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08857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docx

中图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2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背景】在新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研究的宏观背景下,我校地理组提出“两高一优”的课堂理念,即“高能、高效、优质”。

其中“高能”体现在将知识问题化、活动化,通过学案活动设计,启发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包括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审题能力、读图能力、知识分析归纳总结能力、知识运用和迁移能力、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等。

“高效”的体现:

1.内容整合高效。

学案内容设计是高一地理组根据课标要求及学生学习特点,参照多种版本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学生活动,构建知识体系,精选针对性训练习题。

2.课堂教学高效。

由于学生已在学案指导下做了较为充分的预习,所以课堂教学时间主要分配在重难点突破上、学生分析、表达能力训练上、知识体系构建上,重点突出,课堂高效。

“优质”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上,学生汇报、展示预习成果,老师点评、提升,注重师生互动,在紧张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让学生堂堂有所得,堂堂有进步。

本节教学即遵循“两高一优”课堂理念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现代混合农业的经营方式和分布地区;

2.分析澳大利亚现代混合农业的分布地区、区位条件、限制性因素及措施、显著特点;

3.分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基塘农业的形成条件、发展变化、显著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课前预习。

结合学案、教材、地图册进行课前预习,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的过程;

2、课堂汇报。

通过预习,能分析说明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限制性因素及措施,能归纳总结并表达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显著特点。

尝试将前面学过的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知识迁移过来,进行自主学习探究。

3、知识巩固和体系构建。

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把知识结构系统化,并通过针对性训练进行学习效果检测。

4、知识运用。

请学生运用刚学的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实现知识的迁移,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农业生产:

使学生学会借鉴发达国家混合农业的经验,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并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人生启迪:

把不利因素转化为优势,化害为利、超越自我。

【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显著特点。

2.珠三角基塘农业形成条件、发展变化及其显著特点。

【教学难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农事安排的时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学案。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对比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学情分析】1.前两节已学习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地区分布、区位条件及生产特点,对于混合农业的学习内容和步骤学生较为清楚;2.学生利用晚修进行了预习,已完成学案,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老师来提高认知水平、训练思维、表达能力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前面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以种植业及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其中种植业是以栽培植物为主,而畜牧业是以饲养牲畜为主。

我们今天要学习农业地域类型第三大类——混合农业。

看这两幅图,请说出混合农业的经营方式。

<学生回答>种植谷物和饲养牲畜

<教师点评>所以我们在学习今天这节内容时,可以借鉴前两节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在内容上还是从分布地区、区位条件、显著特点、问题及措施等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学习,但要注意进行对比分析。

<教师活动>1.目标展示与讲解;2.出示世界现代混合农业分布图。

首先我们来看世界现代混合农业分布图,找出世界现代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地区。

<学生汇报>世界现代混合农业的分布地区。

重点突破:

(一)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分布、区位条件、限制性因素及措施、显著特点。

活动1:

澳大利亚现代混合农业的分布地区、区位条件、限制性因素及措施。

读教材54页图3-1-14及下图1、2,完成1-4题。

图2

图1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地区:

2.区位条件:

3.限制性因素(提示:

澳大利亚艾尔湖年蒸发量约2500mm):

4.解决措施:

【师生互动】学生汇报,老师点评

<学生活动>汇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地区。

<教师提示>澳大利亚东南部为墨累——达令盆地。

<教师提问>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什么农作物和什么牲畜的混合经营?

<学生回答>略。

(提醒学生在教材54页划出答案)

过渡:

从分布地区来看,澳大利亚适合发展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在哪些方面?

<学生汇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位条件。

<教师活动>在你所说的这些优势区位条件中,哪些是结合学案图1、图2得出来的?

从图1得出什么区位条件?

从图2得出什么区位条件?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1.问题引导:

区位条件从哪些角度来分析?

