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575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

《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

新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句式变换

1.参照示例,请从下列备选词语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

要求:

表意清楚,用上修辞,句式不限。

示例:

乡愁

乡愁是一阵悠扬的笛声,在春风的牵引下,飞入每个游子心间。

备选词语:

离别思念微笑

示例:

________。

【答案】示例:

离别是一曲忧伤的歌,总在缠绵欢乐的时刻响起。

【解析】【分析】示例1:

离别是一曲忧伤的歌,总在缠绵欢乐的时刻响起。

示例2:

思念是江水,无论白天黑夜,从未停止流动。

示例3:

微笑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在你忧伤的时候给你温暖和光明。

故答案为:

示例:

离别是一曲忧伤的歌,总在缠绵欢乐的时刻响起。

【答案】示例:

离别是一曲忧伤的歌,总在缠绵欢乐的时刻响起。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

仿写句子的时候根据提供的句子按照其结构、修辞写出结构相似、修辞相同、语意连贯、字数一致的句子。

例句是一个比喻句,所以我们可以用备选词语写出比喻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

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qián诚塞得满满的。

沿着岁月的河道溯源,不觉间,仿佛已走过千年。

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一直穿越时空给后人以启迪,给后人以震撼!

这是一个不惧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

他奔走在游说的道路上,执着而坚定,焦zhuó而真诚。

他契而不舍地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地做百姓代言人。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qián

________

zhuò

________诚

溯源

焦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济世”中“济”的意思是(   )

A.渡,过河

B.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

C.补益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答案】

(1)虔;sù;灼

(2)契而不舍;锲而不舍

(3)B

(4)难道他不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吗?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虔”不要写成“谦”等字,“溯”不要注成“shù”,“灼”不要写成“酌”。

(2)“契而不舍”应改为“锲而不舍”。

(3) “济世”,在金钱、物质等方面救济世人。

故“济”在这里的意思是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

故选B。

(4)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此题要把表示反问的词语和否定词去掉,问号改为句号即可。

故答案为:

⑴虔;sù;灼

⑵契而不舍;锲而不舍

⑶B

⑷难道他不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吗?

【点评】⑴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积累。

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

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

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⑷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

句式转换包括:

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

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本题要求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3.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

A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

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

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

我们有这个信心:

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

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你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热烈的鼓掌)

(1)文中“你们”指的是________,“我们”指的是________。

(2)“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的含义是什么?

(3)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问句?

在文中有何作用?

(4)“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将此句改为陈述句,并说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

(1)国民党反动派及帮凶;演讲者和广大人民

(2)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人站起来斗争,表达对反动派杀害爱国人士的蔑视。

(3)A设问句,B反问句。

爱憎分明,充满激情,富于号召力和感染力。

设问句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反问句用来揭露敌人卑劣无耻的行径,表达的语气更坚决、态度更鲜明、批判更有力量。

(4)希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

改为陈述句后语气不如反问句语气坚决。

【解析】【分析】

(1)“你们”指的是敌人;“我们”指的是广大人民和演讲者;

(2)“千百万个李公朴”指的是所有富有正义感的中国人民。

(3)根据A有问有答可知是设问;根据B“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可知是反问。

(4)去掉疑问词“吗”、去掉否定词“不”即可改为陈述句,但表达效果不够强烈了。

故答案为:

(1)国民党反动派及帮凶;演讲者和广大人民;

(2)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人站起来斗争,表达对反动派杀害爱国人士的蔑视。

(3)A设问句,B反问句。

爱憎分明,充满激情,富于号召力和感染力。

设问句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反问句用来揭露敌人卑劣无耻的行径,表达的语气更坚决、态度更鲜明、批判更有力量。

(4)希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

改为陈述句后语气不如反问句语气坚决。

【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根据上下文,联系文中中心思想,再确定词语的具体所指即可。

(2)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

根据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分析关键词语的意思,再判断句子的含义即可。

(3)本题考查设问、反问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

它们的特点分别为:

有问有答、无疑而问。

(4)本题考查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能力。

去掉反问句的部分标志即可变成陈述句,但表达效果变弱了。

4.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废,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

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1)上面的语段出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应改为________。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4)你如何理解语段中的“坚强”一词?

【答案】

(1)傅雷家书;傅雷

(2)白废;白费

(3)成就的大小、高低,难道是在我们掌握之内的?

