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0928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的寿命与分裂能力无关,但与其功能有关

B.衰老细胞和幼嫩细胞中mRNA的种类、数量相同

C.S型肺炎双球菌的染色体上有荚膜生成基因

D.蝌蚪发育成青蛙过程中尾部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2.下列与免疫调节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HIV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监控和清除能力减弱

B.类固醇、环孢霉素A等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C.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免疫系统异常敏感而引起的过敏反应

D.与艾滋病病人共进晚餐、共用冲水马桶都不会感染艾滋病

3.下图是一组与生长素有关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后可用图丙的实验检测图甲、乙下端的琼脂块中是否有生长素

B.一段时间后图乙下端的琼脂块中无生长素,原因是生长素被分解了

C.图丙的结果表明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a大小与生长素浓度大小成正比

D.若在向右的单侧光下重新实验,甲会向左弯曲生长,丙会直立生长

4.在做“探宄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时,有人用血糖仪对稀释10倍后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进行定量分析,并用葡萄糖消耗量计算出呼吸速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时间(min)

稀释10倍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

1

0

初始

24.5mmol/L

2

15

有氧1

18.6mmol/L

无氧1

21.3mmol/L

3

30

有氧2

9.9mmol/L

无氧2

13.5mmol/L

A.该实验属于对照实验,其中有氧组为实验组、无氧组为对照组

B.该实验也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C02的产生情况,以浊度为实验指标

C.随着时间变化装置中酵母菌种群的有氧呼吸速率、无氧呼吸速率都逐渐下降

D.每升培养液中酵母菌前15min的有氧呼吸速率为0.393mmol/min,无氧呼吸速率为0.213mmol/min

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艾弗里等人利用荧光技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DNA和RNA可以作为同一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遗传物质

C.细胞中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的RNA有三种

D.遗传信息是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

6.某植物的雄株(只开雄花,性染色体为XY),雌株(只开雌花,性染色体为XX)。

其叶片分阔叶与细叶(受基因A和a控制)两种、茎秆分有绒毛与无绒毛(受基因B和b控制)两种,一株纯合雄株与一株纯合雌株杂交后,子一代雌、雄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阔叶有绒♀:

毛阔叶无绒毛♀:

阔叶有绒毛♂:

阔叶无绒毛♂:

细叶有绒毛♂:

细叶无绒毛♂=6:

2:

3:

1:

3:

1。

则这对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A.AAXBXB、aaXbY或aaXBXB、AAXbYB.BBXAXAXAXA、bbXaY或bbXAXA、BBXaY

C.BBXaXa、bbXAY或bbXaXa、BBXAYD.aaXBXB、aaXbY或AAXBXB、AAXbY

7.北宋《梦溪笔谈》记载:

“解州盐池方百二十里……浊水,入卤中,  则淤淀卤脉,盐遂不成……”文中描述现象与以下过程原理最为相近的是

A.电解食盐水得到烧碱  B.豆浆加盐卤制作豆腐

C.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得到沉淀  D.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2g 3H2O中所含中子的数目为12NA

B.1L pH=1 H3PO4溶液中所含H+的数目为0.1NA

C.叠氮化铵(NH4N3)发生爆炸反应:

NH4N3==2N2↑+2H2↑,当产生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

D.1mol乙酸与3 mol C2H5OH充分反应生成CH3COOC2H5分子的数目为NA

9.化合物

(甲)、

(乙)、

(丙)的分子式均为C8H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在空气口燃烧时均产生明亮并带有浓烟的火焰

B.甲、乙、丙中只有甲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等量的甲和乙分别与足量的溴水反应,消耗Br2的量:

甲>乙

D.甲、乙、丙的二氯代物数目最少的是丙

10.某研究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上生产无水FeCl2的过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先点燃C处酒精灯,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B.本实验中浓H2SO4提现出吸水性和强氧化性

C.利用该装置制备FeCl2的原理可表示为:

Fe+2HCl

FeCl2+H2

D.装置D适合处理该实验的所有尾气

11.下表为截取的元素周期表前4周期的一部分,且X、Y、Z、R和W均为兰族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五种元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都大于2

B. X、Z原子序数可能相差18

C. Y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是强酸

D. Z的氧化例与X单质不可能发生置换反应

12.工业上以CH4为原料制备H2的原理为CH4(g)+H2O(g)

CO(g)+3H2(g)。

在一定条件下向a、b两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均通入1.1mol CH4(g)和1.1 mol H2O(g),测得两容器中C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别为a和b。

已知容器a的体积为10L,温度为T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容器a中CH4从反应开始到怡好平衡时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 mol·L-1·min-1

B.a. b两容器的温度可能相同

C.在达到平衡前,容器a的压强逐渐增大

D.该反应在Ta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27 (mol·L-1)2

13.常温时,配制一组c(Na2CO3)+c(NaHCO3)=0.100 mol·L-1的混合溶液,溶液中c(CO32-)、c(HCO3-)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己知:

CO32-+H2O

HCO3-+OH- K=2×10-4,1g5=0.7)

A.a点的溶液中:

c(HCO3-)> c(H2CO3)+c(CO32-)

B.b点横坐标数值大约为10.3

C.c点的溶液中:

c(Na+)<2c(CO32-)十c(HCO3-)

D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a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4.根据波尔的原子理论,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

A.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减少

B.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增加

C.吸收光子,电子动能增加

D.吸收光子,电子动能减少

15.如图为远距离输电示意图,两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升压变压器T的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1、n2 ,在T的原线圈两端接入一电压

的交流电源,若输送电功率为P,输电线的总电阻为2r,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压为

A.

B.

C.

D.

16.如图,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煤块(可视为质点) ,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以速度v作匀速直线运动;现让传送带以加速度a作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保持静止;又经过一段时间,煤块静止,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痕迹长度为

A.

B.

C.

D.

17.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1和S2构成,两星体在相互的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某一定点C做匀速圆周运动。

测得双星的总质量为m,S1距离定点C为r1,S2距离定点C为r2,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S1运动的线速度v为

A.

B.

C.

D.

18.如图,平行板电容器AB两极板水平放置,将其和二极管串联接在电源上,已知A板和电源正极相连,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一带负电小球从AB间的某一固定点水平射入,打在B板上的N点,小球的重力不能忽略,现通过上下平移A板来改变两板间距,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AB间距增大时,小球可能打在N点的左侧

B.当AB间距减小时,小球可能打在N点的左侧

C.当AB间距减小时,电场力对小球做功不变

D.当AB间距增大时,电场力对小球做功不变

19.如图,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体受非零外力F1和F2 的作用,F1方向水平向右, F2 方向竖直向上。

若物体始终静止在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可能只受三个力作用

B. F2 

C.若F2 减小,则F1必增大

D.重力与F1的合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可能大于θ

20,如图,在坐标系xOy中,有边长为L的正方形金属线框abcd,对角线ac和y轴重合,顶点a位于坐标原点O处。

在第I、IV象限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场的上边界与线框的ab边刚好完全重合,左边界与y轴重合,右边界与y轴平行。

t=0时刻,线框以恒定的速度v沿垂直于磁场上边界的方向穿过磁场区域。

则在线框穿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ab间的电势差Uab、安培力的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正确的是

A.

B.

C.

D.

