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香灸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468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行香灸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行香灸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五行香灸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五行香灸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五行香灸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五行香灸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五行香灸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五行香灸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五行香灸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五行香灸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五行香灸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行香灸例.docx

《五行香灸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行香灸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行香灸例.docx

五行香灸例

 灸法在我国古代就用于延寿健身,被称为长寿健身术,《灵枢经》记载:

“灸则强食生肉。

”指有增进食欲,促进人体正常发育之功。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幼时多病,及至中年开始用灸法健身,常令“艾火遍身烧”,93岁时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年过百岁还能精力充沛地著书立说。

公元5世纪,这种长寿健身术东传日本,在汉代医学家和养生家的大力倡导下,逐步推广,现已风行日本,受益者越来越多。

  灸法就是用艾炷、艾条或其它灸料置于人体一定的部位施灸,用以预防疾病和健身养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持之以恒,能够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推迟衰老的到来。

  为什么灸法能健身养生呢?

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

比如,灸法不仅能够降低肺气肿病人气道的阻力,使通气量、肺活量增加,还可以纠正消化性溃疡和胃炎病人胃液分泌紊乱状态,甚至对癌细胞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此外,中医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早就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灸法跟药物治病的原理虽有相似的地方,但跟药物的单向调节作用不同,更容易恢复到最佳状态。

比如艾灸后,在低血压情况下,有升压作用;相反在高血压情况下,又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艾灸对心率,血糖、血小板数目等也具有类似的调整功能。

因此,灸法安全可靠,宜于长期使用。

经常施灸能对人体产生良性影响,使人青春常驻,延年益寿。

下面介绍几个最常用的强身保健穴位的施灸方法:

  1.足三里:

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这是成年人的保健名穴,一般认为青少年不宜灸,须年过三十方可选用。

灸足三里能预防疾病,强筋壮骨。

如《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记载:

“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

”具体方法是:

经常用艾炷或艾条灸两侧小腿的足三里,每次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20~30分钟。

也可在每年的伏天施灸,因伏天气候炎热,人体的阳气易于调动,所以伏天施灸具有“阳逢阳长”的作用,对于体质虚弱,阳气偏衰的人更为适宜。

  2.气海、关元:

气海位于脐下1.5寸,关元位于脐下3寸。

二穴对泌尿、生殖系统以及人体免疫机能有重要的调整作用。

关元穴内系元阳,为女子维系胞宫,男子储藏精气之所。

因此,常灸二穴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扁鹊心经》曰:

“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十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张介宾在《类经图翼》中说:

“吾养生无他术,但不使元气佐喜怒,使气海常温尔。

”灸气海、关元二穴的方法是,用小艾炷灸或隔物灸,每次灸5~7壮,或艾条灸30分钟左右。

  3.神阙:

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壮阳之功。

此穴多用隔物灸。

《类经图翼》说:

“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

”《医学入门》说:

“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具体方法是:

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

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

4.膏肓俞:

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此穴对于网状内皮系统、呼吸及心血管系统有重要作用,具有益阴扶阳之功。

《千金方》说:

“膏肓俞无不治,主羸瘦虚损。

”说明灸膏肓俞对于无病者可起到强身健骨的作用;对于体质虚弱者可起到扶助正气、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

具体方法是:

采用艾炷直接灸或隔物灸,每次3~5壮,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如施灸过重,出现小水泡,可任其自愈;如水泡过大,可用经消毒的细针刺破,放掉水液,待其愈合。

此外,过饱、过饥、酒后不宜立即施灸;外感或阴虚发热,而脉象数疾者,须在症状解除后,才能施灸。

总之,用灸法防治疾病,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实践证明,灸法用于长寿保健是简便而又切实可行的,实为促进人们健康长寿的一种良方