2.读图指导:

①从澳大利亚的地形图中可得——地形平坦。

②从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分布图可得——地广人稀,可推断出生产规模大的特点。

③从所处的位置——近海,可得出——交通便利。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大牧场放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混合,在区位条件上它具有二者的共性。

过渡:

区位条件除了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外,还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析。

现在我们来找出该地区发展混合农业的不利条件即限制性因素。

<教师活动>出示澳大利亚地形降水图及气候图,请学生分析限制性因素。

<教师活动>出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

<学生汇报>限制性因素。

(重点分析墨累达令盆地)

<教师提问>你是如何知道该地区灌溉水源不足?

<学生活动>读澳大利亚等降水量分布图及材料中的提示信息,从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差距来说明灌溉水源缺乏。

<教师提问>墨累——达令盆地气候为什么会干旱?

<学生活动>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得出该地区为热带草原和地中海气候,其中以地中海气候为主。

<教师提问>该地12月的气候特征如何?

<学生回答>

<教师活动>出示墨累达令盆地地形图,补充说明:

墨累达令盆地处在东南季风的背风坡,也是雨影区,降水少。

过渡:

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措施主要是什么?

<学生回答>东水西调。

(教师补充:

又称为雪山调水计划)

过渡: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大牧场放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混合,除了具有二者共同的生产特点外(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等),它还有其独特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探讨的重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显著特点。

活动2: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显著特点:

阅读课本55页,结合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某农场土地利用图3、图4及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农事安排表1,回答

(1)——(4)题,并总结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显著特点。

(1)结合图3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图4的空白框中,使系统成立(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秸秆B.牧草C.羊粪D.羊毛、羊肉

E.增加土壤肥力F.调节小麦、绵羊的生产规模

(2)该农场对市场的适应性较,收入的波动性较,原因是什么?

表1:

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农场的农事安排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小麦

种植

犁地

(忙碌)

播种

(忙碌)

生长季节

(农闲)

收割

(忙碌)

绵羊

饲养

在牧场上放牧

(农闲)

配种

(忙碌)

剪羊毛

(忙碌)

在收割后的麦田上放牧(农闲)

思考:

这体现了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什么优点?

(3)该农场种植的是小麦(冬/春),收割期在(填代号)。

①二、三月②五、六月③八、九月④十一、十二月

(4)当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种植小麦时()

A.地球正处在远日点       B.华北地区小麦正处于播种季节

C.正是我国东北地区秋收大忙季节 D.我国华北地区春旱严重

【师生互动】学生汇报,老师点评

<教师活动>出示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某农场土地利用图3、图4,请学生汇报习题

(1)。

<学生汇报>第

(1)题。

<教师活动>通过图3、图4的阅读,你认为这样的农业生态系统好在哪里?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请你从该农场土地利用角度来总结该农场的显著特点。

<学生总结>牧场、麦田及休耕地的轮作既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又有利于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

农场形成一种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过渡:

请学生汇报第

(2)题

<教师提问>该农场对市场适应性强这一点是如何从图中看出来的?

农民收入的波动性为什么较小?

请你从市场需求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分析该农场的显著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活动>出示“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农事安排表”,请学生总结其特点,并说明理由。

(点评鼓励)

难点突破: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农事安排时间。

<学生汇报>第(3)题。

过渡语: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农事安排的时间是我们本节课的难点。

所以希望大家集中精神,我们一起攻克难关。

<教师活动>①引导学生回顾冬小麦和春小麦的播种和收割的季节。

(板书体现)

②第(3)题回头看,提问学生“该农场”小麦种植的月份和季节?

(学生会有答春季的)

再引导学生:

“该农场”指哪里?

位于哪个半球?

(3~5月为北半球的春季,而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所以该农场种植的是冬小麦。

③检测学生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汇报并解释(4)题。

<教师提问>: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种小麦的月份是?