(4)①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头脑,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②失败时也不因挫折打击而丧失信心,能够孤军奋斗。

【解析】【分析】

(1)根据“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废”“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可得知出自名著《傅雷家书》,作者是傅雷。

(2)“费”是指用掉一些有用的东西,如花费时间、浪费水资源等。

“废”是指一些无用的甚至有害的失去效用的东西,如废气、废墟等。

(3)陈述句改为反问句飞方法,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

(4)根据文段中的“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可知“坚强”的含义指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

故答案为:

⑴傅雷家书;傅雷

⑵白废;白费

⑶成就的大小、高低,难道是在我们掌握之内的?

⑷①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头脑,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②失败时也不因挫折打击而丧失信心,能够孤军奋斗。

 

【点评】⑴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结合语段明确作者和出处。

⑵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的辨析。

⑶本题考查句式的变换,注意陈述句变为反问句,反问词和语气的运用。

⑷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和词义的理解揣摩词义。

5.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看看每组中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并说明理由。

A①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

②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B①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

②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了……

【答案】A组中②句表达效果更好些。

因为这样写强调了鼓点像“骤雨一样”,更生动、更形象地突出了鼓点急促的特点。

B组中①句表达效果更好些。

因为“立即”强调了速度快,突出了腰鼓很快地改变了周围的气氛。

【解析】【分析】A组中两句的区别在于语序不同,将“骤雨一样”调整到前面,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倒装句,起到强调作用,更突出了鼓点急促的特点。

B组中①中增加了“立即”一词,同样起到强调作用,强调了速度之快,突出了腰鼓很快地改变了周围的气氛。

【点评】此题考查句式和词语运用的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

分析表达效果可从句式、修辞、用词、表达方式等角度分析,答题时应根据不同的句子,具体分析。

6.下面几种句式的变化形式是你熟悉的,请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①例:

气候变化无常,人们怎么能不感冒呢?

气候变化无常,人们会感冒。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②例:

王宁说:

“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烈士的母亲说:

“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答案】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

②烈士的母亲说,她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而牺牲光荣,她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解析】【分析】①句式反问句,可以改为陈述句。

注意意思不能变。

②可以改为“转述句”。

“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

标点符号的改变:

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并改成第三人称的说法;“转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再加上句号,就是从第三人称转化为第一人称。

故答案为:

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

②烈士的母亲说,她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而牺牲光荣,她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点评】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

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

做此题时一定要掌握方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7.改写句子。

①孔子弹琴。

(扩句)

②圆圆的月亮挂在空中。

(改为比喻句)

③我这样做,难道没有道理吗?

(改为陈述句)

④这样的弹奏是不会令人感动的。

(改为反问句)

【答案】①孔子正在毕恭毕敬地弹琴。

②圆圆的月亮像个金黄的玉盘,高高地挂在空中。

③我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④这样的弹奏怎么会令人感动呢?

【解析】【分析】①孔子正在毕恭毕敬地弹琴。

比喻,就是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它有相似的其他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形式叫做比喻。

如何改比喻句,关键在于运用联想,寻找合适的喻体。

在比喻句中,本体就是句子本来要说明的事物;喻体是用来打比方的具体、生动,为大家所熟悉的事物;比喻词就是用来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通常由“好像、仿佛、犹如、似”等词语担任。

②圆圆的月亮像个金黄的玉盘,高高地挂在空中。

反问句变陈述句:

先去掉反问词,再进行否定(加一个否定词或者减一个否定词使句子变通顺),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号。

③我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不会”改为否定词“会”,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④这样的弹奏怎么会令人感动呢?

故答案为:

①孔子正在毕恭毕敬地弹琴。

②圆圆的月亮像个金黄的玉盘,高高地挂在空中。

③我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④这样的弹奏怎么会令人感动呢?

