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450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

《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扬州画派作品展.docx

扬州画派作品展

《扬州画派作品展》(名称暂定)

(草纲)

(具体作品清单见附件3、4)

前言

清代扬州,商业繁荣,官吏崇文,盐商养士,有“天下名士,半在维扬”之说。

其中,“扬州八怪”最具影响,他们是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

列名“八怪”者迄无定论,综合史料有十五人之多:

金农、郑燮、黄慎、汪士慎、李方膺、李鱓、高翔、罗聘、陈撰、华喦、高凤翰、边寿民、李葂、杨法、闵贞。

“扬州八怪”诸人虽出身贫寒,命运多舛,仍坚持笔耕,冲破藩篱,大胆创新,以个性鲜明,不拘成法的艺术创作,活跃在扬州画坛几十年。

他们师承陈淳、徐渭、八大、石涛等革新派画家,多擅写意花鸟画,亦长于山水、人物,并以金石书法入画,诗、书、画、印融会贯通,开一代之新风。

“扬州八怪”的书法亦独具面目,郑燮的“六分半书”、金农的“漆书”、黄慎的草书,皆名垂青书史。

“扬州八怪”诸人关注现实、注重生活,以不拘泥形似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创作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格,在中国绘画的发展进程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扬州八怪”虽称为怪,实则为新。

他们力脱时习,标新立异,强烈的个性和生机勃勃的精神至今仍令人发蒙震聩。

笔墨当随时代,作品干预生活,“扬州八怪”以喜闻乐见的创作实践,勇开后世艺术创新精神的先河。

回古望今,“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不衰、生机勃发的源泉。

陈撰(1678~1758),字楞山,号玉几、玉几山人,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居钱塘(今浙江杭州),以书画游江淮间,流寓扬州。

早年投靠銮江项氏,项氏中落,又馆于筱园主人程梦星,后因江都江鹤亭等人的邀请,入康山草堂,直至终岁,是“扬州八怪”中唯一不以卖画为生的画家。

乾隆元年(1736)被荐举博学鸿词科,拒不应试。

为人品性孤洁,不愿与达官贵人交往。

常与汪士慎、高翔、厉鹗等在扬州马曰琯玲珑山馆赋词作画。

所作花卉,疏简闲逸,格调清雅,尤精写梅。

与李鱓齐名,人称“复堂玉几”。

工诗文,为文学家毛奇龄(1623~1716)弟子,著有《绣铗集》《玉几山房诗集》,并辑有《玉几山房画外集》。

陈撰兰花图扇页纵18、横52.3厘米纸本扬州博物馆藏

题识:

湘皋春水深,沣浦春风早。

如何庭户间,芳蕤独妍好。

不有君子心,飘拂同芳草。

玉几生

钤印:

玉几(朱文)、撰(朱文)

陈撰为人品性孤洁,所作花卉疏简闲逸,格调清雅,传世作品极少。

此幅扇页以双勾法写兰花,兰叶素淡飘逸,长撇舒展,将画面撑满,配以上方题跋,构图呈稳定之势,韵味清雅别致。

华喦(1682~l756),字秋岳,原字德嵩,号新罗山人、离垢居士等,福建上杭人。

青年时离开家乡,曾为江西景德镇瓷器作坊绘过窑瓷画,后又辗转来到江苏,长期居住扬州,以卖画为生,晚年又移居杭州。

绘画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

既能工整细绘,又能阔笔写意,创立了兼工带写的小写意花鸟画风,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重视写生,构图新颖,形象生动多姿,时用枯笔、干墨、淡彩,敷色鲜嫩不腻,有松秀明丽、空灵纵宕之致。

工书,诗亦古质,有《离垢集》《解弢馆诗集》。

华喦荷鹭图轴1751年纵120.3、横65厘米纸本扬州博物馆藏

题识:

辛未谷雨前二日新罗山人写于冷翠阁

钤印:

华喦(白文)、秋岳(白文)、解弢(白文)

华喦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他的花鸟画,“法新罗山人”几乎成了一种风气。

花鸟画往往捕捉千变万化转瞬即逝的花姿鸟态,洋溢着清新、淡雅、自然的美。

画中鹭鸶栖于石上,羽毛蓬松,眼睛传神,刻画入微。

荷叶色彩明丽,透出一股清新空灵之感。

此幅作品精致处愈见其工,写意处用笔洒脱,而不失含蓄蕴藉,显示了华喦在小写意花鸟画方面的非凡造诣。

高凤翰(1683~1749),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老人,山东胶州(今胶县)人。