21.如图,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 AO段光滑, OB段粗糙且各处粗糙程度相同,AB连线水平。

一质量为m的滑块从A处由静止下滑,经最低点O后向右最高能到达C处, CO竖直高度为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从O到C的过程,克服摩擦力做功mg(R-H) 

B.滑块从O到C和从C回到O的时间相等

C.滑块从C回到O的过程,速度一直增加

D.滑块从C回到O时的动能大于mg(2H-R)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29分。

22.(6分)为了探究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在气垫导轨上,右端自由。

弹簧右侧有一个滑块,滑块上固定一挡光片挡光片。

滑块右侧固定的光电计时器可以记录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实验过程如下:

(1)将气垫导轨放在实验桌上,调节气垫导轨使其水平,气垫导轨调至水平的依据是:

通气状态下,滑块置于导轨任意位置,滑块;

(2)向左推滑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x后由静止释放,记下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

(3)多次改变弹簧的压缩量,记下相应的x和t,发现压缩量x越大,时间t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4)为了进一步确定x和t的关系,以x为纵坐标,

为横坐标,作

图线,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得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EP与弹簧的压缩量x的关系为。

24.(9分)为了测量一直流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某同学设计实验电路如图(a),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待测电源,电流表(满偏电流0.6A、内阻未知),两个电阻箱(最大阻值999.9Ω),两个开关和若干导线。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电阻箱R1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1,调节R1的阻值使得电流表满偏;

②再闭合开关S2,调节R2的阻值使得电流表半偏,此时电阻箱R2的示数如图(b);

③保持S1闭合,断开S2,多次调节电阻箱R1,记下电流表示数I和电阻箱相应的阻值R;

④以

为纵坐标,R为横坐标,作

图线(用直线拟合) ,如图(c)。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②中若认为干路电流不变,由此可得电流表的内阻为Ω;

(2)根据图线求得电源电动势E=V,内电阻r=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由于电流表的内阻测量存在系统误差(步骤②中干路电流实际发生了变化),导致电源电动势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内电阻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 (以上两空均选填“>”、“<”或“=”)

24.(12分)如图,在坚直平面内由

圆弧AB和

圆弧BC组成的光滑固定轨道,两者在最低点B平滑连接。

AB弧的半径为R,BC弧的半径为

将小球a从

圆弧的最高点A由静止释放,运动到B点时与静止在该处的小球b发生碰撞,碰后小球b恰好能沿轨道运动到半圆弧的最高点C。

已知小球a的质量是小球b质量的2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

(1)碰撞前瞬间小球a的速度大小;

(2)碰撞刚结束时小球a的速度大小。

 

25. (20分)如图, OAC为正三棱柱框架在xOy平面的一个截面, OA与x轴正方向夹角为30°。

OA上方空间存在沿y轴负方向、场强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框架内存在垂直OAC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y轴上P点的离子源,每隔相同时间,以速度v0沿x轴正方向射出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正离子,不考虑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离子恰好从OA正中间的小孔Q垂直于OA射入框架。

若离子每次与框架内壁碰撞后等速率反弹,碰撞时间忽略不计,经过数次碰撞后又恰好从小孔Q沿与OA垂直方向射出框架,离子电荷量始终不变且离子的重力不计。

已知第一个离子刚从Q处射入框架时,第二个离子恰好从P处射出,框架内磁感应强度大小不超过

(1)求OQ间的距离;

(2)求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3)第一个离子从框架射出前框架内最多可能有多少个离子。

26.(14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规定葡萄酒中SO2最大使用量为0.25g·L-1。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收集某葡萄酒中SO2,采用H2O2氧化法检测二氧化硫的含量,并对H2O2的催化分解原理进行分析。

已知:

H2O2可看作二元弱酸,它的一级电离常数Ka1=1.55×10-12

Ⅰ.检测二氧化硫的含量

(1)仪器A的名称是。

(2)B中加入300.00mL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并与C中过量H2O2溶液充分反应,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0.0900 mol·L-1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前排气泡时,应选择图2中的 (填编号)。

向C中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剂,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5.00mL,该葡萄酒中SO2含量为_____ g·L-1。

(4)该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分析原用可能是(任答一条即可),

(5)本实验中所用的H2O2溶液的浓度,常用KMnO4标准溶液进行测定,H2O2可看作二元弱酸,但一般不利用酸碱中和滴定法过行测定的原因(任答一条即可)。

Ⅱ.分析H2O2的催化分解原理

(1)碱性介质中H2O2分解远比酸性介质中快,NaOH可促使H2O2失去质子,请写出H2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酸式盐的电子式。

