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05865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古代发明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冶炼金属B.稻草造纸C.烧制陶瓷D.蚕丝织布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酱油B.冰红茶C.矿泉水D.冰水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取固体粉末

C.向试管中加固体

D.氧气的验满

4.为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的目标,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净化汽车尾气

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C.大量施用农药化肥

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B.氧气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

C.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6.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应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B.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C.加入二氧化锰可以增加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

D.只有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7.对Al3+、Al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等质量的两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

8.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CO

和H

O的曲线是a和c

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D.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

9.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重要微粒。

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C.温度升高,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

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10.碳酸二甲酯(C3H6O3)常用作汽油添加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二甲酯是一种氧化物

B.碳酸二甲酯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碳酸二甲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D.碳酸二甲酯分子中含有三个碳原子和三个水分子

11.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B.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C.某粒子示意图

表示的是一种金属阳离子

D.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12.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10

40

4

6

反应后的质量/g

4

x

38

y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丁为催化剂,则x=12

B.乙可能是生成物

C.x与y之和一定是18

D.甲和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

17

二、填空题

13.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吸附池内常用__吸附色素和异味。

(2)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杀菌消毒,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反应

,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3)某同学取自来水于试管中,加入适量___,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该自来水属于硬水。

(4)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5)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D水的净化

14.如图中A是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B、C分别为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D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2)B表示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数是_____。

若C表示氯离子,则X=_____。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D中甲的原子序数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的原子序数。

乙所代表的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15.利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氟离子_______。

(2)氧化镁中镁的化合价_______。

(3)硝酸铵_______。

(4)硫酸根离子_______。

16.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_。

(2)为了防止夏天温度过高,两段铁轨之间都要留有间隙的原因_______。

(3)水蒸发和电解水的根本区别_______。

(4)保持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

三、实验题

1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_______。

(2)实验室制氧气可以选择装置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试管口需放一团棉花,作用是_______。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选填“a”、“b”)导管通入。

(3)实验室可以利用块状大理石(有效成分碳酸钙CaCO3)和一种叫稀盐酸(有效成分HCl)的溶液来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选用A或B。

原因是_______,二者反应后生成氯化钙(CaCl2)、水和二氧化碳,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与装置A相比,装置B的优点是_______。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能溶于水,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

(4)同学们学习氧气后发现,许多物质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如: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且有明亮的火焰;铁丝也能在氧气中燃烧,但是没有火焰。

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进行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

(a)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同学们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用适量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集气瓶中的水(如图1所示),其优点是实验简便且保证安全,还有_______;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b)点燃蜡烛,用坩埚钳夹持一根尖嘴玻璃管,将其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心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有火焰产生(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_(选填“固态”或者“气态”)石蜡燃烧形成的。

要使该实验成功,同学们认为尖嘴玻璃管不宜过长,原因是_______。

18.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1)写出图甲装置中缺少的玻璃仪器名称_______。

(2)准确量取48mL的水需要的仪器_______。

(3)图乙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液面如图乙所示,该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mL;若俯视该读数去量取,则量出液体的体积会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19.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已知铜粉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1)实验目的: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现象:

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

(3)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

(4)根据如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填空: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5mL

15mL

8mL

____

(5)反思与交流:

A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______(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

B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有______。

(写一条即可)

四、计算题

20.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15g,加热使它完全反应,结果发现试管内固体物质为10.2g,试回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K:

39,Cl:

35.5,O:

16,C:

12,Mn;55

(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2)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_______。

(3)列出求解氯化钾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

(4)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

_______。

(5)_______g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质量与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氧元素质量相同。

参考答案

1.D

【解析】

A、冶炼金属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稻草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蚕丝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故选D。

点睛: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D

【详解】

A、酱油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水,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冰红茶中有茶、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矿泉水含有矿物质和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冰水共存物均是由水分子所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选:

D。

3.B

【详解】

A、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不符合题意;

B、取用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氧气验满:

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内,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

A、净化汽车尾气能减少空气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A正确;

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有利于绿化环境,净化空气,故B正确;

C、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做法不可取,故C不正确;

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D正确。

故选C。

5.D

【详解】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不是质量分数,选项说法错误;

B、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用做燃料,选项说法错误;

C、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D、空气的成分很多,决定了空气有多种用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注意空气是按体积分数来计算,而不是质量分数;氧气是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注意理解区分;稀有气体虽然很稳定,但是只要条件达到了,也是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

6.A

【详解】

A、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二氧化锰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锰也可以作其它物质反应的催化剂,如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加入二氧化锰不能增大过氧化氢分解的氧气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锰不是在任何反应中都可以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一定就是二氧化锰,其它的物质也可以作催化剂,如硫酸铜溶液、氧化铁也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7.A

【详解】

①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核电荷数相同,符合题意;

②铝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0,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3,核外电子数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③铝离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电子层结构不完全相同,不符合题意;

④两种粒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但是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质量几乎相等,符合题意;

