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ppt.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4481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治未病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中医治未病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中医治未病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中医治未病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中医治未病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中医治未病ppt.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中医治未病ppt.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中医治未病ppt.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中医治未病ppt.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中医治未病ppt.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中医治未病ppt.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中医治未病ppt.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中医治未病ppt.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中医治未病ppt.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中医治未病ppt.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中医治未病ppt.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中医治未病ppt.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中医治未病ppt.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中医治未病ppt.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中医治未病ppt.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治未病ppt.ppt

《中医治未病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治未病ppt.ppt(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治未病ppt.ppt

中医养生治未病,中医“治未病”思想被国际上称为最先进、最超前的思想,它将人们的认识带入“无病”的最高境界。

下面由我陪同大家一起走进中医养生治未病的思想殿堂。

林郁高级康复理疗师、高级公共营养师、高级保健按摩师,“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名气只及本乡本里。

“,“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铲除了病因,所以名气无法传出。

“,“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身体上穿针、放血和敷药等大动作,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因此名气响彻全国。

”,春秋战国时代魏文王问:

“你家三兄弟,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

一、古代中医治未病,扁鹊见蔡桓公,一见,病在表皮,二见,病在皮肉,三见,病在肠胃,四见,病在骨髓,热水敷烫,针灸治疗,汤药治疗,无可奈何,一、古代中医治未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唐孙思邈,唐代孙思邈对“治未病”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一、古代中医治未病,世卫组织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中明确西医学正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

“好的医生应是使人不生病的医生,而不仅是把病治好的医生”。

世卫组织报告显示,导致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都是可干预的。

通过控制危险因素,至少可以预防的心脑血管病、型糖尿病和的肿瘤。

据世卫组织统计,影响人健康的因素中,遗传占15%;社会条件占10%;地理条件占7%,医疗条件占8%,自我保健占60%。

就是说在医疗条件极好的情况下,你健康的保障也只有8%。

而自我保健才是健康的关键。

二、现代西医治未病,二、现代西医治未病,重视体检,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严禁近亲结婚,更彻底地避免了许多遗传病。

强调营养均衡,进行营养干预。

用加碘加硒盐,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山病。

用疫苗避免了许多传染病。

采取消灭病源,隔离病区的方式减少、阻断传染病的传播。

成功防治了【非典】、【禽流感】,在全球消灭了天花。

用基因技术攻克癌症和遗传性疾病已经获得进展。

三、养生学相关概念,养生之道:

内经说: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天年就是天赋的自然寿命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巴丰指出,哺乳动物的寿命约为生长期的5-7倍(巴丰系数)。

人的生长期约为20-25年,因此人的寿命应为100-175年。

现在普遍认为是120岁,在座的都是年轻人。

未病:

内经: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世卫组织健康定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

100000健康1名利、地位、财产、家庭、婚姻、子女聪明人投资健康;普通人忽视健康;糊涂人透支健康。

三、养生学相关概念,健康的标准1、身体上的良好状态体质强壮,生长发育达到该年龄应有的标准。

饮食、睡眠等生活起居和工作习惯符合科学要求。

2、心理上的良好状态智力正常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人际关系和谐可以能动地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3、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在人际交往和各种社会活动中,能够恰如其分地扮演生活中的各种社会角色,注意以法律和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养生学相关概念,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一多三退”(疲劳多;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的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

有人认为其特点是“我没有病,但我不健康”。

“没有病”是医生说的,因为诊断疾病无依据;“不健康”是患者说的,因为他感到痛苦的折磨。

亚健康的转归一是经过及时有效的调控,可向健康状态转变;二是任其发展进一步恶化,转向疾病态,甚至出现“过劳死”(一种因过劳导致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现象)。

中医“欲病”正是现代所说的“亚健康状态”。

三、养生学相关概念,世卫组织人群分类:

健康人群约5%;亚健康人群约75%;疾病人群约20%存在着易诱发亚健康因素的人群:

工作紧张或不适应人群(如“三资”企业员工、农民打工者)生活不规律人群(如公司经理、昼夜轮班者、经常出差者)烦恼、焦虑人群(如出国者、大学生等)情感空虚、悲观抑郁人群(如下岗者、离婚者、离退休者)特殊职业人群(如演员、医护人员、电脑爱好等)遭遇突发事件人群(如突然遇到失恋、重病以及意外受伤)机体生长发育、转折期人群(如儿童、青少年、更年期男女)体弱及病后人群(如平素体虚者、大病、重病之后者)精神压力过大人群(如公务员、知识分子、成功者),三、养生学相关概念,亚健康的发生原因不良工作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不良饮食行为、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

竞争、紧张、冲突、焦虑、抑郁等。

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社会负面因素造成的心理影响环境因素的影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人口过剩等。

生物学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等)。

三、养生学相关概念,亚健康的分类躯体性亚健康以疲劳为主,还可有失眠或嗜睡、健忘、便秘、头痛、腰背酸痛、食欲不振、头晕、心悸、气短、大小便异常、性欲低下、免疫功能下降(如常感冒或感冒症状,咽喉不适,口腔溃疡等)等心理性亚健康急躁、焦虑、抑郁、担心、恐惧等。

社会交往性亚健康与他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加大,交往频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等。

道德性亚健康在世界观、价值观上存在着不利于自己和社会的偏差,导致行为的偏差、失范和越轨。

三、养生学相关概念,四、亚健康诊断的参考标准(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已经出现各种不适症状,持续或反复出现6个月以上,通过系统检查,无明显的器质性病理损害证据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阳性改变;无重要器官的器质性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或原有疾病在康复过程中的病理损害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变与现有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内在联系;尽管患有明确的非重大器官器质性疾病或精神心理疾病诊断,但无需用药维持;,具有以疲劳为主的各种躯体不适症状(以躯体性亚健康为主);具有急躁、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不适症状(以心理性亚健康为主);具有人际交往频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以社会交往性亚健康为主);判断:

具备第、项可诊断为亚健康状态,加上、任一项即可判断为亚健康状态的类型。

四、亚健康诊断的参考标准(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1、心理平衡森田疗法本疗法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疗法。

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心身疾病。

1、要经常保持充实的生活;2、从端正外表做起;3、不要感情用事;4、不要发牢骚;5、不要以病为借口逃避现实;6、不要做完善欲的俘虏;7、靠努力产生自信;8、学会豁达;9、顺应自然;10、避免长期休养。

五、亚健康的基本调控方法,2、运动锻炼法1要“量力而行”2要注意锻炼的全面性3要注意循序渐进4要持之以恒适宜项目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老年健身操、扭秧歌以及登楼梯等有氧代谢运动。

特别推荐步行:

每次步行30005000米或30分钟以上,每周5次,每次步行运动强度最好要求:

年龄+心率=170,五、亚健康的基本调控方法,3、适时休息、戒烟限酒要保证充足睡眠,调整生物钟。

要戒烟,饮酒适量。

五、亚健康的基本调控方法,4、合理膳食饮食原则:

保证数量,重视质量一日三餐: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北京安贞医院洪昭光教授向广大中老年人推荐了合理膳食十字经,即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一、指每天一袋牛奶,内含250毫克钙。

二、指每顿摄入主食100克,每天300克-400克主食。

三、指每日进食高蛋白食物三份,每份可以是瘦猪肉50克;或在鸡蛋1个;或豆腐100克;或鱼虾100克。

四、指四句话,即有粗有细(粗细粮搭配),不甜不咸(食盐每日6-7克),三四五顿(总量控制,多次进餐),七八分饱。

五、每日500克蔬菜及水果,另外再加上适量烹调油及调味品。

五、亚健康的基本调控方法,红:

每日饮少量红葡萄酒不超过50-100毫升,有助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及活血化瘀,预防动脉硬化,或一天一个西红柿。

