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行动研究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9777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应用行动研究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如何应用行动研究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如何应用行动研究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如何应用行动研究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如何应用行动研究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如何应用行动研究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如何应用行动研究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如何应用行动研究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如何应用行动研究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如何应用行动研究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应用行动研究法.docx

《如何应用行动研究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应用行动研究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应用行动研究法.docx

如何应用行动研究法

如何应用行动研究法

   1、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

   行动研究既然是针对教育实际情境而进行的研究,是从实际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因而它适用于那些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小规模的(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

具体表现为:

如困难学生的教育措施、不良心理行为的娇正、环境因素的变革等研究;学校教育体系改革的实验与研究;学校课程改革与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的研究;教育组织的工作效率研究;教师教学态度、动机及价值观研究;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研究;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研究;发展、提高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研究;将教育理论应用于实际来提高教学效果的研究;协调处理师生关系的研究等。

   行动研究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应用的课题有:

行动研究应用于关于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研究;行动研究应用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行动研究应用于基于网络化条件下综合学习课程的研究;行动研究应用于学校信息化管理的研究等。

   2、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四个环节:

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

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九个步骤: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论探讨、形成策略、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收集资料、整理描述、评价解释、修正计划进入下一轮更高层次的研究。

  

  

(一)计划

  发现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思考诊断,提出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方面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改变的初步设想(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想法)。

   教师要通过观察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到当前自己教学中遇到的本人愿意努力探究并加以解决的主要问题,把这些问题逐一列出,并按照重要性排好次序。

首先选择那些在最大程度上使最多人受益的问题,即最重要、最棘手、最关键的问题。

   教师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直接性问题。

就是明显存在,需要我们直接面对,又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学生的成绩很差、学生纪律松散等等。

二是探索性问题。

就是将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启发式教学应该怎样操作,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怎样搞,等等。

三是反思性问题。

这是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为改进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检讨所发现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会这样?

""应该做哪些调整和改进?

"

   教师要在自己认为重要的领域中,或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寻找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以此来推进自己的工作和能力发展。

1.一个兴趣:

例如尝试一种新的想法,开发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以更周到或高效的方式来处理平时的例行工作。

 2.一个困难:

例如,要改善一个困境,解决一个问题,或弥补一个缺失(如教材中遗漏的内容或不足等)。

 3.一种"不明"的情况:

教师们常因一些大大小小的"疑惑"而开始他们的研究,通常是缘于课堂上的意外与无法解释的体验,这些意外与体验可以看做是进行行动研究、发展教学策略的一个有用的起点。

分析问题:

在进行课堂行动研究以前,深入到真实的、自然的现场或行动环境中,综合运用观察、访谈、对话、书面调查、成品分析、录音录像摄影等方法收集真实材料,以便对研究现象作深入分析,明晰这一问题的背景、可能成因、后果等,以此作为确立课题和制定计划的依据前提。

实地考察的内容:

实际情境的现状及成因;解决这个问题会对本人工作的改进和学生的发展具有多大重要意义;反映初步想法的行动得以实施有哪些机会;本人试图改变现行做法的哪些方面;策略的设计3—4个值得试一试的变化;有哪些可能性与制约因素等。

会带来多大的进一步研究的机会;会得到谁的帮助;所处环境中的制约因素会不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这一阶段可以是教师个人自我诊断,也可以是教师群体的共同诊断,更可以是教研、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的专家会诊。

通过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分析原因,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检索、阅读、比较分析、叙述),包括所有与这一问题有关的文字、图片、录音、录像或是学校的总结报告、问题分析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确定问题的范围和本质,从而全面的、准确的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方法。

这一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要有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能引发各种观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碰撞,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

理论探讨:

即从教育理论中有针对性地选取最合适的内容,为解决筛选出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操作规范,从而保证行动研究的正确性。

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理论工作者要根据教师选出的问题,寻找与问题相关的理论,有针对性地向教师介绍,让教师了解与问题相关的教育理论,通过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从中选出适合自己需要的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很多,有的很抽象、深奥,进行理论选择时,要注意针对性、贴切性。

学习应当贯穿于行动研究的全过程,但在问题诊断之后,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学习是完全必要的。

学习的内容很多,但主要应认真学习素质教育新观念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认清新教育理念与自身现状的差距,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存在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及要达到研究的目标。

这为制订研究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形成策略:

形成行动策略是一项具有建设性和极富创意的活动。

它不仅需要对特殊情境进行分析,而且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人格特点。

在形成行动策略时,我们需要注意如下事项。

1.不要只满足于某一构想,必须能有机会在多项可能的策略中做选择。

从事研究的教师越能想出不同的策略,就越能有机会想出适当的解决方法。

     2.不要过多地受执行困难的干扰。

从研究结果中产生的构想可以拓展教师的觉察能力,并能提供新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口这种建设性思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始点。

在形成行动策略时,不要只考虑可能遇到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能够想到该行动策略有可能提供的潜在的解决问题的机会。

不要只是因为有可能遇到困难而过早排除或拒绝某一个行动策略。

    3.别忘了将现有的力量一起考虑进去。

我们应该相信,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发挥教学系统中已有的动力(力量)和有利条件,就可以获得部分程度的改善。

因此,我们必须思考以下问题:

我的(我们的或学生的)动力是什么?

