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16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一枝花·

杭州景》,尽管写法、情调与柳永不同,但也写尽了“百十里街衝整齐”的杭州城市美景,可说是古代第一首以城市为题材的“城市曲”。

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平心而论,若就世界范围来看,城市诗实崛起于西方的工业革命之后。

工业革命大大推进了城市的工业化发展,城市诗也随之兴盛。

如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都是描写巴黎的,至于美国庞德的《地铁车站》、桑德堡的《雾》、《芝加哥》等,早已成为城市诗的名篇。

⑦当然,诗与小说尽管都是文学,由于艺术表现的特质和属性不同,二者对城市的表现视角和能量也各不相同。

小说可以展现一座城市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写出千奇百怪的市民形象,此其强项;

诗在这方面的能量不及小说、但她可以直接表达一座城市的精神风集中写出这座城市的情绪、心态和时代呼声。

这又是小说所不及的。

我们要了解一座城市的市民生活,应从小说中去寻找;

而要了解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则不得入从诗中去寻找,由此可见,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诗人与小说家同样重要。

⑧然而,小说家可以从俗,诗人不会。

从这一点上来说

,文学的纯择性和高贵品质,在诗人身上也许会闪现得更多一些。

这也正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品格所不可缺少的。

尽管小说及其派生的电影、电视剧已走进城市人的文化生活,但它无法建构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地;

虽然然诗一再地被边缘化,但她仍是一座城市精神高度的重要标,志。

人要诗意地栖居,除了内心,在其生治的环境中也应有诗性的存在,如果周围全是市侩气,那是无法“诗意地栖居”的。

诗可以使一座城市变得更美好,用诗人李琦的诗来说:

“有诗人的城市就是一座好城”(有删节)

1.第②段列举了多个例子,对其用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典型事例阐述诗歌小说各自的文学渊源。

B.两类事例侧重突出了小说与城市的深厚关联

C.具体阐明了小说产生发展与市民需要的关系

D.用事实论证诗歌与城市繁荣发展的互道关系

2.本文标题是“诗与城市”,为何文中又用大量的笔墨来写“小说与城市”?

3.根据文意,给第⑤段空行处补写一个完整的句子。

4.下列对“城市诗”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A.有了城市也就有了城市诗,城市诗自然是由城市诗人创作的。

B.城市诗是在城市小说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二者是相互促进。

C.城市诗是以城市为题材,可以直接表达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

D.城市人的内心只要有诗性存在,城市诗就不会一再被边缘化。

5.今年9月,一列“特别有文化”的地铁列车缓缓驶出2号线人民广场站,车厢拉手和壁贴上精心印制了徐志摩《再别康桥》雪莱《爱的玫瑰》、杜甫的《春夜喜雨》等四十首中外诗歌。

这些诗与现代城市没有直接关联,请结合本文分析这种做法的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习题

白雪猪头

苏童

我母亲凌晨就提着篮子去肉铺排队,可是她买不到猪头肉。

人们明明看见肉联厂的小货车运来了八只猪头,八只猪头都冒着新鲜生猪特有的热气,我母亲排在第六位。

可是等肉铺的门打开了,我母亲却看见柜台上只放着四个小号的猪头,另外四只大的不见了。

我母亲踮着脚向张云兰的脚下看,看见的是张云兰紫红色的胶鞋。

那只胶鞋突然抬起来,把什么东西踢到更隐蔽的地方去了。

我母亲断定那是一只大猪头。

猪头售空了,我母亲却倔,“我数过的,一共来了八只。

”我母亲说,“还有四只,拿出来!

你不拿我自己进来拿了。

”我母亲以为正义在她一边,人就有点冲动,推推这人,拨拨那人,可是也不知是肉铺里人太多,或者干脆就是人家故意挡着我母亲的去路,她怎么也无法进入柜台里侧。

她听见张云兰冷笑的声音,你算老几呀,自己进来拿,谁批准你进来了?

一些纷乱的男女混杂的声音此起彼伏地响起来,少数声音息事宁人,大多数声音却立场鲜明,表示他们站在张云兰的一边。

见喜的母亲向我母亲耳语了几句,竟然就让她冷静下来了。

她说,“张云兰记仇,得罪谁也不能得罪她,我跟你一样,有五个孩子,都是长身体的年龄,要吃肉的,怎么去得罪她呢?

