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7587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docx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docx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

XXX大学

本科生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

 

大学XXX大学

学院XX院

年级XX级

专业XXXX

姓名XX

学号XXXX

指导教师XXX

 

2010年12月28日

 

摘要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在此同时,非语言也在交际当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它对语言进行着补充与调节,甚至有的时候会代替语言,进行交际。

非语言交际是指除了语言之外的所有交际手段,它包括肢体语言、服饰、发型、器物、时间、空间等等。

在不同的文化中,非语言交际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不同民族有其特有的非语言交际方式。

而文化差异是造成非语言交际差异的主要原因。

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需要充分了解所与交际的国家的文化以及习俗,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交际的顺利进行。

下面本文将就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进行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

跨文化非语言文化差异

 

Abstract

Languageisthemostimportantpartofcommunicationwhenwetakea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Meanwhilenonverbalplaysaimportantpartinit.Sometimesithelpstoregulateandsupplyverballanguage.Andeveninsteadit.Nonverballanguageisawayoutsideofverballanguagewhichhelppeopletocommunicate,includingbodylanguage,hairstyle,dress,objects,time,spaceandsoon.Notallthenonverballanguagesmeanthesamethingsindifferentcultural.Differentpeopleshavedifferentwaysofmakingnonverbalcommunication.Wehavetoknowacountry’sculturewellwhenwecommunicatewiththem,andbecarefultoavoidmakingmistake.

 

Keywords

cross-culturalnonverbalCulturaldifferences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前言1

一、什么是非语言交际2

(一)非语言交际的定义2

(二)非语言交际的特性2

(三)非语言交际的功能3

(四)非语言交际的分类3

二、体态语3

(一)体姿语4

(二)面部表情4

(三)目光语5

(四)手势语6

三、副语言6

四、客体语7

五、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8

结语10

参考文献11

前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并不仅仅是语言。

事实上,社会交际是由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手段共同协作完成的。

对非语言正式的研究,是从达尔文开始的,著名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对人与动物的种种心理活动和表达感情的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详细的描述。

20世纪上半叶,对非语言的研究还停留在声音、外表、衣着和面部表情等个别方面未成系统。

到20实际中叶,非语言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著名的“帕洛阿尔托合作”会议对后世的非语言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非语言交际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成为一门边缘学科,它与生态学、遗传学、病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语言学、民俗学等形成了密切的联系。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时候,也掀起了一个研究非语言交际的高潮。

有不少外国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来,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国人著作,主要有耿二玲的《体态语概说》、汪福祥的《神奇的无神语言》、范蕴华的《实用体态语》。

非语言交际是对语言交际的自然连接和重要补充。

对非语言交际的定义众说不一,有的很简单,如“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语言的交际”;有的则很具体,如“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语言表达的、为社会众所周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

这些属性或行动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被看成是有目的地发出,由接收者有意识地接受并有可能做出反馈的一种交际方式”。

不过,总的来说,非语言交际是指语言交际(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以外的所有的交际行为。

一、什么是非语言交际

(一)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并不仅仅是语言。

事实上,社会交际是由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手段共同协作完成的。

非语言交际是对语言交际的自然连接和重要补充。

对非语言交际的定义众说不一,有的很简单,如“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语言的交际”;有的则很具体,如“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语言表达的、为社会众所周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

这些属性或行动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被看成是有目的地发出,由接收者有意识地接受并有可能做出反馈的一种交际方式”。

不过,总的来说,非语言交际是指语言交际(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以外的所有的交际行为。

(二)非语言交际的特性

1.双向性

交际是双方面的,信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必须相互沟通才能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2.即时性

非语言交际的即时性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信息发出之后就没有收回的余地了,另一层是指转瞬即逝,稍不留意,就可能会错过重要的信息。

3.多变性

影响非语言交际的内因和外因是会随着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心情等的变化而变化的,从而影响到非语言交际,使其也随之而产生变化。

4.连续性

说话是可以有间隔的,常常会停下来。

而非语言交际是连续的,各种非语言手段在全天候的传递着信息,表情达意。

5.原始性

语言信息在多数情况下是经过人类理性加工后产生的,人们可以决定说话的时间和内容等等,因而容易隐藏说话人真实的意图,或者有可能撒谎、作假。

而非语言行为时人们性格特征的表现和外界刺激的直接反映,具有自发行,并接在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情况下,大多数人是无法对其进行自觉控制的,所以,在交际的时候,更为真实和可靠。

(三)非语言交际的功能

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语言一起构成了人类交际的全部内容,它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第一,非语言交际对语言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重复(Repeating)。

例如:

你告诉某人办公楼在教学楼的西侧,同时用手指向西侧加以重复。

2.否定(Contradicting)。

例如:

甲对乙说“你干的不错。

”同时却向丙使眼色表示不满。

3.补充(Complementing)。

例如:

一个人犯了错以后,一面检讨,一面以沉痛的表情表明自己的心情。

4.强调(Accenting)。

例如:

讲话人说“我们一定要清除不正之风”,同时头向前倾,伸出拳头用力向下压,以表示态度的坚决.