【养生应用】

   1.感冒 灸法对风寒感冒,有疏风散寒,调和营卫,解表宣肺之功效。

取督脉、足太阳、阳明经腧穴,如风池、风门、大椎、肺俞、列缺、孔最、合谷等,用艾条温和灸,每穴再次灸10~15分钟,每日l~2次;或艾炷隔姜灸,每次2~4穴,每穴灸5~7壮,每日1次。

在本病流行季节,每日灸风门或足三里,有预防作用。

   2.咳嗽灸法可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取背俞穴及任脉、督脉、太阳经腧穴,如肺俞、膏肓、天突、风门、云门、膻中、太渊、丰隆等。

用温和灸、艾炷灸或隔姜灸均可,每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7日。

   3.哮喘灸法可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平喘降逆。

取背俞和任脉、督脉、阳明经腧穴,如肺俞、定喘、天突、风门、气海、脾俞、。

肾俞、太渊、太溪、足三里等。

每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

   4.中风灸法可益气固脱,回阳救逆;或开窍熄风,调畅气血;或散风祛邪,通经活络。

取督脉、任脉、阳明经及少阴经腧穴,如百会、太冲、神阙、关元、气海、人中、风池、足三里、丰隆等。

可用艾灸,各3壮。

   预防中风,用艾炷瘢痕灸,取足三里或绝骨;或用艾条温和灸,取足三里、关元、气海、百会、涌泉。

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5.胃痛灸法可调中和胃,理气消食。

取任脉、足阳明经、背俞穴,如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梁门、胃俞、脾俞、商丘等。

每日用温针法,或轻刺激,针后再配合药艾条灸。

   6.腹痛灸法可温中健脾,消食化滞。

取背俞穴、任脉、足阳明经穴,如中脘、神阙、天枢、关元、脾俞、胃俞等。

   7.泄泻灸治可温中散寒,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消食导滞及温补脾胃。

取俞募穴、任脉、阳明经、太阳经腧穴,如天枢、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脾俞、章门、肾俞、大横、神阙等。

   8.癃闭灸治可清湿热,利水道,补肾温阳通窍。

取俞募穴、任脉、太阴经和太阳经腧穴,如肾俞、三焦俞、中极、膀胱俞、三阴交、神阙、委阳、关元等。

   9.腰痛灸治可祛寒通经活络。

取足太阳、督脉经穴,如肾俞、腰阳关、委中、昆仑、人中、命门、志室、太溪等。

   10.阳痿灸治可温补肾阳。

取任脉、督脉和太阳经穴,如肾俞、命门、关元、中极、三阴交、气海、然谷等。

   11.痹证灸治可祛风利湿散寒,泄热通经,调和气血。

取病变相应经脉腧穴。

如曲池、阳陵泉、腰阳关、环跳、大椎、风市、昆仑、肩髃、阳池、外关、悬钟、犊鼻、足三里、解溪等。

   12.肩凝症灸治可祛风散寒利湿,活血通络止痛。

取阳明、少阳、太阳经腧穴,如阿是穴、肩髃、肩髎、秉风、尺泽、风池、曲池、养老等。

   13.颈椎综合征灸治可祛风散寒,活血祛瘀。

多取督脉及病变局部腧穴,如阿是穴、大椎、风池、肩髃、尺泽、大杼、后溪等。

  14.坐骨神经痛 灸治可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利湿。

取足三阴经和腰骶腧穴,如阿是穴(病变压痛点)、八髎、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15.痔疮灸治以清肠通络,活血化瘀为主。

取督脉、足太阳和手阳明经腧穴,如长强、命门、脊中、次髎、奇穴(十四椎下旁开1寸一多灸)、承山等。

   16.瘰疬 灸治可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取病变局部和少阳、阳明经腧穴,如阿是穴、肘尖、天井、足临泣、手三里、天牖、百劳等。

