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汇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2898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典故汇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成语典故汇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成语典故汇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成语典故汇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成语典故汇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成语典故汇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成语典故汇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成语典故汇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成语典故汇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成语典故汇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成语典故汇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成语典故汇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成语典故汇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成语典故汇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成语典故汇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成语典故汇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成语典故汇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成语典故汇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成语典故汇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成语典故汇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语典故汇释.docx

《成语典故汇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典故汇释.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语典故汇释.docx

成语典故汇释

成语典故汇释

一、秦医缓和

1、欲麦

用典:

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

出处: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农乃登麦,天子乃以彘尝麦”。

孟秋之月,“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

2、琴瑟

用典:

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滔心也。

出处:

《诗经·周南·关雎》: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原喻夫妇和合,此指女色。

三、华佗传

1、熊颈鸱顾

用典:

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出处:

《庄子·刻意》: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成玄

英疏:

吹,冷呼而吐故,呴,暖吸而纳新,如熊攀树而自悬,类鸟飞空而伸脚。

四、皇甫谧传

1、孟母三迁

用典:

昔孟母三迁以成仁。

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母仪》: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

子之少也,嬉戏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衒卖之事。

孟母又曰: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戏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

“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之。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2、曾父烹豕

用典:

曾父烹豕以存教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女

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3、鞅掌

用典:

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

名乎?

出处:

《诗经·小雅·北山》: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

王事鞅掌。

4、朝闻道,夕死可矣

用典:

谧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出处:

《论语·里仁》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5、富贵,人之所欲;贫贱,人之所恶。

用典:

富贵,人之所欲,贫贱,人之所恶,何故委形待于穷而不变乎?

出处:

《论语·里仁》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6、皋陶

用典:

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

出处:

《史记·夏本纪》:

“皋陶作士以理民。

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与

语帝前。

皋陶述其谋曰:

信其道德,谋明辅和。

禹曰:

然,如何?

皋陶曰:

于!

慎其身修,思长,敦序九族,众明高翼,近可远在已。

……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

不如言,刑从之。

舜德大明。

《尚书·舜典》禹拜首,让于稷契暨皋陶。

帝曰:

俞,汝往哉。

……帝曰:

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

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7、唐人击壤

〔用典〕臣惟顽蒙,备食晋粟,犹识唐人击壤之乐。

[出处]《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

于我哉?

五、孙思邈传

1、圣童

用典:

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

出处:

《后汉书·任延传》:

“年十二,明《诗》、《易》、《春秋》,时号圣童。

2、器大

用典:

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

出处:

《三国志·诸葛亮传》:

“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

3、推步

用典:

思邈于阴阳、推步、医药无不善。

出处:

《后汉书·冯緄传》:

“緄弟允……善推步之术。

”李贤注:

“推步,谓

究日月五星之度,昏旦节气之差。

”又《左传·文公元年》孔颖达疏:

“日月运行于天,犹如人之行步,故推历谓之步历。

4、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霜雪,张为虹蜺

用典:

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霜雪,张为虹蜺,天常数也。

出处:

《史记·天官书》正义:

“阴阳交感,激为雷电,和为雨,怒为风,乱

为雾,凝为霜,散为露,聚为云气,立为虹蜺……。

”与此相类。

5、阳用其形,阴用其精

用典:

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

出处:

《汉书·翼奉传》:

“天变见于星气日蚀,地变见于奇物震动。

所以然

者,阳用其精,阴用其形。

犹人之有五脏六体,五脏象天,六体象地。

故脏病则气色发于面,体病则欠申动于貌。

”《翼奉传》之阴阳谓天地,与此不同。

6、缩赢

用典:

五纬缩赢,孛慧飞流,其危险期诊也。

出处:

《史记·天官书》:

“其趋而前曰赢,退舍曰缩。

”《汉书·天文志》谓:

“凡五星,早出为赢,晚出为缩。

五星赢缩,必有天应见杓。

7、太上

用典:

是以太上为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太上有立德。

”《孙》中“太上”指上智之

人。

七、丹溪翁传

1.游艺

用典:

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

出处:

《论语·述而》: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何晏集解:

“艺,六艺也,不足据依故曰游。

”邢昺疏:

“六艺谓礼、乐、射、驭、书、数也。

2.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

用典:

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

出处: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虽言若是,然必审诊,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合色脉,表里有余不足顺逆之法,参其人动静与息相应,乃可以论。

”《扁鹊仓公列传》还记载:

“故圣人为之脉法,以起度量,立规矩,县权衡,案绳墨,调阴阳,别人之脉各名之,与天地相应,参合于人,故乃别百病以异之。

3.恃能厌事,难得意

用典:

(罗知悌)然性褊甚,恃能厌事,难得意。

出处:

《后汉书·方术列传》:

“(华佗)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

又去家思归,乃就操求还取方,因托妻疾,数期不反。

操累书呼之,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事,犹不肯至。

4.尽去而旧学,非是也

用典:

(罗知悌)且曰:

“尽去而旧学,非是也。

出处: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临淄人也,姓淳于氏,名意。

少而喜医方术。

高后八年,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

庆年七十余,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甚精。

”又见“自意少时,喜医药,医药方试之多不验者。

至高后八年,得见师临淄元里公乘阳庆。

庆年七十余,意得见事之。

谓意曰:

‘尽去而方书非是也。

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书,甚精。

我家给富,心爱公,欲尽以我禁方书悉教公。

5.养阴

用典:

其言阴道虚,则又与《礼记》之养阴意同。

出处:

《礼记·郊特牲》:

飨禘有乐,而食尝无乐,阴阳之义也,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

故春禘而秋尝,春飨孤子,秋食耆老,其义一也,而食尝无乐。

饮,养阳气也,故有乐;食,养阴气也,故无声。

凡声,阳气也。

6.病之状何如,……验者何人,何县里,主名

用典:

其所治病凡几,病之状何如,施何良方,饮何药而愈,自前至今,验者何人,何县里,主名,得诸见闻,班班可纪。

出处: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意家居,诏召问所为治病死生验者几何人也,主名为谁。

诏问故太仓长臣意:

“方伎所长,及所能治病者,有其书无有?

皆安受学?

受学几何岁?

尝有所验,何县里人也?

何病?

医药已,其病之状皆何如?

具悉而对。

7.节宣

用典:

事母夫人也,时其节宣以忠养之。

出处:

《左传·昭公元年》:

“侨闻之,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于是乎节宣其气,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兹心不爽,而昏乱XX。

8.非其友不友

用典:

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

好论古今得失,慨然有天下之忧。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

“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

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

9.若将浼焉

用典:

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辄怒溢颜面,若将浼焉。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

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

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

10.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

用典:

尝曰:

“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

夫行,本也;辞,从而生者也。

出处:

《礼记·表记》子曰:

君子不以辞尽人。

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

11.风声气节,足以激贪而厉俗

用典:

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

史称其风声气节,足以激贪而厉俗。

出处:

《汉书·王贡两龚鲍传》:

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

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

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

”……自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郑子真、严君平皆未尝仕,然其风声足以激贪厉俗,近古之逸民也。

12.一语一默,一出一处

用典:

至于一语一默,一出一处,凡有关于伦理者,尤谆谆训诲,使人奋迅感慨激厉之不暇。

出处:

《周易·系辞》:

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3.亹亹

用典:

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

出处:

《周易·系辞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14.直谅多闻

用典:

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出处:

《论语·季氏》孔子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15.载道

用典:

《素问》载道之书也。

出处:

宋·周敦颐《通书·文辞》:

“文所以载道也。

16.嚼蜡

用典:

学者以易心求之,宜其茫若望洋,淡如嚼蜡。

出处:

《楞严经八》: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

”宋·王安石《临川集·示董伯懿诗》“嚼蜡已能忘世味,画脂那更惜时名。

17.职此之由

用典:

又以济其方技,漫不之省。

医道隐晦,职此之由。

出处:

《左传·襄公十四年》:

盖言语漏泄,则职此之由。

18.格物致知

用典:

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

出处: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八、徐灵胎先生传

1、中贵人

用典:

上以中贵人有疾,再召入都。

出处:

《史记·李将军列传》:

“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2、楄柎

用典:

乃率子爔载楄柎以行。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年》:

“惟是楄柎所以藉干者,请无及先君。

3、蒲轮之征

用典:

先生以吴下一诸生,两蒙天子蒲轮之征。

出处:

《汉书·武帝纪》:

“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

4、抚尘之好

用典:

余,旧史官也,与先生有抚尘之好。

出处:

《艺文类聚》卷六引应璩《与曹公牋》:

“昔汉光武与戴子高有抚尘之

好。

5、勾卒嬴越

用典:

以至舞刀夺槊、勾卒嬴越之法,靡不宣究。

出处:

《左传·哀公十七年》:

“越人伐吴,吴子御之笠泽,夹水而阵。

越子

为左右勾卒,使夜或左或右鼓躁而进。

”又韩愈《曹成王碑》:

“王亲教之搏力勾卒嬴越之法。

6、周亚夫之军从天而下

用典:

斩关夺隘,如周亚夫之军从天而下。

出处:

《汉书·周勃传》:

景帝三年,亚夫任太尉,平吴楚七国之乱,在选定

行军路线时,赵涉建议:

“将军何不从此右去走蓝田,出武关,抵洛阳,间不过差一二日,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7、詟服

用典:

诸岐黄家目憆心骇,贴贴詟服。

出处:

《汉书·项籍传》:

“诸将詟服。

8、经济

用典:

少时留心经济之学。

出处:

《晋书·殷浩传》:

“足耳沈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

9、啸傲

用典:

先生啸傲其间,望之疑真人在天际也。

出处:

陶渊明《饮酒》诗: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10、真人在天际

用典:

先生啸傲其间,望之疑真人在天际也。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

“桓大司马(即桓温)曰:

‘诸君莫轻道,仁祖(指

谢尚)企脚北窗下,弹琵琶,故自有天际真人相。

’”

11、傥荡

用典:

子爔,字榆村,傥荡有父风。

出处:

《汉书·陈汤传》:

“陈汤傥荡,不自收敛。

12、德成而先,艺成而后

用典:

纪称德成而先,艺成而后。

似乎德重而艺轻。

出处:

《礼记·乐记》:

“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行成而先,事成而后。

13、舆梁

用典:

葬枯粟乏,造修舆梁,见义必为。

出处:

《孟子·离娄下》:

“十二月,舆梁成。

14、据于德,游于艺

用典:

是据于德而后游于艺者也。

出处:

《论语·述而》: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5、鸡黍

用典:

具鸡黍为欢,清谈竟日。

出处:

《论语·微子》: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十、尽数

1、五者充形

用典:

五者充形,则生害矣。

出处:

《灵枢·五味论》:

“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

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

2、五者接神

用典:

五者接神,则生害矣。

出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喜怒

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十一、宝命全形论

1、如临深渊

用典:

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出处:

《诗经·小雅·小旻》: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十二、精神训

1、窈窈冥冥

用典:

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窈窈冥冥。

出处:

《庄子·在宥》: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

2、八极

用典:

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

出处:

《淮南子·地形》:

“八紘之外,乃有八极”。

3、恬愉

用典:

气志虚静恬愉而省嗜欲。

出处:

《庄子·盗跖》:

“惨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监于体”。

十三、养生论

1.愧情一集,涣然流离

用典:

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

出处:

《汉书·王陵传》:

居顷之,上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周勃曰:

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勃谢不知。

问:

天下钱谷一岁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洽背,愧不能对。

2.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用典:

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出处:

《礼记·檀弓》:

曾子谓子思曰:

伋,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

3.植发冲冠

用典:

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出处:

《淮南子·泰族训》:

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闻者莫不瞋目裂眦,发植穿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4.合欢蠲忿

用典:

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出处:

崔豹《古今注》:

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

每一风来,辄自相离,了不相牵缀。

树之阶庭,使人不忿。

5.萱草忘忧

用典:

同4

出处:

《诗经·伯兮》: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毛传:

谖草令人忘忧。

6.蕞尔

用典:

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途。

出处:

《左传·昭公七年》:

郑虽无腆,抑谚曰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7.心战

用典:

心战于内,物诱于外。

出处:

《史记·礼书》:

子夏,门人之高弟也,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

8.守之以一

用典:

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

出处:

《老子·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9.羡门

用典:

庶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

(韦昭注:

羡门,古仙人。

10.王乔

用典:

同9

出处:

《列仙传》:

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

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十四、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1.微言,大义

用典: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出处:

《逸周书·大戒》:

微言人心,夙喻动众。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

及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

2.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用典:

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出处:

《国语·晋语八》:

文子曰:

医及国家乎?

对曰: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文子曰:

君其几何?

对曰:

若诸侯服不过三年,不服不过十年,过是,晋之殃也。

是岁也,赵文子卒,诸侯叛晋,十年,平公薨。

十五、伤寒论序

1.孜孜汲汲

用典:

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

出处:

《尚书·益稷》:

予思日孜孜。

《汉书·扬雄传》: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2.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用典:

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出处:

《左传·僖公十四年》:

冬,秦饥,使乞粜于晋。

晋人弗与。

庆郑曰:

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

四德皆失,何以守国?

虢射曰: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3.游魂

用典:

蒙蒙昧昧,蠢若游魂

出处:

《易·系辞上》: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4.冰谷

用典:

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出处:

《诗经·小雅·小宛》:

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5.思过半

用典:

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出处:

《易·系辞下》:

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6.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用典:

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出处:

《易·系辞下》: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7.口给

用典:

省病问疾,务在口给。

出处:

《论语·公冶长》:

子曰:

焉用佞?