⑤等质量的两种微粒,粒子数相同,含有的质子数相等,符合题意。

故正确的是①④⑤。

故选A。

8.B

【详解】

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用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注射器在火焰上方抽气,会把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吸到注射器内,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B、蜡烛在闭容器内燃烧生成了CO2和H2O,因此闭容器内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变大,曲线是a和b,符合题意;

C、从实验可以说明,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不符合题意;

D、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详解】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C、原子之间存在间隔,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使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不符合题意;

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C

【详解】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碳酸二甲酯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选项A错误;

B.碳酸二甲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3)∶(1×6)∶(16×3)=6∶1∶8,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B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碳酸二甲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选项C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碳酸二甲酯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水分子,选项D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

A、氯化氢是由氯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每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B、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如硝酸铵中的氮元素显-3价、+5价,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质子数=原子序数,12号元素是镁元素,故该粒子示意图表示的是一种金属阳离子,不符合题意;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详解】

A、若丁为催化剂,则y=6,x=10+40+4﹣4﹣38=12,该选项说法正确;

B、如果丁是反应物并且完全反应,则x=18,即x最大是18,反应后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x+y=10+40+4+6﹣4﹣38=18,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甲和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6:

34=3:

17,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3.活性炭+1肥皂水煮沸AC

【详解】

(1)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HCl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有:

(+1)+

+(-2)=0,解得

=+1,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3)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该自来水属于硬水。

(4)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才用蒸馏的方式;

(5)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水,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符合题意;

B、水的蒸发,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符合题意;

D、水的净化,是除去水中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4.118.768小于非金属

【详解】

(1)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18.7。

(2)B表示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数是6。

若C表示氯离子,氯离子是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则X=8。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因此D中甲的原子序数小于乙的原子序数;乙是排在氯右边的18号元素氩,属于非金属元素。

【点睛】

15.2F-

NH4NO3SO42-

【详解】

(1)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氟离子表示为2F-;

(2)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

故氧化镁中镁的化合价表示为

(3)硝酸铵中铵根离子显+1价,硝酸根离子显-1价,故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

(4)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硫酸根离子表示为SO42-。

16.分子构成不同原子之间存在间隔,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是否发生改变钠离子和氯离子

【详解】

(1)水由水分子构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2)原子之间存在间隔,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会变大,故为了防止夏天温度过高,两段铁轨之间都要留有间隙;

(3)水蒸发,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为氢分子,氧原子结合为氧分子,分子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故水蒸发和电解水的根本区别是:

分子是否发生改变;

(4)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保持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17.酒精灯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b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

可通过长颈漏斗随时添加稀盐酸D

在一段时间内能持续提供一定浓度的足量的氧气生成黑色固体

气态如果导气管过长,石蜡蒸汽会在导管中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

【详解】

(1)由图可知,标号①的仪器的名称是酒精灯;

(2)装置C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故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口需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氧气应从b端通入;

(3)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故发生装置可选用A或B;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装置A相比,装置B的优点是:

可通过长颈漏斗,随时添加稀盐酸;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能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的装置是D;

(4)(a)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适量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集气瓶中的水,其优点是实验简便且保证安全,还有在一段时间内能持续提供一定浓度的足量的氧气;

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点燃蜡烛,用坩埚钳夹持一根尖嘴玻璃管,将其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心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有火焰产生(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石蜡燃烧形成的;

要使该实验成功,同学们认为尖嘴玻璃管不宜过长,原因是如果导气管过长,石蜡蒸汽会在导管中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

18.玻璃棒50mL量筒和胶头滴管2.8偏小

【详解】

(1)图甲装置中缺少的玻璃仪器名称为玻璃棒,过滤需要玻璃棒引流;

(2)准确量取48ml的水需要的仪器5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3)图示可知每一小格表示0.2mL,所以图示是2.8mL;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小。

19.红色固体变黑色使氧气充分反应17.5%装置二装置二更有利于气体流动,氧气反应更充分

铜粉的量不足或未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

【分析】

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容器内体积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详解】

(2)实验现象:

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红色固体变黑色,是因为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3)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使氧气充分反应;

(4)铜粉燃烧消耗氧气,注射器内体积的减小就是氧气的体积,故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5)A.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装置二更有利于气体流动,氧气反应更充分。

B.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可能是铜粉的量不足,使氧气未完全消耗,使结果偏小;未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装置内气压较大,使结果偏小等。

【点睛】

本考点是用铜粉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属于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

这类探究实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回答题目给出的问题.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20.

(1)

(2)4.8g;

(3)

(4)12.25g;

(5)6.6g。

【分析】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试管内质量的减少的质量即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据此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生成氯化钾的质量、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元素质量不变,氯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全部转变为氧气,故氧元素的质量为4.8g进行解答。

【详解】

(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试管内质量的减少的质量即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实验中制得氧气的质量为16.5g-11.7g=4.8g,故填:

4.8g

(3)设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x

x=7.45g

答:

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7.45克。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7.45g+4.8g=12.25g

(5)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元素质量不变,氯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全部转变为氧气,故氧元素的质量=4.8g;

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二氧化碳质量=氧元素的质量÷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6.6g

答:

6.6g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质量与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氧元素质量相同。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