黄:

指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南瓜等,这些食品中内含丰富的胡萝卜素,可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肿瘤等发病机会。

绿:

指绿茶及深绿色蔬菜,绿茶有抗肿瘤、抗感染作用。

白:

指燕麦粉或燕麦片,每日食50克可使血胆固醇、甘油三脂下降,对糖尿病效果更好。

黑:

指黑木耳,每日食用1015克可降血糖及血脂固醇,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及高脂血症。

五、亚健康的基本调控方法,膳食的三个重视重视饮水合理定时饮水(2000cc/天,起床后、上午、下午及就寝前),提倡多进粥食,讲究饮水卫生重视饮茶抗癌、抗突变作用降胆固醇和血脂作用抗氧化、抗衰老作用重视饮食排毒绿豆、猪血、海带、胡萝卜、无花果、茶叶、豆豉、黑木耳、粗粮等有助于排毒,五、亚健康的基本调控方法,5、药物干预原则1.首先要明确是否必须用药2.用量要小,品种要少3.注意观察不良反应4.合理选择和服用补药目前现代医学对亚健康的治疗,尚无较好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

1.运用抗抑郁药、催眠剂、镇痛剂、抗组胺药物以对症疗法减轻临床症状;2.给予维生素A、B12、C、E、D及辅酶Q10、硒、锗、锌、铁、镁等矿物质的支持疗法。

五、亚健康的基本调控方法,6、中医养生治未病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

传统方法第一是养心。

“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

第二就是饮食养生。

关键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

第三是运动养生。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如八段锦、武术第四是房事养生。

欲不可早,不可过度,又不可无。

第五是气功养生。

动功、静功。

第六是药物养生。

中药、药膳。

第七是做传统理疗。

拔罐、刮痧、热敷、针灸、艾灸、推拿等。

第八是采用中医辨证论治。

五、亚健康的基本调控方法,6、中医养生治未病药物养生之药膳补中益气粥:

以人参、黄芪、当归、甘草、陈皮、柴胡、升麻、白术等煎汤熬粥。

适用于以躯体疲劳、体力下降为主亚健康者。

消遥粥:

以柴胡、茯苓、白术、甘草、薄荷、白芍、生地等煎汤熬粥。

适用于以烦躁为主亚健康者。

甘麦大枣粥:

以甘草、小麦、大枣等煎汤熬粥。

适用于以抑郁为主亚健康者。

八珍鸡:

以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川芎、白芍、茯苓等炖鸡。

适用于身体虚弱,易感冒者。

罗汉果柿饼粥:

以罗汉果、柿饼,熬粥。

适用于咳嗽咽干,咽喉不利者。

五、亚健康的基本调控方法,6、中医养生治未病药物养生之药膳桑椹糕:

桑椹1000g,冰糖300g,共熬成膏,每次10g,每日2次。

适用于肠燥便秘,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者。

龙眼酸枣仁粥:

龙眼肉15g,酸枣仁30g,熬粥,经常服用,可治疗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等。

白果炖鸡:

白果15g,莲子15g,糯米15g,胡椒3g,乌鸡1只,炖服,治疗身体虚弱,气血不足,少食倦怠等。

冬虫夏草炖老鸡或鸭:

以冬虫夏草炖鸡或鸭,可以益气壮元,治疗素体虚弱,神疲乏力者。

巨胜酒:

用黑芝麻、苡仁、干地黄各等份,以酒泡之。

可治疗老年人风痹,四肢无力,腰膝酸软等。

五、亚健康的基本调控方法,6、中医养生治未病中医辨证论治肝气郁结情志抑郁、胁肋胀满,苔薄白、脉弦或涩。

疏肝理气。

柴胡疏肝散,小柴胡冲剂。

瘀血内阻面色黧黑、舌紫暗。

活血化瘀。

桃红四物汤、复方丹参丸心脾两虚失眠多梦、头晕健忘,倦怠乏力、舌淡脉细。

健脾宁心。

归脾汤,归脾丸。

湿热内蕴脘腹痞闷、肢体困重,身热不扬、舌红苔腻,脉濡数。

清热利湿。

三仁汤,王老吉凉茶。

脾虚湿胜口腻纳呆、头身困重,舌胖苔白腻、脉沉细。

健脾祛湿,二陈汤,合香砂六君子汤、香砂养胃丸。

脾肾阳虚面色恍白、形寒肢冷,久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温肾健脾。

金匮肾气丸。

肝肾阴虚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盗汗颧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滋肾平肝。

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五、亚健康的基本调控方法,分清中医九种体质,按体质归属结合面诊、手诊、触诊和亚健康测试仪器综合诊断,依归属体质进行未病先防、欲病防变和已病早治。

7、常见躯体性亚健康的调控,失眠入睡困难,熟睡困难,早醒失眠调控方法1、选择合理生活工作方式2、饮食:

宜食牛奶、核桃、大枣、蜂蜜,睡前可喝少量糖水等。

少食辛辣、兴奋、不易消化的食物3、体育锻炼:

以身体微微疲劳为宜4、药膳:

合欢花、百合花冲泡代茶饮,大枣粥银耳2枚、鸡心10个加水煎煮饮5、中医辨证治疗,五、亚健康的基本调控方法,7、常见躯体性亚健康的调控,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调控方法1、调摄心理,缓解精神压力,保证睡眠。

2、适量运动:

它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开心怡神,尤其对于一些慢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疗效显著。

如太极拳、五禽戏、散步以及慢跑等。

3、选择合理工作生活方式,常梳头,消除诱因,避吃干酪、巧克力等,不饮酒吸烟,避免温度刺激和变态发应等。

4、中医针灸疗法:

太阳、头维、风池、百会等,采用泻法。

5、中医辨证治疗,或选服中成药如正天丸、天麻片等。

五、亚健康的基本调控方法,7、常见躯体性亚健康的调控,便秘调控方法1、多饮水:

每日2000ml水,包括晨起一杯温开水,睡前一杯牛奶。

2、多吃蔬菜、水果,如蜂蜜、芝麻、菠菜、番薯叶、牛奶、土豆、白木耳、香蕉、胡桃仁。

3、腹部按摩4、药物治疗:

何首乌、大黄、肉苁蓉、六味地黄丸。

五、亚健康的基本调控方法,六、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形神合一,天人相应,动静互涵,协调平衡,正气为本,辨证施养,持之以恒,六、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1、天人相应天人相应顺应自然变化。

“天”-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内经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秉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

顺四时补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内经: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四时阴阳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春夏养阳:

一方面要顺应生长之性而养阳,另一方面保护阳气免受伤害。

秋冬养阴:

一方面要顺应收藏之性而养阴,另一方面保护阴精免受伤害。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顺四时饮食春天补肝青色,多吃青笋、青菜、青豆、菠菜等青色食品。

夏天养心赤色,多吃山楂(红果)、西红柿、红苹果、红桃子、胡萝卜、红辣椒等红色食品。

长夏属脾黄色,四时皆养,长夏及四时都可吃山药、土豆、黄小米、玉米等黄色食品。

秋天补肺白色,多吃白果、白梨、白桃、白杏仁、百合、秋梨膏等白色食品。

冬天养肾黑色,冬天应适当多吃黑桑葚、黑芝麻、黑米、黑豆、何首乌、熟地等黑色食品。

提倡吃应季的食物,要慎重食用反季节蔬菜。

孔子说:

“不时,不食”,六、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顺四时起居内经指出:

“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顺应自然必须知道“自然”: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六、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六、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2、形神合一养形形神合一形,指形体,即肌肉、血脉、脏腑、筋骨等;神,指情志、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现象。

形神合一构成了人体的生命,形神共养,身心健康。

养形形为神之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形体健康,精神情志活动正常。

1)药养:

用中药改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补益正气而养形。

提倡吃天然药物、天然保健品。

2)食养:

药补不如食补,食疗重于药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的膳食;如饮酒应限量;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内经: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六、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吃最多,吃多些,吃适量,吃最少,六、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食物金字塔,2、形神合一,2、形神合一,养神养神神为形之主养神主要是心理的调养,从养心开始。

中医常说“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恐则气下”。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

1)清静养神静养:

盘坐,眼睛闭上,手自然地放到腿上或者手掌闭合放于胸前。

身体各个部分都放松下来,深呼吸。

老人或者腰腿不容易盘起的人,可以坐在床边或者高度适当的凳子上,腿放平,不要悬空,两手放在腿上进行静养。

每天1030分钟,有利于调整气血循环,调补心肾。

六、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2)四季调神精神的调摄也要顺从四季气候变化。

春天,顺应阳气升发,万物俱生的特征,要心情舒畅,精神活泼,不要扼杀生机,尽量使精神放松;夏天,要使精神焕发;秋天,要使神气内敛含蓄,不让自己的意志外驰;冬天,要让意志潜藏,不要向外显露。

六、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3)节欲养神灭名利过分追求名利就会消耗人体的元气而造成伤害,工作追求尽善尽美、废寝忘食,是养生误区。

除喜怒合理控制喜怒,懂得节制,情志不遂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可以诱发潜伏的疾病和癌基因等。

去声色纵情声色会造成很多疾患,夜夜歌舞升平,通宵达旦,对身体的伤害是非常明显的。

绝滋味过分地满足自己吃、喝的欲望,会对身体造成某种损伤。

慎思虑整天胡思乱想、思虑过度,会对五脏之神明造成伤害。

六、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4)修心养性“仁者寿”:

心地善良,待人宽厚。

“心底无私天地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主张修养德性以延年。

“智者寿”:

勤于学习,科学用脑。

“树老怕空,人老怕松。

”要“活到老,学到老”。

重新学习,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

“乐者寿”:

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好奇心,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君子应自强不息”,“哀莫大于心死”,要养生、要长寿,首先要有自信心,要相信自己能够活到百岁。

六、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形神共养,养神为先内经:

“人禀天地阴阳之气以生,借血肉以成其形,一气周流于其中以成其神,形神俱备,乃为全体”。

“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目的是为了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得神者生,失神者死”。

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只有身心健康,就是形体和精神都健康,才可能真正做到健康长寿。

六、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七、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3、动静互涵形神共养“生命在于运动”。

动以养生,重在养形。

“生命在于静止”。

静以养生,重在养神。

1)静以养神“静神”指精神专一。

一是机体不可过劳;二是指心不轻动,以便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平衡。

老子认为“静为躁君”,主张“致虚极,宁静笃”。

即要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

人在“静养”状态下,神经放松,呼吸、心率、血压、体温均相应降低。

这种低代谢自然使生命相对延长。

静养方法:

清心寡欲、调摄情志、顺应四时、常练静功等。

2)动以养形“动”包括劳动和运动。

吕氏春秋说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

寿世保元“养生之道,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则损寿。

”华佗指出: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八段锦不受环境场地限制,随时随地可做,术式简单易记易学,运动量适中,老少皆宜,强身益寿作用显著,流传至今,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健身方法。

七、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调理三焦,掌心向上托,小指和无名指有麻的感觉)左右开弓似射雕,(练气,食指向上,拇指斜向上,会有麻胀的感觉)调理脾胃须单举,(调理脾胃,后天之本)五劳七伤往后瞧,(任督通,病不生,头旋转,手下按,打通任督二脉),七、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摇头摆尾去心火,(去心火,交通心肾,水火既济,强肾)两手攀足固肾腰,(健肾,通过身体前后动,两手至命门)攒拳怒目增力气,(练内气)背后七颠百病消。