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8.生而知之

用典:

孔子曰:

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

出处:

《论语·季氏》:

孔子曰: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十六、新修本草序

1.天地之大德曰生

用典:

盖闻天地之大德曰生,运阴阳以播物。

出处:

《易·系辞下》: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2.含灵

用典:

含灵之所保曰命。

出处:

《晋书·桓玄传论》:

夫王者,功主宇内,道济含灵。

3.亭育

用典:

资亭育以尽年。

出处:

《老子·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4.感物

用典:

蛰穴栖巢,感物之情盖寡。

出处:

《礼记·乐记》: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5.五味或爽

用典:

而五味或爽,时昧甘辛之节。

出处:

《老子·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6.云瑞名官

用典:

云瑞名官,穷诊候之术。

出处:

《左传·昭公十七年》:

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

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7、剸犀

用典:

刳麝剸犀,驱泄邪恶。

出处: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

及至巧冶铸干将之璞,清水淬其锋,越砥敛其锷,水断蛟龙,陆剸犀革。

8.财成

用典:

功侔造化,恩迈财成

出处:

《易·泰卦》:

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9.日用不知于今是赖

用典:

日用不知,于今是赖。

出处:

《易·系辞上》: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自序》:

岐黄彭扁,振扬辅导,恩流含气,并岁逾三千,民到于今赖之。

10.自时厥后

用典:

自时厥后,以迄于今。

出处:

《尚书·无逸》:

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

11.祖述

用典:

更相祖述,罕能厘正。

出处:

班固《汉书·艺文志》: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艺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十七、外台秘要序

1.昏札

用典:

昔者农皇之治天下也,尝百药,立九候,以正阴阳之变沴,以救性命之昏札。

出处:

《左传·昭公十九年》:

子产不待而对客曰:

郑国不天,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昏。

(杜预注:

大死曰札,小疫曰瘥,短折曰夭,未名曰昏。

2.康宁

用典:

俾厥土宇用能康宁,广矣哉!

出处:

《尚书·洪范》:

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3.率由

用典:

我国家率由兹典。

出处:

《尚书·微子之命》:

率由典常,以蕃王室。

《诗经·大雅·假乐》: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4.厥中

用典:

我国家率由兹典,动取厥中。

出处:

《尚书·大禹谟》: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孔颖达疏:

信执其中正之道。

5.专车

用典:

岁且数千,方逾万卷,专车之不受,广厦之不容。

出处:

《国语·鲁语》:

吴伐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

6.笔削

用典:

永言笔削,未暇尸之。

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7.尸之

用典:

同6

出处:

《诗经·召南·采苹》: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8.便繁

用典:

便繁台阁二十余载。

出处:

《左传·襄公十一年》:

乐只君子,福禄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帅从。

(蕃,同繁)

9.婚姻之故

用典:

以婚姻之故,贬守房陵。

出处:

《诗经·小雅·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

昏姻之故,言就尔居。

(昏,同婚。

10.死生契阔

用典:

死生契阔,不可问天,赖有经方,仅得存者。

出处:

《诗经·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毛传,契阔,勤苦也。

11.一隅

用典:

遂发愤刊刻,庶几一隅。

出处:

《论语·述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2.遁天倍情,悬解先觉

用典:

至于遁天倍情,悬解先觉,吾常闻之矣。

出处:

《庄子·养生主》: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

弟子曰:

非夫子之友邪?

曰:

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

曰:

然。

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

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

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情。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古者谓是帝之悬解。

又《庄子·大宗师》:

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此古之所谓县解。

13.自家刑国

用典:

夫为人臣,为人子,自家刑国,由近兼远。

出处:

《诗经·大雅·思齐》: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14.金滕

用典:

则圣人不合启金滕。

出处:

《尚书·金滕》:

武王有疾,周公作金滕。

……公归,乃纳册于金滕之匮中。

王翼日乃瘳。

15.玉版

用典:

贤者曷为条玉版。

出处:

《韩非子·喻老》:

周有玉版,纣令胶鬲索之,文王不予;费仲来求,因予之。

又《素问·玉版论要篇》:

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机。

《灵枢·玉版篇》:

请著之玉版,以为重宝,传之后世。

16.斯言之玷

用典:

斯言之玷,窃为吾子羞之。

出处:

《诗经·大雅·荡》: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17.曾闵之行

用典:

曾闵之行,宜其用心。

出处:

《礼记·檀弓》:

曾子谓子思曰:

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

《孝经注疏序》:

曾子在七十弟子中孝行最著。

《论语·先进》:

孝哉!

闵子骞,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18.请益

用典:

皆钦风请益,贵而遵之。

出处:

《礼记·曲礼》:

请业则起,请益则起。

19.能事

用典:

今并缮缉,而能事毕矣。

出处:

《易·系辞上》: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20.方将

用典:

不诬方将,请俟来哲。

出处: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汉武帝徐乐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不诬方将,庶必贤于今日尔。

21.来哲

用典:

同20

出处:

《文选·班固〈幽通赋〉》:

若胤彭而偕老兮,诉来哲而通情。

(彭,彭祖;老,老子。

)十八、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1.仁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