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294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三字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三字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三字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三字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三字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三字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三字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三字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三字经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三字经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三字经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三字经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三字经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三字经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三字经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三字经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三字经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三字经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三字经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字经教案.docx

《三字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字经教案.docx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音乐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复习旧知。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2)学生自由读,要求:

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

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

(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

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

那就请听同学来讲一讲吧!

(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

只有知道这些,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

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

说说理由。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今天学的《三字经》中的典故,小组合作试着表演。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音乐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复习旧知。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2)学生自由读,要求:

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

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

(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

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

那就请听同学来讲一讲吧!

(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

只有知道这些,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

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

说说理由。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今天学的《三字经》中的典故,小组合作试着表演。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三字经》中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教学目标:

1、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三字经》部分内容。

3、       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和创作兴趣,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

对《三字经》内容及含义的理解,学习《三字经》中有积极意义的内容。

教学难点:

熟读成诵。

教学模式:

自读感悟、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复习旧知。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2)学生自由读,要求:

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

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

(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

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

那就请听同学来讲一讲吧!

(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

只有知道这些,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

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

说说理由。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今天学的《三字经》中的典故,小组合作试着表演。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音乐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复习旧知。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2)学生自由读,要求:

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

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

(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

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

那就请听同学来讲一讲吧!

(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

只有知道这些,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

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

说说理由。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今天学的《三字经》中的典故,小组合作试着表演。

 

《三字经》教学设计

原文:

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朗读诗文内容,并且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

     2、理解诗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明白孝敬父母和友爱兄长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2、初读诗文、理解大意3、明理品读4、拓展升华5、教师小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篇小故事,请同学们边听边想:

这两个故事讲的都是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讲述黄香冬天用自己的体温给父亲暖被窝和孔融让梨的故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这两个故事有关的内容。

二、初读诗文、理解大意

1、出示诗文,读准字音

①、学生练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②、指名读(多种形式汇报)

拍手读、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读

2、理解诗文

①、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适时点拨讲解:

九龄、席、执、悌、见闻、某等词的意思。

②、指名讲解诗文的意思。

(东汉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冬天用自己的体温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遵照的。

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生试着讲解,师适时补充讲解。

三、  明理品读

1、黄香冬天用自己的体温替父亲暖被窝,难道他不冷吗?

2、孔融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梨?

3、黄香和孔融这样做,他的家人会说些什么呢?

4、我们应该向他俩学习什么呢?

正是因为他俩小小年纪就懂得孝敬父母和友爱兄长,所以得到了后人的尊敬,这两个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5、让我们再来把这几句三字经有感情的读一遍。

四、  拓展升华

1、       了今天的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2、       学生自由发言。

五、  教师小结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音乐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复习旧知。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2)学生自由读,要求:

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

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

(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

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

那就请听同学来讲一讲吧!

(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

只有知道这些,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

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

说说理由。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今天学的《三字经》中的典故,小组合作试着表演。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音乐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复习旧知。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2)学生自由读,要求:

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

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

(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

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

那就请听同学来讲一讲吧!

(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

只有知道这些,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

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

说说理由。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今天学的《三字经》中的典故,小组合作试着表演。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音乐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复习旧知。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2)学生自由读,要求:

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

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

(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

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

那就请听同学来讲一讲吧!

(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

只有知道这些,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

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

说说理由。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今天学的《三字经》中的典故,小组合作试着表演。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音乐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探索:

1、今天,我们同学都收集到了许多乐器及其图片,请你把你所带来的乐器介绍给大家。

(要求至少说一句完整的话,要说清楚这种乐器的名称、材料。

能把一种乐器的每一部分的材料都说清楚、准确的就更好了。

2、同学介绍,教师随着出示字卡:

匏、土、革、木、金、石、丝、竹。

(学生说到哪种材料,就板书哪种材料的字卡。

3、总结:

那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乐器,大部分都是由哪几种材料?

(木、革、丝、竹等。

二、扩展:

1、那你还知道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乐器吗?

2、归纳:

还有“金”,指的是金属材料的总称,如:

铜等

3、教师出示三字经的内容,借助拼音读,然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提问:

你还有哪些问题?

借着学生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匏、土、石这三种材料及制成的乐器,并出示图片给学生展示。

三、总结:

1、学了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发现了什么?

(1我们的乐器有许多种,而制成它们的材料都只有这八种,使学生明白,古人在日常生活种善于观察,善于总结。

我们在日常生活种也要这样。

2我们也要运用自己的巧手,找出材料,制成乐器。

四:

延伸:

在生活中,找一种或几种你能收集到的材料,动脑动手,自己制成一种新奇的乐器,为你制成的乐器取个名字,下周国学课时我们开《天堂的声音》的乐器展。

参考资料:

匏瓜与黏土古人作成吹奏的乐器。

如:

笙、埙。

革是指牛皮,可以制成乐器称为鼓,有振奋人心的作用,如晋鼓、腰鼓、博浪鼓等。

木制的乐器有木鱼、梆子、拍板、祝

石类乐器有磬

金属铸成的乐器有钟、锣、钹、铙

丝类乐器是因为中国古代用蚕丝做弦,故称为丝类,有琴、瑟、筝以及后来的胡琴、琵琶、小提琴、吉他等都是。

竹制成乐器是用竹管穿孔而制成,主要分为笛和萧。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音乐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复习旧知。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2)学生自由读,要求:

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

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

(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

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

那就请听同学来讲一讲吧!

(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

只有知道这些,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

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

说说理由。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今天学的《三字经》中的典故,小组合作试着表演。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音乐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复习旧知。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2)学生自由读,要求:

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

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

(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

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

那就请听同学来讲一讲吧!

(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

只有知道这些,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

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

说说理由。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今天学的《三字经》中的典故,小组合作试着表演。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音乐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复习旧知。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2)学生自由读,要求:

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

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

(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

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

那就请听同学来讲一讲吧!

(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

只有知道这些,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

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

说说理由。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今天学的《三字经》中的典故,小组合作试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