【点评】本题考查改写能力。

解答此题,要细读句段找到句子在用词,句意表达,修辞运用等方面的特点根据具体要求人作答。

8.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不相同的一项是(   )

清晨,淡蓝的轻雾中,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静静立在湖边,它们望着水中的自己的倒影。

静寂的群山、树木,都用了淡蓝、淡青、深蓝,铺满了整个画面,越发显出清晨的宁静和安详。

那些远山、丛林、微澜,都有无言的柔情。

有风拂过林海,几只白色的小鸟,站在枝头上,真是“林静鸟谈天”。

大自然安然、宁静的气息,一时间向你袭来。

A. 由于用了淡蓝、淡清、深蓝铺满了整个画面,静寂的群山、树林,越发显出清晨的宁静和安详。

B. 静寂的群山、树林,显出清晨的宁静和安详,难道是因为用了淡蓝、淡清、深蓝铺满了整个画面?

C. 静寂的群山、树林,显出清晨的宁静和安详,不都是因为用了淡蓝、淡清、深蓝铺满了整个画面吗?

D. 静寂的群山、树林,显出清晨的宁静和安详,是因为用了淡蓝、淡清、深蓝铺满了整个画面啊!

【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句式的转换。

由陈述句转换成反问句时,必须保证句意不能改变。

题干的意思是“群山、树木都因为有了一些颜色才 显示出清晨的宁静和安详 ”,A.C.D项都与原句意思相同,而B句意思是群山、树林,显出清晨的宁静和安详不是因为有了一些颜色。

这显然与原句意思相反了。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句式的转换。

做题时应该首先明白原句的意思及其句式特点,然后仔细阅读各个选句的意思,找出意思表达错误的一项。

一般说,表肯定的陈述句变成反问句,在句子中要使用否定词才能保持句意不变。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透过密密的花枝的缝隙漏下的点点的光班在地面闪烁着,光影变huàn,古槐与紫藤就在其中演yì着一场光阴与生命的盛大欢愉。

落雨了。

春天的雨淅淅沥沥,是惜春的泪。

伴随着泪珠撒落的,还有紫藤花瓣。

盛开是庄重的,凋落同样也是一件圣洁的事情。

那是秋叶一样静美的回归。

回归土地的怀抱,回归根的呼唤。

纷纷扬扬的花瓣在斜风细雨中飘落,飘落成一场盛大的花雨,谁都说花与土地的相聚是生命的另一场盛宴。

(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缝________隙         光影变huàn________           演yì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圣洁”的“圣”意思是________

(4)将文中画线句改成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________。

【答案】

(1)fèng;幻;绎

(2)光班;光斑

(3)崇高的

(4)谁不说花与土地的相聚是生命的另一场盛宴?

【解析】【分析】

(1)“缝”读fèng,不要读成féng;变幻:

指没有规律,难以揣测的变化。

注意“幻”不要写成“幼”;演绎:

铺陈,推断,阐发。

“绎”注意不要写成“译”;

(2)“光班”中的“班”写作“斑”。

光斑:

太阳表面上特别明亮的纤维状斑点,是太阳活动比较剧烈的部分。

(3)圣洁:

神圣而纯洁。

圣:

神圣的、崇高的。

(4)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都”改为否定词“不”,并把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注意修改后的句子与原句的意思要保持一致。

故答案为:

⑴fèng;幻;绎

⑵光班-光斑

⑶崇高的

⑷谁不说花与土地的相聚是生命的另一场盛宴?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⑵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字形的辨析。

⑶本题考查字义的理解,注意结合词义理解字义。

⑷本题考查句式的转换,注意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与泰山相比,黄山要文气一些,没有寺庙香火,像一个不ān世事的人,自然,质朴。

进山的人不求佛拜祖,不烧香许愿,它就这样敞开自己,接纳每一个有缘相见的人。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山风凌厉,劲松回击,那些松树终把山风抽打到呜咽。

奇石耸立,云海变幻,黄山总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心灵的振撼。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划线字注音。

ān

________

不________世事

呜咽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厉”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

文中“凌厉”的“厉”意思应为(   )。

A.严格

B.严厉

C.凶猛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答案】

(1)谙

;yè

(2)振撼

;震撼

(3)C

(4)作为一座山,这不正是它的本分吗?

【解析】【分析】

(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字形题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2)字形题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3)凌厉,指凌空高飞;意气昂扬,气势猛烈。

(4)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要想原意不变,需要在句子中添加否定词。

故答案为:

(1)谙;yè

(2)振撼;震撼(3)C(4)作为一座山,这不正是它的本分吗?

