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法大全集搜集中医所有的治病方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815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治法大全集搜集中医所有的治病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医治法大全集搜集中医所有的治病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医治法大全集搜集中医所有的治病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医治法大全集搜集中医所有的治病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医治法大全集搜集中医所有的治病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医治法大全集搜集中医所有的治病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医治法大全集搜集中医所有的治病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医治法大全集搜集中医所有的治病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医治法大全集搜集中医所有的治病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医治法大全集搜集中医所有的治病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医治法大全集搜集中医所有的治病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治法大全集搜集中医所有的治病方法.docx

《中医治法大全集搜集中医所有的治病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治法大全集搜集中医所有的治病方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治法大全集搜集中医所有的治病方法.docx

中医治法大全集搜集中医所有的治病方法

中医治法大全集搜集中医所有的治病方法

1、东南治法——论补中益气汤

东南治者,东方之人与南方之人同治也。

东南俱系向明之地,腠理疏泄,气虚者多,且天分甚薄,不比西北之人刚劲。

若照西北人治法治之,立见危殆矣。

人用人参一钱,白术二钱,当归一钱五分,黄芪三钱。

紫胡一钱,升麻五分,陈皮五分,甘草一钱,此补中益气汤也。

以此方出入加减,无有不妙。

2、西北治法

西北人赋质既坚,体亦甚壮,冷水冷饭,不时常用,始觉快然,一用热剂,便觉口鼻双目火出。

故治法与东南人迥别,方用黄连五分,黄芩一钱,栀子一钱,陈皮一钱,枳壳一钱,厚朴一钱,甘草一钱,麦芽二钱,水煎服。

3、男治法

强阳不倒,此虚火炎上,而肺金之气不能下行故尔。

若用黄柏、知母二味,煎汤饮之,立时消散。

然而自倒之后,终岁经年,不能重振,亦是苦也。

方用元参三两,肉桂三分,麦冬三两,水煎服,即倒。

(〔批〕养阳汤。

)此方妙在用元参以泻肾中浮游之火,尤妙肉桂三分,引其入宅,而招散其沸越之火,同气相求,火自回合。

4、女治法——生化汤(千古名方)。

生化汤原方当归(八钱)  川芎(三钱)  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  黑姜(五分)  炙草(五分)  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5、老治法——论老人宜补肾。

莫妙用六味丸,加麦冬三两,北五味子一两,与之常服,则肠无燥结之苦,胃有能食之欢。

此方之妙,竟可由六十服至百年,终岁不断常服。

盖老人气血之虚,尽由于肾水之涸。

六味丸妙在极补肾水,又能健脾胃之气,去肾中之邪火。

而生肾中之真阳,所以老人最宜也。

6、少治法——论少年人宜治脾胃。

方用厚朴一钱;茯苓三钱,陈皮一钱,甘草一钱,半夏一钱,砂仁三粒,车前子一钱。

此方为主,而逐症加减,自易奏功。

随人之性情禀赋不同而治:

禀赋不同而受病亦异。

顾私己者,心肝病少;顾大体者,心肝病多。

不及情者,脾肺病少;善钟情者,脾肺病多。

任浮沉者,肝肾病少;矜志节者,肝肾病多。

病起于七情,而五脏因之受损。

7、强治法——体质强壮:

张飞、李逵、武松。

麻黄汤证8、弱治法——林黛玉。

桂枝汤证

9、肥治法——六君子。

肥治者,治肥人之病也。

肥人多痰,乃气虚也。

虚则气不能运行,故痰生之。

则治痰焉可仅治痰哉,必须补其气,而后带消其痰为得耳。

然而气之补法,又不可纯补脾胃之土,而当兼补其命门之火。

盖火能生土,而土自生气,气足而痰自消,不治痰,正所以治痰也。

方用人参三两,白术五两,茯苓二两,薏仁五两,芡实五两,熟地八两,山茱萸四两,北五味一两,杜仲三两,肉桂二两,砂仁五钱,益智仁一两,白芥子三两,桔红一两,各为末,蜜为丸。