5.调节(Regulating)。

交谈时,人们常用手势、眼神、头部动作或停顿等暗示自己要讲话、已讲完或不让人打断。

第二、非语言交际还有替代语言的作用。

如聋哑人靠手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还有在某些情境中,说话人不方便用言语交流时,会用手势、眼神等传递自己的意思。

第三、非语言交际能够帮助人们在他人面前恰当的树立自己的形象,尤其是第一印象。

比如,初次见面的两个人,在前十几秒钟内,就能凭说话人的外表、衣着、行为举止等判断出这个人的身份、修养等。

第四、非语言交际可以使交流者之间形成互动,从而维持和调节沟通的进行。

比如谈话中向对方点头表示你正集中精神地倾听并希望对方继续说下去等。

(四)非语言交际的分类

非语言交际的类型,简单的可以分为体态语、客体语和副语言三种。

接下来的几节将对这几种方式作具体阐述。

二、体态语

体态语(bodylanguage)是指人们在进行交际时身体所传递出来的各种带有交际意义的信息,它包括体姿、面部表情、目光语、手势以及触摸等。

据统计,人类可以做出的身体动作数量高达70多万种,他们无时不在传递着交流双方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一)体姿语

人的体姿语基本上可以分为坐姿、立姿和行姿。

中国文化历来就非常重视人的体姿,如“站如钟,坐如松,行如风”等。

无论是静态的姿势还是行进的姿势,都能体现人的个性气质和文化修养。

下面介绍几种具有明显文化含义的姿势。

1.解开上衣,撩在臀部,双手叉腰。

这是直接进犯的姿势。

因为他完全暴露了心脏和喉咙,表示无所畏惧;

2.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到莫名其妙时,会耸耸肩;

3.两个中年男子的手放在腹部或拇指插在腰带里,而且都是一只脚斜站着,这是典型的互相打量的姿势,态度可能友好,气氛却不轻松。

如果这两个人是面对面而且两脚牢牢地站着,就很有可能会发生打斗。

4.英语国家的人在社交场合和工作场合,不论事情有多么紧急,都会避免跑步,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不雅的行为。

5.英国人在走路时抬头挺胸,让人感觉傲气十足。

而英国的人会认为中国人的走姿是畏首畏尾的表现;

6.中国人在正式的场合一般都会采用严肃的坐姿,上身挺直男性双腿微微分开,以显示自信和豁达,女性则膝盖并拢,表示端庄。

而英语国家的人则比较随意,尤其是美国,教师在讲课时会坐在讲台上,经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会将双脚放在桌子上。

不过在求职面试时,他们会坐的很规矩。

7.英语国家的人不习惯蹲着,认为这是一种不雅的姿势。

只要可能,他们不是跪着就是干脆坐地上。

如果真要蹲下来,也是一只脚尖和另一只脚掌全着地。

女子穿裙子是更习惯避免下蹲,迫不得已时,会巧妙地利用裙子去维持自己的端庄,而不会像中国女子那样将裙子紧紧地夹在双腿之间,而是将裙子拉下盖住双膝。

(二)面部表情

人类的面部表情非常的丰富,据有关统计,人的脸部能做出约20万种以上的表情。

面部表情与人的心理活动有着直接的联系。

人们对周围事物所产生的内心的体验以及所采取的态度都能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面部表情是人们认识最趋一致的一种,也就是说,尽管面部表情具有民族特征,但人类的某些感情是相通的,这些共同的感情至少有六种,即高兴、害怕、愤怒、忧伤、厌恶、惊奇。

不管是在哪个国家,经由人们发自内心而表现出来开的面部表情,如微笑等常常有强化有声语言,甚至是化解矛盾的作用。

而那些不良的举止,如冲着别人打哈欠、对着别人皱眉瞪眼、闭眼不听别人说话等,则会加剧误会,甚至是矛盾。

面部表情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协调强化。

这是指在交际过程中,表情所传递出的信息与话语的内容是一致的,从而使语言的内容更加鲜明突出。

有一个人讲了一个很好笑的笑话,另一个人一边说着“哈哈哈,太好笑了”,一边咧开嘴大笑。

第二,弥补暗示。

在交际过程中,有时不便说话,有时话语的力量达不到,有时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这时,表情往往会起到补充和暗示人们内心情感的作用。

