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0958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docx

《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docx

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

绝密★启用前

【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下列选项中采用这种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

A.质点B.参考系C.重心D.电阻

2.以下计时数指时间间隔的是(  )

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晚19:

00开播

B.北京八十中高中部早上7:

30开始上第一节课

C.老师没控制好时间,这节课上了41分钟

D.我得早走,去赶6:

00的头班车

3.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m高处竖直下落,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m高处被接住。

选抛出点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下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则小球落地点的坐标和从开始下落到被接住过程中的位移分别是(  )

A.4m,1mB.﹣4m,﹣1mC.4m,3mD.4m,﹣3m

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那么(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B.每秒钟物体的速度增加2m/s

C.第3秒初的速度比第2秒末的速度大2m/s

D.第3秒末的速度比第2秒初的速度大2m/s

5.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地球吸引产生

B.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方向一定指向地心

D.大小与所处地理位置无关

6.某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以表示为x=4t+4t2(m),则该物体运动地初速度及加速度的大小分别是(  )

A.4m/s,4m/s2B.8m/s,8m/s2C.8m/s,4m/s2D.4m/s,8m/s2

7.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0.5m/s,第9s内的位移比第5s内的位移多4m,则该质点的加速度、9s末的速度和质点在9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

A.a=1m/s2,v9=9m/s,x9=40.5m

B.a=1m/s2,v9=9m/s,x9=45m

C.a=1m/s2,v9=9.5m/s,x9=45m

D.a=0.8m/s2,v9=7.7m/s,x9=36.9m

8.黑板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黑板擦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  )

A.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是一对平衡力

C.都是弹力

D.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9.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B.三个质点到达M点的瞬时速度相同

C.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D.B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

10.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木板M上放着小物块m,M上的右端固定一竖直挡板,挡板与m间有一处于压缩状态的轻弹簧,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m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C.地面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D.地面对M无摩擦力作用

11.如图所示,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A、B接触面竖直),此时A恰好不滑动,B刚好不下滑。

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求A与B的质量之比为?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12.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即x﹣t图象),如图所示.甲图象过O点的切线与AB平行,过C点的切线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两车相遇前,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B.0﹣t2时间内,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

C.0﹣t3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D.t3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13.如图所示,一根绳子一端固定于竖直墙上的A点另﹣端绕过轻质动滑轮;另一端悬挂﹣重物B,其中绳子的PA段处于水平状态,另一根绳子一端与轻质动滑轮P的轴相连,在绕过光滑的定滑轮Q后在其端点0施加﹣水平向左的外力F,使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滑轮均为光滑、轻质,且均可看做质点,PQ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现拉动绳子的端点0使其向左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则该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状态相比(  )

A.拉力F不变B.拉力F增大C.角θ不变D.角θ减小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

14.某同学用打点周期为0.02s的打点计时器研究物块做直线运动的规律,在得到的一条纸带上按打点的先后顺序取O、A、B、C四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

则:

(1)时间间隔T为_____(填“A或“B”);

A.0.02sB.0.10s

(2)纸带OC段表示物块做_____(填“A或“B”)运动

A.加速B.匀速。

15.实验小组利用图1来探究: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①实验中使用的电火花计时器,应接_____电源.

A.交流4﹣﹣﹣6VB.交流220V

②在的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的纸带,如图3所示,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则:

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

③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后,可用小吊盘的总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拉力,则:

小吊盘的m与小车总质量M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

④在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2所示的小车的加速度a和小车所受拉力F的图象分别为图中的直线Ⅰ和直线Ⅱ,下面给出了关于形成这种情况原因的四种解释,其中可能正确的是_____.

A.实验前甲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B.甲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

C.实验前乙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D.乙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

评卷人

得分

四、解答题

16.一个气球以5m/s的速度从地面匀速竖直上升,经过30s从气球上掉下一个物体,问从这时起物体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回到地面?

(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17.如图所示,t=0时一质量m=1kg的滑块A在大小为10N、方向与水平向右方向成θ=37°的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2s时撤去力F;t=0时在A右方x0=7m处有一滑块B正以v0=7m/s的初速度水平向右运动。

已知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sin37°=0.6,cos37°=0.8.两滑块均视为质点,求:

(1)两滑块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相等的时刻;

(2)两滑块间的最小距离。

18.在十字路口,汽车以0.5m/s2的加速度从停车线启动做匀加速运动,恰好有一辆自行车以5m/s的速度匀速驶过停车线与汽车同方向行驶,求:

(1)汽车追上自行车之前,什么时候它们相距最远?