每日白滚水送下五钱,(〔批〕火土两培丹。

10、瘦治法——六味地黄。

瘦人多火,人尽知之。

然而火之有余,水之不足也,不补水以镇阳光,又安能去火而消其烈焰哉。

方用熟地三两,元参八两,生地四两,麦冬三两,白芍五两,丹皮三两,沙参二两,地骨皮五两,天门冬三两,陈皮五钱,各为末,蜜为丸。

加桑叶六两,亦为末,同捣为丸。

每日白滚水送下五钱。

(〔批〕添阴汤。

)妙在元参去浮游之火,而又能调停五脏之阳。

11、富治法——富治者,治膏粱富贵之人也。

身披重裘,口食肥甘,其腠理必疏,脾胃必弱。

一旦感中邪气,自当补正为先,不可以祛邪为急。

方用人参三钱,白术三钱,甘草一钱,陈皮五分,茯苓三钱,半夏五分,为君主之药。

倘有风邪,加入桂枝一钱,或柴胡一钱;伤暑,加入香薷一钱;伤湿,加入猪苓二钱;伤热,加入黄连一钱;伤燥,加入苏子一钱、麦冬五钱;伤气,加入白芍五钱;伤寒,加入肉桂一钱,水煎服。

此方之妙,妙在健脾顺气,正补而邪自退。

况又逐经各有加减妙法,使膏粱之子,永无屈死矣。

12、贫治法——贫治者,藜藿之民,单寒之子,不可与富贵同为治法,故更立一门。

盖贫贱之人,其筋骨过劳,腠理必密,所食者粗粝,无燔熬烹炙之味入于肠胃,则胃气健刚可知。

若亦以富贵治法治之,未必相宜也,方用白术二钱,茯苓三钱,白芍三钱,甘草一钱,半夏一钱,陈皮五分,厚朴五分,共七味为主。

13、产前治法——产前之症,俱照各门治之。

方用人参二钱,白术五钱,茯苓二钱,白勺五钱,黄芩三钱,杜仲一钱,熟地一两,生地三钱,归身二钱,水煎服,此方纯是利腰脐之圣药,少加黄芩清之,则胎得寒,子自定。

其次漏胎,乃气血不足之故,急宜以峻补之,则胎不漏。

方用人参二钱,白术五钱,杜仲一钱,枸杞子一钱,山药二钱,当归身一钱:

茯苓二钱,熟地五钱,麦冬二钱,北五味五分,山茱萸二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此方不寒不热,安胎之圣药也。

14、产后治法——论产后宜补,产后之病,不可枚举,终以补气补血为主。

如产后诸症,以补气血为主。

方用人参三钱,当归一两,川芎五钱,荆芥炒黑一钱,益母草一钱,水煎服。

(〔批〕气血兼补汤。

)15、上治法——上治者,治上焦之症也。

如头疼,目痛,耳聋口舌生疮,鼻肿之类。

16、中治法——中治者,或胸前生疮,乳上生疮,两胁、两背、两手生疮是也。

然而疮疡别有专门,此不必再赘。

既已立门,存一治法,统治中焦部位之疮,无不神效。

17、下治法——下治者,乃生腿痈,多骨痈,囊痈,骑马痈,鹤膝风,两脚烂疮,脚疽等项是也。

18、内治法——内治者,言人有病在脏腑而治之也。

19、外治法——摩治法,浴治法。

20、不内外治法——内者,胸腹之中;外者,风邪之犯。

今既无胸腹之病,又无风寒之侵,忽然跌仆为灾,断伤受困,此不内外之因,又一门也。

方用当归五钱,大黄二钱,生地三钱,赤芍药三钱,桃仁一钱,红花一钱,丹皮一钱,败龟板一钱,水一碗,酒一碗,煎服。

(〔批〕逐瘀至神丹)。

21、深治法——深治者,病患深而深治之也,如人病在膏肓,或在骨髓,或在脑中者是,此等症,成非一朝,则治亦非一日,必须多服汤药于日间,久服丸饵子夜半,非数百剂,非数十斤,不能奏效。

大约劳瘵之症居多,而虚劳次之。

方用熟地一两,山茱萸四钱,山药三钱,丹皮二钱,泽泻二钱,茯苓三钱,北五味一钱,麦冬三钱,芡实五钱,水煎服。

此朝服方也。

晚服丸方:

用紫河车一具,鹿角胶二两,龟胶三两,元参三两,熟地八两,山茱萸四两,地骨皮五两,人参二两,白术五两,白芍五两,炒枣仁三两,枸杞子三两,麦冬三两,人乳二碗,浸熟地,晒干,砂仁五钱,各为末。

每日半夜,白滚水送下五钱。

此方不热不寒,可以长服,方名中正丸。

22、浅治法——浅者,因病未深而浅治之,不必深治之者也。

如人患细小疾病。

何必张皇而用人参,惊惧而加桂、附。

饮食不调,用六君子可也:

头痛,用小柴胡汤可也:

咳嗽,用逍遥散可也;水泻,用五苓散可也:

腹痛,用小建中汤可也;两肋饱闷,亦用逍遥散可也。

23、皮毛治法——皮毛治法者,感轻之症,病未深入营卫,故从皮毛上治之也。

凡人生白癜风与紫癜风者,乃暑热之时,人不知而用日晒之手巾,擦其身中之汗,便成此病,最无害而最难愈。

方用苍耳子一两,防风三钱,黄芪三两,备为末,水打成丸。

米汤每日早晨送下三钱,一料服完必愈。

神方也,紫白癜俱效。

24、筋脉治法——筋脉之治,用当归三钱,芍药一两,熟地二两,柴胡一钱,白术五钱,肉桂一钱,白芥子一钱,水煎服。

(〔批〕滋筋舒肝汤。

)此方乃肾肝同治之法。

筋虽属肝,而滋肝必责之肾。

25、脏腑治法

脏治法——脏治者,五脏中有病而治之者也。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五脏同治法——脾肺同一治,肾肝同一治,心肾同一治也。

肺气之伤,必补脾气,脾气既伤,肺气亦困,故补肺必须补脾,而补脾必须补肺。

腑治法——腑治法甚多,小便不通,乃膀胱之病。

膀胱之气化不行,小便即不能出。

方用人参三钱,莲子三钱,白果二十个,茯苓三钱,甘草一钱,车前子三钱。

肉桂三分,王不留行三钱,水煎服。

(〔批〕通水至奇丹。

)一剂即如注。

此方之奇妙,全在用人参,其次则用肉桂三分。

盖膀胱必得气化而始出。

气化者何?

大便闭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

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而肾经之水仅足以自顾,又何能旁流以润溪涧矣。

方用熟地三两,元参三两,火麻子一钱,升麻二钱,牛乳一碗,水二钟,煎六分,将牛乳同调一碗服之(〔批〕润燥至神汤)。

26、气治法——气治者,气实气虚而不可不平之也,气陷,补中益气汤可用;气衰,六君子汤可采:

气寒,人参白术附子汤可施;气虚,则用四君子;气郁,则用归脾汤;气热,则用生脉散:

气喘,则用独参汤;气动,则用二陈汤加人参;气壅滞,则用射干汤:

气逆,则用逍遥散。

27、血治法——血治者,乃血病不肯归经,或上或下,或四肢皮毛,合处出血者是也。

治血以四物汤为主,加荆芥、茜草更妙,顺其性而引其归经也。

然而用六味丸汤治血症亦妙。

28、寒治法——寒治者,乃火盛而正折之也。

29、热治法——热治寒也。

30、温治法——温治者,不可用寒凉,又不可用辛热,不得已乃用温补之药,以中治之也。

31、清治法——清治者,不可用凉药,又不可用温补,乃改用清平之剂,故曰清治。

32、碎治法——碎治法最奇。

人有病腹中癥结,或成虫形、鸟形、蛇形。

各药不愈;或头内生鹊,手内生鸠之类,必内无异症,而外显奇形,如瘿如瘤之类;必须割去瘤瘿,去其鸟鹊,始能病愈。

然此犹是节外生枝,虽动刀圭,无伤内脏,用生肌之药一敷上,即如无病之人。

33、大治法——大治法,周身有病,统上下左右尽治之也。

防风通圣散、五积散、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如气血全亏,一身多病。

(诸病凡胃气衰者,用药不可大剂,不可不知。

更有暴病中寒,脉微欲绝,四肢冰冷者,初服须急服生附、干姜各五钱救之,参、术又在所缓。

34、小治法——葱豉汤。

小治法者,乃上焦之病也。

病既在上焦,若大其剂,则势下行,反为不美。

张公曰:

人以为轻病也,不十分留心,谁知大病成于小病乎。

小病而斟酌尽善,又何大病之生也。

岐天师忽用大剂以治大病,忽用小剂以治小病,如神龙变化,不可测度,真圣化神兼而立方也。

  

程度轻重:

35、重治法——白虎、承气、参附四逆之辈。

论大渴  大汗  大吐  大泻  阴阳脱。

重治者,病出非常,非轻淡可以奏功,或用之数两,或用半斤、一斤,而后可以获效。

如大渴、大汗、大吐、大泻、阴阳脱之症,从前俱已罄谈,而方法亦尽,余可不言。

然而尚未尽者,大渴之症,必用石膏,往往有一昼夜而用至斤许者。

大汗之症,必用参芪,往往有用参斤许者。

然亦偶尔有之,不可拘执以治凡有汗亡阳之症。

盖阳药不宜偏多,而阴药可以重用故耳。

36、轻治法——桑菊银翘之辈。

轻者,病不重,不必重治,而用轻剂以治之也。

如人咳嗽、头痛、眼目痛。

口舌生疮,皆是小症,何必用重剂以补阳,用厚味以滋阴哉。

法当用轻清之品,少少散之,无不立效,如小柴胡之方是也。

然而小柴胡汤,世人不知轻重之法,予再酌定之,可永为式。

方用柴胡一钱,黄芩一钱,半夏一钱,陈皮五分,甘草一钱,此小柴胡汤。

37、王治法——王治者,不可以伯道治之,而用王道治法为必全,而尊尚之也。

38、霸治法——霸治者,不可用王道,不得已而霸者也。

如人病至危,安可仍用六君子辈,迂缓从事,以图速功哉,势必如宋襄之速亡而已。

故一遇大渴、大吐、大泻、大满、发背、痈肿之类,死亡顷刻。

若不用大剂去毒去邪之药,单刀直进,摧荡逐除,而欲尚补正则邪自散之论,未有不一败涂地而不可救者也,故必须大剂与之为得。

38、先治法——先治者,宜先而先之也。

先治法最妙,无奈世人不肯先服药何,所以邪由皮毛而入营卫,由营卫而入脏腑也。

39、后治法——后治法者,宜后而后之也。

   

40、急治法——急治者,不可须臾缓也。

41、缓治法——缓治者,不可急而姑缓之也。

42、初治法——初治者,首先宜以此治之也。

43、终治法——终治者,病已愈而为善后之计,故曰终治。

如伤寒愈后,作何调治;中暑之后,作何汤饮:

中风之后,作何将息是也。

妙者,可以为终治之法。

44、长治法——长治者,永远之症,不可以岁月计也。

如病痿症、痉症是也。

45、短治法——短治者,乃病不必长治,而可以短兵取胜,则用短治之法。

譬如阳明之症初起,乘其口渴引水自救之时,急用石膏、知母煎服。

一剂而渴减,再剂而渴止,三剂而病如失,即不可再与四剂矣。

盖石膏初用有荡邪之功,久用有损正之失,故可暂用而不可长用。

附子理中汤,亦不可久用,有太刚则折之虞。

大承气汤止可一剂,而不可至再,重则有大下亡阴之祸。

46、久治法——久治者,日久岁长而治之也。

此乃寒虚之人,不可日断药饵,如参、苓,芪、术之类,日日煎饮始好。

方用人参一钱,白术二钱,黄芪二钱,茯苓二钱,甘草五分,白芥子一钱,神曲五分,肉桂一分,麦冬二钱,北五味三分,苏子五分,水煎服。

(〔批〕久道汤。

47、暂治法——暂治者,乃强壮之人素不服药,一朝得病,用药暂治之也。

《标本病传论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

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

人有客气有同气。

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

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48、本治法——本治者,治心肾之法也。

人非心不能宁静致远,非肾不能作强生育。

故补心即当补肾,补肾即当补心也。

是二经一身之主宰,脏腑之根本也。

49、标治法——人如病大小便不通,或疟症不已,产后风寒,皆作末治也。

50、正医法——五脏之中,除肺一经之外,俱可正治,独肺经不可正治。

治肺之法,正治甚难,当转治以脾。

脾气有养,则土自生金,咳嗽自己。

51、反医法:

塞治法——塞者,因其塞而塞之也,如人气虚中满是也。

盖中满之疾,原是气虚而成,不补其虚,胀何从解。

52、偏治法——偏治者,乃一偏之治法。

譬如人病心痛,不治心而偏治肝;譬如病在上,而偏治下:

譬如病在右,而偏治左;譬如病在四肢手足,而偏治其腹心也。

53、全治法——全治者,乃人病痨瘵之症也。

痨病用不得霸药,宜用通身清火之味治之。

54、常治法——常治者,可以常法而常治之者也。

头疼,即以蔓荆子一钱,川芎五钱,白芷一钱,甘草一钱,半夏一钱,细辛一钱治之,病去如扫。

(〔批〕止疼汤。

)此常治之法,可为师也。

55、变治法——变法者,不可以常法治,不得已而思变之也。

变症不同,用药各异,吾举其大者言之。

56、专治法——专治者,专治一脏,单刀直入之谓也。

如人病直中阴经寒症,势如奔马,不可止遏。

倘征兵分调于各路,势必观望低徊,而不能急遽以救主,不若止用一二大将,斩关直进之为得也。

方用人参一两,附子二钱,水煎服即愈,方名参附汤。

 