雍正五年(1727)举孝友端方,曾官泰州盐分司,后遭诬被讼去官。

后久寓扬州,与金农、郑燮、高翔、李方膺、边寿民等相投契。

乾隆二年(1737)五十五岁右臂病废,更号“后尚左生”,改以左手作书画。

绘画以山水、花卉为主,早年偏于工细,晚年多作写意,阔略豪纵,苍劲老辣,山水尤以气胜,不拘于法。

画花鸟喜用强烈对比的色调来突出画面,笔墨淹润,敷色鲜丽。

精篆刻。

著有《砚史》《南阜山人全集》。

高凤翰石文墨戏图轴1733年纵94、横41.2厘米绢本扬州博物馆藏

题识:

石文墨戏

癸丑秋八月朔有六日写于清溪客舍高凤翰

五石瓠铭

工次得五奇石,各赐以名,置之改建学署阅帆楼下,取南华翁魏王大瓠之意,额以名居,而并系之铭曰(下钤白文印“凤翰”)不雕不琢,以全尔天。

不朝不市,以保尔顽。

其悠悠忽忽,不衫不履,而介乎其侧者,高生,数曰之缘。

其枵枵木木,不知不识,而听之千秋百世以后者,我固不得而知焉。

南邨居士制

此虫蛀石最为奇古,雍正癸丑余来监修祠工,得之荒垣败屋下,留此以广见阅。

东海高生凤翰又识

石上题识:

卧龙印迹(篆文书),南村题

楷书:

小鹤台

隶书:

遇尔溷中,忽□刮目,堂阜释囚,三衅三沐,是宜号为石尚父,而锡宠,命以洗其辱者也。

石司命拟撰

石上题识:

石尚父(隶书)、刻锡命处(楷书)

雍正癸丑获于皖上学圃(行草)

行书:

卧虬蜕

隶书:

佛手石禅

石上题识:

骈拇枝指(行楷)

行草题识:

雍正癸丑石道人戏图,并书五石款识,依原样减小。

钤印:

高凤翰(朱文)、西凤居士(白文)

高凤翰在安庆监修孔庙时,获五块奇石。

他将这五奇石勒铭后,多次作画描摹。

此图中五石以焦墨渴笔挥写,造型各异,配以错落有致的题跋,与石神交,情趣盎然。

图中绘有五石,玲珑剔透,浑然古茂。

章法怪诞,题识奇致。

五石画法各具特色,分别题曰;“卧龙印迹、石尚父、小鹤台、卧虬蜕、佛手石禅、骈拇枝指”。

高凤翰草书、荷花合裱轴1738年纵23、横31;纵23、横31厘米纸本扬州博物馆藏

释文:

家园池子久荒芜,画得长荷客兴孤。

浑似山阴田水月,如盆大叶想西湖。

南阜左手书旧稿

高凤翰右臂五十五岁病废后,改以左手书画,笔墨别具一种涩拙之趣。

这两幅作品是他病残一年后所作,草书圆劲飞动,荷花清新秀逸,用笔苍劲老辣,墨色浓淡干湿,富于变化。

边寿民(1684~1752),初名维祺,字颐公、渐僧,号苇间居士,江苏淮安人。

初贫困,以授徒为业,中年画名四扬,云游各地,晚年来往于淮安、扬州地区,和华嵒、郑燮等交往甚契。

能书擅画,花卉翎毛,均有别趣,尤以泼墨芦雁驰名。

为细致观察芦雁的飞潜动静,曾“结茅苇际”,与雁为伍,故所绘芦雁,不仅形态真实,而且能反映出它们的生活习性,人称“边雁”。

所居苇间书屋,多名流造访,人称“淮上一高士”。

著有《苇间书屋词稿》《苇间老人题画集》一卷。

边寿民墨荷图轴32×52纸本扬州市文物商店藏

释文:

苇间居士寄兴遥,老笔气秋霜天高,平沙落雁秋萧骚

此凌霞扬州八怪歌中咏边寿民一节是光绪间人所称八怪颐公固在内也华父题

钤印:

张华父(朱文)

题识:

风光别清凉,又近中秋节。

中秋节,几经风雨,破残荷叶,相看此景真清绝,赏心欲说,和谁说,和谁说,兴来把笔,永当留缃页。

墨仙

钤印:

颐公(白文)

此图中荷花、荷叶浓淡相间、虚实相生,笔墨潇洒奔放而不失法度,寥寥数笔,笔简神足。

观之仿佛荷风阵阵,荷香扑鼻。

边寿民行书轴28×43绫本扬州市文物商店藏

释文:

郭令公子仪封汾阳王拜骁骑将军,柄政四十年,先于贞观三年成进士,初授校书舍人,由崇文馆学士,拜平章参知制,诰封武安侯以军功,西定羌苗,北平突厥,东讨南伐,悉以成不刊之绩,唐之天下,其身系安危者数十年,有子皆封侯,食禄四万石,拜驸马都尉者一人,状元者四人,宰相而仍汾阳王者一人,子婿八人皆同时,李光弼等世胄也诸孙及从孙三十二人皆次第成进士。

汾阳外传寿民

钤印:

颐公(白文)、苇间居士(白文)

边寿民广陵水仙图轴纵31.2、横55.5厘米纸本扬州博物馆藏

题识:

广陵水仙短而肥,花高叶上十月尽。

犹作拥肿含胎态,然香心勃翠,玩之味更长也。

墨仙

钤印:

颐公(白文)

这是一帧极具情趣的书画小品。

用笔轻松随意,墨色淡雅。

画面雅拙朴实,写水仙不加旁衬,鲜明突出。

从题跋中可知,所绘水仙属广陵品种,今已难觅芳踪。

边寿民老圃秋容图轴纵133.2、横67.1厘米纸本扬州博物馆藏

题识:

老圃秋容苇间居士边寿民

钤印:

颐公(白文)、寿民(白文)、绰绰老人(白文)

此图以芭蕉、野菊、篱笆谱写盎然秋意。

用笔干净,墨色滋润透明,代表了边寿民花鸟画的艺术风格。

边寿民墨荷图轴1749年纵82、横111.5厘米纸本扬州博物馆藏

题识:

不貌花容只写香,氤氲墨气晕沧浪。

何须更着胭脂色,惹得人言似六郎。

己巳初秋苇间边寿民

钤印:

颐公(白文)、寿民(白文)、泼墨(白文)

图中一朵盛开的白荷半显半藏于叶中,一朵含苞小荷卓然挺立,一支莲蓬柔婉伸展。

荷叶偃仰反正,以大泼墨挥写,水墨淋漓。

交错的枝干线条与大面积的荷叶,富有动感,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安徽歙县人,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

尤擅画梅,笔墨疏落清劲,气清而神腴,墨淡而趣足,具有秀润恬静之致。

五十四岁时左眼病盲,仍能画梅,刻印“左盲生”、“尚留一目著梅梢”。

六十七岁时双目俱瞽,但仍能挥写狂草大字,署款“心观”,所谓“盲于目,不盲于心”。

工诗,善写隶书,又长篆刻。

著有《巢林诗集》。

汪士慎碧桃图轴纵105、横45.3厘米纸本扬州博物馆藏

题识:

绿杨风里雪堆成,扑笠沾衣玉骨轻。

看到月明溪水动,不须天上问飞琼。

巢林慎

钤印:

溪东外史(白文)

此图以淡墨勾描花枝,浓墨点苔,墨线勾花,写中带工,桃花清淡秀雅,枝干曲折秀逸,呈现冰清玉洁之姿。

用笔瘦硬遒劲,挥洒舒放,自然天成。

汪士慎隶书七言诗轴纵131、横35.5厘米纸本扬州博物馆藏

释文:

不知泾邑山之涯,春风茁此香灵芽。

两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

宣州诸荼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

一瓯瑟瑟散轻蕊,品题谁比玉川子。

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芳芬。

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湿烟客忘返。

幼孚斋中试泾县茶巢林老人慎

钤印:

左盲生(白文)

