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影响与应对策略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155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影响与应对策略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影响与应对策略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影响与应对策略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影响与应对策略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影响与应对策略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影响与应对策略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影响与应对策略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影响与应对策略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影响与应对策略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影响与应对策略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影响与应对策略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影响与应对策略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影响与应对策略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和影响及应对策略KeyWords:

Sino·

Americantrade;

Sino-Americantraderelations;

Anti-dumping商学院硕士论文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凼和影响及应对策略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意。

导师签名:

——_7垄舞啦签字同期:

—2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j麾j翌蔓签字日期:

立业}』:

2兰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关于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各项规定,叠!

虱龟(选择“同意”/“不同意”)以下事项:

1.学校有权保留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2.学校有权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至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用于出版和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或其他同类数据库,传播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容。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蛸壅签字同期-趔:

三:

———』辇呈业签字同期:

—二塑产商学院硕士论文中荛贸易摩擦韵成因和影响及应对策略刖菁自从1979年5月中国与美国外交关系以来,迄今已20多年了。

20多年来,本着友好、合作、互利的精神,中美双方在贸易、投资、技术和资金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尽管国对于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充满称赞之声,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双边经贸合作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敏感问题和障碍,在贸易总额突飞猛进的背后,摩擦与纠纷也同益凸显。

中国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及特点各有千秋。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一个经济转型中的国家:

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这就决定了双方相互依存的程度差别。

欧美之间的贸易是美国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本等其他美洲国家与美国的贸易往来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

与之相比,美国与我国的贸易往来处于次要地位。

而美国市场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程度就要高得多了。

这种相互依存的程度差别,决定了在贸易关系中中国尚处于下风,较为被动。

贸易关系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双边贸易关系发展的基本面貌,突出地表现在中国与美国之间贸易摩擦中,谁是启动方以及在处理贸易摩擦过程的态度及立场等许多方面。

美国至今未能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这就意味着中美经贸合作还存在着“瓶颈”。

在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增强的今天,如果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得不到美国这样的超级经济实体的承认,就无法与世界其他经济强国一起研究解决共同面临的全球性经济和金融问题,就会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充满了诱惑和希望:

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也愈演愈烈。

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中美经贸关系及贸易摩擦,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完善自身经贸体制,加强两国政府间、行业协会间和企业间的沟通对话,是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关键。

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综合分析研究方面的文献中,2005年12月份出版的黄辉的《中美贸易摩擦》一书,相对系统地从总体上探讨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情况,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总体思路,并对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保障措施和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摩擦进行了重点剖析,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黄辉在剖析中美贸易产生的原因时,从国际经济大环境、美国方面、中国商学院颈上论文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园和影响及应对策略自身、中美贸易逆差、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但忽略了广泛存在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机制因素、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因素、贸易管理因素等深层次的在因素。

相关研究中,还有翔硕的《中美贸易摩擦的宏观经济原因及影响》(2005),从宏观经济角度,阐述了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包括贸易不平衡因素、就业问题、经济增长等三个方面,这些因素也是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共性因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于中外贸易摩擦的原因和对策方面的探讨,还有丹阳的《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多发的原因、面临的形势与应对之策》(2005)、恒梅的《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政策分析》(2006)等,都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分析阐述了贸易摩擦的产生原因和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些学者多从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最惠国待遇问题、反倾销问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人权和核不扩散问题以及问题入手,对中美之间的贸易发展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总之,国外学者对中美经贸关系进行研究,不拘泥于问题的表象,而是尽力去发现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实质。

有的以新出现的小问题为出发点,试图从局部中分析问题的全貌;

有的学者立足于中美贸易关系中的全貌,对一些细节也进行深入的探讨。

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己经给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并成为中国对美贸易和经济发展中不客忽视的问题。

但从目前来看,人们往往以其对中国GDP带来的损失不大为依据,推断中美贸易摩擦的爆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大。