57、分治法——分治者,症犯艰难,不可作一症治之,乃用分治之法。

如人便血矣,又溺血;腰痛矣,又头痛:

遗精矣,又健忘:

吞酸矣,又泄泻。

症既纷出,药难一般,不得不分之以相治也。

或治其上,或治其下,或治其有余,或治其不足,止正可以混同一例。

然而得其道,则分中可合:

不得其道,则合处仍分。

58、通治法——通治者,因其通而通之也。

59、升治法——升治者,乃气虚下陷,不能升而升之者也。

凡人因饥饱劳役,内伤正气,以致气乃下行,脾胃不能克化,饮食不能运动。

方用人参一钱,黄芪三钱,柴胡一钱,升麻三分,当归三钱,陈皮一钱,甘草一钱,白术三钱治之。

此方即补中益汤,余为之增定其轻重,以为万世不删之定则。

东垣一生学问,全在此方。

60、降治法——降治者,不能下降,用药以堕之也。

降胃=小半夏汤、旋复代赭汤;降肺=苏子降气汤;降肝=镇肝熄风汤;降气=四六磨饮。

如腹中痛,手按痛甚,或胸中伤食,手不可按者,皆宜堕之也。

方用白术二钱,枳壳三钱,白芍三钱,甘草一钱,山楂二十粒,麦芽三钱,厚朴一钱,水煎服,(〔批〕速腐汤。

61、开治法——开治者,气闭不开而开之也。

如关隔之症是也;或如尸厥气闭是也。

62、闭治法——闭治者,乃虚极下脱,关门不闭而闭之也。

如人交感乐极,男女脱精而死者,或梦遗精滑不守者是也。

男女走精而亡,亦因气虚不能自禁,一时男贪女爱,尽情纵欲,以致虚火沸腾,下元尽失。

63、敛治法——敛治者,乃气将散而收敛之也。

譬如人汗出不已,此亡阳而气欲散也又如下血与吐血不已,此血欲散而不能住者是也。

气散仅存一线之阳,倘再令其奔越,则阳脱而死所不免也。

然而治脱之法,惟在敛其肺气,使皮毛腠理固密,则阳从何散。

64、解治法——解者,邪聚于一处,而分解之也。

如人病结胸等症。

65、泄治法——泄治者,汗之也。

邪居于腠理之间,不肯自出。

必用汗药以疏泄之。

方用荆芥一钱,桔梗一钱,防风一钱,甘草一钱,苏叶一钱,白术五钱,茯苓三钱,陈皮五分,水煎服。

  

66、同治法——论四物、逍遥、六君、归脾、小柴胡、参苏。

补中益气、四君子诸汤加减法。

同治者,同是一方而同治数病也。

如四物可治吐血,又可治下血;逍遥散可治木郁,又可治数郁;六君子汤可治饮食之伤,又可治痰气之积。

然而方虽同,而用之轻重有别,加减有殊。

67、异治法——异治者,一病而异治之也。

如人病中湿也,或用开鬼门之法,或用泄净府之法是也。

虽同是水症,何以各施治法而皆效?

68、意治法——医者,意也。

因病人之意而用之,一法也;因病症之意而用之,又一法也;因药味之意而用之,又一法也。

因病人之意耐用之奈何?

如病人喜食寒、即以寒物投之,病人喜食热,即以热物投之也。

随病人之性,而加以顺性之方则不违而得大益。

69、收治法——论久嗽久泻久汗。

收治者,气散而收之也。

如人病久嗽不已,方用人参一钱,白芍三钱,酸枣仁二钱,北五味子一钱,麦冬五钱,苏子一钱,益智仁五分,白芥子一钱,水煎服。

(〔批〕止嗽神丹。

)大汗之病,阳气尽随汗而外越,若不急为止抑,则阳气立散,即时身死。

70、平治法——论气虚、血虚、肾虚、胃虚、脾虚诸用药方。

平治者,平常之病,用平常之法也。

气虚者,用六君子、四君子汤。

血虚者,用四物汤。

肾虚无火者,用八味汤:

肾虚有火者,用六味地黄汤。

肺虚者,用生脉散。

心虚者,用归脾汤或天王补心丹。

肝虚者,用建中汤。

胃虚者,用四君子汤。

脾虚者,用补中益气汤。

郁症,用逍遥散。

伤风,用小柴胡汤或参苏饮。

有热者,用二黄汤。

胃热甚者,用竹叶石膏汤。

71、奇治法——奇治者,不以常法治之也。

72、隔治法——补母泻子,泻南补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