汪士慎一生嗜茶成癖,被称作“茶仙”。

这首七言长诗,即是汪士慎品试泾县茶时所作。

其隶书以汉碑为宗,此幅气韵生动,笔致动静相宜,方圆合度,结构精到,可谓其隶书中的一件精品。

汪士慎梅花图轴纵115、横31.5厘米纸本扬州博物馆藏

题识:

崩崖悬峭未全枯,门外青青长绿莩。

昨夜雪深三尺许,一枝先插酒家胡。

老匏句溪东外史汪慎写。

钤印:

阿慎(白文)、近人(朱文)

此幅梅花图清淡秀雅,瘦劲姿媚,枝条俏拔挺劲,梅花疏疏落落点缀其上,给人以疏影横斜、冷香四溢之感。

汪士慎墨茶幽兰图轴1741年纵95、横30厘米纸本扬州博物馆藏

题识:

积雪满篱落,山茶放嫩红。

冰花轻弄粉,晓日焕依丛。

不有岁寒性,焉亲老病翁。

严冬欣有托,还待共春风。

雪中山茶花大放,旧作一首,辛酉小春再录于此。

日夕空江宝瑟哀,峡云寸过楚云来,美人自去黄陵庙,满地红兰扫绿苔。

匏谷老人句青松书屋士慎写。

钤印:

士慎(白文)、近人父(白文)、近人汪氏(白文)、巢林(朱文)

此图中兰花叶态绰约多姿,轻盈巧妙,山茶花仰偃娇美,花瓣和花蕊勾点自然,笔墨虽简却风姿卓越,使画面灵秀而极具活力,更透出画者冷傲孤芳的心迹。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康熙五十年(1711)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后因不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被排挤。

乾隆三年(1738)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大吏罢归”。

在“两革科名一贬官”后,至扬州卖画为生。

与郑燮关系最为密切,故郑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

早年学蒋廷锡,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始转入粗笔写意,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李鱓五松图轴182×90纸本扬州市文物商店藏

题识:

有客要余画五松,五松五松都不同。

一株劲节古臣工,搢笏垂绅立辟雍。

颓如名将老龙钟,卓筋露骨心胆雄。

森森羽戟旧军容,侧者卧者如蛟龙。

电旗雷鼓鞭雨风,爪鳞变化有无中。

鸾凤长啸冷在空,旁有蒲团一老翁,是仙是佛谁与澄,白云一片青针缝,不有百岳藏心胸,安能屈曲蟠苍穹。

吁嗟空山万古多遗踪,哀猿野鹤枯僧逢。

兔毫九折雕痴虫,墨汁一斗邀群公。

五松五老尽呼嵩,悬之君家桂堂东,俯视百卉儿女丛。

乾隆十八年春三月写奉存斋年学教复堂懊道人李鱓

钤印:

鱓印(白文)、宗杨(朱文)

画面五棵松树横卧交错,贯通全幅,通过前后浓淡的对比,虚实、粗细的变化,增强了画面的纵深感和真实感。

整体布局充实饱满,极富视觉冲击力,传神地展现了松树苍劲虬曲的自然美。

李鱓秋葵梧桐图轴129×73纸本扬州市文物商店藏

题识:

薄宦归来白发新,人言作画少精神。

岂知笔底纵横甚,一片秋光万古春。

乾隆十二年秋,复堂懊道人李鱓。

钤印:

鱓印(白文)、宗杨(朱文)

此图画秋花六种,皆从下幅直上,少作前后掩映之势,只稍稍参差,于无层次中求层次。

由于花木都有挺直昂扬之势,秋光骄人的意趣也就由此而生。

画笔熟练畅达,心手相应,一笔一墨出规入矩。

李鱓松树图轴198×140纸本扬州市文物商店藏

题识: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雍正疆围协恰之秋李鱓写古柏两株书杜老四语

钤印:

宗杨(朱文)、李鱓之印(白文)

图中松柏顶天立地,缠绕而生,兰花、灵芝杂立山石之间,笔法纵横恣肆,率意洒脱。

墨色的浓淡,线条的粗细,构图的疏密,经过巧妙构思和精心布局,书画相映成趣,融为一体。

李鱓花卉图轴157×44纸本扬州市文物商店藏

题识:

水边仙似峨嵋雪,山外花如鹤顶红。

只为黄梅难画得,金尊檀板曾相同。

雍正九年春李鱓写

钤印:

宗杨(白文)

画面梅花穿插有序,圈花点蕊,辅以水仙数朵,清妙多姿,气韵生动。

李鱓行书联26×117纸本扬州市文物商店藏

释文:

红树花迷绿树深,武陵风景笔端寻。

画家只爱春光好,燕燕于飞上下音。

题柳燕诗为智老年学兄复堂李鱓

钤印:

鱓印(白文)、宗杨(朱文)

整幅文字体势敦厚沉稳,笔法沉着老辣,线条遒劲有力,气韵流畅洒脱,不落俗套。

李鱓菊花图扇页纵16.7、横51.8厘米纸本扬州博物馆藏

题识:

昨夜灯前残菊影,今朝纸上傲霜枝。

黄金碧玉徒争艳,卖与豪家佐酒卮。

薿老学长兄正 复堂李鱓

钤印:

宗杨(朱文)、悔亭(白文)

此幅扇画以小写意手法绘制,菊花布置高低错落,配以长题,诗画相得益彰。

笔法挥洒舒放,自然天成,以意趣胜。

李鱓三友图轴1753年纵179.2、横94.8厘米纸本扬州博物馆藏

题识:

苍松翠竹老梅清乾隆十八年八月复堂李鱓

钤印:

鱓印(白文)、宗扬(朱文)

此画以墨笔写松、竹、梅三友。

苍松高大挺拔,耸立天地之间,枝干虬劲盘曲;梅枝横斜于松石之间,浓墨点苔,圆笔写花;竹叶以浓墨写出,似有临风飘逸之姿。

画面繁杂却有序,构图大气豪放,笔势劲健自由,极富情趣。

李鱓芭蕉独鹅图轴1750年纵143.5、横78.8厘米纸本扬州博物馆藏

题识:

为爱鹅群去学书,丰神岂与右军殊。

近来不买人间纸,种得芭蕉几万株。

乾隆十五年清秋月懊道人李鱓

钤印:

鱓印(白文)、宗杨(朱文)

此画题诗引用“王羲之爱鹅”和“怀素蕉叶代纸”的典故。

画面亦以芭蕉和睡鹅构成主题,取材简单而画面丰满。

芭蕉泼墨粗写,气韵生动。

睡鹅用笔简练,形态逼真,转颈曲身,喙插羽内,画出酣睡正浓的神情。

用笔挥洒自如,豪爽奔放,泼墨酣畅淋漓,将水与墨结合,并参以书法用笔,形成李鱓独有的“水墨融成奇趣”的风格。

李鱓松柏长春图轴纵145.5、横38.7厘米纸本扬州博物馆藏题识:

秋雨阶除,夜凉人静,既醉而卧,起复作此,侵晨视之,觉灯下用笔,竟不十分舛谬也。

鱓写并记

钤印:

鱓(白文)、宗杨(朱文)

此图为作者醉酒之后所作,松柏顶天立地,缠绕而生,枝干虬劲盘曲,苍劲老辣,一石从树干后欹斜而出,水墨挥洒淋漓,浓淡相宜,自得天趣。

李鱓松石图轴1748年纵92、横128.5厘米纸本扬州博物馆藏题识:

百年偕老双松茂,满迳芝兰奕叶香。

我亦自夸称愿好,画图圈点是文章。

姬上表妹丈暨表妹王夫人于今岁五十同寿,又庆举子,作□以贺,时乾隆十三年,岁在戊辰小春月也。

复堂懊道人李鱓

钤印:

鱓印(白文)、宗杨(朱文)

图中双松交错而立,虬枝横空,气势磅礴。

兰花、灵芝杂立山石之间,是精心绘制的祝寿之作。

饱满的构图,清新的情调,泼辣的笔墨,传达出喜庆吉祥的主题。

李鱓竹石藤花图轴纵120.9、横62.7厘米纸本扬州博物馆藏

题识:

吟遍春风十万枝,幽寻何处更题诗。

空庭霁后帘高卷,一树藤花夕照时。

余春芳意此勾留,刺眼林花紫藤稠。

粉本豆棚花样好,却疑香梦到罗浮。

南国移根吐异葩,烟茎露叶拥铅华。

谁将一片青霞影,染出黄荃没骨蘤。

连理交枝梦未谐,亭亭小玉立芳阶。

丝栏倚后题情在,䰀鬌斜盘紫燕钗。

同时淡紫俪轻黄,次第阑干试晚妆。

争肯春风避姚魏,天寒袖薄倚斜阳。

书白田王殿元藤花五绝复堂再笔

钤印:

宗杨(朱文)

此图以湿笔重墨画湖石,墨色变化丰富,石前数竿秀竹以双勾法画出,清健挺拔。

缠绕披挂于竹枝上的紫藤花则以没骨法敷彩绘出,栩栩如生。

虽无纪年,从其画风看,画法工细,工于写形,完全不同于其后期“纵横驰骋,不拘绳墨”的写意画风,应是其供奉清廷后从学于蒋廷锡,师承徐熙、黄荃一派宫廷画家的中年画作。

李鱓行书修临淄官舍诗轴1759年纵173、横92.5厘米纸本扬州博物馆藏

释文:

官舍西偏结草庐,便栽花树满庭除。

他年县令携儿女,桃枣盈筐念老夫。

结个茅亭凿个池,一天消受也非痴。

官衙便似僧寮淡,修整空门好住持。

四郊美景是青黄,比户相看足稻梁。

检点河阳旧花谱,当年曾否种甘棠?

分定人间破处修,一年容易又中秋。

四时之序成功去,只解为欢不解愁。

修葺临淄官舍作诗四章,乾隆十七年岁在壬申长至后一日,客崇川精舍,书请念翁学长先生教政。

余字学粗浅,念翁爱忘其丑,乃索余书,迟至七年后始得报命,可谓衍期。

然亦践久要之言矣。

复堂弟李鱓

钤印:

懊道人(朱文)、宗杨(朱文)、鱓印(白文)

这幅书法计七绝四首,是李鱓52岁任山东临淄知县时的诗作。

从诗的内容可知他居住的官舍是草房,靠近郊区,往来宾客极少,像僧寺一样冷清。

李鱓到任后便修葺官舍,在四周栽花种树。

诗中很风趣地写道:

以后上任的官员带着儿女,在此地品尝我种的桃枣果实,当要思念感谢我老夫。

通篇书法气足力健,笔酣墨实,学唐柳公权。

李鱓瑞兆图轴纵175.6、横92.8厘米纸本扬州博物馆藏

题跋:

朱实金英雪未消,已随春意上寒条。

凌波已入神仙品,自向寒梅说后凋。

复堂懊道人李鱓制

钤印:

鱓印(白文)、宗杨(朱文)

此画于石缝之中绘天竹、水仙与寒梅,皆为初春时节的祥瑞之物。

以淡墨勾就,浓墨点苔。

整个画面色调鲜活,用色秀逸,布局井然,属于其早期画风。

李鱓松风水月图轴1752年纵173.7、横95厘米纸本扬州博物馆藏

题识:

风入松林夜态生,横空老干舞秋声。

任他狮吼摇龙象,水自无波月自明。

乾隆十七年,岁在壬申仲春,作松风水月图。

复堂懊道人李鱓

钤印:

鱓印(白文)

此幅构图幽静清邃,一轮明月高悬,右侧两株松干交错而立,松枝随风势吹向一端,下有山石重叠,旁有小溪潺潺。

全图用笔恣肆纵逸,勾画出狂风乱舞的月夜,以风动的画面反衬出作者自在宁静的心境,别有一番情趣,是李鱓67岁时的作品。

李鱓蔷薇图轴1731年纵118、横46.5厘米纸本扬州博物馆藏

题识:

棘手何妨刺在枝,娇魂冷蕊堕青丝。

为渠两种春风艳,写到霞残月上时。

雍正九年七月,秋已将中,暑犹未退,习静禅林,客散瀹茗写此。

复堂李鱓。

钤印:

宗杨(白文)、臣鱓之印(朱文)

图中蔷薇枝条垂挂,纵穿画面,姿态飘逸优美,交错有致。

叶片双勾填色,花朵以没骨法与勾勒法并用,活泼流畅的线条与妍雅柔和的色调,巧妙糅合,绘出娇媚水润的蔷薇花,花瓣舒卷自然,有清新活泼、墨彩淋漓之态,盎然春意扑面而来。