以上各穴轮流施灸,每穴5—7壮,用小艾炷直接灸。

瘰疬局部可用隔蒜灸。

   17.湿疹 灸治可清热利湿,养血祛风。

取病变局部及阳明、太阴经腧穴,如阿是穴、曲池、风市、膈俞、血海、百虫窝等。

可用艾卷温和灸。

   18.痛经灸治可温经散寒,调补冲任。

选任脉、督脉、足太阴、足少阴经穴,如内庭、中极、归来、气海、血海、次谬、水道、三阴交、地机等。

艾条灸,每穴10~20分钟。

   19.胎位不正灸治本病以舒气导滞为主。

取足太阳经和手足太阴经腧穴,如至阴、三阴交、合谷。

用艾卷温和灸双侧至阴,艾火距穴位约半寸,以不产生灼痛为度,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连续4次为1个疗程。

   加.小儿遗尿症灸治可温肾固摄,补中益气。

取任脉、足太阳经、足三阴经穴。

如大敦、阴陵泉、横骨、三阴交、膀胱俞、气海、肾俞、命门、关元、中极等。

   21.小儿营养不良 灸治可消食导滞,健脾和胃或益气养血。

取足阳明经、足太阴经、任脉及俞穴、募穴,如章门、囟会、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商丘、长强等。

22.牙痛灸治可疏风清热,益阴降火。

取阳明经、足少阴经腧穴,如合谷、承浆、颊车、内庭、列缺、鱼际、太溪、阴谷、曲池等。

用艾炷隔蒜灸,治疗牙痛效较显。

【注意事项】

   1.施灸前根据病情选好穴位或施灸部位,并采取固定舒适,且能坚持较长时间的体位。

   2.施灸时要注意避免燃烧后的残灰掉落在皮肤上而导致烫伤,用过的艾条应放在小口瓶内闷熄。

    3.在灸疮化脓时应保持局部清洁,并用敷料保护灸疮,以防感染。

    4.颜面五官、阴部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部不宜用本疗法。

    5.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不用本疗法。

    6.对于局部感觉迟钝的患者,应谨慎,防止施灸热力过强而致皮肤烫伤。

   【按语】

   艾灸养生保健疗法能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和抗衰老的能力,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此法简便有效,尤其有温阳散寒,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

可作为中老年保健灸及虚寒证患者首选的自我养生方法。

一、延年益寿保健

穴位: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

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方法:

第一组穴位,每穴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

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调理第二组穴位。

如此交替,连续三个月为一个调理周期。

休息一周,再继续进行第二个调理周期。

五行香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

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

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

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

“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二、五行香调理冻疮

穴位: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

方法:

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

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

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

五行香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

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用本法连续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

三、五行香调理胃痛

穴位:

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方法:

选准穴位后,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

胃痛可立即缓解。

使用时要守神静心,五行香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

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

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

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灸调,均能立时止痛。

四、五行香调四穴理失眠

失眠多由于思虑太过,心肾不交,血虚无以养心,或有烦恶,灸调应以百会、三阴交为主穴,心肾不交配内关,胃不合配足三里。

  百会穴:

头正中线,入前发际5寸约当两耳尖连线之中点处。

  灸法:

灸5~7分钟。

  三阴交穴:

内踝上3寸处,胫骨后缘。

  灸法:

灸5~10分钟。

  内关穴:

掌侧腕横纹正中上2寸,两筋之间。

  灸法:

艾条灸3~7分钟。

  足三里:

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灸法:

艾条灸3~7分钟。

五行香调涌泉穴理失眠

 祖国医学称失眠为"不寐",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

本症的病因很多,诸如情志内伤、思虑太过、房劳过度、惊恐伤肾、饮食不节等,以致阳不入阴、神不守舍。

治当温养诸脏、镇惊熄风、宁心安神。

涌泉穴又名地冲,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灸之可滋阴降火、宁心安神,并有引火归元之妙。

灸调涌泉具有无药物毒副作用的优点。

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10年余。

其中26例曾服过西药镇静剂,效果不显或产生耐药性。

 灸法:

晚上临睡前用温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上床仰卧盖好被褥,露出双脚,全身放松。

五行香点燃,对准涌泉穴施行,灸至自感温热舒适不烫为度,每穴各灸15~20分钟。

每日调理1次,7日为一周期,调理期间不用任何药物辅助。

 调理2个疗程后效果:

21例(睡眠恢复正常,每天睡眠在7小时左右,兼症消失);17例(睡眠时间延长,每天睡眠在5小时以上)。

总有效率为100%。

  五行香调理佝偻病

    穴位:

肺俞  心俞  膈俞  对正乳头  乳卜一肋间隙  乳上连续两肋间隙

    灸法:

用五香香灸肺俞、心俞、膈俞穴,每穴3-5分钟,每天1次,30次为1个调理周期。

继在对正乳头、乳下一肋间隙、乳上连续两肋间隙共6个点,用五行香各灸3分钟(不要烧伤皮肤),每天1次,30次为1个调理周期。

五行香调理夜哭

 穴位:

曲池

 灸法:

用五行香灸曲池穴,一般每次2分钟以上,以皮肤热为度。

灸后可用手指轻微拍打曲池穴,以缓解热感。

五行香调理遗尿

 穴位:

关元  气海  中极  肾俞  膀胱俞  足三里  至阴

 灸法:

每次取腹部一穴,配合腰部或下肢一穴(双侧),用五行香温和灸,每次灸15-20分钟,每天 l-2次,6次为1个调理周期。

 

五行香调理小儿多汗

 穴位:

合谷

 灸法:

用五行香温灸合谷,此法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

不可烫伤皮肤。

本法可调理体虚多汗者。

 

五行香调理婴幼儿腹泻

 穴位:

神阙  中脘  天枢  关元

 灸法:

用五行香温和灸神阙,灸后贴一小胶布于神阙穴,以避免伤风寒;3岁以下小儿可隔毛巾温灸。

再用五行香依次温和灸中脘、天枢、关元穴,至皮肤有温热感,反复15-20分钟,每天2次,3天为1个调理周期。

 

五行香调理子宫颈炎

    穴位:

命门  神阙  中极  三阴交

    灸法:

用五行香温和灸各穴5分钟,每天1次。

10次为1个调理周期。

 

五行香调理白带增多症

    穴位:

命门  神阙  中极

    灸法:

用五行香温和灸各穴5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10-15次为1个调理周期。

 

五行香调理尿失禁

    所谓尿失禁,是指患者尿液不由自主的从尿道流出,可发于任何季节,但以秋冬季节表现严重。

尿失禁是任何年龄及性别人士都可能患的疾病,但以老人和女性为多。

  尿失禁可由精神因素、神经系统疾病、分娩、外伤等引起,大多是因膀胱、尿道功能失调所致如张力性尿失禁、紧迫性尿失禁,溢出性尿失禁等。

其中又以张力性尿失禁居多,因患者骨盆底部肌肉对尿道的控制能力下降,尿道括约肌的力量变得薄弱,抵挡不住膀胱积尿后增高的压力的冲击,使尿液不经意地流出,尤其在笑、哭、咳嗽、打喷嚏、站立、行走时易发生,安静或平卧时稍见缓解。

故这种尿失禁又是称压力性尿失禁。

对于压力性尿失禁,药物治疗通常无济于事,一般采取保守治疗。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会出现尿失禁的情况,是因为肾气虚,中气下陷导致。

因此,调理多采用补益肾气,提升中气为主。

民间常用艾灸神阙、关元、中极、涌泉等穴位。

调理方法:

点燃五行香,在以上诸穴位轮换熏,每个穴位处感到灼热难忍时换穴再灸,一般一次需要半小时。

一日一次,连续灸一周,如果症状消失,即可停灸。

再次复发时,如法再灸一周。

如此反复施灸,可很快好转。

五行香调理腰痛

    腰痛是不同原因造成的腰部骨骼和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常见临床症状,以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