引导学生回顾各选项,并提问学生华北种春小麦还是冬小麦,东北种春小麦还是冬小麦。

引导学生从热量因素来分析:

华北比东北纬度低,冬季相对暖和,作物可以越冬生长,所以秋季播种,第二年夏天收割,再接着种其他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而东北则一年一熟。

这部分知识之所以难,是因为南北半球时间季节容易混淆,而时间和季节问题又常结合地球运动、气候、自然灾害等许多自然地理知识进行考查,还可能把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时间特点与之进行比较,考题灵活,综合性强。

所以大家一定要回头再看这类题目,总结出做题方法。

【方法总结】:

1.审题,划出关键词,相应的月份或提示信息要写出;

2.认真对比分析选项。

分清南北半球。

过渡:

现在请大家一起总结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显著特点:

①农场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

②灵活的生产选择和稳定的经济收入

③合理的农事安排

过渡: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把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重难点全部突破,让我们进入【快乐检测】。

1.世界混合农业最主要的结构形式是()

A.粮食作物—经济作物B.蔗—果—桑—鱼

C.畜牧业—谷物生产D.农—林—牧--副—渔

读下图“某农场的土地利用(左图)和年收入构成(右图)”,完成2—4题:

 

2.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A、乳畜业B、混合农业C、旱作谷物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

3.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农场在P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是()

A、水源充足,交通便利B、土地面积大,租金便宜

C、靠近农舍,便于管理D、远离市区,环境优美

4.关于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优越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B、农民可有效的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C、农民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保持稳定的经济收入

D、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教师提问>第4题考的是什么知识点?

过渡: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优点很多,我国也存在着类似的混合农业——基塘农业。

<教师活动>出示珠三角基塘农业图片。

我们一起来学习基塘农业的生产模式。

重点突破:

(二)我国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形成条件、发展变化、显著特点

活动3:

基塘农业的形成条件、发展变化、显著特点

阅读以下资料,完成1—4题:

在珠江三角洲中部,有许多地势低洼的地方,每逢暴雨便积水不退,后经人工改造,把洼地深挖成池塘养鱼,挖出的泥土堆在四周成“基”。

“基”既可在暴雨洪水时防止塘水泛滥,又可在“基”面上栽培桑树、甘蔗、果树等。

比如,“基”上种植桑树,桑树可以养蚕,蚕沙投入池塘又可成为鱼的饵料,鱼类及微生物分解后的塘泥又成为“基”面上作物的肥料,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利用构成基、塘互养的水陆物质循环体系,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这是我国农业生产上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改造自然的突出典型。

随着农业生产部门的多样化和商品农业的发展,基塘农业的“基”和“塘”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表现为:

“基”上作物多样化,“塘”鱼养殖科学化。

如出现杂基、菜基、草基,基上种植花卉、玉米、花生、蔬菜、瓜果、橡草(配合饲料)等,养鱼则出现网箱养殖、使用机械养鱼、割草、蚕沙喂养等,鱼虾种类也日趋多样化。

新的基塘农业模式和科学的方法,使农副产品更多样化,质量更高,更具有进入港澳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近十几年来,随着开放改革的深入发展,“基塘”的生产规模和面积大幅度减少,并逐步向经营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的商品农业发展。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甚至出现大片出售、出租土地等现象。

1.将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空格内。

A.种甘蔗 B.糖厂 

C.养鱼业 D.丝厂 

E.养蚕业

2.基塘农业的显著特点有:

①。

②。

3.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形,气候,洼地容易积水,当地人们因地制宜,改造自然因素,创造了基塘农业的生产形式,这是一种形式新颖的农业。

4.珠三角基塘农业的生产有何变化?

原因是什么?

【师生互动】学生汇报,老师点评

<学生汇报>第1题

<教师点评>点评学生表现,讲授基塘农业生产方式;过渡: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基塘农业的显著特点有哪些?

<学生汇报>第2题

【学习方法总结】:

将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显著特点进行迁移。

过渡:

这种基塘农业是怎么形成的呢?