【点评】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尤其是四字词语(成语),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11.两句话表达意思不同的一组(   )

A. 范进好不容易中了个举人。

范进好容易中了个举人。

B. 这次活动好容易组织。

至此活动好不容易组织。

C. 胡屠户的手掌差点儿弯不过来。

胡屠户的手掌差点儿没弯过来。

D. 街头好热闹。

街头好不热闹。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语句意思的理解。

A项中两句话都是说范进中了个举人;C项都是说胡屠夫的手掌弯过来了;D项中的两句都是说街头很热闹。

而B项中的前面一句是说活动容易组织,后一句是是说活动不容易组织。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是对句子意思相同而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子的考查。

这类题仔细推敲句子的含义是关键,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把握住了句子的意思,无论怎么变化形式都可以轻易做出判断。

12.请参照画线部分,再补写两个句子。

要求:

能从不同角度揭示“梦想”的内涵,表达具体形象。

梦想的天空有灿烂的云霞,引领着无数的追梦人为之奔跑,如夸父逐日般执着。

追逐中会有迷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逐中会有疲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逐中会有意气风发,这时给梦一艘航船,________,驶向彼岸。

【答案】这时给梦一把梯子;在薄雾中攀登高处;辨明方向;这时给梦一杯香茗;在思索中调整心态;昂扬斗志;在角逐中乘风破浪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题干,明确所写内容和梦想有关,还要采用暗喻的修辞手法,选择合适的喻体,并写出这一喻体对我们实现梦想的帮助。

故答案为:

这时给梦一把梯子;在薄雾中攀登高处;辨明方向;这时给梦一杯香茗;在思索中调整心态;昂扬斗志;在角逐中乘风破浪

【点评】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

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

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

13.根据下面例句的句式特点及加下划线词的用法仿写一句话,长短不限。

例句:

坐飞机、乘高铁、换汽车、行山路,山路蜿蜒,蜿蜒出习主席心系群众的一片深情。

【答案】【示例1】擦黑板、坏钢笔、破擦板、行板书,板书工整,工整出无数教师谆谆教导的一片苦心。

【示例2】阅课本、背知识、游题海、析考题,考题奋笔,奋笔出学子多日苦读的努力果实。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仿写。

从例句句式看,主要有两个特点:

①“坐飞机、乘高铁、换汽车、行山路”是用四个三字动宾短语构成一组排比句;②“行山路,山路蜿蜒,蜿蜒出习主席心系群众的一片深情”运用了顶真的修辞;“行山路”是动宾结构,“山路蜿蜒”是主谓结构,“蜿蜒出习主席心系群众的一片深情”是动宾结构。

故仿写时,语句内容要有关联,句式、修辞要与例句一致,语言要通畅。

示例:

读名著、记人物、理情节、析主题,主题探究,探究出文学少年孜孜不倦的作家梦想。

故答案为:

【示例1】擦黑板、坏钢笔、破擦板、行板书,板书工整,工整出无数教师谆谆教导的一片苦心。

【示例2】阅课本、背知识、游题海、析考题,考题奋笔,奋笔出学子多日苦读的努力果实。

【点评】仿写要使所造句符合以下要求:

努力从“形似”到“神似”。

形似:

结构、修辞、关联词等方面相同或相近。

神似:

语境契合、格调高雅、思想健康、鼓励创新。

14.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语意连贯的短句:

真正的中国是闪着丝绸之光、敦煌之光,修筑起长城,开凿出运河,创造了儒教、道教,融合了佛教、回教,同化了一支支异族入侵者的中国。

【答案】真正的中国是这样的:

她闪着丝绸之光、敦煌之光,修筑起长城,开凿出运河,创造了儒教、道教,融合了佛教、回教,同化了一支支异族入侵者。

【解析】【分析】把长句化为几个意思,用短句形式表现出来。

【点评】考查学生长短句的变换能力。

15.改写句子

A.我们将要进入中学读书,感到新鲜和兴奋。

改成反问句:

________

B.爸爸说:

“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

C.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

成熟的稻谷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了骨头,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

D.我们不要乱吃零食的习惯。

改病句:

________

【答案】我们将要进入中学读书,怎能不感到新鲜和兴奋呢?

;爸爸说:

他希望我能成为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要团结;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穿梭;要勤劳。

;我们不要养成乱吃零食的习惯。

【解析】【分析】A.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B.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

(注:

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用变换。

)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

C.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D.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