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2876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x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x

第10讲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高三二模)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对1949—1952年全国4亿农民收入支出情况的统计(单位:

元),据此可以推知(  )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人均货币收入

14.5

18.7

23.6

26.8

人均消费品支出

14.2

17.3

21.6

24.6

A.土地改革已经基本完成B.落后的农业面貌发生转变

C.工业品的农村市场广阔D.富裕农民的比重显著增加

2.(2018辽宁大连高三二模)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医疗史上出现了一个特殊产物——赤脚医生,即乡村中没有被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

他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

能为产妇接生,主要任务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根除传染病。

据此推知(  )

A.赤脚医生为当时农村医疗解燃眉之急

B.医疗问题是当时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

C.我国赤脚医生群体是“左”倾错误的产物

D.当时我国农村医疗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3.(2018四川雅安高三二诊)据调查,山西忻县143个村1949—1952年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出卖房屋5162间,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5倍多。

这一现象(  )

A.表明了土地改革成就显著

B.反映了农村土地性质发生改变

C.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步伐

D.奠定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基础

4.(2018天津和平高三一模)1962年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支持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增强小农经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克服“大跃进”运动的弊端

C.克服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弊端

D.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

5.(2018天津和平高三一模)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

“维护亚洲持久与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

这次国际会议召开之时(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B.第一届全国人大即将召开

C.《论十大关系》发表D.“双百”方针开始实行

6.(2018天津河西高三一模)下表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生产产量表(部分),此表说明(  )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长率%

原煤(万吨)

6649

13000

96

原油(万吨)

43.6

146

235

钢(万吨)

135

535

296

生铁(万吨)

193

594

208

布(亿米)

38.3

50.5

32

纱(万吨)

65.6

84.4

29

A.“大跃进”运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B.我国借鉴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C.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

D.投资规模决定了主要能源的效益

7.(2018重庆高三二诊)1963年12月到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率团访问了埃及、摩洛哥等非洲十国。

国际舆论高度关注此次出访,认为它是“亚非政治和整个东西方关系中的一个重大的新发展”,“具有长期的重要意义”。

这次访问(  )

A.开启了中非之间团结合作

B.打破了美国对华孤立政策

C.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

D.推动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8.(2018江西赣州高三模拟)下面为1952—1978年中国主要工业、农业产品产量数据表。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1952年

1957年

1965年

1978年

粮食总产量(单位:

百万吨)

163.42

195.05

194.53

304.77

棉花(单位:

百万吨)

1.30

1.64

2.09

2.16

原油(单位:

百万吨)

0.14

1.46

11.31

104.05

钢(单位:

百万吨)

1.35

5.35

12.23

31.78

A.技术落后导致粮棉产量长期停滞

B.“大跃进”运动改善了原有经济结构

C.国企改革使工业生产迎来了生机

D.“一五”期间工业产量增速超过农业

9.(2018江西九校高三4月联考)近段时间,央视新闻持续报道“三线建设”,再次引发大众对“三线建设”的关注。

“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开始,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展的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据此判断当时国家开展“三线建设”主要是因为(  )

A.国际局势日趋紧张B.城市粮食供应不足

C.“八字方针”的实施D.研制原子弹的需要

10.(2018辽宁大连高三一模)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电影创作和拍摄建立了许多原则。

比如,在人物造型的比例关系上,敌人要显得渺小,而英雄人物则要显得高大伟岸;在镜头角度上,对敌人要俯拍,而对英雄人物要仰拍。

这反映了我国的电影艺术(  )

A.政治教育功能明显

B.创作理念比较先进

C.拍摄手法相对成熟

D.题材来源比较单一

11.(2015课标Ⅰ)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 (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12.(2015福建文综)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

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

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13.(2018山东淄博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地课和盐铁等专卖收入为主,并不计较海关征收的“区区税银”,仅把开海贸易作为天朝“怀柔远人”的一种恩赐,所以关课正额定得比较低。

1757年,乾隆帝将西洋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仅限定于广州一口,由粤海关负责广州的对外贸易和征收进出口关税。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方在香港公布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海关税则》,规定中英双方议定税率时,以粤海关原有的正额税率为参照基础,但实际上正额税率极低,粤海关在征税过程中,除了正额税收,尚有行用、规礼、羡耗等各种杂项征额,且征收比例较高。

新税则把此类征项一律摒弃,导致新税则所议定的进出口税率比原来的正额税率有所提高,但比原来的实征税率大幅度下降。

——摘编自蔡晓龙《对近代中国第一个海关税则的

一点新认识》

  材料二 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海关税则,必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必须以保护国家工业化为主”。

1951年5月,政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其算术平均关税水平为52.9%。

——摘编自张忆良《中国进出口关税政策的

演变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乾隆年间与道光年间关税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晚清关税政策相比,新中国初期关税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10分)

 

14.(2018河北保定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中国

美国

1937—1945年

中华民族全面抗击日本侵略

国民政府组织远征军入缅作战

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向中国提供贷款6.9亿美元,依据《租借法案》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8.25亿美元

1945—1949年

重庆谈判和重庆政协会议

国共两党内战

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出台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关贸总协定成立