事实上,中国已成为当前世界上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而且由贸易顺差引发的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质疑和对资本市场开放的压力等均正在或将会给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基于此,笔者认为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系统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理论上通过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爆发的原因,有助于提出避免或解决贸易摩擦的方法,从而有助于推动中美贸易的正常发展:

实践中,从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三个角度找出了避免或减少贸易摩擦发生的途径,也就找到了保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和发展的途径。

本文研究的是当前的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一个热点闯题,本文的就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创新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研究广度上,把对贸易摩擦的个性分析提高到整个中美贸易摩擦的共性分析,找出我国产品遭受美国制裁的根本原因,而菲单个企业、单个产品的个性原2商学院硕七论文串美贸易摩擦的成囡和影响及应对策略因。

2.在研究深度上,把贸易摩擦和国际贸易理论相联系,用基本理论来解释贸易摩擦的各种形式。

3.在对策建议上,从全局出发,提出涉及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的系统解决方案经历了风风雨雨但仍在不断发展的中美贸易,正在以其突出的作用展现在世界舞台上。

本文客观地追溯了中美经贸历史,认真地分析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研究和预测的基础上,对中美贸易摩擦现象和本质成因进行了分析。

坦诚地正视问题,科学地面向未来,积极地促进发展,符合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本文的重要出发点。

商学院硕L论文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园和影响及应对策略1贸易摩擦:

文献综述1.1贸易摩擦的概念及定义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利益的不一致所导致的贸易摩擦也从未间断过,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贸易摩擦更是愈演愈烈。

可以说,贸易摩擦己成为各国或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中的桎梏。

对于贸易摩擦(TradeFrictions),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种是以贸易摩擦的表现形式来加以界定,如关税摩擦、非关税摩擦等,这种界定存在着以偏概全的缺陷,并没有揭示出贸易摩擦的实质。

王厚双在其著作《贸易战:

离中国有多远?

》(2002年)中定义贸易战(贸易摩擦)为经济战的一种表现形式,他认为“经济战的实质是发展机会与生存空间的争夺战,因而贸易战是指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为了本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需要,为争夺商品销售市场而展开的限制进口与扩大出口的激烈对抗。

这一界定虽然较前一种有了进步,但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贸易摩擦的目的不再是限制进口与扩大出口那样简单。

《全球化与经济摩擦》(2002年)一书的作者瑾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她也认为贸易摩擦是经济摩擦的一种形式,特指其中的微观经济摩擦,即不同产业的摩擦。

她同时指出,经济摩擦还有另外四种形式:

由于各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不同所体现的宏观经济摩擦;

跨国公司发展过程中与东道国发生的投资摩擦;

各国法律制度、交易习惯、竞争政策不同在高新技术产业和会融服务业中所体现的制度摩擦:

一国在对外出口中因各国技术标准和法规不同而体现的技术性贸易摩擦。

她同时认为,这五种形式是经济摩擦的五个发展阶段,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由贸易自由化到资本自由化、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而发生转变。

瑾研究的对象是同美经济贸易摩擦。

日本的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基本同步,因而日美贸易摩擦也大体是沿着微观经济摩擦、宏观经济摩擦、投资摩擦、制度摩擦和技术性贸易摩擦这样一个轨迹发展的。

与之不同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时司里中国经济取得了突4商学院硕十论文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和影响及应对策略飞猛进的发展,现阶段各类摩擦均以出现,而并非分阶段出现。

如果仍单纯考察微观经济摩擦,则会有其局限性。

因为今天中国所遭遇的摩擦已不只局限于此,由贸易顺差引发的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质疑和对资本市场开放的压力,以及知识产权制度、政府采购、服务市场开放等问题均以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微观经济摩擦。

而上述问题己经或即将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而本论文所探讨的贸易摩擦是一个最广泛意义上的摩擦,它涵盖上述五种不同类型的摩擦。

为此,本文定义贸易摩擦为“相互联系的经济主体之间,在经济贸易的交流过程中,为了某一特定的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而产生的一切矛盾和纠纷。

