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三字经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3986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三字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学三字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学三字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学三字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学三字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国学三字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国学三字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国学三字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国学三字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国学三字经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国学三字经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国学三字经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国学三字经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国学三字经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国学三字经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三字经教案.docx

《国学三字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三字经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学三字经教案.docx

国学三字经教案

国学三字经教案

【篇一:

《三字经》教学设计】

第1、2周

教学目标:

《三字经》教案教学内容: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养不教,?

?

老何为。

”4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

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

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

“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

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

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

“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

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故事】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

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三、讨论、交流:

(1)你认为哪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

为什么?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四、小结:

我们不能到长大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

我们是儿童,早上八九点中的太阳,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

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第3、4周《三字经》教案

教学内容: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授课目标

1.让学生懂得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3句三字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语句

1.两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2.全班随音乐传球诵读《三字经》。

游戏规则:

每人诵读一句(6个字),接过球后,起立大声诵读,然后再转身传球。

3.总结:

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二、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

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故事】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

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

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

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

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

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三、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3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3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跟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这3句三字经的含义。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同样的道理,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师〗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师〗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四、讨论、交流:

(1)你认为哪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

为什么?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小结:

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五、扩展活动:

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第6、7周

授课目标《三字经》教案教学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1.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重点)

2.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3句三字经。

3.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诵读《三字经》吗?

为什么喜欢?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肯定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引导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了解《三字经》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

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语句举例验证。

二、揭题、新授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

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一)学文释义、学文晓理:

1.【故事】东汉时,有个九岁的小孩——黄香。

他非常的孝顺父亲,为了不让父亲太劳累,所有的家务事都是由自己动手做的。

夏天时,他会用扇子把席子给扇凉了,再请父亲上床睡觉。

天气变冷了,黄香总会在父亲睡觉前,把被窝躺暖之后,才让父亲入睡。

黄香这种孝行,没有多久便传遍了整个县城,大家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孩子。

这种孝顺的行为,的确很令人钦佩。

和黄香同一个时代,有个叫孔融的小孩。

有一天,父亲的朋友送来一篓子的梨子,父亲要孔融拿一个去吃,孔融就在一堆梨子里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很讶异地对他说:

“孩子,你怎么不挑大的,反而挑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

“爹,我的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孔融这种友爱兄长的行为,的确很值得我们效法。

【讲解】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提问:

⑴图中谁是孔融?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

爸爸会怎样夸奖孔融?

⑺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

弟弟呢?

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吗?

2.小结: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

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二)诵读句子

1.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

【篇二:

乡村少年宫国学《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学设计

第一课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音乐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复习旧知。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2)学生自由读,要求:

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

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

(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

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

那就请听同学来讲一讲吧!

(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

只有知道这些,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

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

说说理由。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今天学的《三字经》中的典故,小组合作试着表演。

第二课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音乐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复习旧知。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2)学生自由读,要求:

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

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

(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

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

那就请听同学来讲一讲吧!

(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

只有知道这些,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

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

说说理由。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今天学的《三字经》中的典故,小组合作试着表演。

第三课

教学内容:

《三字经》中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三字经》部分内容。

3、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和创作兴趣,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

对《三字经》内容及含义的理解,学习《三字经》中有积极意义的内容。

教学难点:

熟读成诵。

教学模式:

自读感悟、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复习旧知。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2)学生自由读,要求:

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

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

(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

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

那就请听同学来讲一讲吧!

(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

只有知道这些,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

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

说说理由。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今天学的《三字经》中的典故,小组合作试着表演。

【篇三:

国学《三字经》犬守夜教学设计()】

《三字经》第16课犬守夜

一、教材简介

古人曰:

“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

《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

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二、教学内容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

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认读文中的生字,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

?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3.鼓励学生立志向学,引导他们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分内之事,只有勤奋向学才能有所进步,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发奋学习的信念。

四、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理解文意,让学生明白从小发奋学习的必要性。

五、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勤奋学习的小故事。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挑战背诵。

1.挑战背诵前面所学内容。

2.播放《三字经》视频,跟着视频,读一遍,吟诵一遍。

3.集体背诵前面学过的内容。

(二)配乐诵读。

1.师:

在我们伟大祖国浩瀚的文化长河中,宋代王应麟编著的《三字经》无疑是最绚丽的一朵浪花,它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赏心悦目,令我们回味无穷!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三字经》。

2.出示《三字经.犬守夜》。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

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3.师配乐范读,生仔细听读。

4.师范读,生轻声和读

5.老师教,学生读。

5.自由大声朗读。

大家自己读一读这几句《三字经》,把字音读准,注意正确停顿。

(生自己读)

(特别注意“守、司、吐、酿、壮、泽、显、裕、勤、戏、哉”等生字。

6.指名读,师要求:

读对、读准!

7.师生对读、生生对读。

8.男女生赛读。

(三)听故事,明道理。

1.师:

才一会儿功夫,大家就读得琅琅上口了!

这三字经虽寥寥七十二个字,但每句话背后都藏着动人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不信!

我们听听下面两个故事!

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2.师播放“闻鸡起舞”“铁杵成针”的故事视频。

3.师: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师点拨:

这不正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呀!

(点生读这一句。

)狗在夜里守夜,雄鸡在清晨报晓。

你们如果不学习,就没有本事,又怎么做人呢?

(四)讲故事,明事理。

1.师: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关于“学习的故事”,先思考片刻,然后把你听到或看到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生交流讲故事。

3.播放“囊萤映雪”的动画片。

4.师:

虽然我们现在早已没有必要像千百年前古人那样如此苦读,但勤奋学习的道理却是千百年不曾改变的!

(五)情景创设,指导行为。

师:

这有几个小朋友等着我们去帮助呢!

看看这幅图上讲的什么?

(出示图)师:

当他不认真读书的时候,你会对他说?

?

当他抄别人卷子时,你会对他说?

?

当他不用功读书,长大后一事无成,你会对他说?

?

当我们遇到难题,要打退堂鼓时,你会对自己说?

?

师:

当?

?

的时候,()会对()说?

?

同桌讲讲。

师点拨:

当同学们这么一说,我感到三字经离我们并不遥远了,原来,它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只有熟读并从中领悟,才能使之成为我们行为的指南针!

(六)诗歌赏读。

1.出示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自由朗读,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质疑。

3.说说作者的创作背景:

公元748年,杜甫应试落第,困守长安,心情落寞,想离京出游,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向尚书省左丞韦济告别。

诗中陈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苦况,与现实之黑暗亦有所抨击。

(七)再背《三字经》。

1.师:

让我们全体起立,齐背我们这一祖国民族文化的精华——《三字经》。

2.师:

今天,我们又一次走进了《三字经》,又一次沐浴在传统文化的阳光下,又一次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相信,只要我们永不停止学习的脚步,就一定会让古老的经典散发出现代的气息!

[板书设计]

三字经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

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