<学生汇报>第3题

【情感提升】:

从珠三角基塘农业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学习到一些做人的道理。

每个人都会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可以基塘农业学习,因地制宜,把不利因素转化为自己的优势,化害为利、超越自我。

过渡:

请同学说说珠三角基塘农业的生产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汇报>珠三角基塘农业的生产的变化。

<教师活动>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

<教师活动>出示桑基、菜基、花基、网箱养鱼及鱼塘污染图片,提示学生基塘农业存在的问题是工业企业对鱼塘的污染。

<教师活动>出示东莞麻涌蕉田养龟、东坑稻田养鱼图片进行知识迁移。

1.东莞麻涌蕉田养龟:

“香蕉种植与乌龟养殖双赢”——养龟的部分残饵及龟粪、龟尿可作为香蕉的高级有机营养肥源,有利于香蕉的生长和品质的改善。

另外,蕉田里温暖多湿,蕉影阳光也比较适应乌龟的生长。

剔除养殖成本,按照乌龟最低65元/千克估算,平均每亩蕉田养龟的纯盈利为3330元,再加上种蕉的纯收入1272元共计为4605元,是纯蕉田种植效益1617元的2.8倍。

2.东莞东坑稻田养鱼:

东坑镇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

过渡:

现在清楚了基塘农业的四方面内容,让我们再一次进入【快乐检测】

读右图“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完成1—4题。

1.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A.种植园农业B.乳畜业

C.混合农业D.水稻种植业

2.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

A.黄河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

C.珠江三角洲D.太湖平原

3.该农业的好处是()

A.可以少占耕地

B.可以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C.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自给D.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4.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土壤  B.水源和土壤C.水源和气候 D.地形和气候

过渡:

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和基础习题我们已经完成,现在让我们进入自我提升,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

【自我提升】

读澳大利亚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是(山地),B地位于A山地的坡,降水多属雨;C地由于位于区,降水。

(2)D地的农业区域类型主要是,该地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主要畜牧业产品是。

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在非洲主要分布的国家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也属这种类型。

(3)澳大利亚政府不遗余力地修建水利工程,将东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入西部的盆地,大大促进了该盆地农牧业的发展。

该盆地七月的气候特点是。

(4)按月份填出该地区小麦种植的主要农事活动。

学生汇报,老师点评。

【课堂总结】:

1.知识总结

2.学习方法总结

知识迁移与运用:

将以种植业及畜牧业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迁移的本节知识学习中;将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析方法运用到基塘农业的学习中;将珠三角地区基塘农业生产模式运用到东莞农业生产的学习中。

对比分析法:

将国外的混合农业与国内的混合农业进行对比;将南北半球季节进行对比,将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冬小麦与我国华北冬小麦、东北春小麦进行对比。

综合分析法:

根据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既要分析自然条件,又要分析社会经济条件;既要分析有利条件又要分析不利条件。

3.情感提升:

化害为利、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区位

条件

显著特点

问题及解决措施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①;

②;

③。

①;

②;

③。

基塘农业

附: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地域类型(三)——混合农业学案

一.学习目标与知识体系

学习目标:

1.识记现代混合农业的经营方式和分布地区;

2.分析澳大利亚现代混合农业的分布地区、区位条件、限制性因素及措施、显著特点;

3.分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基塘农业的形成条件、发展变化、显著特点。

知识体系:

现代混合农业的经营方式:

将和混合经营。

分布地区:

、、、、等。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区位条件

(形成条件)

显著特点

问题(限制性因素)及解决措施

澳大利亚

混合农业

基塘农业

二、自主学习安排:

做好预习工作,阅读课本54~55页和地图册57、61页,完成学案。

三、重难点突破:

(一)现代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为例

活动1:

澳大利亚现代混合农业的分布地区、区位条件、限制性因素及措施。

读教材54页图3-1-14及下图1、2,完成1-4题。

图1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地区:

2.区位条件:

3.限制性因素(提示:

澳大利亚艾尔湖年蒸发量约2500mm):

4.解决措施:

活动2: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显著特点:

阅读课本55页,结合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某农场土地利用图3、图4及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农事安排表1,回答

(1)――(4)题,并总结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显著特点。

(1)结合图3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图4的空白框中,使系统成立(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秸秆B.牧草C.羊粪D.羊毛、羊肉

E.增加土壤肥力F.调节小麦、绵羊的生产规模

(2)该农场对市场的适应性较,收入的波动性较,原因是什么?

