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教育案例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0703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小班教育案例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幼儿小班教育案例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幼儿小班教育案例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幼儿小班教育案例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幼儿小班教育案例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幼儿小班教育案例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幼儿小班教育案例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幼儿小班教育案例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幼儿小班教育案例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幼儿小班教育案例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幼儿小班教育案例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小班教育案例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docx

《幼儿小班教育案例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小班教育案例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小班教育案例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docx

幼儿小班教育案例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

教育案例是身边发生的生动活泼的例子,对教学本身具有促进作用。

幼儿园小班在教育上会有哪些教育案例呢?

本文是整理的幼儿小班教育案例。

幼儿小班教育案例1:

有的时候还是“袖手旁观”的好从事幼教工作几年来,今年头一次带小班。

几个月下来,我深深感到小班的孩子们对老师的依赖性是那么强,诸如系鞋带、扣钮扣等小事也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

尤其每天午睡醒来后,总有一大群孩子围在身边,让我帮助他们做这些事晴。

说实话,有的时候真的感觉有点烦,但当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充满恳求的小脸听到孩子们稚气十足的话语:

“老师,帮我穿一下衣服行吗”,“老师,我的鞋带系不上了”,“老师,帮我……”我还真不忍心不去帮忙。

但是往深处一想,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本来就很差,如果一味这样迁就照顾下去,孩子的自理能力怎么能提高呢怎么办呢好长时间,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

一天,在带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我的胳膊不小心扭了一下,一时间动都不能动。

午睡起来后,孩子们仍像往常一样围在我身边,要我帮助做这做那的,但有几个孩子看到我受伤的胳膊,懂事地自己穿起了衣服。

过了一会儿,几个平时一直要我穿衣服的孩子,竟然也穿“好”了。

虽然,他们的衣服钮扣扣错了,鞋子穿反了,但毕竟是他们自己穿的。

我猛然发现,这些事情他们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做。

那么,我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于是,我便对孩子们说:

“小朋友们,老师的胳膊不小心弄伤了,医生说要过好长一段时间才能好,看来这几天,老师不能帮你们穿衣服了,你们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扣钮扣,好不好”绝大多数孩子都答应了,但仍有少数几个孩子拿着衣服坐在床沿上一言不发。

我知道,他们的确不会自己穿,于是,我一边叫能力强的孩子帮他们一下,一边告诉他们回家后让妈妈教他们,自己也多练习练习,争取早日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孩子们满怀信心地点了点头,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终于全部穿好了衣服,系好了鞋带,扣上了钮扣。

望着一张张通红的小脸,我心里感到了―阵欣慰。

经过这件小事,长时间困扰着我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对于如何提高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我也有了一些新的见解。

有的时候,“袖手旁观”地逼孩子们自己动手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

幼儿小班教育案例2:

小班案例:

上厕所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萌发时期,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

有的幼儿霸占心理很重,认为什么都是我的,不会谦让;有的幼儿较胆怯,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说笑游戏的;有的幼儿缺乏起码的礼貌知识,在活动中撞倒了对方或踩痛了对方连一句"对不起”部不说。

因此,帮助小班幼儿在生活小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片断一:

小朋友上厕所

一次活动后休息时,孩子们有的喝水,有的上厕所。

这时,厕所里传来了争执的声音:

"这是我第一个抢到的!

老师,他推我!

"不行,我就要第一个!

"哇!

”哭声

原来,小朋友一起拥到厕所里,由于人多厕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厕。

可天天就是不愿等,一进去就要抢第一。

其他小朋友可不乐意了,他就动起了武力··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上演好几次。

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他们的独占心理比较明显。

在他们的意识中,"我抢到的就是我的。

”"我抢不到就打你、咬你。

”因此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常常发生冲突。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我们想通过厕所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我们知道幼儿模仿力极强,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

故事《小蚂蚁搬豆》中井然有序、团结合作的小蚂蚁形象深深感染着孩子,给幼儿树立了好榜样。

于是我们把可爱的小蚂蚁画下来,一个一个排好队贴在厕所的墙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儿的视线一般齐。

这样,他们上厕所时,看到排着队的小蚂蚁,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队等待入厕。

在等待的过程中,还可以数数小蚂蚁,复述故事中的情节:

小蚂蚁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很快就把豆豆运到了家里··”渐渐地,我们再也不用每次休息时都要向幼儿唠叨一句:

"上厕所时要排好队,不要争抢。

”耳边经常听到的是:

"老师,我排好队了。

老师,我让东东第一个小便。

”片断二:

小脚印让我们变勇敢

小班幼儿初人园时,由于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在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理上均依赖成人的照顾,不安全感就产生了。

有的幼儿一天尿湿裤子好几回;有的幼儿上幼儿园几天都不大便,引起大便干燥;有的幼儿因憋大便而经常拉在裤子里。

如何让孩子们不害怕上厕所呢我们认为,营造适合幼儿的厕所环境势在必行。

既然孩子们害怕一个人入厕,我们的厕所都是座便,孩子们孩子们坐上去既舒适又安全。

这样的厕所既减轻了孩子们的心理压力,又激起了孩子们主动上厕所的欲望。

后来,课后,我们还为他们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以缓解紧张情绪。

孩子们在入厕时有了愉快的笑容,憋大便、拉裤子的现象渐渐消失了。

今天的幼儿园教育是个内涵丰富的大概念,生活环境对幼儿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营造"厕所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行为、语言、表情都在传递着信息,在告诉我们他们的需求、困惑和感受。

诚然,生活小事中还蕴含着更多的教育价值,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

慧慧小朋友高高的个子,看起来应该是个很能干的小朋友,但刚入园时,她从不敢和小朋友一起走路、上厕所,看到前面有跑的小朋友就吓得停下来大叫,害怕别人撞到她,总要等到别人进教室后,才敢慢慢地走到厕所。

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因为慧慧小时候摔了一跤,手臂骨折,从此以后她的家人就不敢放手让她一个人走路,总是有人扶着她,久而久之,她也从不敢一个人走路了。

教育方法及效果:

对于她这种长期形成的依赖及对单独走路的恐惧情绪,我知道不是一两句话或一两天就能消除的,而需要耐心的引导和细心的帮助。

首先,要消除她的紧张情绪。

下课时,我拉着她的手,带她和小朋友一起上厕所,让她知道别人是不会故意撞她的,我又请几位能干、细心的小朋友带她一起玩,鼓励别的幼儿关心、爱护和帮助她。

其次,我们和家长达成协议,在家尽量放手让她一个人走路。

最后,对她的每一点进步,我都给予热情的赞扬,在周五的小红花评选中,给她贴上一朵漂亮的小红花,她高兴地笑了。

在以后的时间里,我总是用鼓励的目光关注她的一言一行,适时地表扬她。

渐渐地她变得放松了,脸上的笑容多了,还能和小朋友一起跑跑跳跳,参加游戏了。

幼儿小班教育案例3:

幼儿不良行为一、幼儿情况分析

孩子活泼好动,性格开朗,平时很喜欢帮老师和小朋友做事情。

但是每当老师和小朋友指出他犯的错误时,他总是不肯认错,而且还很不高兴。

孩子在班上属于各个方面发展都很好的孩子,在幼儿群体中有一种惟我独尊的骄傲感,从未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另外,他在家中也备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的百般呵护,宠爱,孩子第一次来幼儿园时,,到现在一直都要哭。

老师接过来一会他就好了,老师问他明天来了就不要哭了,他回答得很快,说:

“好,明天来了我不哭。

”可是第二天会照常哭。

他刚来园的时候自理能力表现得很差,属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类型。

还经常告状,他告状时你不理他,他就会说你打他或是就找别的小朋友帮他打报复平,直到有小朋友帮他为止,他就会满意的笑。

二、成因分析

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该怎么办呢我先了解造成他这种情况的原因。

有的是因为紧张、恐惧或被人嘲笑等因素引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潜意识中为自己不在受伤害,内心很自然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有的则是因为环境因素造成的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原因。

三、具体实施

1家长工作

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并把教育思想说给家长听,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2对策

行为1孩子:

玩玩具的时候喜欢一个人玩,不和同伴进行交流。

措施:

我们在平常聂理硕创设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比如,我们利用早晨活动时间,让孩子进行分组自由交流,尽量让小朋友的情绪愉快,制造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小朋友和睦相处,回家也逐渐地愿意跟父母交谈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

成效: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培养,他在班里基本能够和同伴进行交流,并且开心地与同伴进行游戏。

行为2:

当我们出去户外活动时,孩子在活动中和小朋友发生争执时老师及时帮助他分析情况。

措施:

增强孩子交往的机会,并请家长配合有空时多带她到外面接触其他人。

例如,公园、小区楼下在交流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增加孩子的交往的机会,创设情感交流的机会。

孩子只有在广泛的交往中,感到有很多东西,他活动中才会积极起来。

尤其是孩子之间的交往更是重要,因为他们身心发展有相同特点,也有共同语言。

渐渐地他在自理能力,自我服务意识也强了许多。

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与实施措施,孩子的性格有了大的变化,变得敢开朗多了。

3、在日常生活中我观察到孩子在自我服务意识方面的情况。

措施:

我们三位老师共同商量,先结合家长及时沟通好情况,在园里我们就邀请孩子做小值日生,要他融入我们幼儿园的大家庭。

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与实施措施,孩子开始愿意上幼儿园了,也不会哭闹了。

这时孩子和孩子的家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脸,此时我们三位老师也觉得很欣慰。

四、效果记录

将近半个学期的努力,孩子会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上课老师提问也爱回答,性格比以前开朗多了,自理能力强得多了,也爱上幼儿园了,看见孩子来幼儿园都高高兴兴的我们三位老师也觉得很欣慰。

幼儿小班教育案例4:

大家一起玩情景一:

离园活动时,小朋友们都拿着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在教室里自由的玩耍。

永斌小朋友没有带玩具来,看见蓉蓉小朋友在玩球,他就跑过去对她说:

“蓉蓉,我们一起玩滚球吧!

”蓉蓉小朋友同意了。

可是当蓉蓉小朋友刚把球滚过去时,永斌马上抱起球躲到一边自己玩了起来,也不管蓉蓉怎样哭闹,就是不还给她球。

这时老师对永斌小朋友说:

“你为什么抢别人的球玩”永斌小朋友说:

“我没带球来,这个球是向她借的!

”老师说:

“你刚才这样的做法不是借,而是抢!

你要借球必须先要得到别人的同意后才能拿来玩!

情景二:

过了几天,永斌小朋友特别神气的拿着一个漂亮的皮球在玩抛接球。

这时文凯小朋友走了过去,想问永斌借球玩,可是永斌小朋友说什么都不肯。

文凯小朋友见商量了半天他还不肯借,情急之下就要去抢。

永斌小朋友马上把球藏在背后振振有辞的说:

“老师说要团结友爱,不能抢别人的东西!

”老师见了,就走过去对他说:

“文凯小朋友跟你商量借球,你都不肯借给他玩,还说要团结友爱。

真正的团结友爱是大家互相帮助,在一起玩的!

案例分析:

出现上述的情况,明显可以看出永斌小朋友是个缺乏分享意识的孩子。

在与他妈妈的交谈中得知:

永斌小朋友的家里有个岁数比他大很多的姐姐,平时不会跟他抢东西,凡事都让着他。

爸爸妈妈也都很宠爱他,对他的任何行为都是善意的认为“他不是故意的!

”“孩子年纪还小,等他长大就不会这样了!

在幼儿园里,我们老师也强烈地感受到了永斌小朋友身上的这个不好的缺点,发现因为他的这一缺点,导致了他平时在班中比较孤立,大部分小朋友不爱和他一起玩。

新世纪对新一代的要求不仅是体力、智力的充分发展,更要求孩子们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优秀的品质。

而这种缺乏分享意识的行为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让幼儿的行为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来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愿意与人分享,为其一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采取的措施:

一、家园共促,培养分享行为。

首先,通过交谈要求家长加强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真空而无暇的世界里,他总要经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我想首先应教育孩子学会关心家人,家长应自我检讨。

因为孩子的自私是家长过分腻爱形成的。

在家里要通过家长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不要对他们过于宠爱,如果孩子一定要自私的话,家长也可以用换位的方式试一下,你学孩子的表现变的自私,那么孩子必定得不到要的东西。

家长这时再通过引导,让孩子发现自私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从而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家里不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不能只给孩子一个人吃、一个人玩,哪怕大人只是象征性的咬一点点也行。

玩具也是这样,如果他想跟别人玩,就要别人跟他一起玩玩具,不能只玩别人的,并且适时地教育他。

二、榜样共存,树立分享意识。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在学校中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