我们街上不公平的事情很多,还是说猪头吧,有的人到了八点钟才去肉铺,却提着猪头从肉铺里出来了。

比如我们家隔壁的小兵,那天我母亲看见小兵肩上扛着一只猪头往家里走,尽管天底下的猪头长相雷同,我母亲还是一眼认出来,那就是清晨时分在肉铺失踪的猪头之一。

小兵家没什么了不起的,他父亲在绸布店,母亲在杂货店,一个手里管着棉布,一个手里管着白糖,都是紧俏的凭票供应的东西,我母亲不是笨人,用不着问小兵就知道个究竟了。

我母亲平时善于与女邻居相处,她手巧,会裁剪,也会缝纫,小兵的母亲经常求上门来,让我母亲缝这个缝那个的,我母亲有求必应。

当然女邻居也给予了一定的回报,主要是赠送各种票证,有

煤票,草纸票,最好的是布票。

我们家那么多人,到了过年的时候,几乎不花钱,每人都有新衣服新裤子穿。

那天夜里我母亲带了一只崭新的假领子到小兵家去了。

小兵的母亲是个聪明的女人,她说,张云兰也有四个孩子呢,你给她家的孩子做几条裤子嘛!

为了孩子的肚子,你就别管你的面子了,你做好了裤子我给送去,保证你有好处,马上要过年了,这么和她僵下去,你还指望有什么好东西端给孩子们吃呀,张云兰那把刀是长眼睛的,你吃了她的亏都没地方去告她的状。

女邻居把我母亲说动了心。

母亲说,你替我捎个口信给张云兰,让她把料子拿来,以后她儿女的衣服我来做好了。

凡事都是趁热打铁的好,尤其在春节即将临近的时候。

小兵的母亲第二天回家的时候带了一捆藏青色的布到我家来。

此后的一个星期也许是我母亲一生中最忙碌的日子。

张云兰提供的一捆布要求做五条长裤子,都是男裤,长短不一。

时间紧迫,只好挑灯夜战,我们在睡梦中听见缝纫机应和着窗外的北风在歌唱,声音有时流畅,有时迟疑,有时热情奔放,有时哀怨不已。

我母亲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张云兰家的五条裤子。

整个事情的结局却出乎意料,张云兰从肉铺调到东风卤菜店去了!

早不调晚不调,她偏偏在我母亲做好了那五条裤子以后调走了!

我们对于春节菜肴所有美好的想象,最终像个肥皂泡似的破灭了。

除夕前那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

天色还早,其他人都没起床,我和我三哥计划在家门前堆雪人。

我们在拉门栓的时候感觉到外面什么东西在轻轻撞着门,门打开了,有个裹红围巾穿男式工作棉袄的女人正站在我们家门前,女人的手里提着两只猪头,左手一只,右手一只,都是我们从来没见过的大猪头,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女人的围巾和棉袄上落满了一层白色的雪花,两只大猪头的耳朵和脑袋上也覆盖着白雪,看上去风尘仆仆。

她一身寒气地挤进门来,把两只猪头放在了地上,说,你妈妈等会儿起来,告诉她张云兰来过了。

你们记不住我的名字也没有关系,她看见猪头就会知道,我来过了。

听我母亲说,张云兰家后来也搬走了,她不在肉铺工作,大家自然便慢慢地淡忘了她。

我母亲和张云兰后来没有交成朋友,但她有一次在红星路的杂品店遇见了张云兰,她们都看中了一把芦花扫帚,两个人的手差点撞起来,后来又都退让,谁也不去拿。

我母亲说她和张云兰在杂品店里见了面都很客气,两个人只顾说话,忘了扫帚的事情,结果那把质量上乘的芦花扫帚让别人捞去了。

(有删改)

6.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就写了母亲的尴尬处境,并且故意交代并不是没有猪头肉可买,这为下文她和张云兰起争执做了铺垫,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母亲和张云兰争执时,周围绝大多数人不让母亲进入店铺检查张云兰是否自己私藏了猪头,都觉得母亲是无理取闹,选择站在张云兰一边。

C.母亲“用不着问小兵就知道个究竟了”,是因为她认出了那就是早上肉铺消失的猪头,这体现了作者在字里行间对母亲的聪明能干的赞美。

D.张云兰是个自私自利的人,可以看出她经常利用职务之便谋取利益。

得知要调走了,就让“我母亲”为她赶制裤子。

E.小说表现了人们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期,因迫于生计,为人处世显得有些势利,但依然保有着人性的温暖。

7.“我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8.有人认为最后一段杂品店相遇的情节去掉更好,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梅兴无