比如异性之间,往往用目光来交流爱慕之情,正所谓暗送秋波,眉目传情。

第三,威胁震慑。

严肃的表情,如铁青着脸、怒目而视等,会给对方一种压力,产生畏惧的心理。

(三)目光语

眼睛是人类面部最灵活的器官,也是发出的信息最多的部位,即所谓的“心灵的窗口”。

常用的目光与主要包括环视和专视两部分:

环视用于听众比较多的场合,比如上课、演讲、开会等。

专视是相对于环视而言的,指目光较长时间地注视对方,多用于启发、引导、鼓励等类型的交际,既能体现感情,同时也能表示出对对方的尊敬与重视。

英语国家的人比中国人目光交流的时间长而且更为频繁。

他们认为缺乏目光交流就是缺乏诚意、为人不诚实或者逃避、推脱、也可能表示羞怯;而中国人常常为了表示礼貌、尊敬或服从而避免一直直视对方。

在中英交往中,英语国家的人会为中国人回看时间过短而反感,认为他们看不起自己,或者认为中国人过于害羞;中国人却对英语国家的人在交谈时总爱盯着人反感。

在目光交流时,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不要忽视与人的目光交流;其次,由于不同文化和种族对眼神的交流的理解不同,所以在交流时应该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不恰当行为。

如阿拉伯国家的男士在公共场合多遵循不盯视女士的准侧,但在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这样做并不是无理的行为。

第三,避免对不熟悉的人,尤其是异性进行长时间的专视,因为这可能会被理解为不礼貌甚至是侵犯。

比如在电梯或公共交通工具等空间相对狭窄的地方,大家都约定俗成地避免对他人进行长时间的专视,尤其是对女性。

(四)手势语

手势语是通过手的动作来表达信息和增强感情色彩的非语言符号。

人们经常使用的手势语包括手指、手掌以及聋哑人用的手语等等。

1.手指

中国人有一套用手指表示数字的方法,我们在赞叹别人时往往竖起大拇指,在英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竖起大拇指还可以表示数字“1”。

在希腊,如果将大拇指急剧竖起,就表示让对方“滚蛋”的意思,是对人的极大不尊重。

用食指和中指构成“V”字形以象征胜利,这个手势来源于英国首相丘吉尔。

在二战的时候,邱吉尔在演说中使用了中个手势,代表“victory”之义。

这里强调一点,手心要向外,而不能向内,这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是一种猥琐侮辱他人的信号。

同时,这一手势还可以表示“2”。

另外还有“O”型手势,我们常用它来表示“一切都好”、“可以”、“没问题”等意思,这个意思在中国以及许多英语国家都有。

但在日本,这个手势表示“钱”的意思。

在一些地中海国家,他表示有同性恋倾向的男子。

2.手掌

(1)鼓掌

鼓掌一般用来表示欢迎、喝彩、赞赏等,也可以用来调节节奏。

在少数情况下,也可以用来喝倒彩。

(2)握手

握手时人们见面或道别时最常用的一种交际手段。

握手的时间长短、用力的大小以及谁先伸手要根据交际对象以及实际环境来决定。

握手的先后次序,一般情况下遵循地位高的,年龄长的以及女士先伸手的原则。

握手的力度要适当,过重了会是对方感到压力。

一般男士于女士握手时,时间不宜过长,否者会被认为有暧昧不清的关系。

三、副语言

副语言也叫伴随语,类语言或辅助语言,它是指各种有声而无固定意义的声音符号系统。

我们将副语言分为以下四种:

第一,言语者有目的并且听话者也能会意。

第二,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第三,言者有意而听者无心。

第四,言者无意听者也无意。

我们在进行跨文化剪辑的时候,尤其要注意的在对待对方沉默的态度以及非语言声音方面的文化差异。

沉默是指交际中的有意识的停顿不语。

恰到好处的沉默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不恰当的沉默,如在该说的时候不说,只会让人认为这个人胆小、没本事,会让人瞧不起。

在中英交往中,英语国家的人感到不习惯的是中国人经常采取沉默的态度,常见的表现是:

报告人不回答听众的问题,听报告的人只是静静的倾听,却不爱提问;在饭桌上主人只劝吃劝喝,而交谈不足。

副语言有较为明显的民族特征。

比如阿拉伯人讲话声音普遍较高,并将这看作是力量和诚意的象征。

而泰国人和菲律宾人说话的声音近乎耳语,他门将此视为良好教养的表象。

同样,意大利和阿拉伯语欲速较之英语语速更快也是民族性的体现。

四、客体语

客体语包括物质的一切有意的和无意的展示,主要包括与人体相关的各种装饰以及物体语言。

与主体相关的客体语包括化妆、发型、配饰和服装等。

众所周知的,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就是客体语的体现。

比如,指环的佩戴。

如果一个人食指上佩戴指环,说明他/她现在是单身;中指佩指环表示他/她现在订婚了;无名指表示他/她已经结婚,小拇指佩戴指环表示他/她离过婚。

不过,这样的现象并不是全世界通通的,我们要根据该民族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我们的判断。