表1:

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农场的农事安排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小麦种植

犁地

(忙碌)

播种

(忙碌)

生长季节

(农闲)

收割

(忙碌)

绵羊饲养

在牧场上放牧

(农闲)

配种

(忙碌)

剪羊毛

(忙碌)

在收割后的麦田上放牧(农闲)

思考:

这体现了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什么优点?

(3)该农场种植的是小麦(冬/春),收割期在(填代号)。

①二、三月②五、六月③八、九月④十一、十二月

(4)当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种植小麦时()

A.地球正处在远日点       B.华北地区小麦正处于播种季节

C.正是我国东北地区秋收大忙季节 D.我国华北地区春旱严重

5.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显著特点小结:

从该农场土地利用上看,显著特点是。

从农事安排上看,显著特点是。

从市场需求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分析,显著特点是。

【快乐检测】

1.世界混合农业最主要的结构形式是()

A.粮食作物—经济作物B.蔗—果—桑—鱼

C.畜牧业—谷物生产D.农—林—牧--副—渔

读下图“某农场的土地利用(左图)和年收入构成(右图)”,完成2—4题:

 

2.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A、乳畜业B、混合农业C、旱作谷物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

3.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农场在P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是()

A、水源充足,交通便利B、土地面积大,租金便宜

C、靠近农舍,便于管理D、远离市区,环境优美

4.关于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优越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B、农民可有效的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C、农民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保持稳定的经济收入D、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二)我国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

活动3:

基塘农业的形成条件、发展变化、显著特点

阅读以下资料,完成1—4题:

在珠江三角洲中部,有许多地势低洼的地方,每逢暴雨便积水不退,后经人工改造,把洼地深挖成池塘养鱼,挖出的泥土堆在四周成“基”。

“基”既可在暴雨洪水时防止塘水泛滥,又可在“基”面上栽培桑树、甘蔗、果树等。

比如,“基”上种植桑树,桑树可以养蚕,蚕沙投入池塘又可成为鱼的饵料,鱼类及微生物分解后的塘泥又成为“基”面上作物的肥料,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利用构成基、塘互养的水陆物质循环体系,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这是我国农业生产上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改造自然的突出典型。

随着农业生产部门的多样化和商品农业的发展,基塘农业的“基”和“塘”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表现为:

“基”上作物多样化,“塘”鱼养殖科学化。

如出现杂基、菜基、草基,基上种植花卉、玉米、花生、蔬菜、瓜果、橡草(配合饲料)等,养鱼则出现网箱养殖、使用机械养鱼、割草、蚕沙喂养等,鱼虾种类也日趋多样化。

新的基塘农业模式和科学的方法,使农副产品更多样化,质量更高,更具有进入港澳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近十几年来,随着开放改革的深入发展,“基塘”的生产规模和面积大幅度减少,并逐步向经营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的商品农业发展。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甚至出现大片出售、出租土地等现象。

1.将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空格内。

A.种甘蔗 B.糖厂 

C.养鱼业 D.丝厂 

E.养蚕业

2.基塘农业的显著特点有:

3.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形,气候,洼地容易积水。

当地人们因地制宜,改造自然因素,创造了基塘农业的生产形式。

这是一种形式新颖的农业。

4.珠三角基塘农业的生产有何变化?

原因是什么?

【知识迁移】身边的地理

1.东莞麻涌蕉田养龟:

“香蕉种植与乌龟养殖双赢”——养龟的部分残饵及龟粪、龟尿可作为香蕉的高级有机营养肥源,有利于香蕉的生长和品质的改善。

另外,蕉田里温暖多湿,蕉影阳光也比较适应乌龟的生长。

剔除养殖成本,按照乌龟最低65元/千克估算,平均每亩蕉田养龟的纯盈利为3330元,再加上种蕉的纯收入1272元共计为4605元,是纯蕉田种植效益1617元的2.8倍。

2.东莞东坑稻田养鱼:

东坑镇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