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1628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6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docx

最新动物微生物教案

 

动物微生物教案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动物微生物学教案

 

系部:

护理系

任课教师:

卢军霞

教师职称:

授课对象:

12畜牧

课程学时:

50学时

学年学期:

2013—2014年第二学期

 

第1次课学时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细菌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研讨课□习题课□复习课□其他□

教学目的:

1.了解细菌的大小、形态和排列

2.熟悉细菌的各种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

3.熟悉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

4.掌握细菌细胞壁和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特性及与医学的关系

5.掌握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及意义

教学方法、手段:

板书、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熟悉细菌的各种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及意义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补充内容和时间分配

一、新课导入

采用问题式教学形式引出本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一: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存在情况是怎样的?

——教师陈述“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微生物就存在,分布非常广泛。

问题二:

微生物和人类有哪些关系?

————教师陈述“微生物的存在,和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将来为兽医工作者,动物体的疾病由微生物引起。

二、讲授新课

一、绪言

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微生物的分类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壁

(二)细胞膜(三)细胞质:

1、核蛋白体2、质粒3、异染颗粒

(四)核质:

DNA和蛋白质合成。

以上四个结构先让学生回忆高中时学的内容,再深入介绍。

三、细菌的特殊结构

(一)鞭毛:

分为单毛菌、丛毛菌、周毛菌等。

(二)荚膜:

细菌向细胞壁表面分泌一层黏液性物质,包绕整个菌体。

(三)芽孢:

处于休眠状态。

对不良环境因素的抵抗力比繁殖体高得多。

例如:

炭疽杆菌芽孢在干燥条件下能存活数10年,破伤风梭菌的芽孢煮沸一至三小时仍不死。

可以用来鉴别细菌。

(四)菌毛:

详细说明,大量图片的使用增强直观性与趣味性

四、细菌的形态结构

1、球菌2、杆菌3、螺旋菌。

详细说明,将实验技能项目结合起来,将职业素质理念渗透入课堂,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

 

小结:

(5分钟)新课导入

 

(30分钟)微生物基本概念

 

(30分钟)细菌基本结构

 

(20分钟)

结构特点

 

(5分钟)

课程小结

 

思考题、作业题、讨论题:

思考题:

1、对微生物课程的认识及体会

2、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

各有什么功能?

课后总结分析:

 

第2次课学时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细菌

第二细菌的生理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研讨课□习题课□复习课□其他□

教学目的:

1、基本掌握细菌的呼吸与呼吸类型

2、掌握细菌的代谢产物

3、熟练掌握细菌的生长繁殖的条件

教学方法、手段:

多媒体技术和板书

理论为主多媒体为辅。

教学重点、难点:

区分分解代谢、合成代谢过程各过程产物的不同。

细菌的生长繁殖的条件。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补充内容和时间分配

课程回顾:

先提回忆性问题:

微生物是什么?

细菌属于哪一类?

细菌的形态、特殊结构是什么?

再提思考性问题:

微生物的实际作用?

细菌对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该如何对待?

二、讲授新课

细菌的营养代谢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及营养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及作用

水分:

结合水,游离水

蛋白质:

构成菌体的主要成分

有机物核酸:

RNA,DNA遗传物质的传递

固形物糖类:

获得能量的主要物质

脂类

其他有机物:

生长因子,色素等

无机物:

微量矿物质,调节体内的渗透压。

先从人类日常生活需要的营养着手,从简单入手,培养自信,激发兴趣,进行交流、沟通——教师联系其他课程-生化知识展开说明

(二)细菌的营养类型:

1、自养型。

教师从外界环境中的植物生长入手,将知识对接,要求学生基本清楚。

2、异养型。

区分异同,对比差异的学习策略,逐层深入,分为腐生菌和寄生菌

二、细菌的新陈代谢:

(一)细菌的酶:

1、根据各种酶所催化的反应类型分

2、根据酶作用的部位分为:

胞外酶、胞内酶

3、按照酶的产生方式分:

(二)细菌的呼吸类型:

1、需养型

2、厌养型

3、微嗜氧型

4、兼性厌氧菌

三、细菌的新陈代谢产物:

1、分解产物:

糖的分解产物:

VP实验,MR实验

蛋白质的分解产物:

H2S实验,明胶实验,尿素实验等

2、合成产物:

维生素,细菌素,毒素,热源质,酶类,色素……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做到初步体验学习的学习选择策略,以假设亲身体验触动理论的掌握,为后面的操作打基础。

课程小结:

(20分钟)

课堂提问

 

(20分钟)

细菌的化学组成

 

(40分钟)细菌的代谢

 

(5分钟)课程小结

思考题、作业题、讨论题:

通过了解细菌的营养代谢,如何控制和利用细菌?