1934年初,斯诺以美国《纽约日报》驻华记者身份应邀任燕京大学新闻系的讲师。

第一次上课,他的开场白颇具亲和力:

“我不是来教的,我是来学的,中国是世界上一个充满了新事物的地方,可学的东西太多了。

斯诺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将大量国民党“禁书”给学生们看,还经常在家中向学生披露被当局封锁

的消息,学生们称斯诺的家“呼吸一点新鲜空气的窗口”。

他热情支持学生们的爱国运动,当时北平学生运动的领导人姚依林(后任国务院副总理)、黄华(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部长)都是斯诺家的常客。

“一二·

九”运动爆发,斯诺联络好几个国家的记者现场采访,使“一二·

九”运动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1935年底,斯诺得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消息后,立即产生了采访红色区域的强烈愿望,在宋庆龄等人的帮助下,经西安辗转来到陕北。

1936年7月,斯诺抵达中共中央所在地保安,受到几乎所有中共领导人的迎接。

他多次在保安毛泽东居住的窑洞里彻底长谈,了解红军的成长、长征的胜利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天采访结束,他提出给毛泽东拍照,选好角度后,忽然发现毛泽东的头发很长,他想“戴上军帽才像红军领袖”,就把自己头上戴的那顶嵌有红五星的帖子戴在毛泽东子的头上,记录下这著名的历史性镜头。

1937年2月5日晚,燕大新闻学全体大会上,斯诺首次放映了反映陕北的影片300余尺,幻灯片300多张,让国统区的学生看到了“红星照耀下的中国”。

世界许多报纸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斯诺的报道和摄影照片。

1937年6月,斯诺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

作,不久该书在英国公开发行。

1938年2月,该书译本在上海出版,在许多学生中流转。

《西行漫记》影响了很多青年学生,他们中不少人奔赴延安,身边除了路费和行李,就是《西行漫记》。

“七七”事变时,邓颖

超正在北平治病,斯诺让她化装成自家的保姆,从北平护送到天津,并托付给好朋友、合众社记者爱泼斯坦护送邓颖超乘船到达烟台。

斯诺还掩护了不少抗日青年,并以释放扣留的意大利传教士为条件,帮助西山抗日游击队变卖了从日本人手里夺来的黄金珠宝去购买弹药,他说:

“这样做不好,会损害你们的抗日事业,不能获得国际上的同情。

一次只能同一个敌人作战,不宜树敌太多。

”在斯诺家花园的地下,爱国学生埋藏了许多被日军查禁的进步书刊。

斯诺甚至还同意在他家中设置了一部秘密电台,斯诺除了忙于新闻采访,报道中日战况,每天还要为众多的避难者的吃饭问题奔忙。

1941年,斯诺返回美国,但仍关心关注着中国。

他于1960年、1964年、1970年三次访华,每次到访,都造访燕园,徜徉于未名湖畔,久久不愿离去。

1972年2月15日,斯诺在日内瓦逝世。

弥留之际,他一吐毕生情感:

“我爱中国,我愿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那样……”毛泽东发来唁电,称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摘自《传奇传记》2017年第四期)

链接一:

1973年10月19日,斯诺的一半骨灰安葬于燕园的未名湖畔,周恩来参加了骨灰安葬仪式。

链接二:

1985年,为了缅怀中国人民三位亲密的朋友——艾格尼丝·

史沫特莱、安娜·

路易斯·

斯特朗、埃德加·

斯诺,我国原邮电部于6月25日发行一套《中国人民之友》纪念邮票

3枚,其中第三枚80分的邮票就是埃德加·

斯诺。

9.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斯诺热爱中国和中国人民,而中国人民也用尊敬和纪念回报他。

B.从本篇传记看,相对于国民党,斯诺与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更深。

C.为毛泽东拍照,斯诺为毛泽东戴上军帽,这样做是考虑到对方的身份,也是为了美感。

D.周恩来参加了斯诺骨灰的安葬仪式,这和当年斯诺掩护邓颖超有密切关系。

10.下列针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记录了斯诺的生平履历和在中国的工作经历,突出了斯诺热爱中国、投身新闻事业、反对强暴扶持正义的形象。

B.传记以时间为线索,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赞扬了斯诺高尚价格和国际主义精神。

C.传记多处引用了斯诺的话,既增加了传记的真实性,又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斯诺对中国的深厚感情。

D.《西行漫记》在英国和中国相继出版,影响了很多中外青年,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这本书投身到延安、参加革命。

E.传记以毛泽东唁电上的话作为结尾,震撼人心,又与标题照应,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11.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斯诺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 

