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油储罐处置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9123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焦油储罐处置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焦油储罐处置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焦油储罐处置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焦油储罐处置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焦油储罐处置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焦油储罐处置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焦油储罐处置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焦油储罐处置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焦油储罐处置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焦油储罐处置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焦油储罐处置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焦油储罐处置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焦油储罐处置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焦油储罐处置方案.docx

《焦油储罐处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油储罐处置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焦油储罐处置方案.docx

焦油储罐处置方案

 

阜康市泰华煤焦化工XX

焦油储罐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1焦油储罐主要事故特征

焦油储罐存在的主要危险化学品是煤焦油,煤焦油是一种黑色粘稠液体,具有特殊臭味。

自燃点:

580~630℃;闪点:

70~100℃,相对密度:

1.18~1.23〔水〕,燃烧热:

8900kcal/kg,主要危险性是其蒸气易燃,遇明火、高热会燃烧爆炸,且一旦发生火灾很难扑灭。

煤焦油的毒性:

有致癌性,侵入途径有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如有泄漏发生,或者作业人员没有采取个有防护措施,作用于皮肤会引起皮炎、痤疮、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及肿瘤。

可引起鼻中隔损伤,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确认为致癌物。

煤焦油属第3.2类易燃液体,其火灾危险类别分为两类,发生煤焦油泄漏,易造成火灾、爆炸、中毒事故。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泄漏、火灾、爆炸、中毒。

本公司焦油储罐属于化产车间冷鼓工段,共5个,槽区2个,综合油库3个。

槽区为焦油中间槽φ7500,H=5100,储量225m3,数量2个。

其西北面紧邻剩余氨水槽,东面为槽区泵房,北邻循环氨水槽。

日常值班为2人。

焦油储罐φ11000,H=10000,储量为950m3,数量3个。

其北邻装车泵房,东面100米为粗苯工段。

焦油储罐区日常值班为1人,装卸车人员1人。

主要造成焦油泄漏的危险征兆有:

〔1〕设备、管道、阀门、泵等连接处密封不良。

〔2〕密封件或紧固件松动。

〔3〕焦油冒罐。

〔4〕装卸过程中泄漏等。

〔5〕假设遇高热,容器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化产车间应急救援领导组

组长:

郝生辉

副组长:

王兵红

成员:

专职平安员、各班长、维修班长

应急小组:

戒备小组、抢险小组、灭火小组

2.2职责

2.2.1车间主任职责

车间主任〔应急组长〕在接到事故报告时,负有核实情况、向应急办公室报告、组织现场应急、组织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开展、保证人员平安的责任。

按照方案要求将现有人员编组、分工抢险。

遇到事态严重和需要对口支援时,及时向应急指挥办公室报告。

2.2.2车间副主任职责

车间副主任在事故发生时,在当班值班的情况下,行使车间主任应急指挥权和现场应急组织、处置、抢险等应急工作。

负责事故现场抢险工作。

2.2.3平安员职责

平安员在事故发生时,依据车间领导的分工及时动用事故柜工具和消防器材。

2.2.4班长职责

班长是事故发生现场的直接领导者,负责应急状态下的岗位员工平安,负责在事故发生时及时向车间汇报情况,在保证自身平安的情况下采取措施,进展事故处置。

2.2.5岗位工人职责

岗位工人在事故发生时责任,第一要向领导立即报告,第二要积极参与班组、车间组织的应急行动,第三要正确佩戴防护用具,第四要保护好自己不要受伤害。

2.2.6车间应急小组职责

应急小组:

是事故初发期,车间采取应急措施的根本单位。

通讯联络由车间领导负责,各小组职责为:

〔1〕戒备小组:

负责划定危险区域的戒备,制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制止一切火种带入,组织无关人员疏散。

由车间主任〔或副主任〕担任组长,成员为其他班人员。

〔2〕抢险小组:

负责事故的紧急处置、工艺控制措施等,同时负责事故受伤人员的救出。

由当班班长、平安员、维修工、操作工组成,车间副主任为组长。

〔3〕灭火小组:

协助抢险,发现火情立即用灭火器材灭火。

由当班的其他班人员组成。

3应急处置

3.1应急处置程序

3.1.1报警程序

〔1〕发现以下征兆要立即报告班组长或车间主任:

值班人员巡检发现焦油储罐或附属阀门、法兰出现焦油泄漏或突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2〕事故第一发现者报告时的容要求:

哪个车间、哪个岗位、什么设备、设施、人员情况,可能原因是什么,目前事态如何,报告人XX等容。

报告要求简洁明了,声音清晰洪亮。

3.1.2应急措施启动程序

应急措施有:

人员集合及分工;防护器材和应急救援器材的准备;戒备区域的划分;无关人员和事态扩大时人员的疏散;应急抢险。

车间领导在接到事故报告后,按照应急小组人员的分工,及时组织人员到指定现场。

车间平安员将个人防护器材发放给个人,消防器材由各班人员就近拿取。

车间主任划定戒备区域,戒备小组开场执行。

疏散无关人员到指定地点。

抢险小组和灭火小组进入事故现场进展扑救。

3.1.3扩大应急的程序

当控制措施未取得效果,危险事态进一步延续,应立即报告应急办公室,由应急办公室报告应急指挥部,扩大应急。

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相应的应急专项预案。

在事故初期,由车间主任指挥,启动应急专项预案后,应立即赶赴现场,接任现场指挥。

如扩大应急,车间领导应及时做好人员撤离、无关人员的疏散工作。

引导救援队伍进入现场,积极配合救援。

公司应急救援人员赶到后,由现场总指挥立即组织应急救援小组,按公司相应专项应急预案执行。

3.1.4应急救护人员引导程序

现场初期应先进展伤员的抢救,由车间应急小组负责将伤员救离现场,由公司应急救护小组组织抢救,统一安置在平安区域。

3.2应急处置措施

3.2.1焦油泄漏应急措施

〔1〕发现焦油泄漏,发现者要立即报告班长和车间领导。

〔2〕如有人员被焦油喷溅到脸部和手臂,要立即用大量清水进展冲洗。

〔3〕班长指定操作工关闭焦油储罐防护堤的进出口阀门,迅速准备堵漏工具和灭火器材,正确穿戴应急防护用品,布置戒备围。

〔4〕应急操作为2人,在保证平安的情况下,进入现场。

〔5〕查看泄漏情况,决定采取措施:

迅速关闭泄漏罐进口阀门,如阀门损坏,可将焦油产品泵出口阀门关闭,将泄漏罐焦油导入其它焦油槽或焦油罐车。

〔6〕事态严重无法倒罐时,现场指挥下令停产检修。

〔7〕检查泄漏原因,采取措施处理漏点。

清理现场。

3.2.2焦油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措施

〔1〕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岗位人员应迅速汇报车间、应急办公室。

应急办公室接警后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消防队。

〔2〕抢险救援人员穿戴防火阻燃服,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现场抢险。

〔3〕应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

关闭防护围堤的进出雨水阀。

去除周围易燃、易爆物品。

〔4〕立即使用已准备好的消防器材扑救〔推车式泡沫灭火器〕,及时开启冷却水阀门,对相邻的焦油储罐进展外壁冷却。

〔5〕开启蒸汽灭火系统,将蒸汽喷射方向对准燃烧火焰的底根部进展喷射。

〔6〕采取堵漏或隔离措施,预防次生灾害扩大。

〔7〕如果火势较大,对准事故槽外壁开启储罐冷却水灭火系统,降低事故槽的外壁温度。

及时拨打火灾报警。

〔8〕当外援单位的救援人员到来进展扑救时,各岗位人员应积极配合应急救援专业人员的操作。

3.2.3堵漏处置措施

 

在少量焦油泄露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可以进展现场堵漏,堵漏方法见下表:

部位

形式

方法

罐体

砂眼

使用螺丝加黏合剂旋进堵漏

缝隙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金属堵漏锥堵漏

孔洞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金属堵漏锥堵漏

裂口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管道

砂眼

使用螺丝加黏合剂旋进堵漏

缝隙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金属堵漏锥堵漏

孔洞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金属堵漏锥堵漏

裂口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阀门

使用阀门堵漏工具组、注入式堵漏胶、堵漏夹具堵漏

法兰

使用专法兰夹具、注入式堵漏胶堵漏

3.2.4焦油中毒处置措施

〔1〕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再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焦油用植物油擦洗,不要用苯类、汽油等擦洗皮肤。

〔2〕眼睛接触:

立即翻开上下眼脸,用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4〕食入:

误服者充分漱口,饮水,就医。

3.3报警联系方式

现场报警线〔设在冷鼓值班室〕:

9831

用各岗位的线见附件三

应急办公室:

0

应急办公室线:

9000

应急办公室用外线或线通知相关领导和应急救援小组,人员联系不上时拨打手机。

3.4事故报告根本要求和容

发生事故后,发现事故的第一现场人要立即报告当班班长或车间当班领导,报告容为:

发生了何事、发生地点、泄露情况严重程度或燃烧严重程度、泄露或燃烧的是什么物质、报告人XX、地点、员工人数,有无伤亡等情况。

现场班组长要立即向车间领导报告,报告容同上。

车间领导迅速到现场核查情况,并马上报告应急办公室,主要容同上,同时要报告自己对事故开展方向的判断。

应急办公室报告容:

根据车间报告容,立即报告故事当班领导,决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在向县政府或地方安监等部门上报时,不得谎报、瞒报、漏报和拖延不报。

在应急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4考前须知

4.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的考前须知

焦油泄露应佩戴的个人防护器具:

〔1〕焦油少量泄漏,应佩戴防毒口罩〔必要时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2〕穿戴呼吸器具一定要严密适宜,以防毒气钻入。

〔3〕各种呼吸器作业时间有规定,不得超过规定时间。

防毒面具在使用时,要注意毒气浓度越大,防护时间越短。

毒气体积浓度大于规定使用围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18%时制止使用,必须改用隔离式防毒用品。

呼吸器官防毒面具使用围如下8

品类

主要组成部件

使用围

呼吸器防毒面具

过滤式

全面罩

头罩式防毒面具

头罩、导管、滤毒罐

毒气体积浓度:

大型罐低于2%,中型罐低于1%

面罩式防毒面具

导管式

面罩、导管、滤毒罐

毒气体积浓度:

大型罐低于2%,中型罐低于1%

直接式

面罩、小型滤毒罐

毒气浓度低于0.5%

半面罩

双罐式防毒口罩

口罩、滤毒盒

毒气浓度低于0.1%

单罐式防毒口罩

口罩、滤毒盒

毒气浓度低于0.1%

简易式防毒口罩

滤毒板、口罩支架

毒气浓度低于0.1%

隔离式

自给式

供氧式

氧气呼吸器

面罩、导管、氧气瓶呼吸器

毒气浓度过高,毒性不明或缺氧的可移动性作业

空气呼吸器

面罩、导管、压缩空气瓶呼吸器

毒气浓度过高,毒性不明或缺氧的可移动性作业

自吸式

头〔口〕罩接长导管

头罩或口鼻罩呼气阀、长导管

毒气浓度较高,或缺氧的固定性作业,导管限长小于10m,径20㎜

〔4〕佩戴呼吸器,要固定好软管,以防折堵。

〔5〕佩戴呼吸器要处于泄露毒气的上风侧。

〔6〕佩戴呼吸器具在泄露、有毒场所时,如感觉到毒气味道。

应立即撤出现场,防止中毒、窒息。

4.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的考前须知

在冷鼓值班室,放置有抢险救援器材,堵漏材料及工具、灭火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品。

〔1〕堵漏器材的使用应该由维修人员或经过培训的人员使用,灭火器材必须人人会用。

〔2〕堵漏材料分管道渗漏〔裂缝〕、阀门渗漏、储罐渗漏等,分别用于不同部位。

〔3〕灭火器材要正确使用。

4.3采取救援措施的考前须知

〔1〕事故发生后,车间首先立足于自救,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领导下,根据工艺操作规程及时、准确地采取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蔓延。

〔2〕由于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应急操作、救援人员在保证自身平安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

〔3〕在场所、设施及周围可能涉及到的其他生产人员、或无关救援人员应及时组织撤离。

〔4〕在撤离时应采用简易有效地个人防护措施〔用浸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措施〕。

应向上风向、高地转移,并有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平安区域,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应设立哨位,指明疏散、撤离的方向。

〔5〕危险区的设立。

根据事故泄露、扩散的情况,可能发生地次生事故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的围,以及地理和气象条件设置危险隔离区域。

事故中心区:

事故现场至0—50米的区域。

此区域危险化学品浓度高,有危险化学品扩散,同时伴有火灾、爆炸及构筑物、设备、设施损坏或人员急性中毒等事故。

事故涉及区:

距事故现场50—100米的区域。

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较高,作用时间较长,有可能发生构筑物等损坏或人员中毒等事故。