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会经常根据大家的意见评选出一些大方、有分享意识的好孩子上光荣榜,让大家向他们学习。

同时我们也有意识的请那些大方、分享意识较好的小朋友与永兵小朋友多进行接触,让永斌小朋友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逐步受到良好的熏陶。

做为老师,对永斌的每一次点滴的分享行为老师都用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或用奖励小红花、小红旗等方式,对他的行为表示肯定,让他及时的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养成与人分享的习惯。

三、创造机会,体验分享快乐。

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幼儿在一起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在一起操作、绘画、玩过家家、搭积木、看图书等。

我也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分享物品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分享。

一天午饭后,小朋友在椅子上看书。

永斌小朋友看到波波在看一本新图书,就对她说:

“波波,你的图书借我看一下好吗”波波说:

“不行,我还没看完呢!

”永斌听了就跑来向老师告状:

“老师,波波不给我看书!

”波波听了着急的说;“我的书还没看完呢!

”这时我就启发他们说:

“我们来想个办法怎样才能让大家都能看到书”永斌听了摸了摸脑袋说:

“大家一起看就行了!

”波波听了说:

“对对对,我们俩一起看就可以一起看到书了!

”说完开心的和永斌在一起捧着书起来。

看到他们俩津津有味地看书的样子,我开心的笑了!

通过这次看书事件,永斌小朋友体验到了被人拒绝的伤心、失望和与人分享时的开心、满足,从而身受启发“大家在一起是多么的开心、快乐!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与合作,将寸步难行。

为了让永斌小朋友更好地适应社会,今后我们还将通过歌曲、儿歌、故事、移情表演、游戏等各种幼儿喜欢的形式来培养他自发的分享行为,学会与别人共处,充分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成为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乐意与人分享、合作的孩子的!

幼儿小班教育案例5忠旭是一名“特殊”孩子,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头痛、棘手。

忠旭的脾气很倔强:

平时同伴间有了矛盾,老师如果不帮他,他有时会怒气冲冲、瞪眼与你对峙半天,一言不发,令你无法收局;有时会情绪激动,像一头发怒的小狮子一样,措到东西就扔就甩。

有一次让我震惊、担心了许久。

记得是在收拾玩具,准备解便洗手吃午点了,我看见他拿着玩具绕转圈地追着冬冬乱跑,我拉住他,好言相劝,边拿掉他手中的玩具准备放好。

谁知,忠旭却一反常态地拉着冬冬就是使劲地捶打,还一个劲地喊着:

“要你抢我的玩具,我不吃午点了,我讨厌你们”说完就往外冲,我眼疾手快地抓住了他。

一、教师与家长携手,达成共识。

原来,小旭父母工作忙,从小就是婆婆一人照料他。

小旭调皮,爱捣蛋,腿脚有点不方便的婆婆,总是会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非常的溺爱孩子。

平时,在家里,小旭不吃饭,婆婆总是到处追着他喂饭吃;婆婆从来不会骂孩子,即使有错也会迁就他的。

父母起早贪黑工作繁忙,回家后也难得与孩子相处,索*爱心倍加,常常放纵孩子,让为所欲为。

于是,小旭只要稍有不顺心就赌气不吃饭或者摔东西,甚至出手打人。

有一次,妈妈气不过打了孩子几下,他竟然与妈妈对打,爸爸不但不阻止,反而大笑起来,这就更加助长了小旭的嚣张、任*。

为了尽快改变小旭,我决定家访,利用家访的时间与家长沟通。

具体做法:

1、家访时我带上一些自制的小玩具,利用玩具的魅力吸引小旭,让他能愉快的接纳我,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2、在与小旭的父母交谈时,我以诚恳的言语换取了家长的信任。

在拉家常的过程中,婉转的提出问题,举例说服家长,让他们认识到小旭不良*格的严重*,劝说家长与我互相配合,携手共同教育孩子。

同时也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连成一线,唱一个调,不让孩子有空隙可钻。

3、在说服家长,得到他们的认同以后,我为他们推荐了几本早已准备好的幼儿教育杂志,特别是《幼教博览》的“家教职坛”栏目,使他们知道教育孩子必须家园同步,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行为。

二、持之以恒,事半功倍。

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凡事贵在坚持,特别是对于孩子某种不良习惯*格的纠正,就更不能操之过急。