主穴:

阿是穴 

 1.寒湿腰痛

【症状】腰痛重着,痛连臀国,转侧不利,遇阴雨天加重;苔白腻,脉沉迟缓。

【取穴】命门、大肠俞、阴陵泉、委中  

2.湿热腰痛

【症状】腰痛,痛处灼热感,热天或雨天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取穴】阴陵泉、三阴交、委中 

 3.瘀血腰痛

【症状】有腰部外伤史,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拒按,日轻夜重,转侧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

【取穴】命门、委中、膈俞、血海  

4.肾虚腰痛

【症状】腰痛酸软,喜揉喜按,反复发作,遇劳则甚,双膝无力,阳虚则手足不温,腰背少腹冷痛,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阴虚则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健忘耳鸣,舌嫩红脉弦细数。

 

【取穴】肾俞、太溪、腰阳关、委中

肾阳虚:

关元、气海

肾阴虚:

绝骨、照海  

五行香调理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临床以臂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疼痛为主症。

常见以下三种类型。

 

 主穴:

腰2-5夹脊穴、阿是穴、环跳  

1.风寒湿痹

【症状】腰腿冷痛,上下走窜,屈伸不便,遇阴雨寒冷气候加重,或伴下肢肿胀;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沉。

【取穴】秩边、阳陵泉、命门 

2.瘀血阻滞

【症状】有腰部内挫伤史,腰腿刺痛,痛处拒按,按之刺痛放散,夜间痛甚,不能俯仰,转侧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滞涩。

【取穴】阳陵泉、膈俞、血海、委中  

3.正气不足

【症状】腰腿隐痛,反复发作,遇劳则甚,下肢萎软,恶风畏寒,喜揉喜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沉细。

【取穴】阳陵泉、委中、足三里、三阴交

五行香调理痛经

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发生小腹疼痛,甚或剧痛难忍者,称为痛经。

取穴:

至阴穴。

位于足小趾外侧,趾甲旁0.1寸初。

灸法:

取坐位或仰卧位,五行香灸至阴穴15~20分钟,以自觉温热为度,自经期前三天开始至经后为1个调理周期,1-2个调理即可有明显好转。

至阴穴为膀胱经的井穴,有疏通经络,调理阴阳之用。

灸之温经散寒,古人常用灸此穴治疗胞衣不下,难产之症。

今灸至阴调理痛经,其效显著。

薄荷小验方

薄荷,性味辛,凉,入肝、肺经,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的功效。

其主要成份有薄荷脑、薄荷酮、樟稀、柠檬稀等.在临床上,医生常用薄荷治疗风热感冒、中暑、咽痛、牙痛、眼睛红肿、痘疹不出等症。

外用可解热消肿、止痒止痛,并对痱子、疖肿、疮疡等皮肤病有治疗作用。

小儿感冒用鲜薄荷5g,钩藤、贝母各3g,水煎服。

外感发热、咽痛用薄荷3g,桑叶、菊花各9g,水煎服。

伤风鼻塞闻闻薄荷油,可疏通鼻塞。

鼻衄鲜薄荷汁滴之或以干薄荷水煮,棉球蘸湿塞鼻。

高血压鲜薄荷叶若干(有根有茎更好),与鹅蛋一个煮沸,喝水吃蛋都可降压。

风火牙痛用薄荷12g,生石膏15g,细辛3g,生甘草3g,水煎服。

眼睛红肿用薄荷10g,夏枯草10g,菊花10g,黄连5g,鱼腥草10g,水煎服。

预防痱子、疖疮用薄荷50g,艾叶50g煎水洗澡。

或将鲜薄荷叶(老叶更好,数量多些)洗净控干,装入容器中,倒入卫生酒精没过叶子。

一天后酒精成浅绿色即可使用。

时间越长,颜色越深,隔年用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