课后总结分析:

 

第3次课学时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细菌

第三、四节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研讨课□习题课□复习课□其他□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常用培养基、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特征,熟练掌握细菌的一般检查方法.

2、了解葡萄球菌、链球菌、多条性巴氏杆菌、炭疽杆菌、猪丹毒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形态培养,致病性与抵抗力,检查,防治。

教学方法、手段:

多媒体技术与板书并用。

教学重点、难点:

细菌在不同培养基的不同生长表现,区分不同细菌。

检验细菌的基本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补充内容和时间分配

一、新课导入

经过以上问题的阐述,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鉴别细菌,来控制疾病,这是微生物课程的本质所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鉴别细菌。

导入细菌的人工培养、一般检查方法和主要动物细菌内容。

二、讲授新课

细菌的人工培养与一般检查方法主要动物细菌

一、常用培养基:

按物理性状分为:

(一)液体培养基

(二)半固体培养基(三)固体培养基

按培养基的用途分:

(一)基础培养基

(二)营养培养基(三)选择培养基:

(四)鉴别培养基:

(五)厌氧培养基:

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

(一)、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

(二)、在液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

菌膜菌环

(三)、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测定有无鞭毛,形成羽毛状或云雾状。

以上的内容为核心技能项目,重点讲解,联系实验的内容,网上图片等材料做佐证,采用层层深入方法,逐渐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展开课堂讨论。

三、细菌的一般检验方法。

从五个方面,紧密与实验操作内容结合,作为重点内容阐述,为核心技能、理论知识。

四、主要病原细菌

(一)葡萄球菌

(二)链球菌

(三)炭疽杆菌(四)巴氏杆菌

(五)大肠杆菌(六)沙门氏菌。

从生物学特性,抵抗力,致病性及检验方面讲解,与传染病内容结合,提高学生的直观性和兴趣。

课堂总结:

(5分钟)

关于新课导入

 

(40分钟)

细菌的人工培养

 

(40分钟)

主要细菌的致病

 

(5分钟)课程总结

 

思考题、作业题、讨论题:

思考题

1、菌落?

纯培养?

培养物?

2、细菌的检验方法。

课后总结分析:

 

第4次课学时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病毒

第一节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研讨课□习题课□复习课□其他□

教学目的:

1、病毒形态与结构掌握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及功能。

2、病毒的增殖中基本掌握病毒的感染,病毒的增殖过程: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

教学方法、手段:

板书、多媒体技术

教学重点、难点:

病毒不同形态的观察与鉴别,区分不同病毒。

病毒增殖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补充内容和时间分配

一、课程回顾

提思考性问题:

细菌的培养及细菌类疾病的一般检查方法?

二、新课讲授

一、病毒的形态和大小:

形态:

砖形,弹形,球形,圆拄形等多种形状

大小:

较细菌微小,主要以纳米为测量单位

二、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病毒的基本结构:

核酸为中心,蛋白质为衣壳,外层为囊膜……结构与功能结合讲解,

详细讲解内容,可以和致病性联系起来。

 

三、病毒的增殖:

1、病毒的增殖方式:

杀细胞病毒,非杀细胞病毒,前病毒

2、

2、病毒的增殖过程: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

分为无囊膜的DNA和RNA病毒和有囊膜的DNA和RNA病毒两种方式……作为一般掌握内容,基本清楚病毒的增殖过程,清楚与致病的关系,了解病毒危害性。

课程小结

 

(20分钟)上次课程内容回顾

 

(20)分钟病毒的基本结构

 

(40分钟)

病毒的增殖

 

(5分钟)

本次课程小结

思考题、作业题、讨论题:

病毒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病毒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课后总结分析:

 

 

第5次课学时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病毒

第二至四节病毒的增殖、培养及其他特性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研讨课□习题课□复习课□其他□

教学目的:

1、掌握干扰现象与原因,干扰素的概念与基本特性,病毒的血凝现象,病毒的滤过特性。

2、掌握培养的方法:

动物培养,鸡胚培养,组织培养。

教学方法、手段:

多媒体技术和板书

理论为主多媒体为辅。

教学重点、难点:

病毒不同培养方法的区分,病毒特性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补充内容和时间分配

一、课程回顾:

提回忆性问题:

1、病毒的基本结构与化学组成2、病毒的增殖过程

二、讲授新课

一、病毒的其他特性:

(一)干扰现象:

什么是干扰现象,干扰现象的原因

(二)干扰素:

什么是干扰素,干扰素的基本特性

(三)病毒的血凝现象:

(四)病毒的滤过特性:

过滤除菌

三、病毒的培养:

(一)动物培养:

方法,要求,用途

(二)鸡胚培养:

方法,要求,用途……

离体活细胞上培养病毒的方法

(三)组织块培养:

取组织片(如一段胎儿气管或一小块鼻黏膜)进行培养。

(四)细胞培养:

病毒感染细胞后,大多数引起细胞病变,称为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

表现为细胞变形,胞浆内出现颗粒化,核浓缩、核裂解等。

课程小结:

(20分钟)

课堂提问

 

(20分钟)

病毒的其他特性

 

(40分钟)

病毒的培养

(5分钟)课程总结

 

思考题、作业题、讨论题:

1、病毒的血凝与血凝抑制实验的原理及实际应用?

2、简要说明病毒的培养方法。

课后总结分析:

 

 

第6次课学时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病毒

第五节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研讨课□习题课□复习课□其他□

教学目的:

1、病毒的一般诊断程序中掌握病料采取,包涵体检查,病毒的分离培养,病毒的血清学试验

2、主要动物病毒掌握口蹄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犬细小病毒,猪瘟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新城疫病毒的主要特性,病原性,检查方法及防治。

教学方法、手段:

板书、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病毒检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主要动物病毒的鉴别、诊断与应用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补充内容和时间分配

一.课程导入

许多重大传染病的发生,如何诊断出来。

仅仅通过肉眼观察临床症状,通过肉眼观察病理剖检变化就可吗?

……请学生回答。

否,我们必须要通过一定方法与设备精确得到一些数值,才能得出确诊。

我们这节课……

二、新课讲授

一、病毒的一般诊断程序:

(一)、病料采取:

1、采集部位2、采集时间3、保存液体4、防止污染……联系生产实际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步骤讲解,逼真,增强兴趣性。

(二)、包涵体的检查;

(三)、病毒的分离培养

(四)、病毒的血清学试验:

1、中和试验2、补体结合试验3、红细胞凝集与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4、免疫扩散试验5、荧光抗体技术6、免疫酶标记技术

 

二、主要动物病毒:

(一)

口蹄疫病毒:

(二)狂犬病病毒:

(三)犬细小病毒:

主要特性,病原性,检查方法及防治

(四)猪瘟病毒:

(五)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六)新城疫病毒:

课程小结:

(5分钟)新课导入

 

(40分钟)病毒的诊断程序

(40分钟)分离培养

 

(5分钟)

课程小结

 

思考题、作业题、讨论题:

写出某一类病毒类疾病的微生物学诊断程序

课后总结分析:

 

 

第7次课学时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其他微生物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研讨课□习题课□复习课□其他□

教学目的:

1、掌握真菌的分类,形态结构,培养,致病性与防治。

2、掌握放线菌、支原体的分类,致病性与防治。

3、了解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的形态,培养,抵抗力,致病性与防治。

教学方法、手段:

多媒体软件和板书。

教学重点、难点:

其他微生物形态的观察与鉴别,其他微生物培养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补充内容和时间分配

一、课程回顾

提回忆性问题:

不同病毒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做一定的解释。

二、讲授新课

一、真菌:

图示

1、分类:

酵母菌,霉菌,担子菌

2、形态结构:

(1)酵母菌类

(2)丝状菌类:

包括孢子,菌丝两部分

3、培养:

用沙保罗氏培养基和马铃薯琼脂培养基,霉菌的菌落呈绒毛状。

4、致病性与防治:

烟曲霉促使饲料变质,引起肺炎,气囊炎等疾病……

作为重点内容讲解他的培养、检验、致病特点等,运用网上图片和与举实例的方法讲解

二、放线菌

1、分类:

分为分枝杆菌属,放线菌属,

2、致病性与防治:

分枝杆菌包括结核分枝杆菌,为结核病的病原……将人的结核病的危害和奶牛办健康证等实例增强此病微观的形象性。

放线菌引发木舌病……与传染病的知识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各课程结合起来。

三、支原体

螺旋体

立克次体形态,培养,抵抗力,致病性与防治

衣原体

课程小结:

(20分钟)回顾提问

(20分钟)真菌

 

(40分钟)

支原体、螺旋体、衣原体

 

(5分钟)进行本次课的小结。

 

思考题、作业题、讨论题:

霉菌的培养特点?