我如何创造条件来运用这些动力?

在教学操作的程序中,哪些动力已具有改善现状的倾向,我可以如何强化这些过程?

   4.借助群体讨论形成行动策略。

求助于群体的智慧形成行动策略比个人冥思苦想要更加有效。

这么做不仅可以为寻求策略的教师指出一条光明之途,更可以促使教师团体对类似教学情境具有更加丰富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拟定计划:

问题明确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或其它教师的经验,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凭借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设计出可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计划应以所发现的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

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终于解决问题、改进现状的计划的形成。

为克服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首先应分析自己对问题了解了些什么?

要解决问题还需要知道些什么?

然后采取一些方法如请教同行、查阅参考书、研究教学案例、参加培训等作出计划构思,寻找解决途径(作出设想、计划)。

   计划包括行动研究背景(对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初步设想的表述;实地调查、文献研究结果的归纳;对采取行动的大致范围和实际情境的描述。

);第一行动步骤或包括第二行动步骤的计划方案;考察措施;安排进度表。

   首先要制定系统的总体计划,包括研究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等,还要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安排好具体活动的先后顺序等。

总体计划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

包括研究的目标、研究人员的任务分配、研究的假设、搜集资料的方法等行动方案。

包括如下内容:

标题、绪论、目的、假设、对象(范围)、内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采取的改进措施,达到的目标)、方法及步骤(研究的进程、顺序、时间安排)、资料(信息)、物质保障(经费、环境、设备、设施、人员等)、时间、人员分工、研究措施、预期成果及形式及其它重要事项等。

具体计划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要根据总计划再制定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有计划的干预行动的出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现状。

如果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就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的备课中寻找和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因而“螺旋模式”行动研究中的计划与教师日常的备课是同一件事情。

   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动态性,开放性,可行性。

人们对问题的认识需要逐渐深入,计划时必须考虑和包容已知的制约因素、矛盾和条件,又要允许不断地修正计划,把意料不及、来曾认识和在行动中显现出的各种情况和因素容纳进计划。

这种灵活性不仅是行动研究的优势,也是行动研究的特征。

  

(二)行动

   行动实施就是验证、试验与实验。

行动策略只能是我们关于实践的一种假设,它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有预想的效果,需要我们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并对其效果进行检验口我们可以借助检验的结果对我们自己的实践理论进行评估,并从中找出方法,发展、修正甚至彻底修改我们的观点。

   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

行动者在获得了关于背景和行动本身的信息,经过思考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有目的、负责任,在基本设想、总体计划和具体计划的指导下,应用解决途径,落实具体计划,实施干预。

行动实施应包括:

对参与研究的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使他们获取教育教学改革信息、掌握基本研究技术;课题组成员对行动研究计划和每一行动步骤进行对话、协商、讨论,达到正确理解、目的明确、责任分明;按计划所制定的措施采取干预行动进行研究行动。

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阶段是一个动态发展和改进的过程。

注意观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反馈效果、调整计划、再实施修正后的计划。

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行动策略的实施:

(1)想像情境,并在心中预先演练,类似运动员在参加竞赛之前做某些预备动作一样。

对某些比较简单、相对独立的行动来说,这种心智训练的方式十分有用。

当运用到复杂的系列行动时,这种方法较为困难。

但无论如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教师预先想到一些自己未曾深思过的可能性或后果。

(2)事先在家或在学校尝试实施行动策略。

(3)参观已采取新行动策略的同事班级,并在稍后和这位同事进行讨论。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对该策略的可能性和限制有更清楚的了解。

   课堂教学的行动既包括教师的上课,也包括相关合作者的听课,此时教师的上课就转化为研讨课。

教师进入真实的课堂,面对具体的学生,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意想不到的教学事件,去灵活地调整计划(备课)。

当然不是所有的教学都是教育科研,必须是"真正的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还必须符合开展教育科研的一般规范。

  (三)考察

   由于教育教学受到实际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许多因素又不可能事先确定和预测,更不可能全部控制,因此,观察在行动研究中的地位就十分重要了。