”。

1.2贸易摩擦成因的理论分析1.2.1贸易摩擦的理论背景和理论基础回顾整个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每一次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之时,就是贸易摩擦频繁爆发之际。

因此,可以说,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即是贸易摩擦产生的理论根源。

而贸易的迅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最显著的标志,也是衡量全球化发展的进程最重要的尺度。

但正如不存在纯粹的自由竞争一样,纯粹的自由也是不存在的。

在国际贸易史上,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历来属于对外贸易政策的两个基本的方向,二者始终是同时并存并交织在一起,所不同的是它们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孰清孰重的组合不同。

在国际经济领域,贸易摩擦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1375一1474年的Anglo-Hanso贸易战。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家间的贸易摩擦也频繁发生,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黄汉民、钱学峰,2003)。

我国已经加入WTO,贸易地位也不断提高,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问题也开始组部显现出来。

在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之时,因贸易迅速增长而导致贸易摩擦的加剧,将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相当不利。

因此,重视贸易摩擦问题,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证文献的综述与回顾,就成为最为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在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看来,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的自由贸易能最大。

秀娟,“中外贸易摩擦与中国对外经贸战略调整”,2003(12)5商学院硕士论文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和影响及应对策略限度地增加整个世界的福利,而一国的单边贸易自由化也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其自身地福利。

因此,传统地贸易理论学家主要关注贸易政策地标准福利含义,而不去寻找贸易壁垒有效性地理论基础,即便是不存在国际报复地情况下(Conybeare,1987)。

如传统地标准关税理论认为,关税将减少国民福利,制定关税政策是非理性的,并且很大程度上在经济分析的围那无法解释。

然而,真实世界与理论之间总是存在明显的差距。

在国际贸易的发展史上,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此起彼伏,贸易保护的手段层出不穷,贸易自由化从未得到广泛地实施。

在贸易政策选择上,民族国家总是采取关税、非关税等贸易壁垒来维护其自身地既得利益;

而民族国家的单边措施又往往使国际贸易关系处于一种紧状态,国际贸易领域的摩擦现象频频发生。

从特定部门的双边贸易争端到多边贸易问题,国际贸易关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BacandRaft,1997)。

现实与理论的背离,促使经济学家开始寻找贸易限制措施和贸易保护的合理性。

在主流贸易理论看来,一国不实行单边自由贸易政策有三种例外,即“最佳关税论”,“市场失灵论”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这些理论分析的优点在于使我们的思想脱离了贸易限制不能获利这一传统理论假设的式。

但上述三种例外都存在理论选择上的缺陷,无论使传统的新古典蚂蚁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都没有为解释现实中贸易干预的政策存在性提供一般性的坚实的“科学”依据(盛斌,2001)。

经济学家对蚂蚁理论的分析视角不进行重新的反思,贸易理论的分析转向贸易的政治经济学。

尽管这些理论分析都没有对贸易摩擦问题进行直接的研究,但由于贸易限制、贸易干预等贸易的单边措施,他们要么成为国家间贸易摩擦的导火索,要么与贸易摩擦紧密相联,因而运用这些分析方法,经济学家对贸易摩擦的成因、动态演进过程、福利效应与相关问题进行了来了探讨,并展开了大量的实证文献分析。

1.2.2贸易摩擦的成因理论如果按照分析的角度的不同,可以将贸易摩擦的成因理论分析两种:

一种是从微观经济角度进行分析,另一种是从宏观经济角度进行分析。

我们可简单地将6商学院硕士论文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园和影响及应对策略他们那称为贸易摩擦的微观理论和贸易摩擦的宏观理论。

(一)贸易摩擦的微观理论1、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的理论。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国家间不会形成贸易摩擦问题;

但如果市场失灵,比如相互交往的两个国家问出现国际经济扭曲问题时,便会引起摩擦。

而要根据国际贸易摩擦,就必须消除国际经济扭曲问题,即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系。

依据H-O理论创立的特定要素模型,并以此为理论基础的贸易和产业调整理论,即是对贸易摩擦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应用理论贸易和产业调整理论主要时研究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衰退产业中的各项生产要素向新兴产业移动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其对策的国际经济学理论。