最远距离是多少?

(2)在什么地方汽车追上自行车?

追到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质点是为了方便研究问题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故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建立理想模型法,A正确.

2.C

【解析】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晚19:

00开播,“19:

00”是时刻,选项A错误;北京八十中高中部早上7:

30开始上第一节课,“7:

30”是时刻,选项B错误;老师没控制好时间,这节课上了41分钟,“41分钟”是时间间隔,选项C正确;我得早走,去赶6:

00的头班车,“6:

00”是时刻,选项D错误;故选C.

3.C

【解析】

【分析】

位移可以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

【详解】

坐标原点选在抛出点下方2米处,向下为正方向,则落地点的坐标为4m,接住点的坐标为3m,位移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x=3m,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

C.

4.B

【解析】

【详解】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的意义是:

每经过1s物体的速度就增大

A.由于不知道运动的具体时间,物体的末速度与初速度的关系不确定,故A错;

B.每秒钟物体的速度增加2m/s,符合题意,B正确;

C.第4秒初与第3秒末是同一时刻,物体的速度不变,故C错误;

D.第3秒初到第4秒末的时间是2s,故,速度增加了4m/s,故D正确。

故选BD。

5.A

【解析】

【分析】

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重力是恒定不变的.物体无论静止,还是运动,都受到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两个因素有关.可以用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位置.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之外.

【详解】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故A正确。

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质量分布两个因素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比如质量均匀的环。

故B错误。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不总是指向地心,只有两极和赤道处重力指向地心。

故C错误。

重力的大小与所处地理位置有关,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重力是恒定不变的,所以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所受的重力不一定相同。

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对重力的理解.重力是最常见的力,产生的原因、大小、方向及特点都要理解掌握.

6.D

【解析】

【分析】

将x=4t+4t2(m)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对比,可得出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详解】

将x=4t+4t2(m)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v0t+

at2对比得物体运动的初速度v0=4m/s,加速度a=8m/s2。

故选D。

7.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等于恒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通过速度时间公式求出9s末的速度,通过位移时间公式求出9s内的位移.

解:

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知,

,解得a=

则9s末的速度v9=v0+at=0.5+1×9m/s=9.5m/s.

9s内的位移

m=45m.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

8.B

【解析】

【分析】

平衡力的特点是等大、反向、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详解】

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挤压桌面,使物体与桌面同时发生形变,从而桌面对物体施加一个支持力,重力和支持力都作用在物体上,等大反向,是一对平衡力。

故选B。

9.A

【解析】

AC:

平均速度等于对应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三个质点从N到M的位移与时间相同,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故A项正确,C项错误。

B:

平均速度只能粗率反映物体某段时间内的快慢,不能反映该段时间内任意时刻的快慢,虽然平均速度相同,但瞬时速度大小情况未知,不能确定那个质点在M点的速度最大。

故B项错误。

D:

A质点从N到M做曲线运动,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不断变化;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不一定相同。

故D项错误。

点睛:

B质点从N到M不一定做单向直线运动,B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不一定相同。

10.AD

【解析】

对m受力分析,m受到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右的弹簧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知,M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左.故A错误,B正确;对整体受力分析,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平衡,若地面对M有摩擦力,则整体合力不为零,故地面对M无摩擦力作用,故C错误,D正确。

所以BD正确,AC错误。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对A、B整体和B物体分别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后联立求解即可.

解:

对A、B整体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推力和最大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有:

F=μ2(m1+m2)g①

再对物体B分析,受推力、重力、向左的支持力和向上的最大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有:

水平方向:

F=N

竖直方向:

m2g=f

其中:

f=μ1N

联立有:

m2g=μ1F②

联立①②解得:

=

故选:

B

点评:

本题关键是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后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注意最大静摩擦力约等于滑动摩擦力.