特别注重对实施过程的观察是行动研究与一般的常规工作最大的不同。

“考察主要指对行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考察。

应对实施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做好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观察记录、学生活动情况记录等。

考察内容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

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

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

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

要注意搜集上述三方面的资料。

   在观察和记录时,如果需要重点调查某些内容,也可以设计专用的记录表。

为了使观察的角度更多些,更客观些,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观察、实验、测验、问卷(书面调查)对话、访谈、研究日记、收集成品、录音、录像、拍照等。

观察既可以是行动者本人借助于各种有效手段对本人行动的记录观察,也可以是其它人的观察,而且多视角的观察更有利于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行动的过程.

  收集资料:

应用有关的方法,如直接观察、问卷调查、个案研究、测试、实验等手段,深入现场,对行动做记录和收集资料,系统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数、据或证据)进行收集、处理、综合,对行动后的结果进行评价,以确定目标实现的程度。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的始终。

    1.收集书面文件 

(1)学生的书面作业:

文章、活动、测验、班刊、涂鸦  

(2)教师的文字数据:

课程设计、教学计划、教案、笔记、日志、评量、对学生作业所做的修改和评语、学生进步的记录等; (3)其他文件:

班级名册、家长来函、考勤记录、校规、通知单、新闻简讯、通告、参考书等其它与研究主题相关之文件。

    2.观察和记录情境 

(1)直接观察与记录:

教师自己直接观察与记录 

(2)他人观察与记录:

教师于情境中,但请别人进行观察与记录 (3)录音观察与记录:

使用录音方式进行 (4)相片观察与记录:

使用照相机(5)影带观察与记录:

使用录像机。

3.访谈与记录   

(1)准备结构性问题

(2)说明目的(3)倾听(4)提问(5)阐述与澄清

    4.书面调查 

(1)设计结构性问卷──将研究问题与   

(2)进行施测──针对研究对象实施问卷调查  (3)资料分析──1.阅读资料2.选择数据3.呈现数据4.解释资料、做结论

   5.行动研究的好帮手──研究日志

    

(1)使用笔记本、或输入计算机  

(2)定符合需求的架构与版面

   基本数据:

1.日期(观察日期与记录日期)2.时间3.地点4.参与者5.研究地点

   描述性记录:

1.活动说明2.事件描述3.对话4.手势5.声调6.肢体语言7.面部表情8.个人特征9.地点与设备

   解释性记录:

1.感受2.解释3.创见4.思索5.推测6.预感7.事件解说7.自我假设与偏见的反思9.其它

   资料区块:

1.提供辅助数据的空间2.提供证据留存的空间

   空白──研究日志保留空白区块,以便随时增补回忆、心得、创见、评论或资料等

   在行动研究中,观察是反思、修正计划、确定下一步行动的前提条件。

根据行动中各种信息及时的反馈和实际情况变化,随着实施者对行动及背景的逐步认识和重视其它研究者、参与者的监督观察和评价建议。

不断对总体计划、行动步骤加以改进,对所需资料进行核实,对考察手段进行核对,保证人和物到位。

通过结果反馈来验证设想和计划是否可行、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进一步修改或调整。

在修改的基础上再进行第二步的具体计划和行动。

  (四)反思

   解释、评价、修改方案、准备开始新的行动。

反思是贯穿于行动研究始终的必备程序和要素。

对研究过程来讲,这是研究阶段的总结,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

包括成果的整理与描述、评价与解释。

对教师来讲,这也是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提高教学监控能力、应变能力、总结评价能力和理论思维品质的过程。

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

树立正确的评价观,以客观、求实、严谨的态度,这一阶段除了要对实施研究行动结束后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系统的科学处理,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解释、做出推论,并对研究进行反思评价,概括出行动与目标之间关系的一般原则,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为评价行动研究效果和推广之用和新一轮的深入研究做准备。

这一环节包括:

  整理描述:

即对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资料整理:

审核、分类、汇总;资料分析:

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定量和定性)。

描述出本循环过程和结果,勾画出多侧面的生动的行动过程。

);

   资料收集上来之后需要处理,从而促进我们对问题及情境了解得更为清晰,理解得更为透彻口通过对资料本身的感性认识,我们能够找出蕴含于其中的本质性的、规律的东西,同时也为下一步的行动打下扎实的基础。

   资料分析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阅读资料:

仔细阅读资料,在阅读期间回忆其资料所呈现的事件与经验;了解被研究者到底做了什么?

说了什么?

真正发生了什么事情?

