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1527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docx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

一、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

坐客为谁?

馔(zhun)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

“诚然,卿不朕欺。

”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

“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选自《明史·宋濂传》)

【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二、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

流俗不顾,匠人未识。

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

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穹石盘簿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

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

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

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

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

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

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芊眠:

茂密状。

捎云蔽景:

意为与景物相掩映。

盘簿:

牢固状。

玄黄:

指大自然的变化。

叶:

相合。

隆:

高。

谅:

确实。

固:

鄙视。

取:

取法。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穹石盘簿而埋根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甘冒霜而停雪

10.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2分)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11.两文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

12.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2分)

三、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月色入户。

盖竹柏影也。

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安可为俗士道哉?

8.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5分)

写月语句

描写方法

9.【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2分)

四、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

“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

‘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

’必不为。

何故?

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

‘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必不为。

何故?

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

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释】

予:

给,送。

子:

你,代词。

履:

鞋子。

一言:

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今谓人曰(

(3)何故(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1.【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的中心论点。

(4分)

32.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

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

为什么?

(3分)

五、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3.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4分)

啖粥而读

音:

义:

辄以水沃面

音:

义: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每以天下为己任: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分)

六、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岳阳楼记》节选)

【乙】范文正公守邠(bn)州,暇日率僚属(部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ng),见缞绖(cudi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j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n)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

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u救济)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范仲淹罢宴》)

2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

而或长烟一空

(3)

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4)

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25.翻译句子(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分)

(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2分)

26.〖甲〗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

用原文中语句回答。

请再举出一个具有这样胸襟或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

(2分)

答:

27.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2分)

答:

七、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

“君,长者,何自陷朋党?

王曰:

“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

”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范文正公贬饶州:

范仲淹谥号文正,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遭诬告,贬官饶州。

朋党:

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

王侍制质:

即王质,侍制是官名。

为人谨厚博学,正直敢言。

缩颈:

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22、《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灸人口的成语,其中,形容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是

;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是

(2分)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2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或异二者之为

若得为范公党人

B、不以物喜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大臣责之曰

D、若得为范公党人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25、【甲】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分)

26、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甲】文来看范公之“贤”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乙】文中,范公之“贤”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4分)

八、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

”父曰:

“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

“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

20.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2分)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有一老父衣粗衣(

能谤讥于市朝(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

21.两则选文表达的共同主旨是什么?

(2分)

22.简略说说甲文中进谏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3.乙文“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

”句中“此三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分)

2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九、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

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旦子冈:

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甫:

刚。

洵(xn):

确实。

浣:

洗衣。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分)

黄发垂髫

甫行数里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阡陌交通

悉如外人

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自恨不如远甚也(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2分)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0.【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十、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技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伦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丸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

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如秋天,如晓岚;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

岚:

林中雾气。

箨(tu):

竹笋皮,笋壳。

纨:

白色的丝绢。

拊(f):

抚摩。

1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潭中直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9.在语段

(一)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3分)

20.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分)

语段

(一):

语段

(二):

十一、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乙)晋平公与群臣饮。

饮酣,乃喟然叹曰:

“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

“太师谁撞?

”师旷曰:

“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公曰:

“寡人也。

”师旷曰:

“哑!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公曰:

“释之,以为寡人戒。

师旷:

盲人乐师。

衽:

长袍。

太师:

师旷。

(选自《韩非子》)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4分)

(1)臣之妻私臣

(2)援琴撞之

(3)面刺寡人之过

(4)是非君人者之言

10.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C.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D.

王/之蔽甚矣

11.请选出下列加点的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

师旷侍坐于前

B

王之蔽甚矣

皆以美于徐公

惟其言而莫之违

C

莫不私王

D

公被衽而避

莫乐为人君

人不知而不愠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13.上面两段文字中的四个主要人物:

邹忌、齐威王、师旷、晋平公,你最欣赏谁?

简要说说理由。

(2分)

十二、

[甲]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

弦章谏曰:

“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

不然,章赐死。

”晏子入见,公曰:

“章谏吾曰:

‘愿君之废酒也。

不然,章赐死。

’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

”晏子曰:

“幸矣,章遇君也!

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

”公遂废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弦章:

齐国大夫。

章赐死:

即“赐章死”。

臣为制:

即“制于臣”。

爱:

吝惜,舍不得。

11.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

(4分)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

_______

(2)时时而间进间:

_______

(3)晏子入见入见:

_______

(4)公遂废酒遂:

_______

1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

1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乙]文中晏子是如何劝说景公的?

(2分)

14.[甲][乙]两文都阐述的一个道理是:

__

__(2分)

十三、

【甲】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或问:

“天下何时太平?

”飞曰: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躬为调药。

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

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

敌为之语曰: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

“东南民力竭矣!

”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

“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

舍:

驻扎休息。

课:

督促。

注坡跳壕:

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

此处指练兵。

束刍:

捆扎喂牲口的草料。

徇:

示众。

劳:

慰劳。

统制:

武官名。

蹙额:

皱眉,表示忧虑。

22.解释下列短语。

(2分)

(1)三鼓:

(2)败绩:

(3)不私:

(4)恂恂:

(5)立斩以徇: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24.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2分)(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25.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

(4分)

十四、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

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

久之,蛇将行矣。

蜘蛛忽悬丝而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

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

久之,蛇将行矣。

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

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蛇意稍倦,以首俯地。

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

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去。

注:

尝:

曾经而势稍不及,及:

到,到达。

若将,若:

好像。

待:

防备。

飙:

像疾风一样。

这里指迅速。

盬(g:

)吸饮。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公将鼓之:

再而衰:

如是者三四次:

果腹而去: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彼竭我盈,故克之。

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17.甲文中鲁国军队抓住有利时机克敌制胜是在

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

之时,乘其不备,置蛇于死地。

(2分)

18.甲文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什么启发?

(2分)

19.甲乙两文说明的一个共同道理是

(2分)

十五、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林木萧木,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有惊知已于千古矣。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外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3)固难以辞叙

(4)悉以临惧相戒

17.解释下面的句子。

(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已于千古矣。

18.甲乙两文中都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角度不同,甲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从

描写,“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是从

描写。

(2分)

19.甲乙两文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在表现手法中有何不同?

(3分)

十六、

(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二)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

从者曰:

“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

”桓公曰:

“不然。

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

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

”五往而后得见。

天下闻之,皆曰:

“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

”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节选自《新序》)

[注]稷:

人名

傲:

轻视。

庸:

岂、又。

靡:

没有。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后值倾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