Cd)

4、汞的测定

三、其他比色法测定锡、铜的含量

(一)锡的测定

(二)铜的测定

第四节砷、硒、氟的测定

一、砷的测定

(一)银盐法

(二)砷斑法

二、硒的测定

三、氟的测定

 

疑难

字词

5、教学内容:

第三节几种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来测定限量元素。

它是基于基态原子对特定波长光吸收的一种测量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使光源辐射出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通过样品的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在一定范围与条件下,入射光被吸收而减弱的程度与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呈正相关。

2、仪器结构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仪器包括四大部分

(1)光源:

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2)原子化系统:

将样品中的元素转化为自由态原子蒸气,并处于基态。

(3)分光系统:

单色器

(4)检测系统:

检测器,放大器,读数显示器

3、分类

火焰原子化法

原子化法

无火焰原子化法石墨炉法

冷原子化法

(1)火焰式——仪器内有燃烧的火焰,提供一定能量让含有限量元素的溶液雾化后,经过火焰获得能量,热离解为原子状态就可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由基态→激发态,不同的原子所吸收的波长不一样,如测Cu就要将仪器换上Cu空心阴极灯,让其发射出Cu的特定波长光,根据其吸收的多少来定量。

(与标准曲线比较)

(2)无火焰原子化法

石墨炉法:

让样品溶液在石墨管小空间内完成干燥、灰化、原子化三步,仪器提供高温,原子再去吸收特定波长光。

灵敏度比火焰原子化法高。

冷原子化法:

让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使元素为原子态,再喷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

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优点:

灵敏度高,应用广,选择性好,抗干扰性强,适于元素的痕量分析。

缺点:

要连续测不同的元素,就要多次换不同的阴极灯。

二、双硫腙比色法测Pb、Zn、Cd、Hg的含量

(一)双硫腙的性质

1、名称:

打萨腙,二苯硫腙等,学名二苯基硫卡巴腙

2、结构式

3、性质

(1)紫黑色结晶粉末,可溶于氯仿和四氯化碳

(2)在有氧化剂(Fe3+、Cu2+等)存在,日光照射下都易氧化为二苯硫卡巴二腙,此氧化物不溶于酸性或碱性溶液,但溶于氯仿和四氯化碳,呈黄色至棕色。

(二)双硫腙与金属离子的反应

在酸性溶液中并有过量双硫腙存在时生成单取代双硫腙盐,即1个双硫腙分子中有1个H原子被金属离子所取代,二价金属离子则同时与2个双硫腙分子反应。

在碱性溶液中或双硫腙量不足时、生成二代(双取代)双硫腙盐,即1个双硫腙分子中有个H原子同时被金属离子所取代。

双硫腙盐的萃取性能,主要决定于水相中的pH值和双硫腙试剂的浓度。

某些金属离子有氧化双硫腙的性质,在水溶液中加入盐酸羟胺,可阻止氧化作用。

双硫腙在三氯甲烷或四氯化碳溶液,在光的作用或高温下很快氧化成为黄色化合物。

故应置冰箱保存。

(四)双硫腙比色法测定食品中铅、锌、镉、汞的含量

1.铅的测定(Pb)

铅用于选矿、冶炼、电镀等工业,制四乙基铅加到汽油中,提高辛烷值,提高“号”,增加抗爆震能力。

但由于环境污染,现国家已禁用。

改用无水乙醇汽油。

反应缶涂有铅的涂层、陶瓷、搪瓷的釉药。

食品罐头马口铁焊锡中铅含量达40—60%,有时会溶于食品中形成污染。

会引起中毒。

含铅“松花蛋”。

离地面1m处空气铅浓度是1.5m处的16倍,儿童受害,2000年8月调查北京、广州城市儿童铅高率达80%左右。

验头发。

铅能与许多有机试剂生成带有颜色的化合物,常用来比色测定的还是双硫腙。

GB/T5009.12—2003《食品中铅铅的测定》

1.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2.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

3.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4.二硫腙比色法

5.单扫描极谱法

(1)双硫腙法

1)原理:

样品经消化后,在pH8.5~9.0的碱性条件下,铅离子与双硫腙生成红色配合物,可溶于三氯甲烷中。

此红色配合物的深浅与铅离子的浓度成正比,可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加入柠檬酸铵、氰化钾和盐酸羟胺等,防止铁、铜、锌等离子干扰。

主要反应式为

2)测定步骤:

样品消化

铅标准曲线的绘制

样品溶液及试剂空白的测定

3)注意:

①双硫腙法用氰化钾作掩蔽剂,不要任意增加浓度和用量以免干扰铅的测定。

②氰化钾,剧毒,不能用手接触,必须在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

废的氰化钾溶液应加NaOH和FeSO4(亚铁),使其变成亚铁氰化钾再倒掉。

③如果样品中含Ca、Mg的磷酸盐时,不要加柠檬酸铵,避免生成沉淀带走使铅损失。

④样品中含锡量>150mg时,要设法让其变成溴化锡,而蒸发除去,以免产生偏锡酸而使铅丢失。

⑤测铅要用硬质玻璃皿,所用玻璃仪器均用10%~20%硝酸浸泡24h以上,用自来水反复冲洗,最后用水冲洗干净。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这是国标中第一方法。