所以老师与家长应该做好心理上的长期准备,只有统一战线,坚持不懈,不让孩子钻空隙,逐步提高要求,才会最终达到目的。

在这学期里,我做了大量的家长工作,家园共唱一个调,注意经常保持联系。

具体做法:

1、当家长感到疲惫无力过问时,我就上门家访,把意见对策送上门,得到家长的同意,支持后再行动,保持家园的一致*。

2、当孩子取得了小进步,家长兴致较高时,就通个电话简单扼要的讲明下一步计划,同意意见,双方互相提醒不可放松,以防孩子出现反复。

3、当孩子出现突发事件,三言两语无法讲清时,我就写纸条,讲明事发原因,我的处理意见,并劝孩子的父母双方统一意见,心平气和的处理事情,坚持家庭之内、家园之间唱一个调。

4、过一段时间后,我与孩子的父母通过电话联系,互相总结孩子近期表现,找出闪光点,予以引导,鼓励,找出不组之处,探索新方法。

通过我与家长双方的不断努力,小旭变了,变得活泼开朗,爱说爱笑了,学习也认真了,会唱几首歌曲,会背几首古诗了。

虽然有时还会发脾气,但在

教师的提醒和暗示下会很快扭转过来的。

现在,他能主动的与伙伴分享玩具,和睦相处了,我已将小旭与其他孩子一样对待,不再“特殊”看待,“特殊”照顾了。

幼儿小班教育案例6:

《学会爱》案例背景:

独生子女的现状,造成了绝大多数家庭把几乎所有的爱和关注给予了孩子,孩子从出生开始,就由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围着他转。

他所需要的一切都被大人包办代替,并且认为他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父母亲无原则的爱,客观上造就了孩子的自私的习惯,不知道自己还需要去爱别人、关心别人,更无法体会到爱别人的乐趣。

在我们班,就有很多这样不会爱的孩子。

在幼儿园里,他们并不让人觉得是个不会爱的孩子,但在家里就是一个十足的小霸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谁都不怕,反而是他们千方百计的依着他,怕他不高兴。

案例过程:

一、翔翔的奶奶来接他了,本来翔翔是很开心的在和小朋友玩,一看到奶奶,问奶奶:

“带什么好吃的了”奶奶说:

“呀,今天来的匆忙,没有带。

”翔翔的脸立马多云转阴,奶奶呢,则对着孙子点头哈腰

分析: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被各种各样的爱包围了,孩子没有得不到的要求,所以,在父母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孩子是不能接受的,也不会体谅父母,只会埋怨。

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是一个爱父母的孩子吗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他又会去爱别人吗!

适当的对孩子说“不”,其实是对孩子的爱。

二、今天是笑笑妈妈来接她的,妈妈今天看起来脸色不太好,笑笑说放学了要去超市,妈妈说:

“孩子,今天就不要去了,妈妈今天身体不舒服”,可是笑笑根本没想着妈妈的身体,而是想着自己要去超市,哭哭啼啼,结果,妈妈还是答应了。

分析:

在很多孩子的家里,父母把孩子爱的机会垄断了。

如:

爸爸下班回来了,孩子想给爸爸挂衣服,放东西,可是爸爸说:

“算啦算啦,你还小,自己去玩吧!

”孩子处于萌芽状态对别人爱的意识被爸爸的一句不用挡了回去。

因此孩子变的爱不爱别人无所谓,不再关心别人,也不懂得爱别人了。

所以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可怜一点,多给孩子一次对他人施舍爱的机会。

反思:

在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对人友善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其感受行为的积极结果。

有一些孩子很有爱心,对人很友善,心中有他人,有好吃的先想到别人,有好玩的先让给别人,看到别人有困难了总能主动地去关心,可是每一次的友善和关心,得到的却是消极的结果,如:

自己总也玩不上喜欢的玩具等。

时间久了,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会有一种“好心没好报”或“吃亏”、“窝囊”的感觉,以后就不再愿意这样做了。

这时,需要成人,包括家长和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积极肯定孩子的友善、关爱等行为,并在同伴面前给予及时的表扬,让孩子知道这样做父母、老师、同伴都很喜欢,使其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这样,孩子体验到积极的行为结果,其良好的行为才可能得以保持。

一个会爱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

爱是一种感受。

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同样一个人关爱别人、关心他人的过程中也同样能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让孩子学会爱,比学会更多技巧更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