12.A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题意,据图象可知,0到t1时刻甲车速度较大,两车距离变大,从t1到t2时刻两车速度相等,两车距离不变,从t2到t3时刻,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所以两车距离减小,A选项正确;0~t3时间内,两车位移相等,则据

可知,两车平均速度相等,B选项错误;甲乙两车在0和t3时刻的位移时间图线斜率相等,两者此两时刻速度相等,C选项正确;t3时刻两车位移相等,则D选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对位移-时间图象的理解。

13.AD

【解析】

向左缓慢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绳变短,动滑轮要上移,绳PA和PB间的夹角变小,而绳QP位于PA和PB间的角平分线上,所以角θ变小,故C正确,D错误;经过定滑轮的绳子拉力大小相等,等于mg,两根绳子的合力与QP绳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为夹角变小,合力变大,QP绳的拉力就大,所以拉力F增加,故B正确,A错误。

所以BC正确,AD错误。

14.BA

【解析】

【分析】

根据打点周期为0.02s,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即可求解;根据点与点间距来判定加速还是减速;

【详解】

解:

(1)根据打点周期为0.02s,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时间间隔用t=0.02×5=0.1s,故A错误,B正确;

故选B;

(2)根据由O到C,可知,点与点间距越来越大,则物块做加速运动,故A正确,B错误;

故选A。

15.B

BC

【解析】

(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4~6V电压;而电火花计时器的电源应使用交流电压为220V;故B正确;故选B。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

,结合逐差法求三个加速度,

,求平均加速度得

.

(3)设重物的质量m,小车的质量M,设加速度为a,对小车F=Ma;对重物mg-F=ma,联立得:

,只有当m<<M时,才可得

,即用小吊盘的总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拉力。

(4)A、B、甲图象表明在小车的拉力为0时,小车的加速度大于0,说明合外力大于0,说明平衡摩擦力过渡,即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故A错误、B正确.C、D、乙图象说明在拉力大于0时,物体的加速度为0,说明合外力为0,即绳子的拉力被摩擦力平衡了,即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也就是没有将长木板的末端抬高或抬高不够.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点睛】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实验的两个前提:

平衡摩擦力和M>>m要明确.从纸带上求解加速度和速度是高中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一定要熟练掌握.

16.6s

【解析】

【分析】

气球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再做竖直上抛运动;对匀速过程,根据h=vt求解位移;对竖直上抛运动,直接根据位移公式列式求解即可.

【详解】

气球以5m/s的速度从地面匀速竖直上升,经过30s的位移为:

h=vt=5×30=150m;

对竖直上抛运动,根据位移公式,有:

﹣h=vt﹣

gt2,代入数据,有:

﹣150=5t﹣

×10t2

解得:

t=6s(负值舍去)

【点睛】

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研究方法:

(1)分段法:

上升阶段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阶段是自由落体运动,下落过程是上升过程的逆过程.

(2)整体法:

从全程来看,加速度方向始终与初速度v0的方向相反,所以可把竖直上抛运动看成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要特别注意v0、vt、g、h等矢量的正、负号.一般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v0总是正值,上升过程中vt为正值,下落过程中vt为负值;物体在抛出点以上时h为正值,物体在抛出点以下时h为负值.

17.

(1)3.75s

(2)0.875m

【解析】

【分析】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先求解撤去外力F前后时A的加速度以及B的加速度;根据撤去F之前时速度相等和撤去F之后时速度相等列式求解;

(2)第一次共速时两物块距离最大,第二次共速时两物块距离最小;根据位移公式求解最小值.

【详解】

(1)对物块A,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物体A撤去外力后:

对物体B:

A撤去外力之前两物体速度相等时:

,得t=1s

A撤去外力之后两物体速度相等时:

,得t′=3.75s

(2)第一次共速时两物块距离最大,第二次共速时两物块距离最小,则:

△x=x0+x2-x1;

得△x=0.875m

18.

(1)10s25m

(2)20s10m/s

【解析】

【分析】

在汽车速度没有达到自行车速度之前,两者的距离是越来越大,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将保持不变,当汽车速度大于自行车速度时,汽车将开始反追自行车,两者距离逐渐减小.抓住相距最远的临界条件(两者速度相等)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求相距最远的时间及最远距离,汽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者相对于停车线的位移相等。

【详解】

(1)由题意知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设所用时间为t

汽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v汽=at=v自   

已知a=0.5m/s2

v自=5m/s,

可得t=10s     

最远距离x=x自-x汽=v自t

(2)汽车追上自行车时,它们相对于停车线的位移相等,设汽车追上自行车所用时间为t′

此时x自=x汽      

即:

代入a=0.5m/s2

v自=5m/s

可得 t′=20s

此时距停车线距离  x=v自t′=100m。

【点睛】

追击问题的临界条件,相距最远时两者速度相等,这是条件,追上时是指两物体在同一时刻处于同一位置,若起点相同,则两物体的位移应该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