该理论一个代表性的模型假设:

短期生产要素不要流动,且其价格具有刚性时,一国进口剧增导致国部门的J下常运转,在这一过程中,该国与其进行产业调整,因而便不会发生贸易摩擦。

2、以不完全竞争为前提的理论。

这一理论视角又涉及两个领域:

其一,假定进彳亍贸易的两个国家的企业均为垄断企业;

其二,相互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的企业生产活动中存在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

对一个领域进行研究的即是战略性贸易理论(BrandandSpencer,1985:

Krugman,1988)。

但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

该理论认为,由于各国的政策介入能够改变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收益后果,结果便会由于追求收益的重新分配而引起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摩擦。

日本学者广濑在战略性贸易理论中加剧了制度因素,强调国家问的经济制度的不同有可能导致国际贸易摩擦(胡方,2001)。

国家问的结构性障碍和制度差异是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第二个领域作出贡献的主要学者有帕那国亚(A.Panagariya)、三边信夫和俊藤纯一等人。

他们的分析模型都有一个相似的分析步骤,即首先分析存在外部效果和规模经济时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均衡,然后探讨外部经济关联条件下的均衡,接着比较两种经济均衡的受益水平。

如果一国在自给自足的水平大于转入外部经济关联时的收益水平,那么该国一定会返回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并有可能与相互贸易的国家发生贸易摩擦。

(二)贸易摩擦的宏观理论。

钱学锋:

“贸易摩擦:

~个理论和实证文献综述”,美中经济评论,200301)7商学院顸上论文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困和影响及应对策略从宏观经济的平衡方程式,即对外经济收支和国财政收支的关系进行分析来解决国际贸易摩擦问题。

由于从这一角度对国家贸易摩擦的解决最终归结为各国的国因素,即各国国的民间储蓄投资行为和政府财政收支行为方面的因素,因而缓和国际贸易摩擦问题必须由各国从其国因素入手进行,而那种认为通过两国政府问的经济协商就能解决其贸易摩擦问题的想法和做法是不理解经济运行的结果,也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动。

从这一角度进行研究的学者主要有Krugman,Branchard,Frenkel以及日本的小宫龙太朗等。

1.2.3其他相关的理论和实证文献

(一)时间与贸易摩擦的解决回顾过去的贸易争端或摩擦,很容易发现,有些争端很快就得到了解决,而另一些争端则持续多年末决。

如1933--1934年间的英法贸易战以及1962--1963年间的欧美“鸡肉战”都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得以解决;

而1930一1947年的美国与日本、意大利、法国等之间的“Smoot—Hawley”关税战用了17年才解决;

1969--1984年的欧美钢铁战则用了15年。

除了达成协定的时间有不同的延迟外,贸易争端的解决方式在妥协的模型(单边或双边)上也有很大的变化。

对于贸易站的详细研究,Conybeare(Conybeare,1987)指出,尽管存在明显的机会成本,国家问的咨询不完全性以及需要谅解对手的实力使解释为什么许多贸易争端迟迟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双边不完全咨询的情况下,Bac和Raft(BacandRaft。

1997)提供了一个关税争端和妥协的无限重复博弈模型。

他们假定通过单边或互惠妥协能够达成协定,结果发现,如果折扣因素(DiscountFactor)比较大和,含有互惠妥协的协定能够马上达成。

而关于国家类型的先期信任则有另一种情况:

当两国都持悲观先期信任使,互惠妥协仍然会立即达成;

不同的先期信任往往会促使悲观国家立即作出单边妥协,而伴随低折扣因数的乐观国家则会达成一个延迟的协定。

这种解释确实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国家问贸易争端的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但关于国家类型的“先期信任”却不好度量,很难把握。

(二)报复、可置信性威胁与贸易摩擦在贸易摩擦中,报复的可置信性威胁(Credibilityofthreats)往往成为保护双边合作的基础。

199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