 

贻:

赠送

B.不耻相师 

师:

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

风尚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

懂得

13.下列两组加横线词的含意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14.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

15.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合格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作者对此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16.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二)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 

(2)《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3)《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4)《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彭门用兵后经汴路(其二)

吴融

隋堤风物已凄凉,堤下仍多旧战场。

金镞有苔人拾得,芦花无主鸟衔将。

秋声暗促河声急,野色遥连日色黄。

独上寒城正愁绝,成鼙惊起雁行行。

【注】晚唐文德元年,朝延派韦昭度招讨西蜀,昭度辟作者为掌书记同赴任。

韦昭度讨蜀无功,复受王建胁追而返京,作者亦出川,并沿隋修建的汴河回浙江绍兴家园。

诗人目睹西川兵灾,一路东来,又见中原一带惨状,感慨万端,写下一组七律,本诗为第二首。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起句中的“风物”指隋堤这个地方特有的风俗,而“凄凉”一词则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领起全篇。

B.“堤下仍多旧战场”承首句而来,写堤下,以“旧战场”点出了“凄凉”之状。

C.“金镞有苔人拾得”写在昔日的战场上,人们还能拾到已生锈长了青苔的箭头,暗扣“旧战场”。

D.颈联两句通过秋声、河声等听觉和野色、日色等视觉的描写,充分展现了隋堤四周荒凉的景象。

E.“戍鼙惊起雁行行”一句直抒胸臆,暗示了今日烽火又起,并点出了诗人“愁绝”的原因。

19.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II卷(选择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B.中文之美,不仅美在风骨,更美在形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任何一种表情的意蕴,增之则长,减之则短,真是巧夺天工。

C.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自发射入轨以来与神舟飞船开展的首次交会对接。

D.2016年9月,中国杭州迎来第十一次G20峰会,这次峰会的主题被确定为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答案】20.C

2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错误的一组是()

①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②世间还是需要多些热心肠的人,如果在别人有难之时,每个人都是木人石心,不施援手,那样的社会未免太冷漠无情了。

③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故意杀人案进审判,辩护律师竟将被告人的行为解释为“激情杀人”,并以其系初犯、偶犯为由,认为被告人罪不容诛。

宁波的驴友在驱车穿越林地时迷失了方向,当时天色渐晚,路况不清,又难以求田问舍,所以被困在山上了。

⑤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外部发展环境恶劣,五风十雨,需要有新的政策选择,才能实现持久的增长。

⑥喧嚣一时的天价豪宅“汤臣一品”,急剧放大了房产商的暴利野心,更为上海市房价高涨推波助澜。

公众为其豪奢的装修和价格而震惊,房地产商却在弹冠相庆。

A.①④⑤B.②④⑤C.①⑤⑥D.②③⑥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大多是因感情需要选择词牌,按照词牌决定韵脚。

①___,对词的情感基调影响较大。

一般来说,②___,越容易表现激昂之情;

韵字的开口度小,音阻越大者,则易与凄婉之情吻合。

平声韵合于慷慨之意,③___。

我们在朗读、吟诵时,要充分尊重词的音韵搭配规律,注意字音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23.下面是国家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请写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四、写作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共享单车”是商家投资的共用自行车,只需手机扫码即可付费骑行,因其灵活便捷、低碳环保成为许多城市常见的“短途代步神器”。

共享单车在大中城市投放使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它的出现实际上是“互联网+”时代治理交通拥堵的创新之举,受到广泛欢迎。

有人用完后将它擦得银亮,有人为它加了车筐使用起来更方便;

但也有人涂抹编号据为己有,也有人随意乱放私自加锁,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侵犯了自己的利益而故意破坏。

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答案

1.D

2.文中用大量笔墨写小说与城市,实际上在全文形成了诗歌和小说在文学创作渊源和艺术表现特质的差异对比,一方面揭示诗歌在城市中长期被边缘化的原因,另一方面更凸显诗歌对表现城市精神风貌和提升精神高度的独特价值。

3.中国古代诗、词、曲中都有专写城市,以城市为题的作品,只可惜无人冠以“城市诗”的名目罢了。

4.C

5.①生活环境是需要有诗性的存在的(或者:

城市需要有自己的文化品格)。

②地铁是城市最具代表的公众场所,选用古今中外高品格诗,有意识地营造诗意氛围。

③可以让步履匆匆的市民在不经意中感受诗意,浸染文化意趣。

④培养和提升市民的精神风貌,有助于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格。

6.A,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