(2)I-催化H2O2分解的原理分为两步,总反应可表示为:

 2H2O2(aq)=2H2O(l)+O2(g)  △H<0

若第一步反应为  H2O2(aq)+I-(aq)=IO-(aq)+H2O(l)  △H>0慢反应

则第二步反应为△H<0快反应

(3)能正确的表示I-催化H2O2分解真理的示意图为。

27.(14分) KMnO4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广泛用于化学分析和化工生产以反水处理工业。

工业上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制备,目前有两种较为成熟的制法。

其模拟流程如下图所示:

   附表:

不同温度下若干常见钾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单位:

g/(100g H2O)】

化学式

20°C

30°C

40°C

60°C

80°C

100°C

CH3COOK

256

283

324

350

381

K2SO4

11.1

13

14.8

18.2

21.4

24.1

KCl

34.2

37.2

40.1

45.8

51.3

56.3

KMnO4

6.34

9.03

12.6

22.1

K2CO3

111

114

117

127

140

156

 

(1)“熔融”时,可用作坩锅材质的是(填序号)。

A.氧化铝  B.陶瓷  C.氧化镁  D.石英

(2)写出MnO2和KOH熔融物中通入富氧空气时获得K2MnO4的化学方程

式。

(3)“酸歧化法”是在pH<6的情况下K2MnO4即可转化为MnO2和KMnO4,过滤除去MnO2,将滤液经过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得到KMnO4粗晶体,再经过重结晶获得较纯净的KMnO4晶体;

①根据表中的溶解度数据以及上述操作的特点,“酸歧化法”不适宜选择的酸性物质是。

A.稀硫酸  B.醋酸  C.稀盐酸  D.二氧化碳

②“蒸发浓缩”时,温度需控制在70℃,适宜的加热方式是。

③根据相关方程式,计算“酸歧化法”的理论产率为。

(4)“电解法”克服了“酸歧化法”理论产率偏低的问题,同时副产品KOH可用于软锰矿的焙烧。

电解法制备高锰酸钾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图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K+离子通过)

①a为______极 (填“正”或“负”),右室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②若电解开始时阳极区溶液为1.0L 0.40 mol·L-1K2MnO4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右室中n(K)/m(Mn)为6:

5,阴极区生成KOH的质量为。

28.(15分)人类对锡(50Sn) 的使用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3000年,但这也是对锡的“异常”不断加深认识,不断“驯服”它的历史。

(1)锡与硅同主族,稳定化合价均为+4价,锡原子比硅原子核外多2个电子层,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锡单质在常温下稳定(主要单质类别为白锡),但是它既怕冷又怕热。

在-13.2℃以下,白锡转变成一种无定形的灰锡(粉末状),而且只要白锡接触到很少的灰锡。

很失就会变成灰锡完全毁坏,就像得了瘟疫一样。

①克服锡单质这一弱点的方法之一就是做成合金,合金与组分金属相比一般具有____性质。

a.不导电  b硬度大 c.耐腐蚀

②对锡器的“瘟疫”作分析,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a.灰锡携带病毒

b.灰锡与白锡形成原电池,加速白锡的转化

c.灰锡是白锡转化的催化剂,加速反应

(3)实验室配制氯化亚锡(SnCl2)溶液时发现,向SnCl2固体中加水的过程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且只能得到悬浊液。

配制、保存SnCl2溶液时,要用到的试剂为氯化亚锡

固体、 、和水(填试剂名称)。

(4)工业上,硫离子是一种很好的沉淀剂。

但向1L 0.01 mol·L-1硫化钠溶液(pH=12)中逐渐加入SnCl2粉末时,一开始却并没观察至沉淀。

请分析原因。

当加SnCl2至溶液pH=9时,有两种沉淀生成。

此时溶液中硫离子浓度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提示:

25℃时,Ksp[Sn(OH)2]=1.4×10-28,Ksp(SnS)=1.0×10-25。

 Sn(OH)2 是两性物质。

(5)测定固体中锡的含量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为:

在强酸性环境中将固体溶解,然后将锡元素全部转化成Sn2+,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碘酸钾标准溶液滴定。

但在滴定初始并没有出现蓝色,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无色变蓝色。

写出滴定过程中依次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

式,。

29.(10分)脊髓是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

脱水是指人体大量丧失水分和Na+,引起的细胞外液减少的现象。

其中有一类是高渗性脱水,即失水多于失盐,患者的尿量减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渗性脱水患者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会,感受器会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最终尿量减少。

渗透压是指。

(2)当兴奋传到轴突末梢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从而完成相应的生理活动。

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的“憋尿”,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丢失部分Na+会影响神经细胞电位的形成,该电位在膜两侧表现为。

30.(10分)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粮食约有近2亿吨的缺口。

某兴趣小组通过研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欲为粮食增产提出建议。

该小组取生长旺盛且状况一致的某植物绿叶,用打孔器打出若干相似的小圆形叶片(注意避开大的叶脉),并抽出小圆形叶片中的气体,待用。

利用置进行了探究实验,其中红光、蓝光和绿光是用不同颜色的透明薄膜对白光进行过滤后得到的,实验结果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记录

的实验现象

光照强度

(lx)

平均每片叶片上浮所需时间(min)

白光

红光

蓝光

绿光

80

6.5

6.8

7.8

无叶

片上

100

6.0

6.1

7.2

120

4.0

4.6

6.0

200

2.5

3.2

4.5

(1)在每次实验过程中,实验装置中都需放置3个烧杯、每个烧杯中放置10片小圆形叶片,这么做的意义是。

(2)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①光照强度越大,越强,叶肉细胞间隙气体越多,上浮速度越快(即光合速率越大)。

②光合色素(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很少吸收绿光,导致不同波长的光下叶片上浮速度(即光合速率)不一样。

(3)已知该植物在红光或蓝光下的光合速率高于白光,但是该实验结果显示白光下光合速率最高,这与已知不相符。

从该实验设计过程的角度分析,你认为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据此分析,应选择

的材料作为温室大棚的棚顶,利于大棚作物的生长。

31.(9分)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例如:

“桑基鱼塘”和“猪沼果”(农户养猪,猪粪发酵产沼气,沼气发电或做燃气供家用,沼渣培育果林)生产模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业生产体系实现了和物质循环再生利用,充分利用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

(2)同碳元素一样,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也是不断循环的,生产中还要往农田不断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矛盾吗?

,为什么?

(3)在生态农业体系中,农作物也会遭受有害动物的破坏,对有害动物进行防控的技术有多种。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降低了种群密度,这种防治方法属于,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32.(10分)某自花传粉二倍体植物(2n=20)的花色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对a完全显性,基因B对b不完全显性。

已知基因A可以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红色色素,BB可以将红色色素彻底淡化为白色,Bb将红色色素不彻底淡化为粉红色。

将一株纯合的红花植株和一株白花植株(aaBB)杂交产生的大量种子(F1)用射线处理后萌发,F1植株中有一株白花,其余为粉红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F1白花植株产生的原因,科研人员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说:

假说一:

F1种子发生了一条染色体丢失;

假说二:

F1种子发生了一条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

假说三:

F1种子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①经显微镜观察,F1白花植株时期四分体的个数为10个,可以否定假说一;

②已知4种不同颜色的焚光可以对A、a和B、b基因进行标记。

经显微镜观察,F1白花植株的小孢子母细胞(与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相同)中荧光点的数目为个,可以否定假说二。

(2)现已确定种子萌发时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①有人认为:

F1种子一定发生了A→a的隐性突变。

该说法是否正确,原因是。

②专家认为:

F1种子中另一对基因发生了一次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与A、B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突变基因的产物可以抑制A基因的功能,但对a,B,b无影响。

若假设正确,F1白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与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