灵敏度高,可用来测定含量>0.01%痕量铅。

2、锌的测定(Zn)

GB5009.14—2003

锌用在电镀、造纸、机械和自来水的制造等工业中应用,镀锌厂的废水,采用镀锌铁的容器包装食品,特别是酸性饮料,易沾有锌。

金属锌本身无害。

锌化合物可引起急性肠炎、肾损害,特别是氯化锌3-5g可导致死亡。

(1)双硫腙比色法

1)原理:

在pH4.5-5.0,锌离子与双硫腙生成红色络合物,此络合物溶于CCl4,其它金属离子靠加入硫代硫酸钠、盐酸羟胺溶液和pH值的控制。

2)仪器:

分光光度计520nm处测定吸光度

3)要领:

锌标准曲线重现性差,平行作1-2份标准锌,以进行校正。

硫代硫酸钠不能任意增加,因为它也是络合物。

本法灵敏度较高,必须严格控制pH值,同时所用水应为无锌水,经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纯化。

器皿也先用硝酸溶液洗涤,然后再用无离子水冲洗干净。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国标中第一法

样品处理后,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原子化后,吸收213.8nm共振线,其吸收量与Zn量成正比。

锌标准溶液:

精称金属锌(99.99%),溶于HCl中。

3、镉的测定(Cd)GB5009.15—2003

镉用于治金、电镀、颜料、原子工业、农药等,生活用水,因使用镀锌、塑料管中镉的污染经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损害人的肾、肝,易引起“骨痛病”。

国标有四种方法:

(1)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理:

酸性溶液中,镉离子与碘离子形成络合物,并经4-甲基戊酮—2萃取分离,导入原子吸收仪中,原子化后,吸收228.8nm共振线,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镉标准溶液:

用金属镉溶于HCL中加HNO3+H2O稀释。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双硫腙—乙酸乙酯法)

原理:

样品经消化处理后,在pH6左右的溶液中,镉离子与双硫腙形成络合物,并经碘化钾—4-甲基戊酮—2或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导入原子吸收仪中。

(3)比色法

(4)原子荧光法

4、汞的测定

汞多用于电气仪器及设备、电解食盐、农药等等。

工业自动化越发展,汞的用量越大,环境污染就越严重。

污染严重的日本、瑞典40ug/人·天摄入,其它国家10ug/人·天,

FAO/WHO规定34ug/人·天,

毒性:

Ø汞挥发性强,气态汞被人呼吸进入肺部,大部分进入红血球中;进入消化道;接触或皮肤吸收进入体内。

Ø汞蒸汽中毒:

兴奋亢进、易怒、健忘失眠。

Ø汞急性中毒:

恶心、呕吐、腹痛、肾损害、死亡。

Ø有机汞毒性更强,特别是甲基汞:

使人感官失调、视野缩小、头发损伤、各机群间共济失调。

GB5009.17—2003《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1、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

2、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3、二硫腙比色法

(1)比色法:

(>1mg/kg)

原理:

双硫腙氯仿溶液与样品中汞离子在酸性条件下生成双硫腙汞,在氯仿溶液中呈橙黄色,颜色深浅与汞离子浓度成正比。

(2)测汞仪法(<1mg/kg)又叫冷离子吸收法现有590型测汞仪。

(总汞的测定)

原理:

汞原子蒸气对波长253.7nm的特征谱线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

样品经过酸消解或催化酸消解后使汞转为离子状态,在强酸性介质中以氯化亚锡还原成汞原子,然后以氮气或干燥空气作为载体,将汞原子带入汞测定仪,对汞空心阴极灯在波长253.7nm处发射的特征谱线进行冷原子吸收。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收值与汞的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后能求出食品中汞的含量。

(3)甲基汞测定:

薄层层析分离

气相色谱法

(4)注意

分离测定痕量汞时要注意试剂、滤纸、橡皮管上可能含有少量汞。

汞若洒在地上,应马上用吸尘器或用洗耳球吸除干净,或用脱汞剂去除。

三、其他比色法测定锡、铜的含量

选用比双硫腙专用性更强的螯合剂进行测定。

(一)锡的测定

除了工业污染外,罐头食品中镀锡马口铁有时被内容物侵蚀,产生了溶锡现象,还有的因焊锡涂布不牢而溶锡,有机锡毒性很大,如锡化氢SnH4

GB5009.16—2003《食品中锡的测定》

1.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

2.苯芴酮比色法

1、苯芴酮比色法

(1)原理:

样品消化后,在酸性介质中,4价锡离子与苯芴酮生成的橙红色胶体颗粒络合物,在动物胶存在下不聚集,可比色定量。

加抗坏血酸、酒石酸作掩蔽剂,排除铁离子干扰。

(2)仪器:

分光光度计490nm处测吸光度

(3)注意:

天冷时,由于显色反应很慢,标准和样品分析溶液加入显色剂后,可在37℃恒温箱放置30分钟,再比色。

2、另外还有:

(1)栎精比色法(又叫栎皮黄素,一种天然染料)

(2)二硫酚法

(3)碘法

(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灵敏度约为1ppm.。

(二)铜的测定

GB5009.13—2003中第一法是原子吸收光谱法

铜在工业广泛应用,铜的化合物作为杀虫剂、杀菌剂和消毒剂等。

食品加工中由于使用铜器而易于受污染,铜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但过量在人体积累中毒可引起肝肾障碍,甚至死亡。

经“食物链”进入人体。

•书中介绍:

二乙胺基二硫代甲酸钠比色法,常用的方法,可检出2.5ppm。

第四节砷、硒、氟的测定

一、砷的测定GB5009.11—2003

砷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几乎在人类所有食品中都有,各种食品及饮水中允许含量,各国都有规定。

中国原粮<0.7mg/kg;日本原粮<1mg/kg

书中介绍的两种方法为GB5009.11—85中食品总砷的测定方法

(一)银盐法

1、原理:

样品消化后,让所含5价砷→ASH3,再与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作用,在有机碱(三乙醇胺)存在下,生成棕红色胶态银,进行比色测定。

在生成AsH3过程中,有H2S,会干扰测定,可用浸泡过醋酸铅的棉花来排除H2S的干扰。

(二)、砷斑法(古蔡氏法)

1、原理:

样品经消化后,以碘化钾、氯化亚锡将高价砷还原为三价砷,然后与锌粒和酸产生的新生态氢生成砷化氢,再与溴化汞试纸生成黄色至橙色的色斑,与标准砷斑比较定量。

2、注意:

(1)H2S对本法有干扰,遇溴化汞试纸亦会产生色斑。

乙酸铅棉花应松紧合适,能顺利透过气体又能除尽H2S。

(2)锑、磷等都能使溴化汞试纸显色,鉴别方法是采用氨蒸熏黄色斑,如果失变黑再褪去为砷,不变时为磷,变黑时为锑。

(3)同一批测定用的溴化汞试纸的纸质必须一致,否则因疏密不同而影响色斑深度。

制作时应避免手接触到纸,晾干后贮于棕色试剂瓶内。

加:

AS2O3剧毒,AsH3及HgBr2极毒,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后妥善处理。

二、硒的测定

硒化氢,H2Se是无色气体,具有令人厌恶的臭味。

水溶液是酸。

Se化合价有2、4、6。

硒酸H2SeO4属于强酸,它的性质与H2SO4相似。

不易挥发,它的盐—硒酸盐,很像硫酸盐。

硒的一切化合物都有毒。

ADI值50—200μg硒是与S共存的非金属。

应用于电讯器材、半导体和玻璃制造等,所以硒的污染来自半导休工业和冶金工业等排出的三废。

硒是动物生长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起调节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强化某些酶系的活性,调节VA、C、E、K在体内的吸收和消耗。

牛、马、羊和鸡缺Se是能引起“白肌病”、心肌坏死、微血管出血等,动物休内过量地积累硒也引起中毒,出现脱毛、脱蹄、脱爪等。

•食物中>5ppm引起中毒,但一般膳食中Se含量能满足又安全。

(一)二氨基萘荧光光度法

本法最低检测量为0.005ug硒。

(二)3,3—二氨基联苯胺比色法

最低检测量为1ug硒。

三、氟的测定

氟在普通条件下为气体,淡黄绿色,具有特殊气味。

环境中的氟与地理条件有关,另污染来自熔融冰晶石,以磷矿石为主的磷肥生产、铝制造业、炼钢、制玻璃、燃烧煤等放出含F气体和氟化物灰尘。

食品中F,一是环境污染,二是施过磷肥的农作物。

F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对牙齿有防龋抗蚀作用,微量能促进儿童发育、预防老人骨质变脆。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摄入F=3.0—4.5mg左右,摄入过量会积累,中毒,出现氟斑釉齿、氟骨症,在心脏中积累,会得心脏病、畸变。

慢性F中毒会食欲一振、恶心、反应迟钝。

(一)扩散—氟试剂比色法

原理:

食品中氟化物在扩散盒内与酸作用,产生氟化氢气体,经扩散被氢氧化钠吸收。

氟离子与镧(Ⅲ)、氟试剂(茜素氨羧络合剂)在适宜pH下生成蓝色三元络合物,颜色随氟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加深,用或不用含胺类有机溶剂提取,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2)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六、作业

1、介绍二硫腙的性质及其与金属离子的反应。

七、课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