     

(2)选择资料:

区分重要与不重要的资料;聚集相似的资料;将复杂的资料排序、简化,寻找资料中不同主题之间的关系。

     (3)呈现资料:

用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被选择的资料,可以用图表或线条的方式对资料中的有关主题进行强调。

     (4)解释资料及做结论;对资料中呈现的一些关系做出意义解释,建构可以应用的实践性理论(或模式),理论要符合所研究的情境,与研究的重点有关,并且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工作。

   在分析的过程中,新的理解一次又一次地涌现,如对相同的事物有了新的观察角度、对事物之间的因果及其他种种关系产生了新的顿悟等。

起初看起来是合理的事情,分析开来以后可能是发现是不正确的。

在研究中,教师必须对现有的材料带有批判、怀疑的眼光进行分析。

在批判、分析过程中,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胸,对现有的理论或自己的发现进行质疑。

只有这样才能鼓励与刺激自己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千万不要以为资料分析只是企图去找论据来确认自己原有的观点,或者证明自己的发现是正确的。

   分析结果:

首先应了解自己期望什么样的结果,比如说,通过实施解决方案,在态度、观点、思维方式、兴趣、参与程度、积极性、知识范围和技能等方面有良性转变。

对实施过程中的变化和实施结果要通过图片、录像、日记、测试、调查等方式收集成资料,然后将其分类、整理,进行可行性分析,确认当初的设想和行动尝试是否有效。

  评价解释(即对所整理和分析的数据和实施进行说明,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的不一致性,从而决定基本设想、总体计划和下一步行动计划是否需要修正,应做哪些修正,从而形成新的判断和新的构想。

);效果评估:

计划调整实际上就是研究者对上一轮的研究结果进行反思的过程,对上述实施步骤进行反思,明确哪些行动是可行、有效的,教师和学生在此过程中有哪些方面的发展,并从中体会和发展出对此问题的相关理论。

再去发现新的问题;通过反思同时也会发现哪些是无效和不可行的,从而再去寻求新的设想和解决途径。

在高一级的螺旋上重复上述行动研究步骤。

评价效果的两种误区

(1)用科学工具、量表进行严格的测量。

(2)用中高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测量。

    在检验行动策略的后果时,我们需要设定成功的标准。

何时我们可宣称某个行动策略是成功的?

一般说来,应该是:

  

(1)按照执行的方案,得到"改善情境"的结果; 

(2)执行的结果并未产生会损害正向效果的副作用; (3)造成"改善"的效果可以在较长时期内维持下去。

如果执行行动策略以后并未带来我们预期的结果,这可能有以下原因。

     

(1)在执行的方法上出了问题:

教师可能不习惯采用新的行动策略,或者在实践时采取了与原先计划不同的态度或不同的方法。

     

(2)在行动策略的构想上出了问题:

例如对于想要造成影响的行动策略给予太少的时间;或者在使用新教学法之前,教师对学生的状况所做的判断是错误的。

     (3)在教学情境的分析上出了问题:

由于教师相信自己的成见更胜于真实的资料,所以无法听进另一种解释,或是下结论太快,导致结论不成熟。

     (4)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出了问题:

某些重要的资料被遗漏。

    (5)在问题的界定上出了问题:

也许所探究的问题并非"真正的"问题所在,或是问题在探究的同时也有所改变。

    在对问题进行精细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重新考察自己研究的起点与路径,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改进原有的行动策略或建立新的行动策略,在实践中施行,并重新加以检验。

   修正计划或写出报告:

在上述环节的基础上,将研究过程和结果经过反思后再写出实事求是的报告,或修改并形成新的研究计划方案。

于是,修改后的计划方案既是前一个循环的结束,又是下一个环节的中介,在新的计划方案引导下,进入新一轮行动,行动研究就是在不断的循环中发展。

在全部研究完成之后,对整个研究工作做出总结,发布研究成果。

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研究背景,理论依据,目标内容,实践操作,效果结论及思考与建议等。

  (五)注意事项

   行动研究法无疑是一种适合中学教育研究的方法,但是如何使用不当,会产生一些不理想的效果。

有几点在使用时要注意:

(1)建立行动研究法和其它研究方法结合的模式,可以在其它研究到一定程度后实施行动研究,这样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的工作问题,也可以在行动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后,再采用实验等一些研究方法,进一步探索教育规律,使各种方法相互间取长补短。

(2)参加行动研究的实际工作者,应具备研究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要有科研精神和正确的研究态度,会利用各种资料,做到真正理解行动研究的实质后再操作,以减少盲目性。

(3)在研究目标的定位时,不提过高的理论性过强的目的,把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教师素质作为工作的重点,在研究方法上从实际出发,不受方法的束缚。

 (作者 沈家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