提出了稳定和复兴日本经济的九原则

1950—1980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原子弹和氢弹相继爆炸成功

1959—1961年出现严重经济困难

“文化大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尼克松主义提出

“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上表为20世纪30—80年代中美两国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5分)

 

答案精解精析

一、选择题

1.C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从1949年到1952年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人均消费品支出也在增加,但尚有节余,说明工业品的农村市场广阔,故C项正确。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是在1952年底,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农民收入支出情况,而不是农业发展情况,故B项错误。

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富裕农民的比重的信息,而是反映农民收入支出情况,故D项错误。

2.A 材料给予赤脚医生非常客观的认知,在当时我国医疗卫生落后的情况下为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因此A项正确。

B项表述不符合实际,C、D两项认识是错误的。

3.C 材料反映了三大改造前,农村中土地买卖现象严重,这不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C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不是土地改革的成就,A项错误;当时农村中仍然是土地私有制,土地性质没有根本性改变,B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错误。

4.D 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村生产力,导致农村经济出现困难,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支持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是为了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D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束了小农经济的存在,A项错误;“大跃进”运动主要在工业建设中进行,B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途径,材料中的措施针对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针对的不是农业合作化运动,C项错误。

5.B 根据材料中“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可知,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是1953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于1954年,《论十大关系》发表于1954年4月,“双百”方针开始实行于1956年。

故选B项。

6.B 从表格中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生产产量的信息可知,重工业的产量增长快,轻工业的产量增长慢,这是借鉴苏联工业化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B项正确;“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A项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国情,轻重工业都有所发展,不能说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能源效益的体现,D项错误。

7.C 早在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中国就已经开始了与非洲国家间的合作,A项错误;打破了美国对华孤立政策的标志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项错误;1963年12月到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率团访问了埃及、摩洛哥等非洲十国,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D项错误。

8.D 从材料来看,1978年前粮食总产量并没有质的突破,而且在1965年还有所下滑,但是钢和原油的生产量从1952年开始逐年都有明显的进步,这说明改革开放前尤其是“一五”计划期间,人们对工业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农业,D项正确;A项所述无法由材料分析出,排除;B项错在“改善”二字;国企改革在时间上与材料中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

9.A 从材料中的时间“1964年”和在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建设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可知,这主要出于国防建设的需要,当时中苏关系恶化,国际形势紧张。

A项正确。

城市粮食供应不足可以减少城镇人口,支援农村建设,不一定开发大西北、大西南地区,B项错误。

“八字方针”的实施开始于1961年,C项错误;1964年我国已经研制成功原子弹,D项错误。

10.A 从材料中的“在人物造型的比例关系上,敌人要显得渺小,而英雄人物则要显得高大伟岸;在镜头角度上,对敌人要俯拍,而对英雄人物要仰拍”可知,当时我国的电影艺术有明显的政治教育功能,A项正确;其他三项都不能准确反映材料主旨,排除。

11.A 由图中信息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钢、生铁和发电量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美、英两国,这是由于中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迫切需要改变工业落后面貌而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符合题意。

12.D 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1957年以后中国工业总产值高速增长,而农业总产值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大跃进”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的,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与图片反映的信息不符。

二、非选择题

13.

答案 

(1)差异:

乾隆年间:

限定广州一口通商,自主定税;正额税率低,杂项征收比例高。

道光年间:

被迫五口通商,协定税率(参照原正额税率议定进出口税率),废除杂项征额。

(7分)

原因:

乾隆年间: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与天朝上国(重利轻义)观念,吏治腐败。

道光年间: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8分)

(2)特点:

关税自主,关税税率高(保护民族产业),服务于国家工业化。

(4分)

意义:

奠定了新中国关税税则的基础,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的建设提供了条件。

(6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不同时期关税政策的变化。

(1)问结合材料信息和鸦片战争前闭关锁国,以及鸦片战争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现实背景作答即可。

(2)问第一小问注意晚清关税与新中国初期关税政策的比较,可结合晚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作答。

第二小问,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工业化的开展等方面分析即可。

14.

答案 论题1:

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均需改善自身外交和经济状况。

阐述:

中国:

外交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奉行孤立、封锁的对华政策;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我国急需改善外交环境以满足国内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

经济方面,经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革”的破坏,加上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我国经济发展缓慢,凾待调整经济政策与体制。

美国:

外交方面,由于陷入越南战争泥潭,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美国与西欧、日本矛盾加深等因素的影响,迫使美国调整外交战略,以改善外交处境。

1969年“尼克松主义”提出。

经济方面,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失灵,美国经济政策需要调整。

论题2: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阐述: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经济“滞胀”,西欧、日本的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深陷越战泥潭;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调整外交战略,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随着中国“文革”的结束,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美建交并开展广泛的合作。

论题3:

政府的外交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阐述: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军民坚持抗战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和伤亡,美国积极援华抗战;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战略利益的需要,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并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从中国攫取大量特权。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政治上敌视、经济上包围和封锁。

20世纪70年代,美国面临经济危机,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不利地位,为扭转困境其积极改善与中国关系。

解析 解答本题时只要从材料中不同时段或同一时段提取相关信息为主题,并运用相关事实加以论证,形成准确的结论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