(血脉通畅,气血充足),七、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3)、动静相济,因人而异“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从体力来说,体力强的人可以适当多动,体力较差的人可以少动,皆不得疲劳过度。

从病情来说,病情较重,体质较弱的,以静功为主,配合动功,随着体质的增强,可逐步增加动功。

从时间上来看,早晨先静后动,有益于一天的工作;晚上宜先动后静,有利于入睡。

动静适度,动静兼修,因人而异,达到形神共养。

七、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4、协调平衡内经: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机体内部平衡脏腑平衡、寒热平衡、气血平衡、经络平衡、燥湿平衡、酸碱平衡等等。

机体与外部平衡:

饮食、起居、工作、环境等。

心理平衡、运动平衡、劳逸平衡、饮食平衡、起居平衡、邻里平衡、工作平衡、交往平衡等等。

平衡的前提是稳定和规律。

生命在于调节自身的生理平衡。

儒家讲究“三省吾身”,养生也一样。

七、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5、正气为本“正气”,指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及抗病、康复能力。

“邪气”指损害人体正气的一切致病因素。

正气是生命之根本:

寿亲养老新书:

“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

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七、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保养正气重在脾肾肾为先天之本。

“人之有肾,如树之有根”。

“五脏为人身之本,肾为五脏之本。

故欲长寿,须补肾。

”肾虚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腰酸、腰痛。

腰部按摩法:

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

可补肾纳气。

脚心按摩法:

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再用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按摩左脚心,以搓热双脚为宜。

此法有强肾滋阴降火之功效。

七、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补肾食物:

芝麻、粟米、豇豆、牛骨髓、狗肉、羊骨、猪肾、淡菜、干贝、鲈鱼、桑椹、芡实、栗子、山药、海参、虾、泥鳅、驴肉、龟肉、鸽肉、甲鱼、韭菜等。

补肾药物:

鹿茸、枸杞子、胡桃仁、冬虫夏草、杜仲、菟丝子、何首乌、蛤蚧、紫河车、地黄、锁阳、肉苁蓉、蜂王浆、灵芝、燕窝等。

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消化吸收),是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所需能量的制造者,五脏六腑皆仰赖脾胃的滋养。

七、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养脾者,养气也,养气者,养生之要也”“内伤脾胃,百病丛生”。

脾虚最常见的症状,纳呆、腹胀、便溏。

按摩、艾灸足三里:

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脊外一横指。

理脾胃、调气血、助消化、补虚弱,“肚腹三里留”。

“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

”,七、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补脾食物:

粳米、糯米、菱角、鸡肉、兔肉、猪肚、牛肚、羊肚、牛肉、桂鱼、栗子、扁豆、豇豆、马铃薯、红薯等。

补脾药物:

大枣、山药、茯苓、芡实、薏苡仁、莲子、党参、太子参、蜂蜜、白术、陈皮、鸡内金、山楂。

香砂六君子丸、参苓健脾丸、参术健脾丸、复方鸡内金片、和中理脾丸、山楂丸、健胃消食片等。

节食保养脾胃良方。

美国抗衰老专家希尔指出:

“长期饱食是用牙为自己掘墓,如果你为美食所诱惑,一味追求吃喝,那么,它的危害会进入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最终会将你毁掉。

”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30%为宜。

七、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6、辨证施养,辨证施养中医体质判断是辨证之一。

辨证施养包括因时施养、因人施养、因地施养。

(重点因人施养或辨体施养)世界上没有两张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养生要个体化。

七、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

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

读懂了自己是什么体质,就读懂你的身体;读懂了自己的身体,就知道怎么维护自己的身体,找到量身订做的保健养生方法。

七、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亿万苍生,人有九种,一种平和,八种偏颇,体质辨识的内容,七、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七、中医养生原则及其应用,气虚质气力不足特点容易疲乏、容易气短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喜欢安静、懒得说话说话声音低弱无力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虚汗形成遗传、过劳、过逸等。

趋向易患疾病感冒、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