菌丝?

假菌丝?

课后总结分析:

 

 

第8次课学时2

授课题目(章,节)

第四章微生物与外界环境

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研讨课□习题课□复习课□其他□

教学目的:

1、水中细菌总数、水中大肠杆菌数的定义与意义

2、微生物在其他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教学方法、手段:

板书和多媒体软件辅助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水中细菌总数、水中大肠杆菌数的定义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补充内容和时间分配

一、新课导入

正常菌群:

生活在健康人体和动物体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且一般是有益无害的微生

物种群,称为正常菌群。

互生:

指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

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

这是一种“可分可合,合比分好”的松散的相互关系。

共生:

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

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

寄生:

一般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包括细胞内)或体表,从中夺

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

拮抗:

又称抗生,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

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

根据拮抗作用的选择性,可将拮抗分为非特异性拮抗和特异性

拮抗两类。

我国饮用水标准:

1ml自来水中的细菌总数不可超过100个(37℃,培养24h);而1000ml

自来水中的大肠菌群数则不能超过3个(37℃,培养48h),即大肠菌群值不得小于

333ml。

大肠菌群是指一大群与大肠杆菌相似的好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

杆菌,它们能在48h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

二、讲授新课

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无论在土壤、水、空气中,以及动植物的外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有细菌存在。

对其分布情况可用“无孔不入,无处不有”这八个字予以概括。

自然界细菌的生命活动,能直接或间接地给人类的生产实践带来许多好处,但也有些是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原菌。

研究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对细菌的影响,在于利用它们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控制它们对人类有害的方面。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随着土壤深度不同,微生物的数量也不同。

分布:

1、土壤表面:

土壤表面因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温度较高,空气干燥,不适合微生物长期存留,故微生物较少。

2、距土壤表面10-20cm深处:

因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温度适宜,氧气也较足,所以微生物较多。

3、土壤深层即距土壤表面30cm以下:

因温度较低,氧气含量不足,不适合微生物生存,所以微生物较少。

4、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细菌数量逐渐减少,离地面4-5米深处的土层中几乎是无菌的,这主要是深层土壤中缺乏空气和有机物质。

致病菌的种类:

大肠杆菌、肠球菌、芽胞杆菌、放线菌、真菌、螺旋体、噬菌体等。

致病菌来源:

来自人和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死于传染病的人畜尸体的致病菌。

一般致病菌在土壤中易死亡,而能形成芽胞的细菌则存在的时间较长。

如炭疽杆菌、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腐败梭菌、魏氏梭菌等。

当其它条件具备时,随时可以使家畜感染相应的传染病,成为感染土壤传染病的来源,当然,土壤也是创伤和战伤感染的媒介。

二、空气中的微生物

分布:

1、室外:

微生物较少,因室外空气中没有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只能将空气作为其暂时停留的场所。

2、室内:

微生物较室外多,因室内灰尘及各种食物残渣较多,可作为营养物质供微生物撮取。

3、畜舍;微生物最多,畜舍中灰尘、粪便、拉圾及饲料等杂物多,温度也较适宜,所以微生物最多。

致病菌的种类:

结核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细菌芽胞和流感病毒等。

致病菌的来源:

土壤中的微生物、病畜及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

三、水中的微生物

分布:

1、清水:

较少,供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较少。

2、污水:

微生物较多,污水中有可供微生物生长的丰富的营养物质。

致病菌的种类:

炭疽杆菌、恶性水肿杆菌、气肿疽杆菌、猪丹毒杆菌、鼻疽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布氏杆菌、巴氏杆菌、和钩端螺旋体等。

来源:

人和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土壤中的微生物。

水中细菌总数:

1ML水样中的细菌菌落总数。

(我国〈100/ML〉。

水中大肠菌群数:

每1000ML水样中含有大肠菌群数的最近似数来表示。

(我国〈3个/1000ML〉。

四、正常动物体中的微生物

分布:

(请见表4-1)

表4-1正常动物体细菌分布表

分布部位细菌种类细菌来源分布特点

体表葡萄球菌、链球菌、双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以及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炭疽杆菌等土壤、空气及动物排泄物的污染被毛、皮肤及汗腺、皮脂腺内均有分布

呼吸道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巴氏杆菌空气飞沫和尘埃上部呼吸道特别是鼻粘膜上分布较多,支气管末梢和肺泡内无菌

消化道乳酸杆菌、八叠球菌、大肠杆菌、肠球菌以及各种芽胞菌饲料、饮水和乳汁口腔内多,食道中少,胃内细菌更少,肠道内分布多

泌尿生

殖道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及螺旋体等除常居菌外可被粪便、土壤、皮垢污染存在于外部,子宫、卵巢、睾丸则无菌

1、体表:

动物的体表面温度较高,其上附着的污垢是微生物生长所需的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动物体表微生物较多。

2、呼吸道:

动物的呼吸道中有少量的微生物,其含量接近外界部分较多,而深部较少。

3、消化道:

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分布也不同,口腔中因温度适宜还有食物残渣,微生物较多;食管中微生物较少;胃中因分泌大量的胃酸,对微生物有杀灭作用,所以微生物较低少,肠道中前段肠道中微生物较少而后段肠道微生物较多。

4、泌尿生殖道:

泌尿生殖道内通常是无菌的。

但尿道口经常发现有葡萄球菌、链球菌,非病原性的螺旋体、大肠杆菌。

母畜阴道内主要是阴道杆菌(乳酸杆菌类)。

五、定义(正常微生物群对动物体具有如下有益作用)

正常菌群:

存在于动物体与外界相通的部位,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无害。

1、拮抗作用:

如动物肠道内正常栖居的大肠杆菌产生大肠杆菌素,可抑制其它致病性大肠杆菌,这种保护作用称为拮抗作用。

2、营养作用:

肠道中的大肠杆菌等能合成维生素B及维生素K,起到营养作用。

3、免疫作用:

正常微生物群中各种类型的细菌均为特异性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天然抗体。

六、无菌动物和无特殊病原菌动物

在正常情况下,动物体表和体内经常存在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细菌,科学工作者为了研究工作和生产实践的需要,创造了获得无菌动物(简称GF动物)和无特殊病原菌动物(简称SPF动物)的方法。

所谓无菌动物,是指正常的健康胎儿(或成熟的鸡胚胎)用无菌手续取出来,即刻饲养于一个特定的无任何细菌的环境中,于试验阶段或整个生活期内的饮水、饲料和空气均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对于接触它的试验人员或其他器具也要通过严格的消毒和灭菌。

总之,要采取一切措施,杜绝外界任何细菌与无菌动物接触。

在营养方面要根据同种正常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予以满足。

无菌动物可用于研究消化道细菌与动物营养的关系、免疫、肿瘤、病理以及传染病的净化等。

无特殊病原菌动物是在无菌动物的基础上建立的。

在胎儿取出和育成的最初阶段,无特殊病原菌动物和无菌动物相同。

二周龄以后,入群于笼内饲养。

除喂给人工乳外,还喂给固体饲料。

第5-6周龄时断乳,5-6周以后,温度应维持在19℃以上,所喂的饲料为普通配合饲料。

本技术可用于感染慢性传染病猪群的净化。

课程小结:

 

(5分钟)新课导入,

 

 

(35分钟)细菌分布

 

(40分钟)

细菌的分布

 

(5分钟)课后总结

思考题、作业题、讨论题:

测定环境中微生物有什么实际意义?

水中大肠杆菌数的测定的操作过程?

课后总结分析:

 

第9次课学时2

授课题目(章,节)

第四章微生物与外界环境

第二节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研讨课□习题课□复习课□其他□

教学目的:

1、掌握温度、紫外线、过滤除菌对微生物的影响。

教学方法、手段:

板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补充内容和时间分配

一、课程回顾

提回忆性问题:

干热和湿热包括哪些?

巴氏消毒?

提应用性问题:

说明巴氏消毒、高压蒸汽灭菌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外界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

消毒,灭菌,无菌,防腐

抑菌作用,杀菌作用,抗菌作用……比较法讲解,与实验中的操作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直观性,激发兴趣。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火焰灭菌法

1温度:

#干热灭菌法热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