是其小写意画风的代表作,与后期纵横驰骋的画风迥异。

李鱓富贵长年图轴1752年纵180、横91.8厘米纸本扬州博物馆藏

题识:

问年得似松枝老,富贵还如藤蔓缠。

更写兰花芝草秀,愿君多寿子孙贤。

乾隆十七年岁在壬申,十月既望制。

复堂懊道人李鱓。

钤印:

鱓印(白文)、宗杨(朱文)

画面中松树、紫藤、牡丹、兰花、灵芝、山石等穿插交错。

笔法挺劲如行草,叶脉及花卉以墨线勾就,苍雄奔放的笔墨与娇艳鲜嫩的色彩对照互补,使画面格外鲜明悦目,变水墨写意画的淡雅柔和为鲜明悦目,更接近一般民众的欣赏习惯,对晚清以来写意花鸟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又字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扬州。

平生未做官,曾被荐举博学鸿词科,入京未试(一说应试未被选中)而返。

博学多才,能篆刻,精鉴赏。

五十岁后始作画,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

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还参以古拙的金石笔意,风格古雅拙朴。

但不少作品由弟子罗聘代笔。

又长于题咏,“每画毕,必有题记,一触之感”,也擅长书法、刻印。

书法取法于汉魏,厚重生拙。

所创“漆书”,开旷古之奇,独绝一时。

篆刻得秦汉法。

诗文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杂著》,其书画题跋被辑成有冬心画竹、画梅、画马、自写真、杂画题记等。

金农隶书手卷30×432纸本扬州市文物商店藏

释文:

薄云不遮山,疏雨不湿人。

萧萧松迳滑,策策芒鞋新。

嘉我二三子,皎然无缁磷。

胜游岂殊昔,清句仍绝尘。

吊古泣旧史,疾谗歌小旻。

哀哉扶风子,难与巢许邻。

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

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

吾生眠食耳,一饱万想灭。

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

岂如山中人,睡起山花发。

一瓯谁与共,门外无来辙。

昨夜雨鸣渠,晓来风袭月。

萧然欲秋意,溪水清可啜。

环城三十里,处处皆佳绝。

蒲莲浩如海,时见舟一叶。

此间真避世,青若低白发。

相逢欲相问,上逐惊鸥没。

自昔有微泉,来从远岭背。

穿城过聚落,流恶壮蓬艾。

去为柯氏陂,十亩鱼虾会。

岁旱泉亦竭,枯萍粘破块。

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

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

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

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东坡五古四首书于爱山台客舍钱唐金司农

钤印:

冬心先生(朱文)、金农印昉(朱文)

金农隶书杂记轴纵61、横43厘米纸本扬州博物馆藏

释文:

却诜累月山行,爱闻樵牧声。

曰洗尽五年尘土肠胃,倚骖临水,久之乃去。

乙卯之春书于广陵心出家庵稽留山民金农

钤印:

金司农印(白文)、冬心先生(朱文)

此轴书法结体沉稳厚重,用笔遒劲古朴,笔画毛涩凝滞,多用渴笔,纯以方笔写出,横画长阔,竖画短细,线条厚重,波挑多用倒薤撇法,既有金石之趣,又显姿媚。

金农隶书墨说轴纵84.9、横44.7厘米纸本扬州博物馆藏

释文:

蜀人景焕文,雅士也,卜筑玉垒山,茅堂花榭,足以自娱。

尝得墨材甚精,止造五十团,曰以此终身。

墨印文曰“香璧”。

昔邪之庐记墨说钱唐金农

钤印:

金农印信(朱白文)、寿门(白文)、百研翁(朱文)

此幅书法以浓墨侧锋书写,结体古拙醇厚,融合了汉隶、北碑的笔致和气韵,其特点是横笔多为竖起笔,左撇长而飘逸,捺笔短而粗钝。

金农 梅花图轴1762年纵96.8、横40.7厘米绢本扬州博物馆藏

题识:

壬午孟冬仿王元章画梅以供湘友

学长兄青睐之教 七十六叟杭郡金农

钤印:

金农印信(朱文)

此幅梅花构图奇特,以两棵粗大的树干交叉,占据画面主要位置。

枝干墨色滋润,浓墨点苔,更显出老梅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