物体与就是通过物体、空间距离和时间等元素传递出信息。

比如各国都流行的“花语”,向红玫瑰代表爱情,康乃馨献给母亲,百合花代表百年好合、心心相印,雏菊代表纯洁,梅花象征高洁等等。

空间成为一种交际手段,主要是因为不同的距离和方位以及身体姿势标志着交流双方的不同情感关系,进而影响到人们感情的表达。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把人际交往的空间范围划分为四个区域,即:

亲密距离(0-0.45m),适用于夫妻、父母与子女以及恋人之间;个人距离(0.46-1022m),适用于朋友、熟人和亲戚之间;社交距离(1.22-3.66m)适用于一般的熟人;公共距离(3.66-4.57m),这是正式公开讲话的距离。

座位的安排也是客体语的表现之一。

各国外事宴请席位的安排都遵从国际的习惯,排桌次以离主桌位置远近为确定地位的高低,在同一桌上还要按个人职务高低排列,一边谈话。

如果夫人一起出席,英语国家的礼节是以女主人为主,让宾客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其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

中国的礼节是主宾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其夫人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

家庭宴请座位安排,英语国家与中国的主要区别是:

第一,英语国家餐桌座位以右为上,左为下;中国餐桌以面南或面向门为上,以面北或北向门为下。

第二,英语国家一对夫妻参加宴会时,男主人陪女主宾,女主人陪男主宾;中国则是把同一性别的人安排在一起,男主人陪男主宾,女主人陪女主宾。

另外还有建筑装修与室内设计。

中英建筑的一个明显的对比是,中国极为重视房屋的朝向,都要尽量坐北朝南,以保证充分摄取阳光。

英语国家只是在近期才开始注意到房屋的朝向,其原因是对燃料的忧虑。

以前则遵从罗盘方位。

中国的寺庙也都是坐北朝南,而英语国家的圣坛都是向着耶路撒冷。

英语国家办公楼的设计与建筑风格十分注意等级差别和权力的不同。

以美国的办公楼为例,办公室安排呈金字塔式。

高级管理人员的办公室面积最大,位置僻静,居于最高层,地位与往下,面积越小,环境越不好。

此外还有灯光、颜色的选择等,不同文化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五、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由于各国的特殊国情和文化背景差异,人们在交际尤其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当中常常出现矛盾和冲突,归结一下,有以下几点:

(一)文化不同,非语言行为的手段有别。

这种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

1.含义相同,行为有别。

例如,表示不知道、为难、不清楚或无可奈何时,中国人习惯摇头或摆手,英语国家和许多西方人则喜欢耸肩。

2.行为相同,但含义有别。

如。

“OK”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含义。

(二)此一彼多或此多彼一。

有些动作在中国文化中只表示一种含义,而在别的文化中可能表示多种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中国人中有人在谈话时下意识的两手相钳,两拇指互相搓动。

做这一动作的人并不表示任何含义,可是在英国人看来,这一动作却含有“洋洋自得”、“闲极无聊”、“紧张不安”等多重意思。

反之,勾肩搭背在中国人看来关系非同寻常,男女之间表示恋人,同性之间表示亲密友好,而在英语国家,这些亲密动作只在夫妻、恋人或青年异性朋友之间多与性或恋情有关。

(三)此有彼无或此无彼有。

有许多姿势、动作只存在于某些文化中,在其他文化中却不存在。

例如英语国家的人有不断转动戒指的动作,表现出紧张和不安,许多香港人也有这一动作。

而中国大陆则很少有这样的举动,或表示这方面的意思。

结语

许多人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掌握的交际工具只有外语,他们比较注意语言交际行为的正确性、合适性和可接受性,却容易忽视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结果在跨文化交际中频频发生文化误解和冲突。

其实,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比语言交际行为所起的作用更大,在语言交际发生障碍的时候其代替、维持甚至挽救交际的作用则更不可低估。

非语言与文化一样,常常捉摸不定,难以察觉。

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非语言交际贯穿于整个交际过程中,它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态度、心里活动和价值观念的。

所以,我们在以后的交际、尤其是跨文化交际当中,要充分重视非语言因素的重要性,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沟通。

参考文献

[1]唐红芳《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H]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次版

[2]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H]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次版

[3]李杰群《非语言交际概论》[H]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次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