受影响区域:

事故涉及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该区域可能存在小剂量危险化学品,对人身造成影响。

以上区域由应急指挥部依据事故的情况进展调整。

在戒备区所有路口派专人看守。

〔6〕戒备区切断电源、严禁火种、制止车辆进入。

〔7〕处理事故人员严禁单独行动,作业时不得少于2人,其中1人负责监护,必要时可用水枪、水炮进展掩护。

4.4现场自救与互救方面的考前须知

4.4.1现场自救

〔1〕发生事故后,首先应该保护个人的平安,在遇到事故时要镇定,行动要理智、井然有序。

〔2〕按指定的路线进展撤离,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身体贴近地面辨不清方向时,向上风侧跑,或顺墙逃向远离烟火的平安出口。

〔3〕如自己受伤,不能移动,头脑清楚,要迅速判断自己的周围环境,看自己受伤情况,及时向救护人员发出呼救;如果自己受伤,可以移动,尽可能离开事故危险区,对外伤流血处用毛巾压扎,并用自己的扃按住出血处。

〔4〕如果自己衣物着火,应立即脱去衣服,不能脱去就地打滚,或滚到有水地面,用身体压灭火种,切忌不可跑动。

4.4.2互救考前须知

〔1〕事故突发时,在保障自己平安的情况下,积极进展对同事的救助;如有气体泄漏,自己应该配戴防护用品。

〔2〕如果发现有人身上着火,或溅上油类着火,应立即将其推到,用灭火器灭火,注意灭火器不准对着面部。

〔3〕如果遇到事故后,有人发生惊慌、喊叫、乱跑情况,应及时强行制止,帮其撤离现场。

〔4〕如果在抢险中,发现有人受伤,要及时询问伤情,帮助撤离现场。

4.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实认及考前须知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包括:

应急人员数量是否能保证应急处置的需要,现场个人防护用品数量和品种是否满足应急人员的配戴,应急处置人员的临场发挥水平等,指挥、联络、组织、扑救、疏散、救护等应急措施是否到位。

为了保障在突发事故情况下快速发挥应急能力,应注意以下事项:

〔1〕应急人员数量的保证:

及时根据车间人员变动,补充到应急小组。

〔2〕应急人员水平的保证:

平时加强预案演练,提高应急水平。

〔3〕应急防护器材和救援器材:

按照现场应急小组中的人员数,准备防护用品,并保证在使用有效期;对于使用过的防护用品,要检查其用后效果,需要更换的过滤膜、过滤罐及时更新。

使用过的医疗箱要及时增添药品和用具,现场使用担架进展维修和补充;消防器材及时检查使用期限,防止失效;使用后的灭火器要及时充填和更换;使用的空气呼吸器要保证充气压力,使用后及时清理和充气;加强消防水泵的维护,保证使用时无故障,保证使用水压。

〔4〕应急各种功能:

报警位置是否适宜,数量是否能保证各岗位的使用;平常注意维护线交换机的正常使用;各应急人员是否能够快速反响,进入现场;在应急处置中处理好自己本职工作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平安性、先后性,要求本岗位不能离人时,必须有人在岗,在停顿时会引发平安事故的岗位,必须有人在岗。

4.6应急救援完毕后的考前须知

4.6.1应急救援完毕的条件

〔1〕中毒、受伤人员已得到平安救护。

〔2〕现场危险因素已全部消除,没有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

〔3〕岗位人员、应急人员清点完毕无失踪人员。

〔4〕现场洗消完毕,环境因素符合有关标准。

〔5〕设备设施抢修人员到场,生产恢复工作具备条件

4.6.2现场洗消

〔1〕在危险区与平安区交界处设立洗消站。

〔2〕洗消对象为:

轻度中毒的人员;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之前。

〔3〕现场医务人员;消防和其它抢险人员,以及群众互救人员。

〔4〕抢救及染毒器具。

使用相应的洗消药剂。

4.6.3其他考前须知

〔1〕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宣布完毕指令,各有关车间、科室领导按责任分工通知所属部门危险解除。

〔2〕检查各岗位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新、补充新的应急救援器材。

〔3〕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进展事故调查。

4.7化产车间领导人员

主任:

郝生辉

副主任:

王兵红

平安员〔兼职〕:

王吉云

班长:

志华汤兆祥王宏波曹新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